书城心理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476600000032

第32章 人生创意心理课 (4)

只要我们留心发现,如果有人对你说“当然是这样了”、“我一定会完成得很好的”、“难道你不相信我吗”等措辞,你就会发现,这些人所进行的事情,都进展得十分顺利。

内心呼唤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渴望设计人生。如果你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悲惨,你渴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间天堂,那么你每天都告诉自己“我离天堂很近”,很快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置身于幸福的天堂了。我们的生活总是跟着内心变化的,内心期许什么,我们就能做成什么。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让那些不快乐的事情远离我们的生活,给自己一个纯净而又快乐的时空呢?因此,把自己置于已经完成心愿的状态中,你会对自己多一份信心、多一份热情、多一份积极与主动。

每天冥想一小时,换得身心的恢复

这个世界缺少很多东西,比如足够的水源、成片的森林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等。但唯一不缺的就是不完美。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是完美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犯很多错误,付出许多惨重的代价。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其实犯错对于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正是因为一生中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才成长起来,成为一个面对生活终于能够处变不惊的人。

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不去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将会很难成熟起来,也很难取得成功。每一天我们都应该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仔细想想自己这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做得好的地方自然值得高兴,你甚至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但是更重要的是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这一天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有哪些应该改正的地方,在错误中成长其实是一种进步的捷径。

有一个推销房地产的销售员,他刚到公司的时候,由于没有丝毫从事推销工作的经验,销售业绩总是排在倒数第一。这令他非常苦恼。家里人总是看见他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面前的一个小笔记本写写画画,以为他是在发泄内心的苦闷。可是一年之后,他居然奇迹般地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而且业绩节节高升,大有一副稳坐销售冠军宝座的势头。同事们对他的优异表现既羡慕又好奇,一天终于有一位同事忍不住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了。结果,他拿出随身带着的小笔记本,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说:“这就是我成功的秘密。每天下班回到家后,我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回顾自己这一天的工作,反省自己在与客户接触中出现的错误,然后记录下改善的方法。决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反省中,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终于到达了成功的顶峰。

像孔夫子那样的大圣人尚且说“吾日三省乎吾身”,更何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我们。要是你觉得一日三省没有时间,那就一日一省吧,只需要每天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先静下心来冥想,然后自我反省,你就有可能不断缩短与成功的距离。

这一个小时的冥想时间,是你与自己的内心坦诚相对的珍贵时刻。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对与错、是与非,然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会是更美好的生活。

内心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它和智慧一样珍贵,比黄金更令人垂涎。拥有一颗宁静之心,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够体验生命的真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追求内心的平静。冥想和静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通过各种沉思冥想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宇宙间漂浮,不被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每天花点时间进行静思。这种练习能使你的精神活动放慢。一旦你放慢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你的外在生活自然也就慢下来了。如果你的外在生活被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习惯于寻求外在的成就感,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

多一种生命波段,多一种自体感悟

接纳所有的不快,自然就快乐

台湾著名的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这样定义过快乐:“不要怕不快乐,接纳所有的不快乐,你自然就乐了。”

张德芬还说过:“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上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很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的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满心的快乐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着接纳不快,快乐就成为了习惯。因为快乐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心态。养成快乐的心理习惯,就会成就快乐的心理状态,就会让我们时时处处发现快乐的点滴,体会快乐的创意人生。

我们应该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的心底。因为,“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哈佛哲理有云 “有些人累积金钱换取财富,智者累积快乐,与人分享仍取之不竭。”快乐是种子,它能生出更多的快乐。生活里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许许多多的快乐,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而要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已经养成了快乐的心理习惯。 可见,生活得快不快乐,全在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原来,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当你跋山涉水寻找快乐时,为什么不去自己心里找一找?哈佛精神是如此诠释快乐的: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你不需要戴着灿烂的笑容面具,就已显得容光焕发了。找到快乐唯一要做的就是摒弃你心中的忧虑、欲望、抱怨和仇恨。找到上帝在你心中种下的快乐了吗?没有找到就赶快去找吧!

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邀请了一位老人做他的节目特邀嘉宾。这位老人的确不同凡响。他讲话的内容完全是毫无准备的,当然绝对没有预演过。他的话把他映衬得魅力四射,不管他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听起来总是特别贴切,毫不做作,观众听着他幽默而略带诙谐的话语都笑弯了腰。主持人也显然对这位幸福快乐的老人印象极佳,像观众一样享受着老人带来的快乐。

最后,主持人禁不住问这位老人:“你这么快乐,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快乐秘诀吧!”

“没有,”老人回答道,“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秘诀。我快乐的原因非常简单,每天当我起床的时候我有两个选择——快乐和不快乐,不管快乐与否,时间仍然会不停地流逝,我当然会选择快乐。如果要秘诀的话,这就是我快乐的秘诀。”

老人的解释听起来似乎过于简单,但是他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记得林肯曾经说过:“人们的快乐不过就和他们的决定一样罢了。”你可以不快乐,如果你想要不快乐。你可以告诉自己所有的都不顺心,没有什么是令人满意的,这样,你肯定不快乐。但是,如果你要快乐,尽管告诉自己:“一切都进展顺利,生活过得很好,我选择快乐。”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的选择会变成现实。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诗人胡德说。

快乐是对自己的一种热爱,快乐是幸福的必需品,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快乐是一种心灵的满足。你选择快乐,快乐就会选择你。快乐可使人健康长寿,“笑一笑,十年少”,良好的情绪则是心理健康的保证。情绪即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常伴随个人的立场、观点及生活经历而转移。愉快的情绪会带来欢乐、高兴、喜悦,能使人心情舒畅、驱散疲劳,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马克思威尔·马尔兹说,“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快乐不是在解决某种外在的问题后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还会出现。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想快乐,你就快乐吧,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所以想要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坦然地接纳每天的不快乐。

纠结,往往是因为记忆力太好

很多时候,不是上帝剥夺了我们快乐的权利、赐予了我们赶不走的忧郁,而是我们太过计较过去的伤痛。记忆力太好,就注定要承受它的牵连,促使痛苦、不安的影子会赖着不走。

在心理学中,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他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有14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上面有3万个突触。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联系的突触,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因特网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就证明我们大脑的记忆的确惊人。

记忆可以说是人生命的源泉,是人生理与心理的一种本质特征。人生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而一切活力与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这个源泉。失去了记忆人会失去许多属于“本能”的本领,就很难生活下去。但是,这只是对于记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来讲的,面对生活中阴暗、烦恼的一面,我们应该钝化自己的记忆,学会遗忘,心理才会慢慢开朗起来。

人的痛苦来源于一些不好的记忆,过去的已然过去,何不学着放弃那段记忆,学着遗忘,快乐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其实忘记并不是难事,只要自己愿意去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