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理你的老板
606200000012

第12章 练习说“我马上办”

当老板分下任务的时候,如果员工的回答不是“我马上办”。那么就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根本不想执行,这名员工可能会马上列出一堆理由证明自己实施起来有多大的困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容易做的工作,如果有的话,也就不用你做了。

第二,老板会以为他根本不想好好干,如果员工的回答态度不积极,老板会觉得他的能动性差,不会用百分百的精力完成这个任务。

第三,当听不到“我马上办”这个回答的时候,一些格外敏感的老板会怀疑员工根本就不支持自己的决定,虽然碍于自己的权威会采取暂时妥协的低姿态,当面不说,在口头上应承下来,等到真正进入执行阶段,就开始有意背离指令,我行我素。

不要觉得老板神经质,因为“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于老板来说太重要了。

想想看,老板有多么反感员工的拖延行为:袁莉刚升职为老板的助理。有一次早上来开会,老板问她:“我们的宣传册都投放到位了吗?你要亲自检查啊!”

袁莉想也没想就说:“我明天一定向你报告。”

接着袁莉就把这件事情搁置了。

下午的时候,她联系业务员来领取快递宣传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下午有三个重要的业务员去拜访客户了,而且,直到下班也来不了公司取宣传册。

袁莉非常恨自己,早知道这样,老板吩咐的时候,她就马上把宣传册分派给业务员就好了。这样业务员不但可以带着宣传册给客户,也用不着她自己亲自把这些宣传册扛到车里,夜里10点还奔波在给业务员送宣传册的路上。

这一天,袁莉紧赶慢赶,忙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休息。

当一个人的出现拖延行为时,会给自己解释说是为了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再投入工作。实际上,拖延并不能帮助人节省时间或精力,它只会让人的精力在无休止的自责中白白消耗掉,让人对自己充满怀疑和自我欺骗。

在心理学角度上讲,拖延的很大一个来源是“恐惧”。人们因为恐惧失败,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所以会无意识地把失败拖到“明天”。或许明天、下星期或是下个月,事情就会有转机,或许那时候一切都会不同,自己就会如有神助般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当然,他们也很想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他们却害怕自己在真正操作时根本做不到。

还有的人拖延是因为所谓的“完美主义”。那些渴望完美的人拒绝失败,甚至拒绝瑕疵。但他们无法把未知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他们会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大张旗鼓地工作。这样,事情做不好的时候,他就会对老板说:“瞧瞧,时间太短了,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最好结果了。”

有一句话叫做“坐言起行”,说的是我们不能光想不做、光说不练,选择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事事拖延,也不必害怕。很多问题我们之所以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上对它们不屑一顾:拖延怎么了,我还从中得到便宜了呢。

拖延者一直想等待最好的时机,但“最好的”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要等到把内心每个反对的声音都克服,那人就什么事也不用做了。

对付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老板对你说一件事的时候,你这样承诺与回答:“我马上去办!”不要有任何借口。

注意这并不是给你洗脑,让你服从,而是帮你从内心建立承诺,克服拖延的最好方法。

我来公司的时间不短了,虽然一直都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取得自己所希望取得的成绩,也一直没有获得提升的机会,为此我苦恼不已。

有一天,我对老板说了我的想法。

老板问我:“你觉得每天都很忙碌吗?”

我说:“是的。”

老板接着问我:“你认为每天的忙碌对你完成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很大的帮助呢?”

我说:“虽然我一直都在忙碌,但我也感到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并不出色。事实上,我发现无论自己多么繁忙,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认为自己不适合目前的工作岗位!而且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最后老板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到最好。例如,大清早来就开始安排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决不拖泥带水!

这样做果然节约时间,我绝对不会同时做两件事,而是找出最需要做的事,要事优先,别的事一概不管,第一位把最该做的事做完。

然后,再处理第二件、第三件……

事实上,我逐渐发现自己再也不那么忙碌了,而且,每天集中最好的精力,抓紧干三件重要的事,每一天都很有节奏感,而且充实!

和老板沟通话题太散乱,就容易出问题。

一位员工性格很活跃。有一天,老板刚忙完公务回来,正与其他同事寒暄,不料这位员工说了一句:“老板,今天我们丢了一个客户!”

老板听了,当时就流露出紧张的状态,看到这位员工笑了,才意识到是开玩笑,但旁边的同事一阵哄笑。老板感觉很丢面子,大发雷霆,把这位员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再也没有给过这个员工好脸色。

这就是说话不能集中在工作上,因而导致问题的产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你觉得可以和老板谈些隐私话题,并借此拉近距离的话,你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小晴去给老板交报表,在办公室门口不巧听到老板正在拿着电话和家人吵架,小晴想现在进去太尴尬了,就赶忙退出去,替老板把门关上。

原本处理得很圆满,可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早晨上班看到老板,小晴为了和老板寒暄,不自觉地问了一句:“您好点了吧?”

老板的脸色立刻变了。小晴才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老板的隐私是不希望被员工知道的,况且自己看到的又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万一事情传出去,老板还会怀疑到自己,后果可能严重到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场的秘密关乎事业的成败,不管涉及的隐私属于私人事务还是公司事务。身处职场,要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巴”,多围绕工作相关的话题,为了进步、发展而操心,而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自己留下后患。

和老板说话,围绕在工作上,还可以帮你树立威信。例如,你个人出了一些状况,就没必要过度渲染,让老板知道。即使老板了解到你的个人生活出了一定的问题,哪怕老板的态度再温和地询问,不得不说的时候,谈话内容应该尽可能简短,不要肆无忌惮地哭诉。

如果你需要向老板请假,要确保你的老板清楚此时间将会持续多久,或你准备离开多长时间,同时它又会对工作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为顺利度过这段时间,减少对工作造成的影响,你应该询问老板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你的老板也许会要求你写下工作流程,交给他一份工作计划表,或是在关键领域,帮助训练一下本部门的其他人员,以便在这段时间中接替你的工作。

要让老板感觉到你虽然有些小状况,但你可以掌控全局,一切都会很好,你能够尽快处理好这一切。如果你能够处理好一切,就不要再与其他人提及此事。你处理得越低调,你的老板越感觉你能干——能够控制局势,而且说话、做事非常符合职业化的标准。

处理个人问题一定会分散工作精力,但是你起码要在表面上,哪怕那一刻你是假装的,表现出自己能够轻松地应对这一切的样子。因为你回来以后,仍然需要这份工作,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如果你能够很好地处理此事,你便能够顺利度过这段时间,同时会使老板感到你足以轻松应对压力,当你开始全力工作时,一定会踏上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我刚毕业的时候,陪同老板出席一个很高规格的聚会,与几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探讨关于公司合作的一些事情。

当时,我还很年轻,缺乏社交经验。和客户聊天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里开始无意间转移了话题,我说到了近期的烦心事,影响了谈话的气氛。老板很生气,当场就狠狠地对我说:“我们聚会都挺高兴的,你说这个干吗?说话要学会过脑子!”

因为在场的人很多,我非常尴尬。当时感觉很没面子,为此心里对老板很是恼恨。

现在,时隔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我才发现,这次给我的教训非常有益,多年来,我和老板在重要场合谈话,每次都会暗自提醒自己要注意谈话的分寸和尺度,说话越来越得体了。

这个事件也让我想到,老板不喜欢听工作以外的“杂音”,而且为此批评你,实际上是看得起自己的一个信号。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单独交谈,老板期望式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面对这种批评,不能愤愤不平,这样不仅辜负了老板的一片苦心,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实际上,每个人的业绩和优点老板多半是心里有数的。因此,面对老板的一些批评,最好以一种反思的态度来面对。

公司的考核工作可能要涉及你的职位升降。也许你工作努力、成绩不错,全公司都承认你是个敬业的人,但是,新的聘任书下来,你发现,跟你一同进公司的同事职位上升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可能情况还要糟糕一点儿:他比你来得晚,却比你“爬”得快、升得高。

再糟糕一点儿,他居然成了你的领导……你对这个同事充满了意见,如果老板让你评价这位同事,你会说什么呢?

在老板面前,坚决不能诋毁其他同事。

要多想想,我们是一起的战友,至少要让老板觉得你是个有团队意识的人。

如果对同事心怀不满,不惜损害别人的人格,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或者造谣生事,竭尽诬蔑诽谤之能事,那么,其结果既损害了和同事的感情,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损害了自己。这样,不但没有抬高自己,相反,老板也不会重用你。

一个让老板满意的人在职场中,会多用“我们”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距离感,而前者使人亲切。

有人说:如果你习惯了独享荣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一个人分享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为下一次合作带来障碍。习惯说“我们”的人,就拥有了一定的包容度,有同事衣着不整,你从不鄙视他,把他视作“我们”。与某人话不投机,你能认识到对方有权保持自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必为此而挑起舌战就可以把他视作“我们”。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但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老板也会对此非常反感。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你就拥有了老板欣赏的一种气质。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说话的问题,内心要真正有他人的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亚博士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成为主管,但必须要懂得一些待人处事的技巧。

例如,无论你多么能干,多么自信,也应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岛。在同事中,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能收获更多。利用时间与其他同事多沟通,增进感情,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

当然,心里有他人,不是要你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什么话都说,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大部分的人不能够严守秘密,当你的个人危机和不良情况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集体努力的结果,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独占功劳,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他人的功劳。

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对于你来说,千万别张嘴就说自己如何如何了得,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会让老板觉得此人心量就是如此小,不能成就大事。

我有个高中同学,毕业于名校,才华横溢,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气势。

他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智商和自己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总觉得“我的能力最强,所以理应得到最多”。因为总是这么想,在工作中,他得到好处不与同事分享,事事都独占头功。

后来,听说他所在的部门里的同事联起手来,结成同盟,跟我这位同学较劲,合力拆他台、拖他后腿,处处给他麻烦。一个人处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做成点事情,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有一次领导给他分配了个任务,如果大家都能搭把手,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偏偏他找人帮忙的时候,所有的同事都表示很忙、没时间。于是,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气急败坏地做事。态度不好,做事的效果当然不好,最后,任务没完成,还迁怒于领导,感觉领导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和领导大吵了一架之后,他在单位里的人缘已经降到了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