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职场前,每个人都从教科书上学东西;进入职场后,遇到的复杂状况很多,在工作中真正有雅量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的人是不多的。人们常常想:有教科书就好了,老师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总结就是一种学习:通过回顾自己的工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一步步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总结还让人变得冷静和清醒。
小伟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比语文成绩好,高考时理科的表现非常棒,但他上了大学后,依然选择读文科。小伟总结:自己的理科成绩是依靠题海战术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天赋,而语文成绩虽然一般,但是学语文让他有种愉悦感。正因为总结到位,中文专业毕业的他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
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具有天赋,并不意味着他初期就在这件事上一定表现得比别人优秀。天赋在某些方面似乎有天生优势,无师自通,让人感到很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充实感。
要找到你的天赋,更需要学会总结,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有哪些线索能有效地指示你对某些事情具有天赋。
参加工作后的小伟,更是不断地测试,他总结出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是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强。他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擅长对相关资料和资源整合的天赋,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总结是你迅速被识别的法宝。
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作了总结,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分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这对于职场人获得领导好评、赢得晋升机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总结的时候,要善于观察数据,用数据对工作进行汇总,既简单明了,又能清楚地说明总结者的工作能力。当然,在工作中搜集、汇总、使用数据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心地对工作进行记录。最好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时的工作都有总结。
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工作总不能事事都做得那么圆满,对不足该怎么办?既要提出问题,还要总结方法,挑战自己提出的问题。
李渡是一名普通的设计师助理。当别的助理只做设计师安排的工作时,他主动和设计师沟通,把设计师交代的工作做在前面,等设计师需要他工作的时候,他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在和设计师聊天的时候,他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并不断总结各个设计师的设计精髓。
就这样,他吸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做出来的设计产品也让人眼前一亮。他成功地完成了从助理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
成为设计师的李渡依然坚持总结的好习惯,每周都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度评析,并把在设计过程中的难题一一记录在案。
设计总监离开公司了,李渡对此位置也很动心。设计总监不但有优越的薪水待遇、灵活的时间安排,而且每年公司会安排各种诱人的培训帮助设计总监成长。
李渡和同事们参与到了这一场竞争中,并向领导递交了一份材料。
材料是一份创造性的总结,就是能够让具备初步专业知识的人在短期内找到设计的门道,同时还有各种规避走弯路的方法。
公司高层领导一看这份总结,心里就乐开了花——能批量地生产设计师了!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虽说天才的设计师不可被培养,但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具备中等能力的设计师才是公司稳定发展最需要的人。
靠着这份总结,李渡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迅速识别的“人才”。
不要以为玩命工作就是勤奋,总结也是一种勤奋。
小莉工作3年了还是原地踏步。领导对她的评价是工作虽然称职,但是几年了长进不大,因为不够勤奋。
小莉有点委屈,说:“我每天上班都很忙啊,工作都在认真做,也都完成任务了,怎么就不够勤奋呢?”
领导说:“你只是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内容,不出错,不出色,怎么能叫勤奋呢?就好比一个人说:‘我观察力强,你让我看什么,我拿眼睛扫一圈就看到了’。如果真正观察力强,又何需别人让他看什么,他才看得到呢?”
领导说:“你回家之后,还会不会思考工作?会不会把工作中的困惑与心得写成工作笔记?会不会看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书籍?会不会上网去下载培训讲座来听?”
小莉摇头,坦然地说:“不会。”
领导又问:“那今天你回家后能不能抽出一两个小时来思考工作,或者看书,或者来听培训呢?”
小莉说:“可以吧。”
领导问她:“那你能不能一周5天,每天如此呢?”
小莉立刻摇头:“不行,肯定做不到。”
领导说:“所以你不够勤奋。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那么回家就可以休息了。如果你想有所进步,上班8小时之外要做的,不是加班,而是应该总结和反思。”
忙起来,别让杂事等着你
很多人在公司里都有这样的感觉:忙。周一到周五,忙着打电话、接见客户、处理文件。即使到了周末,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饭……快马加鞭地生活、眉头紧锁地工作,上班族似乎一刻都离不开倦怠。不忙的人似乎是可耻的。
忙,能显示自我价值。因此,一群“装忙族”应运而生。
装忙族的典型特点是:
1.看网页时眉头紧皱;在电脑四周贴满便利贴,仿佛有数件事要做。
2.开着QQ,灵活地切换窗口,假装写文案,其实是聊天。
3.在公司吃泡面,让人觉得自己忙得饭都无法去吃。
4.打开网页,把小说内容复制到WORD上,让其混杂在文件中,慢慢看;看其他网页时眉头紧锁,即使看到好笑处也保持严肃的表情,貌似一直在认真地工作。
5.接到电话一边“您好,是是是,您请讲……”一边闪到无人区域放松一会儿;用公司电话打给老友假装约客户:“×总你好,请问今晚是否有时间……”然后趁机聊天。
环境布置是:
1.公文袋与档案夹堆得高过头顶,自己埋首其中,让别人知道有很多事在等着你处理。
2.桌上放个时钟,可当表演道具,例如可以突然抬起头看着时钟惊讶地叹气,然后继续低头QQ聊天。
3.文件一团乱,多到让抽屉合不起来。
4. 桌上放着书,让领导觉得该员工热爱学习。
最值得搞笑的是,还有“前辈”透露,桌上可放些维他命或是其他药丸,让人觉得此人工作大伤元气,要靠这些才能维持生命。
小刘是一名销售人员,每天忙着出差、见客户、拉订单。虽说公司规定的是一天工作8小时,但是小刘感觉自己就像“卖给了公司”,每天有12小时花在了工作上。
有一个月,小刘提前完成了半年销售计划,她心情非常好,难免想放松一下。可是不久,部门领导就批评她工作状态不如从前,态度懒散。
小刘感觉委屈,说:“我为了工作焦虑了好几个月,现在提前完成任务,放松一下有何不可?”领导说:“我付你薪水是因为你的工作,可不是让你来玩。”挨批的小刘顿时清醒了。
吸取了教训,小刘在闲下来的时候,也开始装忙。她明明去海南玩了一遭,回来的时候,却拿着从好友那里搜罗来的一叠名片,告诉经理去约见客户了。
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小刘榜上有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忙”对于职场人的重要性,那么小刘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呢?
不要以为“装忙”能长久蒙混过关,小刘靠在工作上的努力和响当当的业绩才是过关的理由,正所谓“瑕不掩瑜”。
此招在没有强悍的业绩和在特定的公司背景下不宜尝试,万一被揭发,领导对你的信任丢了,就等于什么都丢了。
当然,对于一些灵活的、有创造性的岗位,公司应该改变相对“刚性”的管理方式,尝试柔性的管理制度。
除了装忙,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瞎忙”。
大学一毕业,小李就进了一家公司。小李的家人特意叮嘱说,公司不比学校,在公司里做事一定要勤快,对同事要热情,对前辈更要尊重。小李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很珍惜,所以决心努力做好。
他对同事有求必应,每逢节假日,别人不愿意值班,小李都会主动提出来顶替他们。没想到的是,小李后来变成了“理所当然”值班的人。
其余的事情也都分配给了他:复印文件、搜集资料、买饮料、找零钱、叫快递……每天小李就在这样的杂事堆里忙碌着。
开始的时候,小李总想着“忙”不是坏事,干点小活儿也累不着,可久而久之,精力被牵扯得厉害不说,大家都习惯了小李在办公室承担的“杂工”角色,其他的“正事”根本就想不到让小李做。
有几次,小李也想参与一些日常的工作,但都以没有经验为由被拒绝。本来脑子就简单的小李,更没有主意了,这样的处境让小李很尴尬,不知该如何摆脱现状。他便开始尝试拒绝同事们的差遣。
当他拒绝的时候,如同犯了众怒,有人背后说小李心机重,与刚来的时候不一样了……同事们的怨言让小李很郁闷,好像小李就应该被他们差遣似的。现状让小李非常失望,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别人已形成的看法,给自己一个转变的空间。
就这样,小李工作了不到一年,就另谋出路了。
工作中,如果你不忙正事,就会有一堆杂事等着你忙;如果你不为自己设定目标,不知不觉中别人就会把他的目标给你。比如你今天下午有空,不知道做什么好,正在网上乱逛,突然同事说帮忙打印吧,于是你同意了,结果打印机总出问题,瞧瞧看,你可能要大半天时间被杂事所占用,或者说同事的目标就成了你的目标。
请仔细想一想,你每天有多少小时是真正用于忙正事?
当你发现自己一天到晚兢兢业业做了那么多事情,被表扬的却是别人。或者当你发现自己做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工作,被提升的却是别人时,你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是在为了我忙,还是为了别人忙?
要做个会说“不”的人,对不该你去做的事、你没空去做的事、不可能完成的事,一定要说“不”。没有人会因为你说“不”而觉得你不听话,反而会觉得你有正事,不轻诺的人才不会寡信。
承诺得太快有很多不利,即使你做得到,别人也会一次次地调高对你的期望,你会越来越累;做不到就更惨,不仅是言而无信,而且是无能。一个无能的人很难被原谅。
当然,说“不”的时候注意态度,不要让对方以为你是在顶撞,而要让对方知道你思路清晰。眼睛要坦然地看着对方,心安理得、神定气闲地告诉他你要忙自己的某件工作。
优秀的人会有大海一样沉稳和宽容,却也有自己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