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搞垮了美国
616600000035

第35章 AIG靠卖日本总部还债

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金融危机一来,大家才发现这个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原来在裸泳——股价狂跌,负债累累,最后无奈的被政府收购,甚至要靠卖掉日本总部大楼来偿还债务。首先,美国国际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一个卖保险的为什么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这么大的冲击呢?美国国际集团也算世界五百强中前几名,十好几万的员工,一百三十个国家都有他们家业务。各种伤害保险、人寿保险,甚至退休基金、金融服务他们都管。要看他们一步步滑下深渊的过程,咱先看它的收入。在次贷债券最火爆的2006年,美国国际集团赚了140亿美元,2007年前三季度转了62亿美元,这时候美国国际集团应该已经发现,营业额减少了多一半,事实上他们并没把这个显著的标志放在心上,在AIG老总和高管眼里,这只不过是寻常的市场波动罢了。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牛市”经济马上会回来。2007年底的时候,AIG还对外宣称,自己只亏了15亿美元,但是当时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金融机构出问题了,开始派大批审计员去核查。

这一查不要紧,AIG非常尴尬地从亏损15亿美元变成亏损了60亿美元,紧接着又变成了115亿美元。这样大的差距立刻引起评级机构的反感——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立刻把美国国际集团的评级前景从“稳定”改成“负面”。可是让人困惑的是,这些评级公司早干嘛去了?为什么把几乎致AIG于死地的危险债券给评成AAA级?AIG掌门人非常苦恼的说:“从来没人告诉我那是不安全的。我们的金融产品部门在稳步扩张。”事实上,在20世纪8年代末,AIG就做了一个决定:从德崇证券中聘用一些衍生品专家。这是AIG金融部门的基础,该部门在过去为公司创造了最丰厚的利润,远远高出AIG的老本行保险业务部门,但是今天却成了AIG破产的根源。该部门和其他投行一样豪迈地扩张,包括进入信用违约互换等领域,以及开创新的抵押贷款和消费者金融业务、违约保险等等,终于让美国国际集团走上了不归路。美国国际集团一直在对导致这个公司完蛋的“信用违约”进行争论,这事实上就是保险合同,价值高达624亿美元,这包括刺激按揭贷款在内的抵押品做担保。

这种高度专业化的保险合同即使在市场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也很难卖得出去,在2007年末期经济低迷,给他们估价就更难了。美国国际集团开始自欺欺人——这些金融机构的保险合约不会出什么问题,美国国际集团还煞有其事地说:“我内部模型显示,这种投资工具风险非常的低,而没有亏损就不应该担忧。”不过,美国国际集团的评估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金融衍生工具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抛售,就会出现巨额亏损。美国国际集团所做的一切评估都是市场在“牛市”的时候才能实现,他们根本没考虑市场状况,投资者对这种价值的看法,还有产品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不过再换个角度想想,美国国际集团也算是个金融衍生品的老主顾,他们的信用评级和预防风险的机制怎么这么不完善?这么大的漏洞难道他们事先毫无警觉之心?集团和投资基金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对难以估值的证券进行定价?还是自己一相情愿的愿望?这些个问题非常难以解答,尽管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调查,但是许多与按揭或者其他各种债券有关的证券并不在证交所中进行正常交易,因此具体的价格很难了解。

当情况变坏的时候,买家和卖家全跑了,评估这类证券的价值也开始变得难上加难。到了2008年5月的时候,美国国际集团终于迎来了可怕的市场恐慌,市场纷纷传言,这家公司恐怕以后会在亏损和商机流失中度过。这几乎是给已经非常尴尬疲惫的美国国际集团雪上加霜,因为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股票,投资者开始巴掌朝上和美国国际集团要钱了,不是一两个,而是很多个,无数个。这让这个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开始无所适从,因为保险公司最怕的就是系统性风险,大家都想要钱的时候,保险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尼加尔·达利说,美国国际集团更显得脆弱,因为他们的资本缓冲能力受到了限制,集团的基本状况受到方方面面的打击。到了2008年5月,美国国际集团宣布亏损额又增加了91亿美元,才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这种方方面面的打击让美国国际集团资产负债面上又填写了几大笔,评级信用也在一直躞蹀。这进而有可能放大赔偿高管责任险等其他威胁因素的影响,并且导致当时的美国国际集团可以任人宰割,被其他的对手收购,而自己几乎没什么筹码可以和别人谈。

美国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苏利文说过,并购交易对美国国际集团意义重大。但当时是多么意气风发,美国国际集团一直在吞并别人,长成了巨无霸。比如出资813亿美元收购汽车保险业21st的剩余股权,并且在德国和英国也都展开了收购交易,就是在2007年,美国国际集团还大胃口地吞下了哥伦比亚一些银行。可没想到现在,自己也快要被收购了。也就是说,美国国际集团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复杂债券抵押保险这方面有问题,直到损失得越来越惨重,美国国际集团依然固执得可怕。在2008年第二季度的收益报告中,再次重蹈覆辙,还是继续支持抵押债券,竟然达到了230亿美元,第一季度才190亿美元,结果下错了赌注,越输越惨,第二季度净亏损为536亿美元。好多金融机构都有风暴中换帅的习惯,你不行别人上,冷酷现实,马丁·苏利文这个为美国国际集团立下汗马功劳的前任CEO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2008年6月,花旗集团前高官、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罗伯特·维纶斯坦德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他最需要做的就是先给美国国际集团止血,然后再继续前行。

可是市场并没给这位新领军人物什么好脸色看,美国国际集团面对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该集团股价再次暴跌,到了2008年年末,股价已经下跌了75%左右。美国政府一开始真的不想亲自出手,这简直是丢美国一向崇尚“自由市场”的脸,而且要救就得花钱,花谁的钱?纳税人的钱,纳税人肯定会愤怒的。政府鼓励美国国际集团自救,美国国际集团还不乐意被政府收购呢,这就代表以后戴着镣铐行走了。于是他们制定出一个计划,第一个措施就是出手旗下资产,增加融资规模。最先被考虑卖出去的是子公司国际租赁金融公司,可是美国国际集团到底还是舍不得,反反复复反悔了几次,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终于决定把这个公司——有900架飞机,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公司以低价卖掉。除此之外,美国国际集团还在考虑卖点别的业务,比如同房地产和意外伤害保险有关的资产。美国国际集团的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普尔已经三番五次地威胁要把美国国际集团的评级下调。大家都在担心,这个评级会是致命一刀,连锁反应会非常可怕,给集团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美国国际集团还是举步维艰,实在没办法,维纶斯坦德终于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帮助。但是保尔森当时表现得非常犹豫,这位华尔街出身的、一向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财长不想自己煽自己的耳光,他坚持号召让摩根和高盛帮着美国国际集团筹集贷款,走出困境。但摩根和高盛也很犹豫,局势僵硬下来。直到有一件事改变了保尔森的做法,那就是因为他的“自由主义”直接导致了雷曼的破产,他根本没想到雷曼破产引起的影响会这么大。当天纽约三大指数跌幅创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直接把美国金融系统抛入不确定的深渊。人们不知道次贷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还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市场恐慌情绪非常严重。而且美国国际集团的状况越来越糟糕,该集团股市市值缩水了180亿美元,也就是说原来美国国际集团辛辛苦苦地折腾半天,避免信誉评级被下调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而保尔森也开始担心,雷曼的倒台已经推高了短期借贷的成本,也就是说,短期融资会越来越难,因为大家都不敢借钱给别人了,谁知道这个银行是不是下一个雷曼。

但是如果,美国国际集团崩溃了,会给各个市场都造成沉重的打击,从散户到华尔街用的复杂金融衍生品,再到那些企业用的金融工具,没有一个能逃得过,特别是美国国际集团又这么大,触角早就遍布金融市场每个角落,万一崩溃,美国绝对受不了。保尔森开始倾向于救助美国国际集团,他先让美国财政部人员去探探政府的口风,又把摩根大通和高盛的代表聚集到曼哈顿下城美联储办公室开会,得出的新结论是:美国国际集团需要800亿美元的注资,所以他们不会去救助美国国际集团。连这两家“硕果仅存”的金融机构都不借钱给它,更何况那些浅水里的小银行,他们一看美国国际集团濒临破产,跑得比兔子还快。终于,在美国国际集团走投无路的时候,美联储发话了:我们愿意救。至此,保尔森·伯南克和布什·盖那全部同意救援。

但是政府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三叶纸的方案,超高的放贷利率,以及政府要获得美国国际集团80%的股权——如果政府插手,股东要为此买单!保尔森直接说:“如果你们还有任何条件,那么拿着你们的条件走人!”美国国际集团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威尔伦斯德,这位临危授命的美国国际集团CEO,才干了三个月,就黯然离去了——这也是合约之一,一切都别无选择。在2008年9月16日,小布什签署了美联储向美国国际集团注资的议案,深陷财务危机中的保险巨头AIG将获得850亿美元的注资。白宫和纳税人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更深的经济危害。”受到这一“喜讯”的影响,2008年9月17日,亚太股市普遍上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全线飘红。

让人尴尬的是,到了10月10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再向美国国际集团注资了387亿美元,来帮它还债,美国国际集团被人骂做“无底洞”,成了政府手里的“烫手山芋。”美国国际集团的救助有一个环节很引人深思,政府救你可以,但是你必须得付出代价。美联储对美国国际集团的救助和两房很类似,那就是在关键时候,你这个CEO我们不要了,你私人股东的利益我们也可以抹杀,最重要的是要对纳税人的钱负起责任来,而且,我们要让你明白,政府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你以为美国政府真的很想要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吗?此言非也,他们只是想在严格严管美国国际集团的同时,给他们一个教训。这对于中国的有些国企,自己把厂子折腾垮了就和国家要钱,国家也爽快,给了,这钱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爱怎么花怎么花,国家不管了。要知道,这钱也是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的纳税钱,不让那些企业的领导们负起责任来,他们永远不知道如何花这笔钱,如何管理好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