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价值为王
618600000043

第43章 林奇的智慧法则二:避免陷阱 (1)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彼得·林奇

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往往是失误最少的选手获胜。

——帕特·多尔希

人弃我取的林奇法则

林奇作为全球规模数一数二基金的舵手,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稳定性,同时也要有胆量去追求更高的利润。在别人无暇顾及的地方才能发现真正的金子。为了找到这种低风险和高收益的股票,林奇建议投资者要避免常人的思维和价值趋向,如果我们采用一般人的眼光去审视投资对象,那么我们就走入了投资丛林中的陷阱了。只有规避了这些大众思维,我们才能取得骄人的业绩。林奇在《华尔街崛起》这本书中详细给出了13条准则,我们称之为“人弃我取的林奇法则”。林奇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遵照这些法则去做,那么就可以避免常人的思维陷阱。我们来详细看看每条法则。

第一条法则是“如果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很不起眼,甚至比较枯燥好笑,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认为完美的公司一定经营的是简单的业务,而这类业务的名字一定不是响当当的。什么是枯燥甚至好笑的公司名字呢,林奇举例说比如三个活宝公司,瓶盖公司等诸如此类的公司就是。谁愿意在这些名字毫无吸引力的公司上多看几眼呢?所以,华尔街通常不会注意到这些公司,而等到那些同行大佬们注意这些股票的时候,可能其股价已经扶摇直上十几倍了。相反,像国际基因公司这样的名字却非常吸引人,这个名字里面充满了诱人的概念和想象,这样的公司太惹人注意了,所以它们就算不糟糕,其价格也不便宜。

林奇认为,我们应该留意那些名字不太吸引普通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他自己注意到一家名叫联合岩石的公司,这家公司业绩非常好,但是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关注,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投资对象,但是后来该公司改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后,很多投资机构开始注意它了,这使得这家公司不再是一家可以大举介入的便宜好公司。

第二条法则是“如果公司的业务极其枯燥平常,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对那些不仅名字枯燥,而且业务也极其乏味的公司非常感兴趣。这些公司由于引不起投资人的注意,往往是潜水的牛股。

林奇举了橡树公司的例子,这个公司的业务是处理顾客购物时交给超市的优惠券,这样的业务使得投资机构们根本无暇看上这家公司一眼。然后,这只股票却在无声无息中从4美元涨到了33美元,这比那些名气极大的公司,比如IBM表现好很多。林奇认为一家业务枯燥乏味的公司与一家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都是便宜好股票的载体,而且当一家公司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时,则更可能是好的投资对象。这类公司能够避开华尔街专业研究结构的注意,直到这些专业人士因为特大利好开始注意这类公司。林奇建议投资者们注意那些盈利水平很高,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而业务枯燥的公司。个人投资者在大众并不关注的时候低价买入这类公司,然后当这些公司为主流所追捧时,他们就可以在高位抛出这些股票。

第三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的业务为人厌恶,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认为当一家公司的业务令投资大众感到不爽时,这家公司反而可能是一匹潜在的黑马。林奇举了Safety Kleen这家公司作为例子,这家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向加油站提供一种能够清洗汽车零件上油污的机器,这种机器节省了清洗油污的时间和成本,所以很多加油站都购进了这类机器。该公司定期派人到各个加油站清理机械装置中的油垢,同时他们将清洗下来的油泥带来炼油厂进行提炼。这种让人觉得恶心的业务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外,该公司还将业务拓展到厨具洗涤上。这些业务使得华尔街的专业人士根本看不上这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的赢利能力不断体现在漂亮的财务报表上,终于市场开始疯狂追逐这家公司,其股价大幅度上涨。林奇最后对这个例子作了总结,他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令人厌恶的业务使得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为投资主流所接纳,而这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却是一道极好的大餐。

第四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从母公司独立出来,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母公司不愿意看到分拆上市的子公司陷入危机,这会最终影响整个公司的公众形象。所以,那些分拆上市的子公司通常具有良好资产负债条件。林奇认为这些子公司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可以使得子公司的管理层更加自由地使用管理手段来最大化其经济利益,而这些独立出来的公司刚开始不会受到华尔街的注意。林奇还补充了一条这类公司的优势,刚分拆出来的公司的股票经常作为红利或者股息送给母公司的股东,而机构投资者们对于这些股票并不看重,这也是一个投资的有利因素。

分拆出来的公司是普通个人投资者寻找十倍大牛股的好地方。林奇建议投资者仔细研究那些最近分拆出来的公司,特别是要注意分拆完成两个月后,新公司的管理人员是否买进了这家新公司的股票。林奇举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分拆出来的7家小公司为例,这些小公司被都单独上市了。从1983年到1988年,7家小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超过了170%,而母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则表现平平。这些小公司的整体表现远远好于绝大多数共同基金,甚至好于林奇自己主持的基金。

第五条法则是“如果机构没有持有该公司的股票,而且分析师们也没有关注这只股票,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总是寻找那些为华尔街忽视的股票,他认为只有在这些股票里面才能够发发掘便宜的超级大牛股。这条法则建议投资者积极寻找那些只有很少甚至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股票,或者没有分析师关注的股票。林奇特别喜欢定期和不定期地访问众多的上市公司,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告诉林奇已经三年没有分析师来访的话,林奇必定感到特别兴奋。林奇还认为银行,储蓄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由于数量达到几千家,所以很多位于这些领域的公司没有专业投资者关注。

第六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被市场谣传所围绕,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垃圾处理公司、夜总会娱乐公司这类公司经常传言是由黑手党所控制的,很多有身份和地位的人都不会持有这类股票,经营赌场业务的酒店也同样受到冷遇。随着赌场业务的收入不断高涨,黑手党的传闻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当假日酒店和希尔顿大酒店也开始经营赌场业务时,具有赌场业务的公司也成了股票市场上的香饽饽。林奇对于那些因为传闻而饱受煎熬的公司特别重视,他深信如果公司业务赢利不错,却因为一些不切实的市场谣传而低价交易,那么这确实是一个进场的好时候,巴菲特也善于此类投资。

第七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的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的话,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什么叫令人压抑的业务呢?林奇举了国际服务公司的例子,这家公司经营着丧葬业务。国际服务公司总部位于休斯敦,它对全国各地的小殡仪馆进行了收购和整合。经过大量的并购后,国际服务公司成为了殡仪行业的连锁老大,它拥有460多家殡仪馆,120多处公墓,70多家花店和20多家丧葬品制造中心,通过整合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这家公司的业绩不断提高。这家公司还开发了生前预定丧葬合同业务,这些业务得到市场的极大认同。专业投资者对于这家公司很不感冒,因为其经营的业务让华尔街那些习惯欢乐兴奋场面的专业人士感到压抑。随着公司赢利水平的持续攀升,多年之后终于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此时,这只股票都已经上涨了20多倍了。在此之后,国际服务公司继续上涨了好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你在市场已经认识了这只股票之后才买进,那么你将付出更昂贵的价格。

第八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处在一个增长较低的行业,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虽然很喜欢找到成长性好的股票,但是他却并不热衷于在高成长行业中去寻找这样的公司,因为这些行业的赢利水平增长过快,使得大量的竞争者拥入,这样就会很快拉低利润水平,最终降低企业的增长率。在增长较低的行业中,如果你能找到一家增长不错的公司,比如当年美国零售业的沃尔玛就是这样的公司。当时的零售业已经不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了,而沃尔玛其利用经营上的创新策略在重新塑造了零售业的模式,并因此获得很高的增长水平。林奇认为国际服务公司就是处在殡葬这个低增长的行业,但是由于重新构造了这个行业的经营思路,所以它增长迅速。不过由于这个行业本身处于低增长的情况,所以几乎没有分析师来跟踪这一行业的公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国际服务公司没有进入这些专业人士的研究视线。但是,这却给了像林奇一样视角的投资者以丰厚回报的投资机会。

第九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具有一个独特的利基市场,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所谓的利基,指一个近乎独占的市场,林奇举了一个地方石料场的例子,他说位于某个地方的唯一一家石料厂根本没有竞争对手。虽然石料加工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原始,但是却非常赚钱。这些在某一个地域具有垄断特征的企业很难吸引其他厂商的加入,因为如果当地再增加一家石料厂则可能两家厂都会亏损,而其他地方的石料厂如果将自己的石料运来竞争的话,成本上处于劣势,所以这类公司的利基市场具有某种市场性专利的特征。

巴菲特在投资的时候特别注意公司是否拥有这一特征,这跟彼得·林奇具有很大的共同点。巴菲特特别钟爱报纸,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报纸的经营非常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性的报纸和媒体具有与石料厂一样的利基市场。林奇认为排他性的独家经营权对于一家企业股东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他举了国际镍业这家公司,这是一家世界最大的镍矿生产商。这家厂商的利基就是整个镍矿市场,因为它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镍矿资源。林奇总是寻找那些拥有利基市场的企业,他认为一家完美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个利基市场。除了报纸和矿业这类依赖于地域的优势公司,林奇认为著名的品牌相当于拥有了利基,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万宝路等。

第十条法则是“如果该公司的产品可以为人民不断购买,那么这很可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林奇认为像剃须刀,饮料和报纸一类的产品是经常需要消费的,而玩具这类东西则变化太快,也许一家厂商可以设计出一款玩具,但是很快就会为潮流所淘汰,所以一样产品能够为市场反复购买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