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621100000001

第1章

山东形势晋察冀野战军某部开进途中在解放战争第2年中,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加入中原战场,与中原野战军密切配合作战,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收复和解放了许多县以上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了中原、华东解放区的联系,进一步推进了南线战局的发展。

坚持在山东解放区内线作战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指示,牵制和歼灭山东境内国民党军,配合外线兵团的进攻,保卫胶东后方,并逐步收复和扩大了山东解放区,完全控制了胶济铁路济南、青岛段和津浦铁路济南、徐州段,使山东解放区与运河以西的冀鲁豫解放区相互衔接。

与此同时,苏北兵团和地方武装“一面坚持阵地,一面举行反攻”,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清剿”和“扫荡”,改善了苏北地区的斗争形势,重建了江淮解放区,使华东解放区与中原解放区连接起来。

我军力量晋察冀野战军部沿大清河挺进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和军区部队及地方基干武装,在作战中都有很大发展。

据华东军区1948年7月的不完全统计: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兵力发展到1856万人,其中,第1纵队3个师20163万人,第3纵队2个师23112万人,第4纵队3个师218万人,第6纵队3个师207万人,第8纵队2个师23193万人,第10纵队2个师19227万人,两广纵队2698人,特种兵纵队10381万人。

山东兵团兵力为102375万人(7月统计缺鲁中南纵队实力),其中,第7纵队3个师27602万人;第9纵队3个师30735万人,第13纵队3个师25815万人,渤海纵队2个师13337万人。

苏北兵团兵力为59665万人,其中,第2纵队3个师24714万人,第11纵队3个旅22164万人,第12纵队2个旅11975万人。

华东军区部队及地方基干武装为312255万人,其中,胶东军区5个军分区69183万人,渤海军区4个军分区37285万人,鲁中南军区7个军分区54785万人,昌潍保安司令部1520人,苏北军区5个军分区67998万人,江淮军区7个军分区21733万人。

军区及地方基干武装拥有步马枪125439万枝,短枪17626万枝,重机枪632挺,轻机枪6428挺,各种炮1174门。

豫东战役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率野司机关回师曲阜,第第第8纵队位于亳县、涡阳地区,第第第两广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位于济宁、嘉祥、金乡地区休整。

兖州战役后,山东兵团第第第13纵队及渤海、鲁中南纵队位于莱芜、泰安地区休整。

涟水战役后,苏北兵团第第12纵队位于沭阳、涟水地区休整。

经济情况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解放区各级民主政府组织领导下,山东解放区已经基本上度过了严重的春荒,秋季丰收在望,秋粮作物一般在七成至八成,个别地区还在九成。

人民群众生产、支前情绪高涨。

解放区的日益发展巩固,为大兵团机动和作战,提供了广阔的地域和可靠的后方。

经过中共济南地下党组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华东野战军基本上掌握了济南守军的兵力、兵器、防御体系构成、作战计划与部署以及济南城内的社情、民情。

对比分析此时,在山东境内,尚残存青岛、烟台、临沂、济南等数个国民党军据点。

济南是有10万余人守备且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但已经处于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之中,对外水陆交通均被解放军切断,仅依赖空中运输接济,东距青岛、南距徐州各为300公里,中间为解放区,茕茕孑立,形同孤岛。

尽管王耀武对济南的防御进行了苦心经营,但由于防区辽阔,兵力有限,机动力量不足,部队固守待援的信心动摇,士气低落,战斗力减弱。

市内物价飞涨,物资供应严重短缺,民怨沸腾,在人民解放军胜利威势与政策感召下,济南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获得解放。

华东野战军和军区部队经过洛阳、宛西、开封、睢杞、周村、潍县、兖州。

涟水等一系列战役后,广大指战员斗志高昂,士气高涨,部队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城市攻坚作战的技术战术水平大大提高。

野战军内外线兵团会师,力量更加集中,决心拔除济南据点,消除日后南下作战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主力正在豫西宝丰地区休整,准备雨季过后发动更大的攻势,以配合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行动。

以上情况表明,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条件已经具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济南是国民党军重兵守备、坚固设防的重要战略据点,经国民党军多年经营,其防御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守城部队中,虽大部受过人民解放军的严重打击,但整编第2师第213旅,整编第84师第155旅,整编第73师第第77旅及新空运来的第83师第19旅和整编第74师第58旅第172团等部,都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攻击济南时,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第第第13兵团共17万余人,可能北上援济,华东野战军攻济和打援时,都须经过严酷激烈的战斗。

另一方面,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作战后,部队减员和物资消耗较大,特别是基层指挥员和战斗骨干,有些部队还来不及调整和补充。

解放区秋粮尚未到位,秋种随即开始,农忙季节,生产与支前的矛盾突出,几十万大军作战,粮秣供应和支前民工任务繁重。

因此,攻占济南仍然是艰巨的任务。

人民解放军在第2年战争中,虽然夺取了国民党的许多中小城市,提高了攻坚作战能力,但没有攻占国民党军10万人以上重兵守备、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实践经验。

随着战争形势胜利发展,如何夺取大城市,就成为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加速解放战争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要确立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

即要闯过“两关”,一是一次战役消灭国民党军两三个兵团,二是攻克国民党军10万人以上守备的大城市。

当时,东北野战军包围了长春,华东野战军孤立了济南,华北军区第1兵团包围了太原。

在三城当中,攻占长春的条件更具优势。

长春国民党正规军2个军连同非正规军共10万人,内部中央军、地方军、正规军、非正规军矛盾尖锐,曾泽生滇系第60军在解放军的争取下正酝酿起义。

长春设防虽然号称“坚冠全国”,但补给线已被完全切断,是一座孤城。

东北野战军兵力、火力占有优势,仅重炮就有660余门,又有解放区人力、物力补给便利的优势。

4月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向中央军委提出“先打长春”的意见。

18日,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等向毛泽东报告:东北野战军结束夏季整训后,即发动秋季攻势,首先打长春,并说:“目前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

朱德总司令详慎分析长春各方面条件后于6月3日致信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也主张夺取长春。

中央军委、毛泽东审慎地研究了中共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领导人的报告,同意他们先打长春。

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就是可以从攻占长春作战中解决大城市攻坚的难题,这对发展东北及全国战局均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指出:“长春胜利将给你们尔后南下作战逐一攻克各个大城市开辟道路,各个大城市的攻克,将从长春战役取得经验”。

要求林彪精心组织这次战役,直至完全胜利。

5月,东北野战军抓住战机歼灭长春国民党军一部,但未能攻占长春。

据此,林彪改变决心,认为打长春“消耗必大”,“而获得解决战斗的结局,尚无把握,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

提议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并于6月25日开始实行这个方针。

在打长春解决城市攻坚难题的意图未能实现的情况下,中央军委、毛泽东决定将解决攻克大城市难题的战略意图转向华东野战军方面。

7月中旬,多次电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克济南,指出:“如能在九两月攻克济南,则许(世友)、谭(震林)全军可于10月间南下配合栗(裕)、陈(士榘),韦(国清)、吉(洛)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

要求华东野战军前委据此战略意图考虑下一步行动计划。

谋划之始中央军委、毛泽东对于攻占济南极为重视。

7月14日,致电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并告许世友、谭震林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指出:“估计敌人必将利用你们疲劳,集中力量向你们压迫,使你们不能安心休整。

必须以有效行动分散敌人,你们则乘敌分散之际,歼灭几部敌人,方能实行大休整”。

“拟令许谭于攻克兖济后,休息两星期,即向济南攻击,迫使邱黄两兵团分兵北援(敌非北援不可)”,主力“则寻敌一部攻击,使敌既被迫分散,又首尾不能相顾,利于我之各个击破及尔后之大休整”。

电报要求许谭攻济南,先占领机场,以两三个星期时间完成攻城准备(包括恢复疲劳,补兵、练兵,侦察及部署等)。

然后看敌援兵情况,决定先打援或先攻城。

如攻城打援均无把握,则收兵休整。

16日子时,中央军委分别致电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和许世友、谭震林。

要求许谭兵团歼灭第84师、打下兖州后,“除以一部兵力歼灭济宁、汶上之敌,并负责扼守运河要点阻止可能之敌东渡以外,主力应不惜疲劳抢占济南飞机场,并迅速完成攻击济南之准备,以期提早夺取济南。”中央军委判断:许谭兵团攻济南时,邱清泉兵团可能取道郓(城)巨(野)北援济南,而黄百韬兵团则将设法返回徐州。

在此种情况下,粟裕、陈士榘应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17两日占领陇海路商(丘)、徐(州)段后,返回郓、巨以南,将自己处在邱、黄两兵团之间,使邱兵团不敢冒进援济,保障攻济胜利。

如邱兵团徘徊定(陶)、曹(县),则粟陈张应控制商、徐间不动,看清形势再动;如邱兵团折回陇海线东援徐州,则粟陈张可以向路南休息,亦可回路北休息。

望酌情处理之。

16日午时和未时,中央军委两次电示粟裕等:山东兵团攻克兖州后,“尽可能短促时间完成对济南之包围(首先夺取飞机场),并乘胜夺取济南。

如果可能,你们应争取于十天内外夺取济南”;“粟陈张率第第8纵队于17日晚攻占砀山、黄口线并准备歼灭黄兵团”。

电报指出:只要黄兵团歼灭,邱兵团即不敢冒险援济,可保证许谭攻济胜利,尔后你们可能各个歼灭邱兵团,并可能再入开封,夺取菏泽,威胁徐州,战局可能迅速发展。

望作精神准备。

这时,华东野战军主力正集结于豫皖苏地区休整,准备雨季过后发动新的进攻作战。

粟裕等考虑: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尚未完全会师,仅以山东兵团现有兵力,势难完成既攻占济南又打援军的作战任务。

如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会合并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再全军协力攻打济南,形势则大不一样。

7月16日,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联名致电中央军委。

电报说:以许谭山东兵团现有兵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兼顾。

如以许谭专以攻济南,兵力虽可,但时间需长;如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同时北援,则许谭专任打援,亦感兵力不够。

“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1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只要济南能解决打援方面又取得胜利,则战局可能迅速向南推移,今冬攻占徐州之计划似属极大可能。”7月2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粟裕等建议,全军休整1个月,尔后视情况,在陇海线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陈、唐、张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毛泽东遣将在战役开始前,不能不首先提到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王建安。

王建安是何许人?一个出生在湖北红安佃农家庭的泥腿子。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过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说起他的戎马生涯,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

大革命时期,红军攻打红安县城,他手握一支独子短枪,率先爬上云梯,面对从耳边嗖嗖擦过的子弹毫无惧色,挥枪一连打死七个敌人,和战友们一同杀进红安县城。

此后,他凭着这股子不怕死的劲,在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从班长、排长一直到兵团司令,被军内称为善于带兵打仗的虎将。

就是这样一员虎将,济南战役开始前,接到了毛泽东的调令。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不敢怠慢的王建安从营地骑上快马,薄薄尘烟护送他来到重镇石门(石家庄),这里是聂荣臻打开的“地盘”。

王建安在办事处找到了早已熟识的吴玉章——中共有名的“五老”之一。

接洽之后,王建安上了一辆破旧的小汽车,一路颠簸,秘密来到石家庄西北面的一个小村子——西柏坡。

王建安见到毛泽东心情激动:“主席您好!主席辛苦了!”他握住毛泽东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心中有千言万语。

几年东荡西征,将帅远隔千里,见此一面,勾起他们心中的情思。

“建安,你在前线领兵打仗,比我们辛苦多口罗!快坐,坐!”毛泽东很喜爱他的这员战将,他热情地让座并捻亮了灯。

当时毛泽东的身体不好,身旁还有一名医生守护。

不过,解放军节节胜利的鼓舞使他的双目炯炯有神。

他展开一张地图,指着他用红蓝铅笔画出的地方,给王建安分析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我们经过第一年的内线作战,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也基本上打败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全国的军事形势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大量被歼以后,虽然经过不断补充,但总兵力已由它发动内战之初的430万人降到373万人。

其中,正规军虽然还保留248个旅的番号,但人数已由200万减少到150万。

由于整师、整旅的被歼和大批高级将领被我军击毙或俘虏,他们官兵当中充斥着失败和厌战情绪。

毛泽东讲话的声音并不高,但底气很足,充满着快慰和自豪。

与国民党情况相反,我军在第一年作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已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而在机动兵力的对比上,我军已占有优势。

国民党军在战争的第二年里,损失正规军和非正规军152万人。

经过大量的补充,到目前最近的统计数字,总兵力仍保留在365万人左右。

其中正规军105个整编师,285个旅,198万人;非正规军53万人;特种兵和海、空军54万人;后方机关、学校69万人。

正规军的170多万人被我们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战场上,大部分只能担任战略要地的守备,抽不出多少机动兵力。

而且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是被我们歼灭后重建的,或者是受过我军严重打击的。

他们的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

而在长江中下游和巴山山脉之线以南、兰州和贺兰山脉以西的广大地区,蒋介石放着正规军36个旅,23万人,大部分是新组建的,战斗力很弱。

这就是蒋介石的家底子。

我们呢,经过两年的连续作战,虽然损失了80多万人,但其中的40多万人养好了伤又重返前线,我们又动员了100多万翻身农民参军参战,又将80万蒋军俘虏补入部队,连同国民党起义部队在内,我们的总兵力已发展到了280万人。

而且我军的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

蒋介石的的确确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

我们建立了35个炮兵团,装备了1100门重型大炮。

我们的部队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不但有了丰富的打运动战的经验,而且在石家庄、洛阳、临汾、开封、宜川、潍县、四平等地作战中,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

毛泽东讲到这里停下来,抓过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烟,划着火柴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说:“王建安同志,这次请你来,就是要交给你一个重要的城市攻坚任务——攻下济南!”王建安为这突然降临的重任所震动,他站起来:“那么,我不去华北一兵团了?”“是的。

经过军委研究,你回山东去,到山东兵团,做好解放济南的准备。

许世友任山东兵团司令员,你任副司令员。

怎么样?”毛泽东微笑着说。

他在判断王建安脸上的反应,同时等待着他的回答。

王建安即刻说:“我没有意见,我服从军委的决定!”毛泽东很高兴,用手示意王建安坐下,说:“中央考虑过了,攻克济南的兵基本上是山东人,许世友在胶东部队里很有威望;你在鲁中、鲁南也颇有名气哩!你们是山东‘两雄’。

人言‘两雄难并立’,我则说‘孤掌难鸣’。

你们二人的手要击得响,同心协力,那我们的战士就会跟随你们去赴汤蹈火!”毛泽东兴奋起来,说:“好!我们像演一出《失空斩》。

你是副将若失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也要打你40军棍;我则向中央上表,官降三职。

行吧?”说罢大笑,那声音洪亮而充满底蕴。

毛泽东对王建安说:“关于攻克济南的一些具体部署,由恩来同志和你详细谈。”王建安告别了毛泽东,向周恩来的住处走去。

夏天夜里的风有些热了,天上的星在闪耀,小山村在忙碌中,因为这里聚集着中华民族的精英,这里牵动着百万大军,这里产生着一个个伟大的策略,这里诞生着一项项置国民党军于难堪甚至死地的战略、战役计划和部署,济南战役的伟大构想就是在这里萌生、发展、完善和成熟的。

在警卫员的引导下,王建安来到周恩来的住处。

他以前见过周恩来,那是长征刚刚结束后,在陕北,此后一直未见面。

周恩来的眼睛里闪射着智慧之光。

王建安坐定后,周恩来先听了王建安的汇报,然后询问部队的情况。

他说:“我们决定打下济南。

主席大概同你谈了,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我完全赞同中央关于攻克济南的决策。”王建安说:“全国的形势,毛主席和我讲了,给我的印象是,我们已经把蒋介石的军队压缩在一些大中城市和一些战略要地、交通要道。

山东的形势,在打下潍县之后,敌人只有青岛、烟台、长山岛、兖州和济南几个要点了。

济南有王耀武的l0万重兵防守,它像楔在华东、华北两片土地上的一颗大钉子,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

拔掉了它,我们就可占领和巩固广大的地域,以便我们组织更大的战役。”周恩来肯定了他的看法,向他介绍了当前的局势。

蒋介石集团随着军事形势的每况愈下,在政治上、经济上也发生了严重危机。

国统区的广大人民反饥饿、反迫害、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

统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矛盾愈益加深。

许多地方的实力派正在酝酿反蒋倒蒋。

李宗仁就正在争取美国的支持,逼蒋下台;美国政府也在悄悄地物色新的人选,以取代蒋介石。

随着军事上的失败和军费支出的不断膨胀,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陷入空前的危机,工厂已经来不及印出当天的钞票了。

连美国驻华大使也说:“局势的恶化已经接近崩溃”。

根据军事、政治的形势有利于我的重大发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要求已经具备条件的各野战军,应明确树立夺取敌坚固设防的战略要点、敢于打更大规模歼灭战的决心。

周恩来对王建安说:“这次请你来,就是要你并通过你向华东的同志、山东的同志转达中央的这个战略思想。

确定攻克济南,可以说,正是这个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周恩来继续说:蒋介石是准备把这场反人民的内战打到底的。

半年前他刚刚设立了执掌晋、察、冀、热、绥五省军政大权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不久前又撤销了东北行辕,扩大了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的职权;撤销了陆军总部徐州指挥部、国防部九江指挥部、武汉行辕,设立了徐州和华中两个“剿匪”总司令部,分别任命刘峙、白崇禧为总司令,统一执掌各战区的军政大权。

他还改组了统帅部,任命何应钦取代白崇禧任国防部长,任命顾祝同接替陈诚任参谋总长。

蒋介石还曾一度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东北主力撤至锦州,进而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战场;又打算把西北交给马步芳、马鸿逵,将胡宗南集团调至中原地区,以便与我们全力争夺中原。

这些情况请你好好向同志们讲明,务求他们真正理解。

周恩来站直身,添加了灯油,用手指弹去结茧的灯花。

玻璃罩油灯重又明亮起来。

虽然已是午夜,但这位副主席毫无倦意,他又说下去:济南战役的打法,我和毛主席、朱老总几个人是这样考虑的:用“攻济打援”战略。

蒋介石是不会放弃济南的。

济南有重兵10万,而徐州左右两翼和南边共有三个兵团近20万人马。

我们把部队分为两部分,在徐州以北准备打援,但也造成转攻徐州的架势;攻城部队则把济南围起来。

文章的奥妙就在于:如果你不来增援,我就真攻城。

如果你出兵增援,我就可以围而不打,变攻城为打援。

是攻城还是打援视情及时选定。

对于你们山东兵团来说,就是做好坚决打下济南的一切准备。

济南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行动。

你已经意识到了,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打下了济南,便将华北、华东两大战区连成了一片,更有利于我们集中优势兵力组织大的歼灭战。

周恩来看了下自己的怀表,歉意地说:看,大半夜已经过去,天都快亮了,一来就不让你喘口气,我们的话说不完。

原是叫你去打太原的,不去了。

你就带着这些精神返回山东。

我们也不请张云逸同志、张鼎丞同志、粟裕同志来了。

许世友同志在胶东休养,也不请他来了。

你好好睡上一觉就动身。

随后,我们发个电报去。

东方放亮了。

西柏坡又迎来了一个明朗的早晨。

一个伟大的决战决策就这样在一间普通的农家茅舍里诞生了。

预案准备根据中央军委的上述指示,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认真研究了战区各方面情况后决定:雨季后集中华东野战军全部(包括许谭、韦吉兵团共约30万余人),或先攻占济南,或先转到外线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方针,并拟定了华东野战军秋季作战的3个方案。

1948年7月15日午夜,就在埋葬孔子处不远地方的一幢古式房间里,粟裕还没有入睡。

昨天,他刚接到毛泽东签发的两封电报,要华东野战军组织济南战役。

这犹如千钧重担直落双肩。

此时,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集军政指挥于一身。

他立即召集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开会,研究如何执行西柏坡的电报指令。

粟裕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17岁便摆脱了旧家庭的束缚,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求学。

由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马日事变”后,受到反动当局通缉。

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身经百战,6次负伤。

据军事科学院一份权威资料记载:“从1938年至1943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坚持大江南北抗战,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十万人以上。”这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道路,是共产党军队指挥员成长的最基本的道路。

当过新四军政治委员的***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记得汉相萧何说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历史风雨,大浪淘沙,为我们共产党人造就了这样一些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军事人才。

在这里,插上一小段看似轻松,实际发人深思的话题。

1949年,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胜利的旗帜高扬在大陆的时候,蒋介石带领他的残兵败将退缩到了台湾岛。

当时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国民党中的军政要人,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为什么经过正规训练的、堂堂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将领,却一个个败在农民出身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手下?相传,毛泽东闻此消息后,意味深长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啊!因为我们共产党的领袖和将领靠的是自己的天才与实践,更重要的又是我们的事业顺乎民心,代表了正义,赢得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戴。

下面,我们还是把话题转到粟裕身上。

陈毅元帅这样高度评价粟裕的战役指挥艺术:“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性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进一步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

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此话一点不假,因为粟裕当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1984年2月,我们这位粟大将军走完了他的人生里程。

战争是他一生的主要部分。

中共中央给予他的评价可以慰藉他的英魂——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同志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过一系列重大的战役、战斗,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表观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是一般将帅都不曾多得的评价。

济南战役自然是这句话的光辉佐证。

夜幕笼罩大地。

昏暗油灯下的粟裕展开地图,一个严峻的国共两军对垒态势展现在华东野战军最高决策人眼前——在华野的正南方向,徐州“剿总”国民党上将总司令刘峙坐镇徐州,南辖李弥的第十三兵团,策应徐埠一线。

他重兵在握,有坚不可摧之势。

在华野的西南方向,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列阵于河南东部商丘、砀山、黄口一线;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镇守郑州;国民党第四“绥区”陈兵于开封、兰封及山东菏泽一带。

这里的十数万国民党军可数日内向东北突进,以解济南之围。

在华野的东南方向,国民党第三“绥区”列阵于临城、枣庄、台儿庄一带;黄伯韬的第七兵团位于陇海路东段的新安镇一线。

这里的十数万国民党军队已经摩托化,可以在广阔的平原上向北疾驰。

此时,山东的革命根据地临沂也为国民党军所占领,这部分国民党部队可以成为向北突击的先遣力量。

济南在华野的北方,王耀武率国民党第二“绥区”的十万守军据险死守,因而济南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拿下。

解放军的兵力态势尚被敌人阻隔在4块区域:以曲阜为中心,华野第六纵队位于兖州、济宁一带;第三纵队、第十纵队和第十一纵队分布于金乡、巨野、嘉祥一带;第九纵队、第十三纵队位于莱芜、泰安一带。

华野总部率第第第八纵队和先遣纵队位于徐州的西南方涡阳、马店子一带。

苏北兵团的第第十二纵队则在苏北的涟水一带。

图上谈兵,从国民党军的兵力和位置上看,都不能说敌人处于劣势;而此时解放军的指挥员们都不能断言己军强大。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还未开始。

济南战役究竟能够打成个什么样子?这是数十万军队的一场大厮杀。

世界上的军事家们谁也懂得其中的道理:胜利,这是双方都在拼死争夺的东西。

为了得到它,谁都想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制胜对方,包括使用残酷的手段。

粟裕正陷入一种庄严而良苦的思考中。

在这次会议上,华野参谋长、建国后不久被授予上将军街并长期担任工程兵司令员的陈士榘率先直抒己见:“我这样理解中央军委的电令:“目前如果令我许谭兵团的一部抢占济南机场,恐怕部队本身有困难。

他们自潍县、兖州战役之后,伤亡很大;他们东征西杀,驰骋于山东、河南许多战场,再也难以连续作战了。

在此种情况下再去攻击济南,势必迫敌北援。

这样,兖济仍有被敌重占的可能。

以许谭现有的兵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兼顾。

如以许谭专攻济南,兵力虽可,但时间需长,南线之敌仍可能北援。

如邱清泉、刘汝明两兵团北援,则许谭专事打援会感到兵力不足。

因此,我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于打援中选择有利阵地,以求歼灭邱清泉兵团的大部或全部,这都是可能的。

为了攻占济南,必须抽出几个长于攻坚的部队参战。

依你们的看法,许谭兵团的哪些部队擅长于攻坚?”张震说:“我华东战区的部队人人都知道,原新四军是长于野战;原山东的许多部队则长于攻坚,这些部队自抗战以来多是从小规模的攻坚战中成长起来的。

据我所知,像九纵,十三纵,这些从胶东拉起来的部队,在潍县战役、兖州战役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攻坚精神。”粟裕说:“拿上这样的部队,估计只要半个月时间即可攻下。

我一直在想:只要济南攻下来,打援方面又能取得胜利,整个战局就可能向南推进,今冬明春攻占徐州似有极大的可能。

所以,我以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济南战役。

把‘攻济’和‘打援’两个环节放在整个作战的棋盘上思考,这是我们华野前指指挥战役的重大策略。

我们还要让南京、让徐州始终估不透我军作战的目的是意在济南,还是意在徐州,意在打援。

这就是我们全部谋略的奥妙所在。”这次重要的华野指挥部会议在启明星将出的黎明时刻结束。

会议决定将这些意见汇总起来,用电报上报西柏坡,请中央军委定夺。

粟裕等人走出会议室时,远处传来值更的梆声。

粟裕顿感自己似步入深宫庭院之中。

他走回自己的卧室,并没有一点睡意,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他的军事使命是怎样指挥华野32万人马打胜他的对手。

突然,强大的机群在华野指挥部上空盘旋,震耳的轰鸣声把巢穴垒在参天古柏上的宿鸟惊得绕枝乱飞。

一夜未眠的粟裕抬头仰望渐渐北去的国民党军飞机,扔下一句“还挺忙乎啊!”又开始了白昼的忙碌。

实际上,在这次秘密的决策会议之前,粟裕的胸中就已经展开了一个宽阔的战场。

他与西柏坡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人决策的共同点在于不仅仅要拿下济南,而且还要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

对于即将展开的济南战役,他已经有了一个大胆而审慎的决战谋略。

这是中央军委定下夺取济南决心后的第一次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

粟裕摊开他的笔记本,说:“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为执行中央军委电令精神,组织济南战役,准备在雨季后集中包括许谭兵团、韦吉兵团在内的30多万人,或先攻占济南,或先转到外线进行大规模歼灭战。

针对当前的敌情,我们拟向中央军委提出以下几个作战方案:“集中全力转向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截断徐埠铁路,孤立徐州,以重点放在打援上,求得在运动中首先歼灭五军,继而扩大战果,歼击其它兵团。

此方案有利之处是将战争完全带到陇海线以南,减轻了老解放区的负担。

但请你们注意,济南没有攻下,老区人民还是要负担的。

我攻歼五军,敌人非援救不可,这就便于我们在运动中歼敌。

但这个作战方案的不利之处是,一个巨大的兵团于新区作战,供应会极为困难;而各路敌人增援却较容易,敌机械化部队易于活动,迫我必须以相当数量的兵力担任阻击。

同时,许谭兵团和韦吉兵团初次转到外线,雨水未干、道路泥泞的情况多少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

而且这样打虽能歼灭敌人一批有生力量,却达不到孤立徐州的目的。”会场里除粟裕的声音外,再就是“沙沙”作响的众多人的笔录声音。

室外,鲁国的疆土上空,国民党军的飞机正盘旋飞行。

栖息在高大古树上的白鹳、灰喜鹊不安地惊散鸣叫。

粟裕继续说:“第二个作战方案是,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对可能北援之敌以必要的兵力予以阻击。

此方案有利之处是使济南敌人工事及守备兵力不致继续加强,便于攻击。

如济南能在短期内攻占,则对全国战局及政局均有好的影响,将造成下一步更有利的战略形势。

比如,贯通津浦、德石和华北、东北的联系,并便于华北、华东兵力的运转,也便于山东兵团全力转到外线机动。

但不利之处是济南守敌兵力已有相当数量,且设防已久,恐非短期所能攻占。

我们估计攻济需20天左右时间。

阻援部队将非常吃力,如援兵阻止不了,有打成僵局的可能。

如果那样,则对大局不利;且在重点放在攻济的情况下,兖州、济宁有被敌重占的可能。

如敌守济、兖,我须再攻,如敌不守,则敌有破坏两城的可能,对我也不利。

“第三个作战方案是,攻济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地配备与使用兵力。

这个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两个纵队抢占济南机场而巩固之,并在济南敌人反夺机场中,尽量歼灭其反击力量,以削弱其守备兵力。

同时以其余11个纵队打援,则兵力足够歼灭援敌一路或两路。

敌增援的可能性很大,我们要首先歼灭他的五军。

只要援敌被歼,则攻济南有保障。

第二阶段则于歼灭敌人援敌之主要一路后,以一部任阻击,而将主力转到攻济南。

此时,守敌和援敌在遭到惨败后,均易被我歼击,攻济南也将更有保证。

这一作战方案的有利之处是:将第一第二两案配合执行,使攻坚与打援有重点地进行,以达一箭双雕之目的;同时,我们在预定战场上吸引敌人来援,可取有利地形,达到运动歼敌的目的;另外,我军在有后方作战的情况下,补给容易,战力也将大增。”粟裕说到这里站了起来。

这位平时寡言少语的将军很少这样亢奋,胸中好像怀有必胜的信念。

他说:“此役如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则对下一步全军转到陇海以南也较为有利。

那时,敌人的机动兵力少了,雨季也过了,向前延伸的补给线也较安全了,进而对下一步实现孤立徐州的作战目的也有了较大的可能性。

同时,各方援敌离济南较远,不易适时增援。

但是,这个重大的战役还将给山东人民带来最后一次巨大的负担;虽然可由河北河南分担一些,但这重大负担还必须主要由山东人民来承受。

山东人民太苦了!我们只有用胜利来偿还人民!”粟裕动情了。

他缓缓地坐下来,喝了一口清茶,继续说:“我以为,这第三案为最好。

请大家发表你们的见解和意见。”与会华野团以上军政领导几乎毫无异议地同意“攻济打援”同时进行的第三作战方案。

具有战争经验的军事指挥员都通晓这样一个道理: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

战争中的行动所依据的情况大多隐藏在云雾里。

这就必须有敏锐的头脑,以便准确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决策,粟裕的战役指挥具有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说的天才军事家的两种素质——“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粟裕就执行第三方案中关于打援战场的选择,继续发表他几经思考的意见:“打援战场有两个选择。

第一,引诱援敌至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区而歼灭。

这个战场为起伏地带,水多山多,敌机械比部队进展困难,对我军有利;但不利于我军之处是,敌沿铁路北进与沿鲁西南一带的运河西岸北进,这两路可以靠拢,不易分割,有打成僵局的可能。

因距济南太近,又恐影响攻城。

而且敌可以兖州、济宁两城作攻守依托,对我扩大战果不利。

“第二,打援战场选择在鲁西南的金乡、巨野、嘉祥地区或邹县、膝县之间。

其有利之处是敌沿铁路北进和沿运河西岸北进不易靠拢,而易为我分割,易为我各个歼灭。

我则可控制兖州为中心之地带,转移兵力均极便利。

这里距济南也较远,对攻济南部队没有影响,于尔后的扩大战果也较便利。

其不利之处是,在鲁西南的金、巨、嘉地区作战,水围较多。

此方案战场究竟选在邹、滕间或金、巨、嘉地区,则以敌五军来援之路为定。

总之,打援一定要以首先歼灭五军为主要目标。”论谋道略,捧兵布阵,整个华东战区处在大战前的寂静中。

阴云低飞,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国共两党军队的百万士兵都在疲惫中、休整中等待着自己的厄运或幸运。

千村万落,鸡鸣犬吠,羊在山坡上吃草,牛在小河里饮水。

人们不知道他们这里明天将发生什么事。

总之,此役战场选在邬滕间或在金、巨、嘉地区,则邱清泉兵团为打援目标,具体位置以邱兵团来援路线而定。

7月的山东,热灼火烤的季节,孕育着收获的季节。

青州河边上的中共华东局驻地,离齐国故都不远。

大河涨水,水压浪花,奔腾呼啸,滚滚北去。

张云逸、张鼎丞、粟裕等华野前委领导在河边的树荫下边谈天说地边迎候王建安。

西柏坡的电报告诉他们:王建安将带来重大决策。

王建安终于来了。

一身尘土,满脸汗水。

汇报是简要的,执行也是坚决干脆的,这是真正的战争节奏。

前委决定马上给中央军委回电,内容如下:中央决策完全正确,我们坚决拥护;立刻行动,成立“前进指挥所”,正做全面攻济准备工作;拟请许世友出山;成立支前司令部,动员党政军民一切力量投入战役;在全面工作铺开后,再召开一次大的会议作最后部署,并请中央指示。

王建安在向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汇报了西柏坡之行后,径直驱车赶到胶东腹地栖霞。

他是来向他的司令员许世友汇报的。

许世友与胶东有不解之缘。

他1941年率清河蚀立团来胶东时,胶东形势十分严峻。

他拔出手枪摔在桌上,对数千军民大呼:“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寥寥10个字,简短明了,掷地有声,人民听之振奋,敌人闻之丧胆。

他率部消灭了20多个“土司令”、“草头王”,他的那些神话般的飞檐走壁、力抱石狮、日进斗米的传说也随之传遍胶东。

他打开了局面:皎东根据地拥兵几十万,拉出了好几个主力纵队。

后来,他娶了胶东姑娘为妻子,少林寺的和尚成为胶东的女婿。

自从奉命率领部队打出胶东,他很久未回来了。

他想念牙山,也想念妻子田普。

这次他回来是养伤,用栖霞的温汤水医治他的战伤和腰腿痛病。

王建安一路小跑来到牙山脚下的小村,警卫员告诉他:许司令上山打猎去了。

王建安仰望高峻的山峰暗自嘀咕道:这个老许,不好好在家呆着养病,打的啥猎哟!“当——”一枪,“当——”又是一枪。

在哈哈大笑声中,许世友走出山谷,十几个警卫排的小伙子陪着他下山了。

许世友对打猎有瘾。

运气加他的好枪法,使今天满载而归:三只野鸡,两只兔子。

直至走到住处,他看见了王建安。

两人一见面又是骂,又是笑,很开心。

许世友请来田普相见,又命令炊事员用今天的野味备酒。

太阳刚刚压在西山顶上,映射出刺眼的亮光。

随着许世友一声“开饭”的吆喝,丰盛的晚宴开始,“餐厅”是农家院子。

乌黑发亮的大八仙桌上摆了四大盘菜:野鸡,兔子,猪蹄,一个后肘子:还有两瓶味美思,是烟台张裕公司1916年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的名酒。

为许世友准备饭菜不需很细,像今天的这些野味部是囫囵端上桌的。

凡招待同生共死的战友,不许其他人上桌打扰,这是许世友不知什么时候定下的规矩,这天当然也不例外。

偌大的八仙桌,只坐许世友和王建安两人。

许世友兴致勃勃地为王建安斟满一杯红葡萄酒:“从离开四川你我就没在一起喝过痛快的酒,今天你要听我的,干杯!”王建安也无限感慨。

他们二人都一饮而尽。

数杯过后,二人都有些醉意,许世友这才发问:“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日来有什么特殊使命?”“此话不假,正是有要事才向你报告,”王建安把西柏坡之行说了一遍,许世友振奋起来,趁酒兴未消,这两位老战友从黄昏一直谈到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