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生物之谜(求知探索)
624100000001

第1章

恐龙的祖先恐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因此它们的祖先只能生活在二叠纪或三叠纪早期。

具有双孔类型头骨的一种动物是称作“槽齿类”的小动物,叫杨氏鳄,它是从南非二叠纪晚期的地层里发现的,样子有点像现代的蜥蜴。

它的瘦长的身子,细弱的四肢,是一种肉食性动物。

头骨构造轻巧而不特化,有两个颞颥孔,此外还保存着很多原始的特征:如有耳凹,耳凹一般是两栖动物的特征;牙齿不仅长在颚的边缘,而且还长在颚骨上;同时还保存有松果体。

很可能中生代以后繁殖起来的各式各样的双孔类爬行动物都是从这类小动物分化出来的。

在我们追溯槽齿类的进化路途时,有意思的是在三叠纪早期的地层中找到了一种动物,它被命名为“尤派克鳄”。

它大约有1米长,背上有两行甲板,假如把杨氏鳄的头骨放大、加高,那么,它们两个头骨是很相似的,只是尤派克鳄多了一个眼前孔。

当然尤派克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它的头上松果体已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可能是晚二叠纪的杨氏鳄进化到三叠纪的尤派克鳄。

尤派克鳄也是一种槽齿类(它的牙齿在齿槽中,故名),腰带上的三块骨头已经具有三射型,前肢短而后肢长。

可能有这样一些小动物,在它们追捕食物的时候,常常将前肢抬起而用后肢奔跑,经过这样长期的适应变化,后肢变得长而有力,成为主要的运动器官,前肢相应地退化成辅助性的运动器官。

这样必然引起全身结构的变化,身体升起,支点转移到臀部,重量压在腰部上,腰部变得坚强,彼此愈合得很坚固,因此也就需要一个长长的尾巴来起平衡作用,使后肢直立起来。

这样,无疑改变了原来双孔类动物的身体结构。

恐龙的早期类型恰好是一个改造了的槽齿类,所以有人推测恐龙可能是由槽齿类进化来的。

一位恐龙学者曾大胆地推测恐龙祖先的模样:一种双足行走的小动物,体长约15~2米,用短前肢抓东西或爬行,身材矮小;用后肢支撑身体和运动,足踝有接点,臀部有开孔。

1988年,这种类型的动物在南美的阿根廷被找到(黑瑞龙)。

动物的生存状态之谜神秘的恐龙早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恐龙曾是地球的主宰。

但到了6500万年前,数量众多的恐龙突然在地球上灭绝了。

个中缘由,是千百年来人们关注的悬念之说……恐龙到底有没有1822年的一天,英国古生物学家基德恩·曼特尔博士的夫人在苏克斯州的采石场采集化石。

她在白垩纪前期(约一亿年前)的地层中,找到了几颗某种动物的奇怪的牙齿。

曼特尔夫人弄不清这是什么动物的牙齿,就把它拿回家给曼特尔博士看,但博士也看不出这是什么动物的牙齿。

于是他就请他的朋友、地质学家莱尔勋爵看。

莱尔是当时英国著名的学者。

可是他也看不出门道来。

于是莱尔勋爵转请法国著名的解剖学家乔尔·居维叶男爵对标本作一次鉴定。

居维叶仔细检查了这些牙齿,说可能是犀牛一类动物的牙齿。

但是,曼特尔对这一回答感到不满意。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十分熟悉动物的牙齿,认为这根本不是犀牛类的牙齿。

为了寻找答案,他来到发现牙齿化石的采石场,在那里又找到了几块骨头。

他又把骨头寄给了居维叶,居维叶推测,这些化石可能是河马。

曼特尔对于这一回答仍不能满意,于是他自己进行了专心致志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动物属于新类型的大型爬行类,具有与现今的鬣蜥的牙相类似的牙齿。

因此,他给这种动物取名叫禽龙。

后来科学家们又采集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化石。

根据对这些化石的研究,认为在中生代,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种陆栖的大型爬行类动物。

1842年英国学者理查德·欧文命名这类动物为“恐龙”,希腊语写作deinossauros,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135亿年前的辽西鹦鹉嘴龙化石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在中生代,地球曾是恐龙主宰的世界。

那时的地球上,无论是平原、森林还是沼泽,到处都可以看到恐龙的身影。

它们在地球上一共生存了大约一亿三千多万年,恐龙的种类繁多,有跃龙、霸王龙、鸵鸟龙、板龙、雷龙、梁龙、弯龙、禽龙、鸭嘴龙、剑龙、甲龙、鹦鹉嘴龙、原角龙、三角龙,隙龙等等,这些龙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雷龙的躯体大得令人吃惊,如果仅以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论,那么远自几亿年前直至现在,还没有发现比雷龙更大的动物。

据说雷龙从鼻尖到尾巴梢儿的长度达到20~25米,整个身躯的重量至少有30吨,它的腿像大剑龙柱子那么粗,但比较短,以便支撑它那巨大的身躯。

又如剑龙,周身长着奇妙的锐甲。

在从脊背的正中最高处稍微向下一点的位置上,长着一连串的直立的三角形骨板,平行且交错地排列成两行。

在尾巴的末梢伸出四根大尖刺,这骨刺多半是驱赶其他恐龙用的,以免它们靠得太近。

脊背上的两排三角形骨板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是为了保护脊背还是为了吓唬敌人?或者把骨板弄得哗啦哗啦地响,告诉同伴敌人来了呢?现在已不得而知。

最凶猛的是霸王龙,它具有可怕的威力,据说就连现在的狮子和熊恐怕也敌不过它。

远古时期的恐龙群栖息地在远古有那么多种类的恐龙,可为什么后来都灭绝了呢?这实在是一桩千古疑案。

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见解。

比如:托尼·斯韦因认为是有花植物的出现,改变了以植物为食的恐龙的食物成分,恐龙吃了过量的生物碱导致恐龙逐渐死亡直到整个灭绝。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沃利斯·塔克博士和加拿大渥太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戴尔·拉塞尔教授则认为是临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引起了恐龙的灭绝。

比较合理的观点是用大陆漂移理论来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恐龙最早出现于三迭纪晚期,那时地球上只有一块唯一的大陆,叫泛古陆,它包括两块大陆块:南部的一块叫冈瓦那古陆,北部的一块叫劳亚拉古陆。

这两块古陆是恐龙繁衍后代的乐园。

到了侏罗纪,从三迭纪末期即开始缓慢分裂的两块古陆,已经更加剧烈地漂移。

到了白垩纪晚期,海水退却,气候改变,两极地区变冷了,而在其他地区,冷和热的变化更加剧烈了,这就为习惯于温暖气候环境的恐龙的灭绝提供了外部的条件。

从恐龙本身来说,它们的构造特征和生理机能还是比较原始的,因此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

而与此同时,真正的恒温动物——哺乳动物却日益强大,因此恐龙不得不节节败北,而终于销声匿迹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要最终揭开恐龙灭绝之谜,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地研究。

刚刚被孵化出来的小恐龙有没有幸存的恐龙在远古时代曾有大量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灭绝了,人们不禁要问恐龙真的全部灭绝无一幸存吗?有没有幸存下来的活恐龙呢?1980年5月,在非洲的扎伊尔大沼泽地区,一位名叫埃古尼的村民,发现泰莱湖的湖沼中有一头巨大的黑色怪物在猛烈翻动,周身闪现出一道淡紫色的光环。

1983年的一个夜晚,有个叫匹斯卡尔的渔民在这一带捕鱼,猛然间看到一只巨大的怪兽正在湖岸边吞食植物。

慌忙之中,匹斯卡尔发出一阵尖历的嚎叫,这只怪兽立即转身逃避,一路上磕磕碰碰,居然把碗口粗的树撞倒了好几棵。

于是在泰莱湖发现湖怪的传闻就传开了,它吸引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

通过分析,科学家们认为传说中描绘的湖怪酷似早已灭绝的恐龙。

在恐龙时代,大约生活过1000多种各式各样的恐龙难道直至今日世界真的还有活恐龙存在吗?为了解开这个谜,科学家们组成了探险队,多次对非洲的原始森林沼泽——扎伊尔大沼泽及在沼泽腹地的泰莱湖进行了考察。

1981年由美国黑人学者雷吉斯特兹组织的一支考察队,对这个原始森林进行了探险工作。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各种难以想象的困苦,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大沼泽里跋涉了5天,终于来到泰莱湖边。

他们在那里安营扎寨,整整过了六个星期,终于看到了那传闻中的怪物的尊容,听到了它的叫声,他们拍照、录音,还找到了一些较完整的恐龙骨胳。

雷吉斯特兹回国后整理了一份考察报告,并将报告寄给刚果政府。

这一切引起了刚果政府的充分重视。

1983年刚果组织了一支国家探险队,阿格纳加和马赛宁为探险队队长。

探险队于3月份沿着雷吉斯特兹走过的路线进发,历尽千辛万苦,于4月份抵达泰莱湖。

5月2日那天,他们刚进入森林地带,向导吉恩·查理不小心跌入水中,这时大家正忙于拍摄一群掠过天空的天鹅,谁也没有注意。

直到5分钟后,才听见查理的大声呼喊:“快来!快来!”开始同伴们还以为他遇到了危险,赶紧朝查理奔去,只见激动万分的查理用手指着前方。

马赛宁顺势望去,天那!300米外的湖面上半浮着一个奇异的长颈怪物,它的背部相当宽阔,头很小。

队长禁不住叫出声来,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抑制住兴奋,屏住呼吸,一口气把摄像机中所剩的录像带全部拍得干干净净。

在这两次卓有成效的探险中,科学家们发现的怪物形象十分一致。

雷吉斯特兹说它“有10英尺长的脖子,头小,背长约15英尺,整个身体的长度估计有30—40英尺,皮肤灰色有光泽,似乎有尾巴。

刚果探险队队长马赛宁说那怪物“头很小,有奇特的长颈,背部很宽,露出水面的部分有4米长,额头棕褐色,肤色黑亮,身上无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可见他们发现的怪兽是同一种动物。

雷吉斯特兹曾将怪兽叫声的录音带回美国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和分析,发现怪兽的声音与已知非洲大型动物的声音有差异。

一位名叫大卫·威泊尔的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学者在听到这个录音后说:“在我以前听到的所有声音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吼叫声和砰砰声,如果那不是恐龙的叫声的话,我肯定,至少是一种尚未发现的新动物的叫声。

雷吉斯特兹在探险中带回来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一些恐龙脊椎骨的骨架。

头骨和十分完整的大腿骨。

根据碳14同位素测定:头骨形成的年代仅在10万年以前,那时泰莱湖仍有恐龙存在。

这对7000万年前恐龙已完全灭绝的理论,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冲击。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那段长达20分钟的录像片和许多就地拍摄的照片。

许多事实似乎已经证明,泰莱湖地区确实有活恐龙。

那么,它究竟是哪一种恐龙呢?雷吉斯特兹探险队的生物顾问路易·马查尔曾对当地几十名湖怪目击者进行了调查,他拿出一套包括世界上所有大动物的照片(其中混入一张雷龙照片),让他们辨认,几乎所有的目击者都认为雷龙的图片最像湖怪。

不过,一些谨慎的科学家认为,眼下所有的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在非洲的扎伊尔大沼泽地区一定存在活恐龙,除非拿出更加充分的根据。

为此,一些科学家继续与刚果政府合作,对泰莱湖作大规模的探索。

相信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有没有活恐龙存在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明白的答案。

西伯利亚湖底的“恐龙遗孤”1964年1月,意大利的一只探险队在西伯利亚哈伊尔湖探险时,忽听湖中传来一阵阵哗哗作响声,大家都感觉到水下有什么东西,说时迟,那时快,转眼间湖面上冒出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是鲸鱼吗?湖里不可能有鲸鱼,别的鱼又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身体,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庞然大物。

只见它猛然抬起了头,畅游起来,顿时整个湖面波浪翻滚,动荡不定。

这条怪鱼通体乌黑,长达十余米,形状就像已灭绝的恐龙一样。

在西伯利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传说这个湖里有可怕的怪兽,人们不敢靠近湖边行走,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个湖里居然没有鱼,各种水鸟也不在这里栖息,湖水结冰期也较其他湖泊要晚,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湖不同寻常,很可能有怪兽在其中。

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们为此专门组成了调查队,自1964年夏天起,在哈伊尔湖边开始了长期的观察。

终于,在这年的8月上旬,人们两次目击了湖中怪兽的身影,现场的科学家们还记录下了怪兽的身姿。

1964年11月22日,前苏联《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真理报》以“湖中之谜”为题,发表了这幅怪兽的写生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从这幅写生画上看,湖中怪兽的头很小,形状像野鸭,头颈很长,与长颈鹿相仿,肤色黑亮,背上有一条笔直竖起的鳍,长尾巴,身体长达12~15米,与著名的尼斯怪兽十分相似。

西伯利亚地区是地球上自然生态保存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根据已经发掘到的化石证实,距今二亿八千万年前后,地球上生存着大量的各类恐龙,可惜这些动物在远古就已灭绝,我们今天只能从古化石中想象他们当年的风采,人们总在期望,地球的某一角落,是否会有恐龙的幸存者,给人以惊喜呢?西伯利亚的湖中怪兽是恐龙的遗孤吗?追踪活恐龙恐龙是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庞大的陆上动物。

凡是见过恐龙骨架化石或复原标本的人,对它那巨大的身体,奇异的形状和凶猛的形象都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而恐龙的突然死亡,也使人感到不可理解。

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在这个地球上,恐龙有没有留下后代。

而每当世界各地发现神秘的未知动物时,也就有人认为,他们看到的怪兽就是活着的恐龙。

在非洲中部的刚果,乌班吉河和桑加河流域之间,有一个湖,名叫泰莱湖。

泰莱湖周围是大片的热带雨林和沼泽,人迹罕至,许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行。

这里生活着土著名民——俾格米人,据他们说,在泰莱湖中,有一种名叫“莫凯莱·姆奔贝”(意为“虹”)的怪兽。

这种怪兽半像蟒蛇半像大象,身长十二三米,有十多吨重,长着长长的脖子和尾,脚印像河马,但比河马大得多。

怪兽生活在水中,只在夜里出来活动。

它以植物为食,一般不伤人。

从土著居民的描述来看,这种怪兽很像中生代生存过的晰脚类恐龙。

这引起了许多动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它是活着的恐龙吗?一时间,刚果成了科学家和探险者们瞩目的地方。

1978年,一支法国探险队进入密林,去追踪怪兽的踪迹,可是他们从此一去不返。

1980年和198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教授罗伊·麦克尔和专门研究鳄鱼的生物学家鲍威尔两次带领探险队前往刚果,他们深入泰菜源料的蛮荒之地,从目击过怪兽的土著人那里了解了许多情况。

一个名叫芒东左的刚果人说,他曾在莫肯古依与班得各之间的利科瓦拉赫比斯河中看到怪兽。

因为那时河水很浅,怪兽的身躯差不多全露了出来。

芒东左估计怪兽至少有十米长,仅头和颈就有三米长,还说它头顶上有一些鸡冠似的东西。

考察队员们拿出各种动物的照片,让当地居民辩认,居民们指着雷龙画片毫不犹豫地说,他们看到的就是那东西。

泰莱湖畔的沼泽地带,考察队员们发现了“巨大的脚印,还有一处草木曲折侧状的地带,脚印在一条河边消失。

他们认为怪兽是从此处潜入河中去了。

据麦克尔博士说:“脚印大小和象的脚印差不多。

“那片被折倒的草地显然是一只巨形爬行动物走过留下的痕迹”。

但是由于天气恶劣和运气不好,他们始终没能亲眼看到怪兽。

麦克尔相信,刚果盆地的沼泽中确有一种奇异的巨大爬行动物。

1983年,刚果政府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再次深入泰莱湖畔。

据说他们拍下了怪兽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一直没有公布。

90年代,刚果地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多次发生武装政变和军事冲突,这使科学考察很难再继续进行,追踪泰莱湖畔怪兽的工作,只好暂时终止。

因此,怪兽究竟是不是残存的活恐龙,也仍然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复活”的恐龙现在还有恐龙存在吗?这一问题是不是显得过于荒谬?确实,绝大多数科学家——以及教我们大家的——都相信这种大型爬行动物早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有关恐龙的目击案却层出不穷!一些科学家、探险家以及自然科学作家试图搞清这些“不可信”的事件,如有可能,还想做一番研究。

所有这些调查大多集中在一种传说中的叫做“莫克雷-莫比莫比”的动物,从其描述看像是一种类似于蛇颈龙的动物(蛇颈龙是一种体形巨大的以植物为食的恐龙,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小脑袋,大肚子,像树桩一样粗壮的腿。

梁龙、雷龙等就属于蛇颈龙)。

最早关于怀疑由这种动物留下的形如盘子的巨大的脚印的记载,是1776年在中西部非洲的法国传教士古生物学的专家们希冀借助再代科学技术使恐龙复活留下的。

在后来的两个世纪中,传教士、殖民官员、猎人、探险家以及土著人所记载的怀疑由这种动物留下的脚印,与上述情况基本相同。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目击报告都来自中非跨刚果河两岸的刚果共和国内偏远的利夸拉沼泽地区。

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家罗伊·麦克尔于1980年和1981年两度率探险队到达那里,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有爬行动物学家小詹姆斯·鲍威尔同行,后者在中西非进行鳄鱼研究时听说了“莫克雷-莫比莫比”的故事。

两次探险均没有看到实物,但麦克尔与同伴们访问了许多当地的目击者。

这种令人谈之变色的可怕动物据说生活在沼泽与河流中。

1959年当地的俾格米人曾在泰里湖附近杀死过这样一只动物。

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巨霸龙捕食巨型植物性恐龙里贝奇龙。

这些白垩纪时代的巨大动物,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了。

麦克尔的探险队没能到达偏远的泰里湖地区,但由美国工程师赫尔曼·雷格斯特斯率领的一个探险小组成功地达到了该地区。

雷格斯特斯与他的妻子基姬·范·杜森声称他们几次看到了巨大的、长脖子动物,它们既存在于泰里湖的水中,也存在于周围的沼泽中。

刚果政府的生物学家马塞兰·阿格纳格纳,曾经是麦克尔第二次探险的成员,也于1982年到达该地区并看到了一只这种动物。

然而不管是雷格斯特斯,还是阿格纳格纳都说由于照相机出毛病未能拍到这种神秘动物的照片。

此外,还有一个由英国人、两个由日本人组成的探险队先后三次到该地区探险,但并没有发现什么。

非洲地区的其他恐龙当雷格斯特斯在泰里湖地区时,他听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当地人告诉他,几个月前即1981年2月,人们发现湖面上漂浮几具成年大象的尸体。

死因似乎是每头大象的胃部都有两个很大的刺伤。

这不是枪伤,且这些大象的象牙还在,说明不是偷猎者所为。

当地人说杀死这些大象的是生活在附近森林中一种长角的怪兽。

他们称这些神秘动物为“埃米拉-恩图卡”,意思是“大象杀手”。

几乎每个报告都说这种动物的大小如大象(或略大),四条粗腿从下面支撑着身体(而不是像鳄鱼那样从旁边),有一条长而粗的尾巴。

脸部看起来像犀牛,前边长着一支独角。

它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以植物为食,但它确实以其那支巨角杀死过大象或水牛。

麦克尔在1987年出版的《活着的恐龙?》一书中认为,这种动物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很可能是一种史前犀牛或长有角的恐龙,如三角恐龙。

麦克尔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动物“姆比路-姆比路-姆比路”的不太精确的报告,这种动物“背上长有竖板”,听起来像剑龙。

关于动物“恩古玛-莫内内”(NGUMAMONENE)的目击案后来证明更为可信些。

这是一种类似大蛇的爬行动物,背上有锯齿状的脊,身体侧部长有四只腿。

这种动物的目击者中包括美国传教士约瑟夫·埃利斯,他自称于1971年11月看到这样一只动物从马塔巴河中上来走进高高的草丛中。

埃利斯没有看到这只动物的全貌(没看见头和脖子),但从所看到的水线上面的那部分身体,他猜测它的身长超过30英尺!埃利斯对刚果的动物非常熟悉,肯定这只动物绝不是一条大鳄鱼。

根据当地人的一些目击报告(这些报告描述过它的头和长长的尾巴),麦克尔认为这种动物“介于蜥蜴与蛇之间”,可能是“史前留下来的一种形似蜥蜴的半水生动物,即长龙(DOLICHOSAURS)”。

被误认为是恐龙的科摩多巨型蜥蝎1932年,生物学家伊凡·桑德森与动物标本收集家杰拉尔德·拉塞尔,在喀麦隆西部梅纽河一部分的曼非池塘中,曾有过一段奇怪而可怕的经历。

他们俩及当地的向导分乘两条小船沿着陡峭的河岸前行,河岸沿水线成点状分部着一些深洞。

他们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声——似乎几个巨大的动物正在其中一个洞里厮杀。

湍急的漩涡把两条船吸向发出如雷般响声的那个洞口。

这时桑德回忆说,那里“传来另一声巨响,一个非同寻常的庞然大物跃出水面,把水搅成了雪利酒色泡沫状,随着又一声巨吼,它又投入了水下。

这种‘东西’颜色黑亮,是一种什么动物的‘头’,形状像一头海豹但更为平滑。

其大小与一头成年的河马一样——我指的是‘头’。

桑德森与拉塞尔决定不再停留以发现更多的东西。

上岸后,他们发现了一些巨大的脚印,这些脚印肯定不是河马留下的,因为这一地区并没有河马存在。

土著人说这种可怕的动物已把河马全部杀光了。

但这种动物并不是食肉动物,它们是以生长在河两边的藤蔓植物的果实为食。

桑德森说,土著人称这种动物为“姆库-姆班布(M‘KUOOM’BEM-BOO)”。

如果两位探险者所看到的真是这种动物的头部的话,那么它很可能就不是那种与蛇颈龙相似的动物“莫克雷-莫比莫比”(蛇颈龙的头较小)。

50年后,麦克尔在自己的探险中发现,当地人使用同一词汇形容任何一种生活在河流、湖泊或沼泽中的大型危险动物。

南美的恐龙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在其1912年出版的小说《失去的世界》中,描写了一队历尽艰辛的英国探险者在南美洲亚马孙河盆地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一些历经数百万年沧桑的史前怪兽。

几十年来,这个故事已令世界各地的读者爱不释手,但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来自南美的关于恐龙目击案的报告。

然而1911年1月11日的《纽约先驱报》刊登了一个案件,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叫弗朗兹·赫尔曼·施米特的德国人。

1907年10月的一天,他和同伴鲁道夫·费伦船长及印第安人向导,来到了秘鲁一个偏远的山谷里,里面到处是湖泊与沼泽。

他们发现了一些由某种未知动物留下的巨大而奇怪的脚印,脚印两旁是被压倒的树木与草丛。

这地方的奇怪之处还在于见不到本应常见的短鼻鳄、美洲鬣蜥与水蛇。

尽管向导们都十分恐惧,探险队还是决定当晚在山谷中宿营。

第二天早晨,探险者们返回船上继续搜寻这种神秘的动物。

不到中午,他们就在岸边发现了一些新留下的脚印。

费伦宣布不管存在多大的风险,他都要上岸追踪这些动物。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正在附近的一棵树上采集浆果的一群猴子发出刺耳的尖叫声。

施米特说:“半隐在树枝间的某个巨大的黑色物体猛然从猴群中跃起,引起巨大的骚乱。

被吓坏了的向导们快速划桨驶离岸边,费伦与施米特没能看清什么,但听到了“树木扫动的声音,一种像巨桨拍水的声音,夹杂着猴子们快速逃离湖岸时发出的尖叫声。”  然后是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