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崇禧传
659700000041

第41章 两广在胡汉民掩护下仍与南京对立

蒋介石一贯惯于以退为进。一九二七年八月,他在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坚持和缓武汉的强烈要求下,于十二日宣布下野,并在离京前枪决了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以泄愤。而今,胡汉民等发出了十二月五日的通电。他为形势所逼,不得不于十五日辞去本兼各职。像上次一样,十六日他下令处决邓演达,以除其心腹大患。

十二月十五日,国民党中央常会作出决议:批准蒋介石辞职,以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陈铭枢代理行政院长。即日林森、陈铭枢发出就职通电,敦请粤中委早日到宁。汪派在上海选出的中委南京也予以承认。

十六日,广州召开粤中委临时会议,决定粤中委李宗仁等十八人北上,由唐绍仪主持粤府,待统一政府成立即取消广州中央及国民政府。宁粤双方中委在南京合炉了。但是汪精卫称病躲在上海,胡汉民托辞高血压在广州观测风向。已经到了南京的陈济棠、白崇禧、邓泽如也不参加会议。李宗仁晤汪精卫后就在上海待下来。

四届一中全会开了两天的预备会议。从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开正式会议,出席中委九十余人。吴铁城当了全会的秘书长,设秘书四人以宁方的程天放、陈布雷,粤方的曾仲鸣(1896—1939,民国政要,汉奸。早年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1938年12月,追随汪精卫离开重庆经昆明到河内,从事投降活动。1939年3月21日,在河内汪精卫寓所中遇刺,3月22日身亡。)、梁寒操担任。蒋介石只参加了开幕式,下午偕宋美龄飞返宁波转溪口。

十二月二十五日,全会讨论东北问题时,吴稚晖说,蒋介石本来打算亲自北上抗日,现在让他辞职是上当了,一定要把他请回来。吴稚晖又说,东北事件并非张学良酿成,而是国内出了卖国贼,这个卖国贼就在眼前,这其实是影射攻击孙科。遂引起了会场一片混乱。下午孙科负气赴沪。

二十六日,全会公推陈铭枢、邹鲁赴沪向孙科劝驾。陈、邹到沪,特请汪精卫、李宗仁、李烈钧、李济深等人共同劝解孙科。孙经多方敦促,同意入京。十二月二十七日孙科及李济深、李宗仁、陈铭枢等人返回南京。二十八日,全会通过《中央政治改革案》,其重要精神是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责任,而由行政院负实际责任。即日一中全会四次会议选任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张继为立法院长,伍朝枢为司法院长,戴传贤(戴季陶)为考试院长,于右任为监察院长。并推举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为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依照中央政治会议的组织原则,全体中央执监委员均为中央政治会议的成员。

十二月二十九日,全会举行闭幕式,孙科致闭幕词。即日下午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李文范为内政部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何应钦为军政部长,陈绍宽为海军部长,陈铭枢以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长,朱家骅为教育部长,罗文干为司法行政部长,陈公博为实业部长,叶恭绰(1881—1968,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留日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为铁道部长,黄汉梁署理财政部长,石青阳(1878—1935,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孙中山逝世后,背弃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追随“西山会议派”反共。1935年,石青阳病逝于上海。)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朱培德为参谋本部总长,李济深为训练总监,唐生智为军事参议院长。孙科内阁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通电就职。

孙科内阁碰到的困难,最重要的是财政问题。

蒋介石在十二月十五日下野前,指使财政部长宋子文辞职,宋氏连财政部档案都带走了。孙科找不到适当的人选来当财政部长,迫得延揽他的留美同学、上海和丰银行买办黄汉梁来“署理”。上海江浙财阀都不买黄汉梁的账,于是孙科就沦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时南京政府每月赤字达一千六百万元。孙科为渡过财政危机,信使四出,函电交驰,邀请蒋、胡、汪入京共济艰巨。蒋、汪早已酝酿合作,正欲造成形势,逼他下台,故对孙的呼吁置之不理。

一月十二日,孙科去上海,召集陈铭枢、邹鲁、李文范、陈友仁、马超俊、冯玉祥、李宗仁、吴铁城等人开会。以中央政治会议三位常委蒋、汪、胡均不在京,中枢失却重心,主张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暂行代替中央政治会,决定方针秉承,并推定了委员十三人,即日成立。

蒋介石的政治嗅觉是很敏感的,他害怕孙科所提的特别委员会成立以后,形势的发展非他所能控制。于是十三日从溪口去杭州,住在澄庐通过陈铭枢约汪精卫到杭州会晤。

十六日晚十时四十五分,汪精卫夫妇到达杭州,由宋子文迎往蒋的澄庐住所,蒋汪连夜密谈,商定共同入京,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十七日,蒋、汪联名电答孙科,请来杭一谈。孙科于十八日偕何应钦赴杭。即日蒋介石、汪精卫、孙科、张继、张静江五人在烟霞洞举行会议,决定共同入京。

汪精卫、蒋介石分别于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到达南京。一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召集中央政治会议,检讨陈友仁对日主张采取绝交的方针。二十四日,陈友仁辞职赴沪,一到上海,即发表谈话批评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孙科知蒋介石以外交问题逼他去职,即于二十五日从上海电国府主席林森云:“蒋、汪两公毅然入都,中枢大计,乃得主持。科再四思维,唯有请另选贤能,免误国是。”黄汉梁也宣布辞职。

一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会议召开临时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决议:一、推汪精卫任行政院长,罗文干任外交部长,孔祥熙任财政部长;二、成立军事委员会,推蒋介石、冯玉祥、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为常委。不久,蒋介石即坐上委员长的宝座。当晚十九路军同日本人在上海打起来了,是即“一?二八”抗战之役。

从此以后,南京政府建立蒋、汪合作体制。胡汉民有见及此,即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作招牌,以两广实力派为后盾,以反对南京政府对日妥协为口实,同南京形成半独立式的对峙。此种形势一直维持到胡汉民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