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疲劳的生活
667500000012

第12章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 (9)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突发胸痛,一般马上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疼痛就缓解了,或者含一含“硝酸甘油”,5~10分钟就缓解了,这样的胸痛可能就是比较典型的心绞痛。单凭这些症状,哪怕心电图是正常的,这个人也要开始重视心脏问题了。如果再出现特别严重的疲劳感,而且连续几天得不到缓解,同时还伴有胸闷,那更要特别小心了。

真正可能是心绞痛的胸痛有它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痛在胸骨的后边,而且是中上的,并不一定是在心脏的部位。疼痛可能呈放射状,会沿着左臂的内侧一直放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会放射

到下颌部,有些人甚至还会牙疼,这就有一些变异了,是放射部位的变异性。

心绞痛非常典型的时候,胸骨后会有一种压迫感。病人自己会说:

“我这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有些病人说是一种针刺感,这种情况倒不一定是心绞痛了。

前面说了,如果吃了硝酸甘油之后疼痛得到缓解,就是心绞痛的一个信号了。这也是医学上的一种诊断方法,叫“诊断性治疗”,比如一个人被怀疑有某种疾病,在很难明确诊断时,可以用一种对该疾病疗效显著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真有效了,就说明确实有这病,诊断和治疗是同时进行的,治疗是为了达到诊断的目的,所以叫“诊断性治疗”。

一个人觉得胸闷心痛,含了硝酸甘油之后如果很快缓解,自然说明用对了药,心脏确实有问题。如果还照样疼,就说明未必是心脏的原因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人比较年轻,三四十岁,以前又没吃过这药,那么含的时候最好平卧,因为硝酸甘油能很快扩张全身血管,使血压降下去,没吃过的人可能会因为血压突降而晕倒,躺着吃的话,血压的改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如果你吸烟,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对疲劳加胸闷的症状就要更小心了,特别是有的糖尿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弱,甚至会发生“无痛型”的心绞痛,就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了,但是自己还没有感到疼痛(这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末梢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对疼痛的反应迟钝),那就很危险了。

如果你的家族里,比如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在年轻的时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有猝死或者脑血管疾病的病史,你自己就要特别注意是不是常有疲劳感出现,出现了以后是不是很严重。现在医生普遍主张,30岁以上的人都要坚持量血压,而且每年要有常规的体检,包括血脂、血糖、体重等都要监测,疲劳程度也应该在你自己监测的范围内。

万一心脏突然出现问题,就要用到你与生俱来的保命经络和穴位了。

我认识一个很有名的针灸医师,在出国讲学回来的飞机上,她突然感到胸闷、憋气,特别不舒服,连忙找到手臂内侧的心经和心包经,正好又带着刮痧板,就从手腕一直刮到肘下,连续刮了几下后,便觉得心胸豁然开朗了。这样的刮痧更适合心绞痛反复发作,不是很厉害,但老是觉得胸闷不舒服的那种,疼痛、发作的时候要刮,没有发作也可以刮,可以预防。如果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则必须马上送医院,

至于穴位,则要重点关注胸口的膻中穴,这个穴位就在胸骨上,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拿刮痧板在这个穴位从上往下刮,刮的时候总会感觉在某个地方特别疼,那就重点刮反应最强烈的那个地方。

另一个可以救急的穴位在脚上,前脚掌第二个脚趾缝下。这个穴位没有名字,不是经典的穴位,但是是心脏在足底的敏感区。你可以从趾缝往后捋,如果确实有心绞痛、血淤的问题,会有非常疼、不能碰的地方。除了急救时可以用,平时也应该用刮痧板时常刮一下这个地方,能很好地缓解心绞痛。

⊙防心脏意外,可以试试云南“三七”

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我在 MSN的“名医讲坛”主持直播采访时,经常有人让我问专家:

“我总觉得疲倦,中医又说我有淤血,该吃什么补品呢?”

中国人是喜欢进补的,特别是有了经济条件之后,一发觉疲劳就想到了虚,就想到补品了。这和创始“攻下”疗法,也就是通过出汗、泻肚、呕吐三种办法来治病的张从正所处的时代类似。张生于金元时期,当时吃补药成风,既然病人高兴,医生也便投其所好,于是补药把当时人吃得淤滞、上火,张从正的“攻邪派”才得以出现,他通过攻下的方法把因为滥补蓄积在体内的淤滞排除,使人体自身的正气得以施展。所以,很多人虽然吃了泻药,反而有精神了,不疲劳了,用张从正的话说就是:“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张从正的思想很适合那些急着通过吃补药来改变疲倦状况的人,因为他们很多人不是真虚,而是因为有淤滞,要是虚也是因淤致虚。如果一定要吃药的话,应该是“三七”,从根本上把导致虚弱、疲劳的淤先解决掉。有淤的人就会感到疲劳,因为血脉不通了,不通,营养就输送不了,气力就会不支,所以要化淤。

但是化淤也要因人而异,而且要慎选药物。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有淤就开始吃活血药,比如“大黄蔗虫丸”。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说,20世纪 50年代,一家大医院一年也用不了一箱这种药,因为知道它破血的功力,而现在许多三甲医院一年都要用六七百箱,绝对有点滥用的意思了。如果你了解这个药的组方就知道它的厉害了:大黄,水蛭,干漆,桃仁……活血作用十分了得,否则也治不到淤血严重到眼眶发黑,皮肤甲错那种程度了。这么多的活血药,吃多了,人肯定会虚,会觉得更疲劳,因为其中没有一个补气的药。适合吃这个药的人,化淤是当务之急,但并不是有淤就适合吃,一定要因人而异。以前我有个病人,因为老生气、肋岔子胀、胸闷,自己知道肯定是肝气郁了,所以吃“舒肝丸”,结果吃了半年后,倒是不胀了,不闷了,人却吃得没力气了,总觉得很疲劳。无他,舒肝药和活血药一样,也会破气,就是消耗器官的功能,所以人会觉得没力气。

很多人说中药不能长期吃,长期吃人会虚。我现在理解了,可能就是吃了过长时间的活血药,它们都会破气,不仅把身体吃虚了,还吃坏了中药的名声。试想:如果是一个根据体质开出的调理气血的方子,怎么可能把人吃虚?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周易》里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肥沃的土地,三七就是长在西南的,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能益气统血,所以三七本身具备了补益的能力。

云南的人说,过去发配到云南的罪犯,进狱之前都要被棒打,要是不买通狱卒,这个过程是非常受罪的。要是买通了狱卒,他就会给犯人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给他喝了,这药里面的成分主要是三七。喝了三七药打完了以后是什么结果呢?棒疮两天后即迅速消散,被打出的淤血也都能散掉。

现在很多人很早就出现了“三高”问题: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三高”就是一种“代谢综合征”,脏东西排不出去,留在体内了,所以是虚实同有的,在中医里都属于淤滞,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比单纯的补,或者单纯的活血,效果都要好得多。但如果要通过服用三七来改善淤的状况,一定要坚持。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剂量一般是每天 100毫克,而且是肠溶的,所以也没有了以前阿司匹林吃了伤胃的弊端,这是目前为止预防血栓效果最被确认的。但实际上,三七的作用更全面,补养作用更大。

因为三七价格比较贵,最好是将它研成粉,每天 3~5克,这样比煎在汤药里吸收更彻底。也可以加在食物里,比较著名的就是“三七鸡汤”,

用三七 15克,不要研成粉,在炖鸡汤的时候加进去,适当地少加其他作料,炖到肉烂就可以了,吃的时候把三七也一起吃掉。为保养心脏、减少血淤的目的,一般一周食用两次就可以了。

⊙心脏功能弱的人,该吃吃藏药“红景天”

红景天既能补气,又可以防血淤,而且补的作用比同样能化淤的三七还要大,更接近能补气的人参。在国外,红景天主要是给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用的,属于强壮剂,所以解决起心脏功能不足的问题来自然会有奇效。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报社的老总,处于“劳心者治人”的位置。有一次因为要去西藏而做体检,医生拿着体检报告问:你是不是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呀?他很奇怪,医生怎么知道的?医生说,因为你的心脏很小!

他想了想,好像之前的很多症状全被这个心脏小解释了:第一个就是他喜欢含着胸,睡觉也喜欢趴着睡,或者一定要抱个东西在胸前。中医的解释也和胸阳不足、心气虚弱有关。而且手脚总是凉的,中医叫“四末不温”。用心脏问题也能解释,因为心脏没力量,不能把血液推到远端,所以他的末梢循环不好。

你观察一下中医问诊,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感冒的时候中医会问:

“怕风吗?”如果怕风,可能是伤于风,如果怕冷肯定是体内寒重,这么问诊其实是在挖掘人体的生物本能的反应。

中医讲“胃喜为补”。一个气虚的人肯定不会主动吃萝卜的,他本能的对那种破气的食物就有一种畏惧;而胃寒的人可能看到梨就害怕,就觉得胃疼。但是如果是肺火盛的人,肯定主动地去找梨吃,找凉的、含水多的食物吃。

只是“胃喜为补”的古训现在不太适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过去的食物品种少,想吃确实是因为胃喜,但现在很可能是“眼喜”、“鼻喜”,是心里的欲望,不是身体的需要;另一个是古人的生物本能会比现在人发达,“胃喜”确实是其生物本能的体现。

有一年,上海病毒性肝炎暴发,飞经上海的鸟居然把治疗肝炎的大青叶全部吃光了。大青叶就是板蓝根的叶子,鸟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有了这个嗜好,就是生物的本能,它们也要通过抗病毒维持生存。

虽然今人的生物本能要比古人的弱一些,但在看病时也还能用得上,具体表现就是西医说的“强迫性体位”。比如,一个一直咳嗽、有肺心病的人,因为感冒加重了,而且重到了不能平躺的地步,只有坐着才能喘得上气,病人会因此一夜一夜地不能入睡,这个时候就要提防“心力衰竭”了,不能平躺是“心衰”的标志性体位。

前面说的含胸也是一种“强迫性体位”,因为心气不足,不能上达,才被迫采取那种姿势。这是典型的心脏肌力太弱,功能调遣不出来。所以,这个总编稍微运动一下就会觉得累,非常容易疲劳,他的小心脏相当于我们开车时的“小马拉大车”,发动机的功率低,却要带一个排量很大的车,跑起来自然会出问题。

在去西藏之前,有经验的人都要提前吃一种由藏药“红景天”制成的成药“诺迪康”。这个偏方被医生首肯了,这位总编辑就开始吃,只是吃的时候距离进藏只剩下两天了,按理说应该起不到作用了。但是很奇怪,他到西藏以后的高原反应,反倒比平时运动时,而且比他壮实的人轻得多!难道是红景天起了神效?

实际上,红景天固然有效,但也不全是红景天的功劳。之所以他的

高原反应很轻,是因为他偏小的心脏,始终没给他身体充足的氧气,等于他多年来都生活在相对缺氧的状态中,因此对氧气的敏感度下降了。而那些经常运动的人,氧气的供应长期都是非常丰沛的,一旦缺氧,马上就有反应。不信你可以看看那些抽烟的人,他们如果进藏,高原反应肯定比不抽烟的人小,道理是一样的,他们和小心脏的这位老总一样,已经习惯了缺氧状态。

但是这并不是好事情,就像一个人如果气管呛进了异物,肯定会使劲咳嗽,为的是把异物排出去,如果他不咳嗽,后果会如何?肯定就要造成异物留在体内,虽然没有咳嗽的问题出现,但是,后患可是无穷的。同样,没有高原反应不等于就不缺氧,而很可能是失去了“报警能力”,如果同样的危险来临,没有报警的那种恐怕杀伤力更大。

从西藏回来,我这位朋友倒开始每天吃起“诺迪康”来了,吃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他说很奇怪,除了疲劳减轻之外,这药居然吃得自己比过去“挺拔了一点”,开始“挺胸做人”了。其实就是以前的“含胸”习惯没了,也即是那种“强迫性体位”改变了。因为心气不那么虚了,不用下意识地含胸来保护虚弱的心气了。我估计现在他要是再进藏,高原反应肯定比以前严重了。

目前市场上卖生药材红景天很少,主要是制成了成药的红景天,既能补气,又可以防血淤,而且补的作用比同样能化淤的三七还要大,更接近能补气的人参。在国外,红景天主要是给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用的,属于强壮剂,所以解决起心脏功能不足的问题来自然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