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疲劳的生活
667500000015

第15章 小疲劳,大隐患 (3)

如果你有慢性胃炎的历史,而且发现自己最近的消瘦速度加快,疲劳感加大,就要注意了,应该适时做胃镜观察胃黏膜的变化。现在,好一点的医院,都已经达到了“无痛医院”的标准,所谓“无痛”,就是像胃镜、人工流产之类有创伤的检查、治疗方式,都要采取麻醉的方式,避免病人的疼痛。具体的方法就是在你接受胃镜的同时,旁边有个麻醉师,通过静脉给你注射很安全的麻醉药,你很快就好像进入了梦乡,随着手术做完,麻醉药一停,马上你就可以清醒了,而且对刚才发生的一切毫无所知。所以,如果你有萎缩性胃炎,或者罹患慢性胃炎多年,可以不用再畏惧胃镜的痛苦,尽早检查,然后,坚持用补气药治疗,一般都能抑制它的发展。

如果已经是萎缩性胃炎,除了药物之外,饮食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要少食多餐,可以每日六餐,上午和下午各加一餐,每次不要多吃,因为你分泌的胃液不可能一次消化很多食物。与此同时,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多吃醋,一个是开胃,一个是帮助胃液消化食物。

也可以喝浓一点的肉汤,因为它有助于胃液的分泌,而且由于汤浓,蛋白质含量高,即便你吃得少,但每口吃进去的东西“含金量”都高,可以有效地补充营养,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生程度。新鲜的绿叶菜、西红柿、胡萝卜等也可以适量多吃,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

最后,因为分泌腺发生了萎缩,分泌液会减少,所以饮食中要限制含碱多的食物,比如外边买的面条,为了使面条筋道,一般都加要碱,就不宜多吃。馒头最好吃用酵母做的,不要吃用苏打、泡打粉做的,因为后两者都是碱,是碱就有中和胃酸的可能,而胃酸恰恰是萎缩性胃炎病人所缺乏的。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这就意味着,不任重负的“软骨头”往往和中医说的“肾”有关。比如穿什么鞋都觉得底子薄的时候,往往是肾虚、髓海空虚,骨头不能持重了,所以才会一踩地就觉得硌得疼。这时需要吃补骨生髓的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力度。

筋骨酸痛:身体不能承受之“累”

中医讲“肝主筋”,这就意味着,和疲劳同时出现的筋酸往往和肝有关。在疲劳中,腰腿酸软是常见的,但如果筋脉异常酸楚就要注意了,因为只有肝阴、肝血枯竭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的腿酸居然是肝癌前兆

中医的“肝”是藏血的,主管筋脉,筋的问题一般都和中医的“肝”有关系。中医的“肝”虽然内涵大于西医的肝,但也包括我们得肝炎的那个肝脏。所以肝炎、肝硬化的时候,肯定是相对血虚的,血

虚就不能养筋了,筋就要酸,肢体就觉得没力气,人就会疲劳,肝

炎病人比其他病人更容易疲劳就是这个道理。

总感到疲劳的人,很少没有不腰腿酸软的。去检查,未必能发现哪个器官有问题,甚至你都不知道挂哪个科。我就听过一个病例,病人是上海一个银行的高管,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只是有“澳抗”阳性,但仍旧属于乙肝的“健康带毒者”。像这样的情况,现在有很多办法可以控制着不让病毒伤害到肝,即便是伤害到了,得了乙型肝炎,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多数人是可以躲过后边的灾难的。

可是这个高管接到了一个新项目,由他牵头,自然很劳心。他忙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很疲劳,而且还带着腰腿的酸,特别是脚上的筋酸。这个症状无法用哪个器官出问题来直接解释,他也就没去医院,只觉得这个年代哪有不疲劳的人呀。等他带着越来越严重的疲劳好不容易坚持到最后,项目完成了,结果去医院一检查,居然是肝癌!而且是晚期了!

其实,疲劳—腿酸—肝癌,这三个看似无关的概念,用中医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其内在的联系。

中医的“肝”是藏血的,主管筋脉,筋的问题一般都和中医的“肝”有关系。中医的“肝”虽然内涵大于西医的肝,但也包括我们得肝炎的那个肝脏。所以肝炎、肝硬化的时候,肯定是相对血虚的,血虚就不能养筋了,筋就要酸,肢体就觉得没力气,人就会疲劳,肝炎病人比其他病人更容易疲劳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肝的问题越严重,疲劳感越明显,到了癌症阶段,肯定是身体消耗到极限了,所以病人会异乎寻常地觉得疲劳,觉得筋骨酸。

西医治疗肝炎、肝硬化病人时,也不像其他慢性病似的提倡散步、慢走,而是要求病人尽量平卧,而且最好把脚垫高 30厘米,为的是让下

肢的血液多流一些回到肝里,对肝脏本身完成一次营养的自我灌注,相当于每天自己输血一次,自己养一次肝。每次平卧时,回流到肝脏里的血甚至能增加 30%!

可见,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四肢筋骨和肝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

所以,如果过去就有乙肝病毒阳性,或者肝功能已经不好的人要特别小心,因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转变,是一个无声的过程,很难从症状上感觉得到。而且如果工作很累,精神压力很大,很可能肝炎会跳过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阶段,直接变成肝癌,这个银行高管就是个典型。总之,不容易和肝病联系起来的腿酸是个不能忽视的症状,腿筋酸软可不是一般的疲劳。

我还认识一个公司经理,女的,她倒是没有肝炎问题,但就是瘦弱,找了不少中医看,诊断结果几乎众口一词:血虚。她除了容易疲劳之外,还有个典型特点,就是月经来了之后腿酸得厉害,特别是膝盖,好像走了多远的路似的。这也同样是肝血虚,不能濡养筋脉的结果,月经后加重,显然是失血之后引起了极度的肝血虚。所以,中医给她开的药都是以“四物汤”为基础的,其中包括当归、熟地、川芎、芍药四种补血药。因为没有类似的中成药,后来她就把这个方子在药店加工成了丸药后每天吃,慢慢的,腿酸的问题才逐渐消失。

经常筋骨酸痛的人,如果胃口较好,消化能力尚可,可以用阿胶来补血养阴。阿胶中可以加点红枣、枸杞,也可以仅仅是阿胶,也足够了,只是最好加点黄酒,因为阿胶性质滋腻,需要用黄酒的温热发散来帮助吸收,这样也能减轻它对胃口、食欲的影响。

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将一块阿胶,差不多 20克的样子,放在碗中,并加入四五勺黄酒,放在锅里像蒸鸡蛋那样蒸到阿胶变软、融化,就可以吃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冷之后,每天吃 15~20克,血虚的状态就能改善了。

⊙总觉得“鞋底薄”提示你肾虚

如果是肾阴虚引起的足跟疼,则会有一种脚直接踩在地上的感觉,硌得生疼,总觉得自己穿的鞋底子薄。老年人喜欢穿厚底鞋来减轻足跟疼,其实就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阴虚程度增加了。

脾气虚,肝血虚,甚至肾阴虚,都会导致疲劳,但除了疲劳外,其他的夹杂症不同,可以帮助你分辨。症状不同,用药也会大相径庭。

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

肝血虚会导致腿酸,脾气虚会导致肌肉无力,都是疲劳,但感觉不同。如果是肝血虚,感觉是筋骨酸;脾虚,感觉就是没劲,所谓“手无缚鸡之力”。有人用实验作过证明,他们发现:脾虚的人,肌力虽然可以是正常的,但耐力不行,特别是当负重或者持久用力的时候。

王志文和江珊曾经演过一个电视剧:《过把瘾》。里面的男主角最后得了一种怪病,肌肉逐渐无力、萎缩,这在医学上叫做“重症肌无力”。那时候,王志文还很瘦,真有“手无缚鸡之力”的感觉,演有那种病的人很合适。这种至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的病,最终会因为肌力全部丧失,乃至呼吸肌都无力而窒息死亡。这种病如果看中医,肯定要用大剂量的健脾药,比如黄芪、四君子汤之类的,再根据病情需要做加减。内经说“治萎独取阳明”,阳明就是脾胃经,说的就是治疗肌肉无力萎缩、容易疲劳之类的病,重在补脾。

如果是肾虚带来的疲劳,则肯定和骨头有关。很多人过了四五十岁,就多了足跟儿疼的毛病,一般人会说是长骨刺了。但骨刺的足跟儿疼不会只局限在足跟,可以偏一点。而如果是肾阴虚引起的足跟疼,则会有一种脚直接踩在地上的感觉,硌得生疼,总觉得自己穿的鞋底子薄。老年人喜欢穿厚底鞋来减轻足跟疼,其实就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阴虚

程度增加了。

我们说过,气虚用“补中益气”,血虚用“四物汤”,肾阴虚则至少要用到“地黄丸”级别的了,而对于那种肾阴虚严重到脚跟踩地都疼的人,肯定还有其他更加严重的阴虚证状,我们熟悉的“六味地黄丸”的作用就不及了,需要有直接补骨生髓的药物。

朱丹溪有个治疗阴虚严重,虚火烧烁肾精,使髓海空虚的方子,叫“大补阴丸”,现在药店里有这个成药,里面用了黄柏、知母清虚热,熟地、龟板两个滋阴作用很强的药物补肾阴,还特意加了猪骨髓。这个药比“六味地黄丸”多了清虚热的力量,比“知柏地黄丸”多了滋补的力量。因为足跟儿疼是髓海空虚到一定程度的标志,这个时候,人不仅会觉得疲劳(因为阴精都耗干了),肯定虚热也很明显,像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等阴虚严重时会出现的问题都一应俱全。一定要具备了这些症状后,才能用“大补阴丸”,否则,如果你的疲劳是因为脾气虚,这个药里的黄柏、知母,可是脾气虚人“不能承受之寒”呢。

现代人喜欢吃甲鱼汤补养,甲鱼最适合的也是阴虚的人,指望它补气是达不到效果的,但可以借助甲鱼补助阴精,比如肝炎之类慢性病的恢复期,人相对消瘦、疲劳,而且舌头有点红,这时候用甲鱼就很合适,炖甲鱼的时候加点枸杞、红枣,可以增加补阴的力量。

⊙补钙要趁早,等到 50岁就晚了

骨质疏松是个“寂静的杀手”,也就是说,在骨质疏松初期,丢失少量的钙的时候,比如四五十岁时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也感觉不

出来疼痛,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腰膝酸软、背疼、无力等症状,人们往往要到那时候才想起来补钙,其实早就已经晚了。

还有一种疲劳,隐藏在我们熟悉的一种疾病后面,就是现在刚被重视的“骨质疏松症”。

很多年过 50的人站久了都会腰痛,特别是女性,严重的时候站在厨房切完菜就要躺一会儿。出现这种情况,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个病的典型症状就腰背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躺下或者坐下就会减轻,弯腰、肌肉运动,甚至咳嗽、大便用力时都会加重,因为骨质不承重了,就加重了肌肉的疲劳感。

这个疲劳感会和身体的不再挺拔一起发生,人变矮了,变得弯腰驼背了,这都是年老的标志,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骨质疏松了,不能承重了。

人的脊柱有点像码积木,方方正正的,一节一节可以摞到很高很直。老年人脊柱的骨质是疏松的,很容易被压迫变形,一旦一个椎体变形,脊柱就会倾斜,倾斜的椎体就要通过把持韧带、肌肉,来恢复形态。长期的超负荷把持,会使背部的肌肉出现疼痛,觉得累。不仅如此,一个椎体压缩导致的斜坡,会使前面那些骨头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一节一节悄无声息地骨折,最后很多节骨折的时候,这个人就“抽抽”了,我们常见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就是因为这个。

非常遗憾的是,骨质疏松是个“寂静的杀手”,也就是说,在骨质疏松初期,丢失少量的钙的时候,比如四五十岁时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也感觉不出来疼痛,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腰膝酸软、背疼、无力等症状,人们往往要到那时候才想起来补钙,其实早就已经晚了。

因为钙在人体里的储存大部分在十几岁、二十几岁之前就完成了,那个时候的骨头,就像一个开着门的“银行”,只要把钙放进来就能收。但是到了 20岁以后,“银行”就要关门了,再想往里面放东西就开始不

接纳。这个时候再补钙,只能把消耗掉的钙补上,想要储存更多的钙就不可能了。所以现在四十岁以后喝牛奶呀,吃钙片呀,都只能把每天丢失的钙、消耗掉的钙补上来,想把骨头建设得像年轻人一样好,已经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