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脉风骨
690000000001

第1章 《书声!书声!》文丛序

《书声!书声!》文丛序

王春瑜

我想很多人都看过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银幕上再现,一个个悲惨的镜头,让我们的心头滴血。《南京!南京!》的二个惊叹号,分明象征着警世钟,紧迫地告诫国人,毋忘国耻!振兴中华!我替北方文艺出版社主编的这套读书随笔文丛,起名《书声!书声!》,决非跟在陆川身后“东施笑颦”,而是受其启发,在“书声”后加上惊叹号,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是到了确有紧迫感的时候了!

谁能说得清当下有多少农村儿童失学?多少农村小学关门?以我的切身经历来说吧。1942年,我虚岁六岁,在江苏建阳县(今建湖县)蒋王小学上学。这是新四军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创办的新式小学。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学,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有英才出现。但我三年前返乡,这所学校已关门大吉,宽敞的校舍,成了祭祖的场所。如果列祖列宗地下有知,当为子孙的失学而“长太息以掩涕兮”,无可奈何。我家曾请过几位小保姆,都很聪明,却因家贫而早早退学。第一个小保姆只读到初小四年级,我问她知道周恩来、朱德吗?她说没听说过。我妻叹息着说:“这简直是新一代愚民。”另一位小保姆,读完高小,算术、语文、美术的成绩都很好,但未学过地理,一次问我:“伯伯,上海是不是在内蒙古呀?”我忍不住捧腹大笑,夸她真有想象力。其实,这样的女孩,国中又何止成千上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大量的学校不断关门,大量的儿童不断失学,如果对这种状况听之任之,发展下去,我们的民族总有一天必遭报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是可以断言的!

文坛耆宿吴江先生已年逾九十,去年书一联语赠我:“人生到老尽归佛,唯有神仙不读书。”何其有味也!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提倡读书的传统。在农业社会,“渔、樵、耕、读”,是家家户户遵奉的信条。即使在工业文明昌盛的当代,这一传统并未断绝,石在,火种就在,读书的种子始终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天寒地冻、狂风暴雨,都不能摧垮它。非典肆虐的那年,我在京中谈非典色变、形势严峻的日子里,去西单图书大厦,看到仍有几百位读者在买书、看书;在三联韬奋中心,也看到有几十位读者在买书、看书,而且其中还有几位小朋友。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作为一个学者、作家,还有什么情景,比看到在如此严酷的日子里,读书人仍痴心不改,更让我感动呢!我认为,当今世风浇漓,浅薄浮躁,日甚一日,读书的形势相当严峻。但是,悲观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当然,我们要不断为提倡读书鼓与呼,编这套读书文丛,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加入本文丛的作者,有学者、编审、评论家、作家,虽然岗位不同,但都是毕业于名牌大学、手不释卷的饱学之士,而且都是思想者。显然,他们的作品,是值得读者认真一读的。

2010年8月24日下午于老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