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694300000016

第16章 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有人说,世间最难做的,是做好自己。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多么高远的目标,多么开阔的格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一切都将化为虚谈。做好自己,首先是要做对自己,不与别人攀比,不羡慕他人,先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

在生活中,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承认。如本焕长老所言:“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好处和威望要靠别人来承认。”“好处”既可指人的优点,也可以指做出的成就;“威望”则指好的名声。无论实际成就、还是良好的声望,自己认可还不够,还需要别人的承认。

长老的话常带有一种禅意和机锋。“靠别人来承认”恰恰代表了一种不在乎他人评价的态度。一个人有了成就,有了名声,别人自然会承认他;相反,一无是处的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因此,他人的追捧其实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所以,这句话并不是鼓励人们追求虚荣或不切实际的名誉,或迎合别人去做事,而是希望世人借由“别人”来警醒自己,催自己奋发、进步;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一味在心底计较好坏得失,计较结果如何,只管尽人事,将一切是非功过都交给别人去评判。

人需要认清自己,正视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因外界的些许褒贬而停住自己奋进的脚步。

有一位师父,收了两个小徒弟。两个人都很想得到师父的青睐,因此都争着服侍师父。

阴雨天气时,师父多年的风湿病犯了,因此叫两个小徒弟轮流为他捶腿,大徒弟捶左腿,小徒弟捶右腿。

一天夜里,轮到大徒弟捶腿,师父对他说:“你看你,力大如牛,捶得为师的腿很痛,你的小师弟就不同,力道不疼不痒,恰到好处,你应当多向他学习。”

大徒弟听了,心里很不服,他想,一定是小师弟在师父面前搬弄是非,才让师父对自己不满。

轮到小徒弟捶腿时,师父又说话了:“你捶腿就像隔靴搔痒,一点都没力气,你应当多向你师兄请教,他捶得尽心尽力,十分周到。”

小徒弟听了,愤愤不平,也认为是师兄工于心计,对师父说了坏话。

两人于是从此交恶。

其实,师父的本意是以佛眼视众生,人人皆是佛,因此劝二人互相效仿尊重。可惜两人一副凡夫心肠,各怀心结,彼此嫉妒猜疑。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丢弃自己的意愿,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判里找寻自我的价值。别人的一句诋毁足以泯灭他们所有的信心,别人的一个眼光就能扰乱他们应有的方寸,这样的人活得沉重。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需过多考虑别人的评价,自己尚且有不了解自己的时候,更何况别人。活在自己的心里,坚信自己心内的力量,便不用活在他人眼中,便能成就一份生命的坦然。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准适合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而是怕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站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能开拓出自己独有的人生之道。

其次,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不管境遇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不自轻自贱,不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则,即使再有才能,也如同蒙尘的珠玉,只会被人视为毫无价值的沙粒。

再次,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轻狂,要称准自己的重量,认清自己能力的底线。

人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但可以保持一个真实的自己。想要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上。

来源《身心富足的智慧》《我和佛陀有个约会》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心境澄明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唐·寒山

人活在世界上,要活得安然,首先要修一颗安于当下的静心。如果把这番心境比作一汪湖水的话,生气、慌乱会让镜湖起波澜,如此便不得安然。当外界的人和物与我们作对时,要学会释然面对,给怒气、抱怨一个释放的出口,不要让它们扰了心湖的宁静。

每天去除杂念,抱怨不生

本焕长老给人讲解参禅、静坐的方法时,经常特别提醒人们要清除心中的杂念。在他眼中,佛家入定参禅,为的是把自己的思想打成一片,而要想到达这种境界,有头发丝那般大小的杂念都不能成。因为心中杂念升起,便会占用本来属于安然的空间。就像荷塘里水藻疯长,会抢占鱼儿的氧气一般。

杂念于修行者来说是路障,于凡尘众人讲是所有抱怨产生的源头。心中有杂念的人,不知觉的话,就会把有杂念误当做为理所应当。因此一旦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落根,他们的心中就会有挂碍,有比较、计较。比较完了,得出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别人受到的赞扬自己没受到,就会有抱怨。

“抱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抱怨的事情,似乎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却忽略了幸福源自珍惜,生活不是攀比。当这些牢骚与抱怨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埃时,灿烂的阳光无法照进心田,漫天的花雨不能被看见,这时杂念唯一的用途就是任由抱怨带给人们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的烦恼。

抱怨是无止境的,因为生活从来都不完美。既然能比较出一处缺陷,自然就能计较更多的缺失。抱怨是一种“心魔”,一旦沾染上就难以摆脱。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总是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们的,社会欠他们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一切。倘若无休无止地抱怨,就不会想到去改变,也就不会有所成就。

佛陀经过了多次轮回才终得正果,他想知道世间其他生命如何看待自己这一世的修行,便询问众生,假如可以重新选择,将会怎样选择今生的生活。

众生的回答令佛陀大吃一惊。

猫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很自在。”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报晓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一律填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可以当妻妾……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可以当父亲……最重要是可以驱使女人。”

佛陀看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为何人人只懂抱怨?若是如此,又怎会有更加丰富充实的来世?”

佛陀的一生叹息承载太多遗憾。倘若只懂抱怨,那么不管有什么样的来世,都不会满足。一颗只会不停抱怨的心,根本无法理解每一种生命的独特和美好。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脱离抱怨的枷锁,才能用心感受生命中的幸福。

很多人一早醒来,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脱口而出便是一句抱怨。尽管只是一句很普通的关于天气的牢骚,但抱怨的语言已经将我们的心绪带进了消极之中。整整一天,这样的消极语言很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那么,在天空的阴云之下,心里的阴云也会持续存在。

当内心的抱怨萌芽时,不妨试着修习呼吸。对呼吸的觉察和关照是留意心念变化的有效手段,因为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它能让身体和心灵合而为一。感觉呼吸的过程,就是看住心念的过程,不让杂念的种子在心田落土,避免抱怨的芽苗在贪欲的惯养下疯长。

每天早上,坐在床上修习呼吸,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上,可以在心里计数,尽量使呼吸保持轻柔,尽量延长呼气与吸气的间隔,想象身体里的污浊之气一扫而空。呼吸的时候,就将呼吸当做生命里最重要的事。同样,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保持这种专注心。这样一来,杂念便在一呼一吸间排除了身心,放松了心灵。

呼吸过后,可以对窗外的阴云露出微笑,因为它们并不能干扰到我们宁静平和的心,在这种安宁的氛围中,不妨以同样的心境享受一顿美味的早餐,开始充满喜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