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694300000026

第26章 被需要是最好的价值

一家寺院经常用化缘所得接济村里的乡民,但是,村中总有些凶悍之人,平日无事也爱刁难出家人,可到了寺院发放救济时这些悍民却也扶老携幼前来领取赈济品。寺里的僧人们为此不能释怀,便对主持抱怨说:

“师父,这些悍民实在没有良心。他们只会来寺里取好处,需求无度便罢了,却在得了好处后过河拆桥,平日里还恶语相向。”

住持看着僧人,淡定地说:“给人利用才有价值。出家人看重的是为善中,广结善缘,村民们利用我们与菩萨结了缘,得了欢喜是大好事。我们能这样多多给人利用,亦是自己的功德。”

俗语常言:“人不怕被利用,就怕没人来利用”。从好的方面来讲,人被利用说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表明了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而一个人如果连一点被人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也不失为悲哀。正像本焕长老质问徒弟的一句话:“自己不能入道,不发菩提心,又怎能发愿渡人?”一个习惯性唯利是图的人,突然信誓旦旦地说今后要专门为人,总归是要遭人质疑的。

但自利真得就一无是处吗?在本焕长老的话里,“自利”有了另一层含义,他说:“我们出家人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自利是利他的前提,自己功夫做不到位的人讲利他像是在说“废纸可以用来写诗作画”一般,不过是个笑话。

世界万物的价值只有通过被他人利用才能体现出来。不被他人利用的物品,是没有价值的物品。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永远只能沉寂下去,有利用价值的人才有机会得到升值。本焕长老讲“自己用功夫”、解“自利”其实是在让人们主动打造“为他人服务,造化众生”的价值,主动接受能提升自身实力的历练。

养蚌人想培育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便去海边的沙滩上挑选沙粒。他一颗一颗地问它们,愿不愿被利用,沙子问:“怎样被利用?”

养蚌人说:“要你们住在阴暗潮湿的贝壳里,那样的话,你们可能无法在海边晒太阳了。”被问的沙粒了解之后,纷纷摇头。

从清晨到黄昏,养蚌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当他打算回家时,一颗沙子说:“我愿意给人利用。”因为,它一直想成为一颗珍珠。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它,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多么不值得!

即便是这样,那颗沙子还是随养蚌人去了。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子真得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的那些伙伴们,有的依然是海滩上平凡的沙粒,有的已化为尘埃。

给人利用之后,沙子成就了自己的价值。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有被别人利用的价值时,我们就要认真把握自己的机会,坚强地面对,积极解决问题,那么在最后一定会有收获。一个人只有现在自己这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素养修炼好,才能掌控被他人利用的程度,避免沦为任人摆布的被动。

禅家提倡相互“利用”,本焕长老让人自利后,再去利他,是因为相互利用就是相互满足对方的需要。世界上的关系都存在这样一层因果联系。上司利用员工的才智、能力,经营、运作整个公司;爱人利用彼此的爱情,相濡以沫,绝缘孤独终老;朋友利用彼此的友谊,烦恼时互吐苦水,高兴时共同分享;家人之间利用彼此的亲情,寻找依靠、营造家族感;自然之中,动物食用植物,植物吐纳空气,何尝不是一种利用关系。说到底,“利用”一个词,不过是一个不含褒贬的中性词,被利用、利用不过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所致。

如果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无私地奉献一切,并以此作为对方是否是真心是朋友的标准,那么这样的人是很难找到的,这不仅别人做不到,自己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论为什么而活,都是在利用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尽可能多、自认为对的事。利用并不是坏事,利用本身也不是什么难听的词汇,鸟儿利用翅膀才能飞翔,帆船利用海风才能远航。我们利用语言和真诚交流,利用满心慈悲行满手好事,即是本焕长老所说的“潜心入禅,依佛心为心”。佛家为度化众生修参禅、慈悲的功夫,我们做不到这般博爱,就努力把自己做好。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给人利用的前提,无非是自己用功,把自己做好。自身能力不够,想被上司“利用”做副手,利益公司,不可能;自身不够爱对方,想让对方利用自己陪他看生命的夕阳,不可能;自身不够诚心,想要被人利用做知心朋友,不可能……以此反观,人我之间的所有可能都是以自身能够为前提的。一个不被需要的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