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慧能禅师,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六祖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
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六祖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
我们平时总是重视外面的力量,如胡适之说“被人牵着鼻子走”,心生依赖,依赖一生,内心便会脆弱,不能自主地掌控人生。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没有人可以完全依靠别人的扶持而生活,想要稳稳当当地做人,想要体验生命的精彩,唯一的通道就是自己度自己。
曾经有人问本焕长老如何发道心,有没有什么诀窍。本焕长老回答说:“发道心,要你自己发,不是要我发,得到好处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你。”
本焕长老的这句话说得平实,却很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命运靠自己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吃完饭,另一个人不会感到饱腹,同样的,一个人饿了,不能找人来替我们吃。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世间的求索从来不是靠守株待兔达成的。西谚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意思是说即使送到眼前的财富,如果人们不去动手去捡拾,再大的财富也不会为人拥有。不止是财富,大到权势地位,吃食汤水,自己不动脚攀爬,不动手抓取,不努力寻求,它们都不会长出手脚,主动说“我是你的”。
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一切靠自己永远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唐明皇在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告诉民众治蝗灾要靠自己。郑板桥也在临终前告诫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佛以无限慈悲心度世间一切众生,然而,即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感受生活。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宗圆不堪旅途之苦,几次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
道谦答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听了道谦的话,宗圆大悟,从此再也不喊辛苦。
自己的苦只能自己担着,生活中的一切也只能自己去体验,依靠他人总是有限的,因为他人不可能替你活着。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靠自己,才能有所收获,靠自己得到的收获才会让人心安理得。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事,都不能像武侠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靠高人输给自己几十年的“功力”,或靠吃灵芝和仙丹一夜成功。
中国当代的哲学家钱穆先生曾感叹:“生命自我之支撑点,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这就造成了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本来需要内心处实现的东西,却偏偏要在生命之外,折腾些花里胡哨、终究要凋零的东西,如此对外界产生依赖,内心就会变得无有空间立足,而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就会无法前进。
要想依靠自己走向愿景,需要有恒心,发愿力。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要有恒心,有愿力,锲而不舍,肯下苦功,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在持久的跋涉、发愿过程中,增强自我的力量,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如增强学习能力,加固对成功的信仰力,用知识和思考力武装自己,等等。
没人能替我们成功,生命是一条船,要顺利通向彼岸,只能靠我们自己掌握航向;生活是一块待耕的土地,想要收获丰收的果实,就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世间充满艰难险阻,想要有所成就,也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无比的信念。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