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821200000025

第25章 只要有钱,不问政策 (1)

·1·

大军拔营起寨,悄悄离开江西瑞金,东进福建。

为了阻击国民党追兵,指挥部决定留下战斗力较强的周士第二十五师殿后,与主力部队保持一天左右的行军距离,递次退守。幸运的是,洛口的国民党军探知叶贺主力已经进入福建西部,并未派兵追赶,因此一路并无大战。

到达闽西的第一个重镇——汀州的时候,前委看了上海《申报》登载的一条消息:蒋介石下野了!南昌暴动,彻底打乱了武汉政府“东征讨蒋”的计划,等于给蒋介石一个喘息的机会。但蒋介石仍然没有摆脱下野的命运,他虽然没有败于唐生智之手,却败于北方的奉鲁军阀之手。孙传芳的反攻,使得南京政府控制的苏、皖大部分地区得而复失,长江边的重镇浦口处在奉鲁军阀的大炮威胁之下,南京震动,国民党党内军内,反对声音一片,蒋介石只好宣布引咎下野。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好坏参半。蒋介石下野固然为共产党解了气,但蒋介石下野之后,国民党各派却能暂时联合起来,这对共产党未必是什么好消息。果然,不久之后,武汉、南京两派与上海的西山会议派代表,在南京举行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实现了国民党内部暂时的统一。

国民党三派联合对共产党虽然不利,但其影响毕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挥出来。对于南下的暴动大军而言,钱、粮、子弹缺乏的问题是更加现实的问题,不能不尽快解决。

到达福建汀州的第二天,前委书记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写信求援。

在这封求援信中,周恩来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部队的现状:“我军伤亡官兵,约近千数,子弹消耗亦多,本来沿途行军,因山路崎岖,给养困难,落伍逃亡重病之士兵,为数较多,经此两战(指壬田和会昌之战),我虽胜敌,但兵员与子弹之缺乏,实成为入潮(州)梅(县)后必生之最大困难。”

信中提出请共产国际帮忙,尽快准备好武器装备和经费:“子弹及机关枪缺乏,请电知(共产)国际能于外埠装好货物,一俟汕头攻下,在十日内即能运至汕头方好。”“兵员之补充,需大量募费,请向(共产)国际商借香港票或沪票四十万,此款如借得,请先集中于上海为要。”

由谁来送这封十万火急的信呢?周恩来派出的信使名叫陈宝符,此人曾任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人长得白白胖胖,会讲各省方言,化装成走南闯北的商人最合适。周恩来的求援密信是用药水写在草纸上的,药水晾干后字迹消失,装在口袋里,与解手用的草纸混在一起,不容易被沿途盘查的国民党军发现。

临行前,周恩来亲手交给陈宝符两百块中国交通银行的钞票,作路费和购置化装衣服之用,并仔细交代了去上海的接头地点和方法。

陈宝符费尽周折,辗转来到上海,按照周恩来教的办法找到了中共中央交通员,转交了这封密信。但中共中央是否采纳了周恩来的意见,不得而知,共产国际的武器和金钱始终没有运到汕头。上海《申报》和《时事新报》曾报道了一条消息,说曾经有人看到两艘不明国籍的船只装着沉重的货物,驶向汕头,不知是否是共产国际运载物资的货船。这两只船并没有靠岸,又驶回公海,去向不明。

实际上即使真有这两艘船,周恩来也不可能收到这批货物和钱财了。他的信中以十天为限,而叶贺大军从进入到撤离潮汕地区,前后也没有超过七天,这两艘船上的武器不可能送到部队手中。退一步说,即使能把物资送到汕头,仍然是望梅止渴,因为部队刚刚到达汀州,就已经揭不开锅了,必须尽快解决钱粮的问题。

在汀州,谭平山主张沿用过去的旧政策,每到一座城镇,即把筹款任务包给当地商会,实行提款、派款、借款。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不同意谭平山的做法,认为这是“只要有钱,不问政策”。利用土豪劣绅来筹款,负担只会转嫁到工农和小商人身上,大商人反而会从中渔利。革命政府在南昌就已经废除了厘金及其他苛捐杂税,为的就是将财政负担从贫苦工农身上转到富有阶级身上。

周恩来等人主张采用征发地主的粮食、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和罚款的方式来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经费。这种意见虽然在政治上正确,但却缺乏可执行条件,因为没有农民配合,根本没有办法弄清谁是地主和土豪劣绅。

尝试使用谭平山的旧筹款方法,在汀州引起了轩然大波。

汀州商会拿到派款的令箭,立即将负担转到中小商户身上,规定财产在十万以上的大商户只出三五百元,而十亩以内的自耕农和小杂货店却要派八到十元。这个派款计划立即遭到了市民和中小商户的抵制,原打算三天之内缴款六万元,结果到期只收到两万余元,并且闹得满城风雨,怨声载道。

谭平山受到前委的严厉批评,只得发还了工农和小商户的派款,改为从地主和大商人处没收田地和罚款。这条措施比较奏效,两天就得款四万余元。

大军由赣南入闽,传说中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依然不见踪影。只在广昌以北零星见过几个规模很小的农运组织,提供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挑夫。部队在瑞金、汀州一带时,当地共产党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曾要求留下一些枪支和骨干在闽西打游击,也没有得到同意。

·2·

越过梅岭关进入广东境内,一些在两湖一带入伍的起义战士大开眼界。

一些市镇店铺门前悬挂着“谈话处”的大牌子,战士们不明所以,谈话还要用专门的店铺?后来闻到里边飘出来的怪异香味才知道,这里就是鸦片烟馆,因为政府禁烟,烟馆才改成谈话处继续营业。市镇和赶墟(集市)的地方都有赌场,烟馆和赌场都是政府收税的好财源。

此外,战士们看到每个村都建有一种特殊建筑物“碉楼”,那是村民防备土匪所用。

进入粤境虽然并无战事发生,但刘伯承心里并不踏实。

部队一离开南昌,参谋团就派出几位侦察人员前往广东,此时他们应该返回报告广东敌情,接应部队。但不知何故,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侦察员回来。行军到赣南的时候,刘伯承又派了几个人前去,不料这些人领了钱却没有去,也不说明理由。刘伯承打算严加处罚这几个人,最后也不了了之。对此,刘伯承感慨地说:“党的纪律不严,谍报亦等于零。”

一直到部队打到汕头,早先派出去的侦察人员还是没有一个人回来汇报,这些人是死是活,全然不知。侦察情报是指挥官的耳目,南下途中的高级指挥员始终处在一种近似盲目的状态,这些为日后的军事失败埋下了伏笔。

大军顺利到达广东境内的大埔县三河坝,此时溽热已经过去,晚秋的天气渐凉,离开南昌时的单薄军装,已经抵御不住粤北山区的寒冷了。

三河坝是来自西北方的汀江、来自西南方的梅潭河(梅江)的交汇处,两水交汇后称“韩江”,向南流经丰顺县、潮州市,在澄海的北港注入南海。三河坝是连接闽赣和潮汕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处的少数守敌已经于前夜退去,贺龙顺势占领三河坝。不久从潮州方向来了四五只国民党的小轮船侦察,见三河坝已被占领,不知虚实,便又退走了。

此时又面临着选择,大部队何去何从?

贺龙、刘伯承、苏联顾问纪功主张分兵一部守住三河坝,以防止从西面梅县方向来的国民党追兵,主力则直向东南,顺韩江而下取潮州和汕头,取得潮汕之后,站稳脚跟再去东江。周恩来和**则主张最多以两个团攻取潮汕,而以主力挥师向西南,拿下梅县、惠州,直接到达东江地区。

讨论的结果,仍然是少数服从多数,周恩来和**的主张被否决了。主力先取潮汕不仅是决策层占多数的想法,也是部队大部分官兵的想法。潮汕地区经济繁华,居民富庶,既可以使部队得到休养生息,还可以筹到足够的款项,还可以取得海港,便于得到苏联从海上运来的物资和钱。如果顺利的话,在潮汕可以铺开摊子,组织政府,使声势浩大起来。

离三河坝不远的松口,有国民党军驻扎。为了防止主力南下潮汕之后这部敌人尾追,前委决定将第二十五师留下来扼守三河坝。留下第二十五师是有道理的,除了战斗力强,能够独当一面之外,这个师从会昌折返瑞金经闽西南下时,一直担任断后的任务。

此时第二十五师还在从长汀到上杭的路上,与在三河坝的主力部队有相当远的距离。为了加强对二十五师的领导,朱德也留了下来。

9月23日,叶贺主力占领潮安,直扑汕头。

潮汕地区本来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以来用兵没有人肯死守潮汕的。当叶贺部进至三河坝时,守备潮汕的国民党军潮汕警备司令王俊部约三个团即分路退却,一部由留隍退至汤坑,一部由海道退出。

留隍距离潮州约六十里,叶贺并没有派兵追击,而是直接进驻潮汕。

顺利占领潮州和汕头,全军上下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革命委员会忙于在汕头成立政府,准备在潮汕地区铺开摊子大干一场。计划中,甚至打算成立一所由刘伯承任校长的军事学校。

中共中央也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就连领导机构都配备好了——早在8月11日就成立了由周恩来、张太雷、彭湃、陈权、恽代英、黄平、张国焘组成的中共南方局,内定张国焘为书记,周恩来为军事委员会主任,负责管理广东、广西、闽南及南洋一带的共产党组织。由于通知当时还无法送达到周恩来手里,南方局临时由张太雷负责,南昌暴动的前委与南方局相遇后即行取消,归南方局领导。

·3·

《圣经》中有个著名的典故,叫做“为了一碗红豆汤,失去长子继承权”,说的是古希伯来人以赛因为是家中的长子,因此获得了继承权,后来被他的双胞胎弟弟雅各以一碗红豆汤,赚去了长子继承权。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一书中,还专门引用过这个典故,用这个典故来比喻因小失大。

吸引叶贺主力滞留潮汕的“红豆汤”,是组建政府和筹取钱款的诱惑,而即将失去的“长子继承权”则是在广东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如果按照预定计划,叶贺主力在潮州不停留,一齐掉头向西,只需一天的时间便可越过距离潮安七十里的揭阳、汤坑,赶在从广州来的国民党军之前,打通去往东江的通路,与东江农军取得联系,然后回师梅江,与驻守三河坝的第二十五师联袂作战,前后夹击拿下梅关。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占领东江的目标,甚至拿下广州也是有可能的,解放军的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但叶贺部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在繁华的潮汕地区滞留了三天。宝贵的三天就这样过去了,无数战士将用鲜血和生命为这失去的七十二小时付出代价。

在等待的第三天头上,前委终于等来了专程赶到潮汕的张太雷。他是从上海经香港这条交通线抵达潮州的,除了发动潮汕铁路工人罢工、组织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配合南昌暴动队伍攻克潮州、汕头外,张太雷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动广东地区的秋收暴动。

起初张太雷并不知道叶贺的确切位置,一路上暗中打听,到了香港才从外国报纸上看到南下部队并没有从会昌到寻邬入粤,而是转道福建进入广东,从韩江顺流而下到了潮汕,所以又马不停蹄赶到潮汕来。

与张太雷同来的是一个名叫纽曼·诺伊曼·海英茨的德国人。他是罗明纳兹的好朋友,并随他一起来中国的。人们记不住他那一长串名字,就只叫他纽曼,或干脆叫他“小洋人”,因为他长得十分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