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826900000012

第12章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1)

呵护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好奇行为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陈鹤琴

安安的妈妈是老师,暑假里,安安跟妈妈去了乡下的外婆家。安安对外婆家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一会儿去鸡窝里看看鸡有没有下蛋,一会儿又和外公去喂鸽子,忙得不亦乐乎。外婆家住的是老房子,太黑了,安安注意到外婆的电灯开关和自己家的不一样,自己家电灯开关是按的,而外婆家是用一根绳子拴着,一拉绳子灯就亮了,又一拉就灭了。安安很好奇,就不停地拉。妈妈大声地训斥他:“不许再拉了!一会儿灯泡就坏了!”然后强行把安安抱走。

优优两岁半了,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平时爸爸喜欢给他放一些少儿的光盘,一次,爸爸不在家,他就拿出光盘想自己看。他拿着光盘使劲往CD机里塞,鼓捣了好一会儿还没搞好,他就去拿家里的小锤子敲。正在敲的时候,爸爸回来了,看到这情景,上去就把优优手里的锤子夺了下来,不顾优优的反抗,把他抱到卧室揍了一顿。

我们好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孩子把盐混在白糖里,或者把自己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或者用彩笔把墙涂花,或者把厨房里弄得到处都是水……如果这时候恰逢我们心情不大好,很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坏”行为大吼大叫,有时我们认为孩子做得过火了,还会打上几巴掌。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冤枉了孩子,这不是孩子故意搞破坏,是因为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想通过自己的尝试来一探究竟。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儿童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是他们将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人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行动能力,他们对外界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切地想通过自己的观察、尝试去探索、学习,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尝试,逐渐由被动地接受发展到自主思考。这个时期,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加速期。孩子每一个看似“破坏”的行为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端正对孩子好奇心的看法和态度

如果我们像上面两个例子中的爸爸和妈妈一样,就极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转瞬即逝,错过了最佳的时期,很可能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创造力,只知道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享受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感觉。

国外一项调查表明,孩子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产生好奇之心,他们对实际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记忆,要比从任何教科书或者电视、图画上听到看到的要深刻得多。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端正对孩子一些顽皮行为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求知欲望,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束缚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正确引导,不要一上来就呵斥。

◎如何呵护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孩子对外界事物很无知,好像他们对所有见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都感兴趣,我们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应该欣慰:我的孩子拥有多么强烈的好奇心啊!但我们也会烦恼,如何使孩子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保持最大的好奇心呢?

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想模仿大人操作东西,我们与其怕他毁坏东西,不如教给他使用方法。比如,妈妈在厨房忙碌,孩子也进去“添乱”,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西红柿、黄瓜,帮妈妈拿筷子、勺子等。这不仅能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家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家里为孩子提供能够动手动脑的机会。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带上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等,让孩子多了解外界的事物,让孩子的心灵与外界进行交流。孩子的视野扩大了,就会激起更加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去学习、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家里,我们除了要满足孩子帮大人做事的愿望,还可以利用一些孩子玩腻的玩具,或者手边的工具,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创造出一些东西。

要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问我们一些问题时,我们不可以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就明白了”,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耐心地解答;我们没办法解答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动手寻找答案。这样就会大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我们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发现。比如和孩子一起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一起动手拆玩具、组装玩具等。

特别提醒:

3岁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要全方位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但一定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对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我们有必要对孩子讲清楚,或者和孩子一起尝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孩子越爱提问,表明他们对生活越是用心

做父母的无论有多忙,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绝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要真实,要合理。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和认识,这类人越多,就越成为社会的累赘,他们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益处。

——老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

耳边总是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家的孩子要么只是一味地死记书本知识,要么就是学什么东西都不深入、不认真,不愿意主动去探究一些问题的答案。当这些家长发出此类抱怨的时候,是否想到过:你的孩子曾经多么的好学,他们曾经追在你的身后,不断地向你问这问那,只不过你当时或许是因为太忙,或许是因为心烦,忽略了孩子的提问,甚至还会不断地对孩子的提问行为进行斥责,于是孩子在不断的碰壁过程中学会了沉默和对问题的茫然。

其实,从两三岁起,孩子就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问则是具体的表现之一。他们开始咿咿呀呀地向大人提问,而且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事物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他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还千奇百怪,几乎囊括了世间万物。

“妈妈,树叶怎么都落了?”

“妈妈,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圆的,有时候又是弯弯的?”

“爸爸,汽车为什么能跑得那么快?它怎么又会停下来呢?”

“爸爸,天上的神仙吃什么?”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早的生命导师,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应该怎么做?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但是有好奇心并不代表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只有当孩子对自己好奇的事物或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时,才代表他们有了真正的思考——他们会先自己想,在想不明白之后便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疑问被重视并解决之后,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种思考—提问—了解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所以,当你的孩子总是有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的时候,你不要感到不耐烦,更不要因此而对孩子敷衍了事,而应该为他感到自豪,因为能够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代表你的孩子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如果你能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严谨而合理的回答,那么,将来你的孩子就会拥有他们所应具备的智能。

◎对待孩子的提问一定要严谨和耐心

听到孩子的提问一定要想清楚再回答,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和不懂事就糊弄他们。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年龄小和不懂事,父母更要严谨而耐心地对他们予以启发和指导。

父母应该真实合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开发智能。对待孩子的提问要严谨,切忌不懂装懂。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如实告诉孩子,但不要就此放过教会孩子知识的机会,要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待孩子千奇百怪且接踵而来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拿你二三十年的经历和知识去要求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你的不断引导和培养。对于如下说法,作为父母切忌轻易说出。

“怎么见什么问什么,烦死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明白,真是笨死了,以后不要再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对于孩子不停地问这问那的行为,作为父母不但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还要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更要抓住时机,绝不要错过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有利时机。

◎抓住提问契机,启发孩子积极思考

当听到孩子提问时,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动孩子展开思考和分析,这是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也是孩子各方面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那么他的好奇心就会渐渐失去。所以,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一定要重视,要耐心地对他进行启发和引导,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宝贝,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爸爸小时候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激发问题意识,鼓励孩子主动提问

孩子能够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已经在头脑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提问的过程即思考的过程。此时,如果家长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引导孩子自主思考,那么孩子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今后有了问题他们就会更加乐于思考和提出。例如:

“孩子,用你聪明的脑筋想一想,树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变绿的?”

“宝贝,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妈妈想先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的?”

而对于孩子自主思考的答案,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并能在提问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主思维,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十分有益。

特别提醒:

两三岁是好奇心和思考力培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孩子的提问行为得不到鼓励和重视,那么一旦错过这样的时机,再想返回来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智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的成长是不可能逆转的。

拆坏的东西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意识地扼杀孩子可贵的好奇心的严重性,这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性的形成。

——胡锋《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拉拉妈妈的手里拿着一些闹钟的零件,边走边叫:“拉拉,你又在鼓捣什么?你看你把闹钟都拆成什么样子了!”

妈妈走进拉拉乱糟糟的房间,拉拉赶紧把手里的东西藏在身后,妈妈放下手里的东西,一把拽过拉拉的手,原来拉拉正在拆卸爸爸的高级剃须刀。妈妈劈手夺过来,对着拉拉大吼:“你这个坏东西,你知道爸爸的剃须刀多贵吗?你竟敢拆了,看爸爸回来不揍你!”拉拉吓得大哭起来。

烁烁的妈妈买了一部新手机,功能好,款式新,妈妈很喜欢。一天晚饭后,爸爸妈妈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聊了很长时间。妈妈忽然想起孩子今天没来“捣乱”,到儿子房间一看,烁烁正摆弄妈妈的新手机,新手机已经被拆得不成样子了。妈妈不由得对烁烁发了脾气,爸爸过来一看,扯过儿子就是一巴掌。

我们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刚给孩子买的电动汽车,没过几天就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从超市花很贵的价钱给孩子买的芭比娃娃,孩子却把她的裙子扯下来,头发也弄得乱蓬蓬的,胳膊也扭了……我们看了不免痛心,忍不住要吼孩子几句:“这么贵的东西都叫你弄坏了,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