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826900000013

第13章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2)

3岁的孩子总不叫我们省心,我们心底都有个疑问:孩子为什么这么爱拆东西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爱拆东西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总喜欢拆开看看,孩子在拆的时候,不会想“我这是在破坏”,这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想看看“车子为什么会动”“剃须刀怎么就能刮胡子”“手机里是什么样的”……他们很专注地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并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探个究竟。

孩子爱拆东西,有些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或经验不足,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比如上面例子中的拉拉,他觉得自己能把家里的闹钟和爸爸的剃须刀修好,才动手拆卸,结果却只会拆不会装。

还有一些孩子拆卸东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他们只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比如孩子可能会把刚买的芭比娃娃的裙子扯下来,要自己帮她换衣服,还会把芭比娃娃的胳膊扭下来,要帮她把衣服换上去。

◎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我们要明白,孩子拆坏的东西远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孩子爱拆东西不是破坏欲强或者是和我们作对,而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一些结构精巧、会说会动的玩具,孩子更为好奇,他们想拆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结果拆散后却装不好了。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不应该斥骂和惩罚,否则就会扼杀孩子难得的探索欲。我们要支持孩子的做法,如果孩子没有把特别贵重的电脑、数码相机拆坏,我们就没必要限制孩子。

鼓励孩子的行为,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喜欢拆东西,我们就给孩子买一些易拆卸的玩具,让孩子在拆玩具中增长知识。当然,如果我们感兴趣,同孩子一起拆卸的话,就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当然,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还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远离电灯、插座、电饭煲、电磁炉等带电的东西。我们要告诉孩子,会拆也要会装,鼓励孩子把拆卸的东西恢复原样。如果孩子小还不能这样做,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把拆卸的东西恢复原形。

拆坏的东西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就好像孩子永远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一样。孩子拆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不要阻止孩子探索的欲望。

特别提醒:

当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喜欢拆卸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我们担心孩子拆东西上瘾,把家里的贵重物品都拆了,我们就把贵重东西都收起来,或者给他们零钱,或者带他们亲自去买,让他们知道要拆的东西不便宜,就会买一些便宜的玩具或小玩意儿拆卸了。

切勿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儿童早期多语言的熏陶特别有利于建立和增强其日后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而等到孩子上小学或初中后再开始学习语言,已经浪费了最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使得第二语言的学习成为学生的更大挑战。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会长白玛琳博士

4岁半的龙龙内向、乖巧,很听话,就是不爱说话。每次当他有什么要求的时候,总是对妈妈打手势,嘴里有时候会有“啊”“哦”的发声,大多数情况是招手、点头、摇头、跺脚、摆手、晃动身子等动作。妈妈感觉与他交流很费劲,总是像挤牙膏一样,问一句,他答一句,甚至,有时问他,他也会打手势。对于龙龙这样的表现,爸爸妈妈很是担心。

5岁的清清上幼儿园中班。在幼儿园里她一般都很安静,很少与人说话交流。老师问她问题,看得出来她很着急,就是表达不出来。即使有些时候结结巴巴地回答出来,脸早就涨得通红了。

当孩子含糊不清地喊出第一声“妈妈”“爸爸”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欣喜,恨不得天天守在孩子身边,哄孩子笑,逗孩子说话。等到孩子长到两三岁,已经能够说上完整的句子,我们却懒得和孩子讲话了,不愿再拿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孩子语言表达上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父母错过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了解什么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有些做父母的自以为很懂孩子,只要孩子一哭闹,手一指,刚刚有所表现,还不能语言流畅地表达,我们就帮他把事情做了。这时候,我们忽略了让他说,让他表达出来再满足他的要求。

其实,两三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不仅词汇量迅速增加,而且还能掌握很多种复杂的句式,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更深刻,能够针对不同的语境进行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正是他们心理迅速发展的过程,学习语言和思维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儿童心理学指出,从1岁半到3岁末的这个时期,是幼儿语言活动积极发展的阶段。随着孩子理解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快地发展起来,语言结构也更加复杂化,表达能力的发展又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在此相互作用下,使得孩子的语言发展呈现跃进的状态。

如果在这个阶段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多说话,多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他们的语言能力将得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如果我们错过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就会出现上面例子中两个孩子所表现出的状况。

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积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要错过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年龄,使孩子形成在众人面前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性格特点。

◎给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

当孩子不爱说话的时候,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话,比如教孩子背古诗、唱歌谣,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等。

我们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语言游戏,像“请你像我这样说”或“说反话”的游戏,引导孩子多说话。

给孩子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我们要适当赞美孩子说话声音好听,告诉孩子:“妈妈很喜欢听你说话,你说话真好听,声音又脆又甜。以后要多多说话给妈妈听哟。”

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要积极巧妙地回答,引导他们多说话、多思考。

◎积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让孩子多阅读,在儿童已有的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和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孩子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时候,他们对说话很感兴趣,经常模仿大人说话。大人说一句,他们就说一句;有时大人说的话比较长,他们就模仿着说最后几个字;他们听到什么嘴里就说什么;有时还自言自语、语无伦次、毫无章法、漫无边际地说,这是孩子自觉练习说话的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埋怨孩子话多、啰唆,更不能不耐烦地制止、大声训斥,这样只会压制孩子说话的欲望,是违背孩子心理需求、妨碍孩子语言发展的不良做法。我们要帮助孩子把语言条理化,不断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描述见到的事实,并语气和蔼地纠正孩子的用词错误和多余重复的话。如果孩子讲得清楚明白,我们就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孩子就能逐步养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另外,不要嘲笑孩子语言中的语法和逻辑错误,更不能重复强化,这样会使孩子错误的语言固化下来,难以改正。我们要进行正确的示范。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模仿,他们辨别、理解语言的能力差,如果孩子周围的人在语言上有错误,就会像镜子一样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为了孩子的语言美,我们要鼓励孩子讲普通话、文明话,尽量不要让孩子和说话粗鲁、口齿不清、结巴的人接触,最好让孩子多听广播,向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学习语言。

特别提醒:

孩子说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所以说,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学习一门外语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任何语言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习都不算早。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养观察力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

——达尔文

在小区的花园里,睿睿发现花坛里有一只蜗牛,他兴奋地招呼一起玩的小伙伴来看,妞妞不认识,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睿睿自豪地说:“我妈妈说,这叫蜗牛。”另外两个小伙伴也不示弱,说:“我也知道。”几个小伙伴就蹲在花坛里看着蜗牛一点点地移动,妞妞不小心碰了一下,蜗牛整个身子就缩进壳里面。

看孩子们都蹲在花坛里,妞妞妈妈喊他们:“花坛里多脏啊,赶紧出来!”妞妞说:“我们在看蜗牛。”“蜗牛有什么好看的?赶紧出来,多不卫生啊。”妞妞妈妈把妞妞拉了出来。

这些天3岁多的梅梅等妈妈一做饭就跑到厨房,跟在妈妈屁股后面,看妈妈淘米、洗菜、炒菜……梅梅家的厨房不大,妈妈觉得有梅梅在很麻烦,总想让她出去玩儿,可梅梅就是不出去。

妈妈们好像都见过这样的情境: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找食物,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以上;在草地上看到一只小虫,也会观察老半天……有时,我们会觉得孩子的举动幼稚、可笑,其实,我们不明白,孩子是在用眼睛感知未知的世界。他们具有超强的观察力。

◎了解观察力对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来感知外部的世界,了解周围的环境。3岁前孩子靠潜意识来感知周围的事物,3~6岁,孩子就能通过感官来辨别身边的事物。观察力是孩子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是在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时间认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3岁左右是孩子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从字面上讲,“聪明”的含义就是耳聪目明,所以,一个人智力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具有以感知为基础的超常的观察力。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孩子学习成败的关键。

◎孩子观察力的特点

孩子的观察力缺乏稳定性。孩子一般不会有目的地自觉观察,他们常常会被某些突然发现的事物吸引,受个人兴趣或当时的情绪影响,并且会在观察的过程中忘记观察任务,或频繁地更换观察对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心二意”。

孩子观察的持续时间短。实验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如果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观察时间会更短。

孩子观察缺乏系统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在观察图形时,他的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眼球运动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这就说明,3岁左右的孩子在观察事物时还缺乏系统性。

◎采用一些方法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养其观察力

孩子的观察力是智慧的门户,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的。所以,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教给他们用眼睛捕捉周边的事物。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教给孩子按顺序观察。在前面提到孩子的观察缺乏系统性,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教给他们按顺序进行观察。比如,我们让孩子观察一棵树,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然后再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这样,孩子的观察才不会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