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826900000004

第4章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3)

父亲说:“你喝完了牛奶,可以在我杯子里喝一口饮料。”我们可以看到其中隐含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喝完牛奶,然后喝一点儿饮料;你也可以选择不喝完牛奶,但没有饮料喝。孩子很自然地选择了喝完牛奶,避免了父母在客人面前的尴尬。

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方面给孩子提出建议,让孩子作选择。比如,孩子不爱吃早餐,我们就在早餐前问他:“今天早餐是喝牛奶,还是豆浆?”再如,我们要带孩子出门,他在看书,我们就让他作选择:“你是回来再读,还是把书带到车上去读?”又如,孩子去商场买玩具,可以让他选择:“给你50块钱,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玩具。”

无论多小的选择,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掌控一些事情。

特别提醒:

我们在为孩子提建议的时候,语言要简单、具体,让孩子理解我们所提供的选择条件,要与孩子的爱好和能力相匹配。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选择符合我们的意愿,就把这个选项放到最后。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幼儿在开始时还无法将自己的情绪用认知和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可以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即用来告诉照顾者发生了什么,也调节了幼儿自己的内在。随着认知和其他生命部分的成长和发展,这部分会越来越美妙,同时孩子也会更加自知。

——孙瑞雪《完整的成长》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体验到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嫉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情绪的觉察和应对还处于萌芽阶段,当他们遭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一般采用哭闹、攻击、畏缩等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

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负面情绪的表达:

两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一不顺自己的心意就生气、唱反调,用夸张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表现得很依赖他人。

两三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内心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用哭闹、攻击、耍赖、撞墙、丢东西、不符合年龄地随地大小便等手段来表达他的不满情绪。

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生病之后会很不好带,他们常常会发脾气、烦躁或者精神不振、很黏人;有时会故意捣乱,晚上睡觉磨牙,咬手指、口吃……

孩子在遭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之后,会出现焦躁、退缩、沮丧的情绪。

因为两三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能把内心的情绪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上述的表现。

◎了解孩子负面情绪的成因

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内心的自我不可侵犯,一旦受到侵扰,因为性格不同,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不同。外向型的孩子多表现为攻击、引起别人注意,而内向型的孩子多表现为过分依恋家人。有的兄弟之间的嫉妒会令被忽视的孩子用攻击弟弟妹妹或夸张的方式赢得父母的关注,而另一方则更加依恋父母。

愤怒是内心一股强大的力量,有些孩子会借助这股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在生气的时候把平时不敢做的事情都做出来,通过哭闹、打人、耍赖等手段来发泄他们的不满或达到他们的目的。

当两三岁的孩子在身体不舒服或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比如,生病、困倦或疲劳、饿了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容忍度较低,会表现出一些负面的情绪。

另外,当孩子有挫败感的时候,比如受到父母的指责,感觉到自己不如小伙伴,或表现不好怕受到批评时,也会表现出不良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是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绪。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悲伤、愤怒、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所表达出来的是孩子内心需求的不满。如果我们这样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别闹了。”这等于否认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就会认为,有情绪是不对的。他们就会慢慢把这些不良情绪压抑起来,压抑过多就可能会形成人格障碍。

其实负面情绪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害怕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羞愧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事有欠缺,体验过难过的孩子,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悲伤。所以,我们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应该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有了父母的接纳,孩子就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排斥它。

比如孩子的小伙伴想抢他最心爱的玩具,他激动地和小伙伴争抢起来。当孩子向我们哭诉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安慰孩子:“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先接纳处理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帮助孩子解决其他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让孩子宣泄情绪。

1.用文字和符号宣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出来,如果孩子有情绪,让他直接表达出来,即使我们不能认同,我们也一定要接纳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理解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孩子告诉我们他经历的事情之后,让他把感受说出来,孩子就感受到了极大的理解和尊重。鼓励孩子把情绪画出来,我们可以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示范给孩子。一位妈妈在单位挨了批评,回到家,拿笔在纸上边画边说:“今天早晨碰上堵车,迟到了,被领导批评,我很生气……”孩子就会在妈妈的引导下,学会用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2.用运动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具有很大的能量,如果不通过合理的渠道宣泄出去,它就会通过“破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经常见一些孩子搞破坏,踢垃圾桶、摔凳子、打架等。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运动把能量疏导出来,我们可以带他们去爬山、跑步、踢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宣泄了情绪。

3.用唱歌的方式宣泄。有一些孩子学会说脏话、骂人,这是他们通过大声骂人释放内在的情绪。同样用声音,我们可以教孩子大声唱歌,通过唱歌不仅可以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特别提醒:

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父母切记不可训斥孩子或置之不理,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把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

主动示弱,满足孩子的成长欲

好多家长都一定要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无所不能,无所不能的家长让孩子失去自己做事、享受成功的机会。做一个懒妈妈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兰海《孩子需要什么》

经常听父母抱怨:孩子学习挺好,其他方面也都不错,就是不懂得心疼和体贴父母。

一天,我去同学家串门,聊天的内容全是孩子。她不断地向我诉苦,说她的孩子胆子小、倔犟、任性、懒惰、依赖性强、自私,她的口气里满是无奈,要我帮帮她教育孩子。

又一次,同事向我诉苦,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最让她苦恼的是儿子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口头语就是“我才不管呢”,他倒是说到做到,什么都不管,吃饭的时候筷子不摆在桌子上就不知道自己动手拿,有的时候菜上齐了还得催好几遍;早上赖床,叫好多次都不起来,非要等到妈妈大吼几声,这才磨磨蹭蹭地穿衣服;上学的时候书包要帮他准备好,甚至有时还得给他系鞋带;每次爸爸妈妈说什么,他都“嗯”地答应一声,但从不去做。同事说得激动,眼圈都红了。

我从教近20年,亲眼见到孩子们一点点地厌学、懒怠、无责任心、不知感恩……老师们都感慨:真是一届不如一届。看来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孩子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不止现代,古语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又说:虎父无犬子。纵观中国历史,也确有不少像苏洵、苏轼、苏辙一类父子共荣的情况。我们分析,除了良好的家庭熏陶,重要的是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在历史上,光是王侯将相后代亡国败家的就有不少。秦始皇创下了一统中国的大好局面,秦二世仅几天就给葬送了;诸葛亮何等得神机妙算,可他的后人却名不见经传;更不要说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乐不思蜀”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往往是“强将”手下出现了“弱兵”,“虎父”教育出了“犬子”。如今也有很多在各行各业成功的人士,为孩子的不争气而苦恼忧虑。

◎了解孩子为什么懒惰、自私,拒绝成长

有句话说:“不是孩子懒,是父母太勤奋。”

我们说,不是孩子弱,是父母太强。有些做父母的在事业上奋斗拼搏,充满自信和力量,这样的父母,往往在生活中也是强势的,经常居高临下地指导孩子,在孩子还没做前就急切地告诉孩子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强,处处求全责备。在强大的父母面前,孩子很容易滋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没有主见、处处依赖父母、遇事退缩、不负责任的性格习惯。他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父母求助,没有一点儿“虎父”的威风。

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太爱孩子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怕孩子干活累坏了,心疼孩子吃苦,担心孩子把事情办砸,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凡事都由父母亲自来做。在孩子两三岁自我意识很强的时候,父母这样做就会助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气的性格特点,他们只为自己考虑,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心疼父母、关爱别人,造成孩子目中无人、眼中无事、手中无活的恶果。我们如此“保护”孩子,生怕孩子有一点儿闪失,一个被“保护”的人,怎么可能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呢?孩子在我们的保护下形成的品质上的“弱化”,不能不令我们做父母的深思啊!

◎主动示弱,满足孩子的成长欲望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成长欲望,弗洛伊德管它叫“生本能”,蒙台梭利叫它“精神胚胎”,无论哪种叫法,孩子都会依照本能和规律成长。如果我们处处表现得无所不能,孩子成长的动力就会被压抑和弱化。所以,我们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告诉孩子:“你能帮助妈妈吗?”

比如,带孩子外出,孩子走累了,会说:“妈妈,我累了,抱抱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出很累的样子说:“妈妈也累了,你看腰都直不起了,你能牵着妈妈走吗?”这时候,孩子多半都会勇敢地牵着我们的手回家。

下班回家,孩子通常会迎出来,我们就可以摸着孩子的头,对他说:“宝宝,妈妈好累啊!你能帮妈妈拿拖鞋,再倒杯水吗?”孩子的心中很希望能被需要,这是他们内心成长的欲望,当我们示弱、有求于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地帮助我们。晚上临睡前,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妈妈今天很累,你给妈妈讲个故事,好吗?”孩子就会像我们哄他睡觉一样给我们讲故事,哄我们睡觉。当然其间不要忘了对孩子表示感谢,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当妈妈遇到烦恼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宝宝安慰妈妈一下,好吗?”这样能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品质。

我们可以向孩子学习。比如孩子喜欢搭积木,但有时搭不好容易闹脾气,我们就在孩子搭好之后对孩子说:“宝宝积木搭得真好,能教一下妈妈吗?”这样会激励孩子主动学习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告诉孩子:“宝宝,你能帮妈妈拎垃圾袋吗?”这样就会培养孩子主动分担家务的好习惯。

特别提醒:

两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很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需要,来满足他们成长的欲望,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自身条件,在适当的时候主动示弱,就可以培养出一个懂事明理的好孩子。

冲动是魔鬼,别和孩子较劲

变较劲为相互对话,你会发现,孩子也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只要你是对的,孩子会改变自己向“左”走的念头,跟随你的脚步,向“右”走。

——成墨初《“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