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12

第12章 家有敏感儿 (2)

如果孩子比较胆小、怯懦,往往不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特别是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下,这种情况更是明显。比如,有的孩子在小朋友家不敢随便吃零食,需要父母点头后才敢吃。这就是孩子内心怯懦的表现,而这类孩子通常习惯看他人的脸色行事。

(2)父母行事比较情绪化。

孩子过于敏感,喜欢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也与父母比较情绪化有关。因为情绪化的父母高兴时对孩子好,不高兴时就打骂孩子,这让孩子对安全的把握度很低,甚至常常担心自己是否能获得父母的爱,因而对父母的情绪特别敏感。如果父母心情好,他会有很多要求,而如果父母心情不好,他就会“变乖”,以免受到惩罚。

(3)习惯效应。

有的父母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总给予否定,并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进行。当孩子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否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习惯,遇到问题不是自己去想办法,而是征求父母的意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4)冷漠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对孩子比较冷漠,很少关心孩子,就会导致孩子变得敏感多疑。比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没有给予同情和鼓励,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有的孩子会偷偷哭泣、埋怨自己。

心理学家支招

你的孩子是否和案例中的彬彬一样善于察言观色,喜欢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如果你有这样的孩子,就要注意,因为你的孩子太敏感了。

通常,察言观色的敏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天性的敏锐和环境压抑所致。

因为天性的敏锐和对外在世界的强烈兴趣而产生的“看人脸色行事”并不可怕,但如果是环境压抑所致,必然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判断一个孩子的察言观色是天性还是由于环境的压抑所致,要全面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患得患失、紧张焦虑、情绪大起大落,父母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因为,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他已经十分敏感了。如果再不进行相应的引导,后果将十分严重。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呢?可以参考以下妙方,对症下药。

(1)“温情效应”脱敏法。

心理学家认为,鼓励、同情会产生温情效应,会给孩子的内心带去温暖,从而化解他的敏感和多疑。如果孩子比较敏感,父母可以多关心孩子。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没有达到大人的希望,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该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他把水擦掉。

(2)激励效应。

通常,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敏感,对周遭的环境也更难以适应。因此,如果家有敏感孩子,就要设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而使用激励效应,就可让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无论让孩子做任何事,一定要注意,开始时,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如孩子现在数学考60分,你偏要他老考100分。一旦孩子获得了什么成就,如,考了65分,一定要鼓励孩子加油,用激励效应引导孩子。

(3)淡化法。

孩子如果比较敏感,就容易被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所影响。因而,当敏感的孩子做错事,如果不是原则上的错误,父母尽量不要太在意,要装得很轻松,这样就会淡化孩子的反应,否则孩子就会不断地猜想,加重内心的敏感。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刘敏

职业:超市老板

女儿姓名:琪琪,3岁半

我经营了一家小超市,琪琪平常就跟着我在超市里吃喝拉撒。3岁前,她还是个非常乖巧的小姑娘,既有调皮淘气的一面,又有天真单纯的一面。可几个月前,我发现琪琪不再那么“单纯”了,因为她已经懂得看大人脸色行事了。

那天,超市里来了一个顾客,说要买一瓶二锅头。当时我正在验货,抽不开身,于是就叫琪琪帮忙。

“琪琪,帮妈妈给叔叔拿一瓶酒,就是绿色瓶子的那种。”我嘴动了动,示意了她,让琪琪知道该拿哪一瓶。琪琪平时就很喜欢帮我干活,听到我在“求助”她,一蹦一跳地就去拿了。可她一不小心却把酒瓶掉在了地上,酒洒了一地。

“琪琪,别动,小心扎手。”我顾不上验货,开始回来收拾“残局”。最后,那位顾客觉得不好意思,竟然付了两瓶酒的钱。

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责备过琪琪一句,因为知道一瓶二锅头对她来说也许有点重,失手也可以理解。可琪琪似乎不这么认为,总觉得自己犯大错了。在我继续验货的时候,她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似乎想要取得我的原谅。

见我没有说话,琪琪就从厨房拿来了我爱吃的西红柿,想要“献殷勤”,被我拒绝之后,又给我拿来了毛巾,想要给我擦汗……

总之,整整一天,琪琪都在“讨好”我,直到我对她笑了之后,她才“如释重负”,一个人回到房间去看电视。

在我意识到琪琪这是在“看我脸色行事”之后,我觉得这并不是件好事,就想改变她。可是到底该怎么改变呢?我开始向周围的父母们请教。有一个妈妈让我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理解。想想也是,可能正是因为那天我没有对她说一声“没关系”,才让她变得敏感,开始极力讨好我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就开始行动。在她做错事情之后,我开始关心她。比如,她的题目做错了,我会跟她讲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责备她“笨”;她在换衣服之后没有及时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我会温柔地提醒她……渐渐地,我发现,琪琪讨好我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琪琪给人一种“懂事的大姑娘”的感觉,不再是一副“受气的小媳妇”的样子了。

3.闹闹总担心门没关好

——怎样引导杞人忧天型孩子

那天晚上,新闻里报道了一则入室抢劫案。受害人因为手无寸铁,被歹徒刺了几刀。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和闹闹爸爸就议论了几句,说现在有些地方治安情况很不好,没想到正是这些话,让当时在一旁的闹闹变成了一个“杞人忧天”的孩子,尤其担心自己家的门没关好,小偷会进家里偷东西。

那天早上,我和闹闹爸爸带闹闹去游乐园玩,出门不到十分钟,闹闹就开始担心家门没关好,于是就开始问我:“妈妈,我们家的门关好了吗?”

“关好了啊,爸爸锁的门,你忘记了吗?”我对他说道。

“不行,我不记得了,我们回家看看吧。”闹闹要求道。我们不愿意回去,闹闹就哭。我和闹闹爸爸只好带他回家。见门锁得好好的,他才放下心来,跟我们去游乐园。

到游乐园没多长时间,闹闹又开始担心了:“妈妈,我们家的门是不是没有锁好啊?”

“锁好了啊,我们不是回去检查过了吗?”我有点奇怪,他怎么又提这个问题。

“我们只是回去看了看,并没有把钥匙放进去开一下,是不是?说不定我们家的门只是关上了而已,没有插上保险。姥姥说了,门关了要插保险的,不然小偷会溜进去。”

“那等我们玩得差不多了再回去看,好不好?”对于闹闹的担心,我很无语,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希望能够转移他的注意力。

“不行,还是现在回去吧,不然小偷都把我们家的东西偷光了。”闹闹强烈要求我们回去,在我们拒绝之后,就又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我们家的门没有锁好”“小偷进我们家了。”无奈之下,只好带他回家。

为什么闹闹会这么“杞人忧天”呢?

案例深度解析

门已锁好,并再三检查,闹闹还是担心小偷会进自己的家偷东西。这种表现是典型的“杞人忧天”式敏感。

“杞人忧天”式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慌和紧张的情绪,总是因猜测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而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提心吊胆、心烦意乱。他们会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就像闹闹因为担心家门没有锁好而对游乐园失去兴趣一样。

如果孩子敏感情况比较严重,还会产生恐惧情绪,甚至入睡困难、做噩梦。还有可能出现下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做某件事,强迫自己去接受自己脑子中的想法等。

孩子为何有“杞人忧天”式敏感呢?因为他们自我意识缺乏,遇到问题不会思考,只通过一些记忆进行“嫁接”。比如案例中的闹闹,总是习惯性地把电视新闻中的场景嫁接到自己身上,所以产生了“门没关好”的情况。

除此之外,孩子有“杞人忧天”式敏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负面环境的效应。

“杞人忧天”式敏感多发生在3岁以后的孩子身上。孩子之所以敏感。与其经常看一些相关的影视有关,如,孩子看电影《2012》,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里面的人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导致了“杞人忧天”的心理。

(2)想象与现实难以分清。

孩子3岁之后,开始慢慢懂事,想象思维也开始发育,经常会有天方夜谭的想法。比如“小狗会不会把家里的门咬坏”“小猫会不会溜进冰箱把肉吃完”“老虎会不会从动物园跑出来进我们家”等。孩子想象出来的事发生概率基本为零,但孩子却无法将想象与现实分开,甚至认为想象就是现实,因而产生压力。

(3)圈养效应。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给予孩子的呵护太多,做不到放养。而有的家庭,父亲“放养”,母亲“圈养”。“一圈一放”之间,就容易让孩子处在“模糊”的意识之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也是导致孩子“杞人忧天”式敏感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支招

敏感有多种表现,而“杞人忧天”式敏感的孩子,会过于忧虑,总是担心一些意外或不幸的事发生,如,会不会突然地震把房子震塌了、警察会不会抓错人把自己给抓进去了等。

通常,孩子适当“担心”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标志。因为适当的担心既能提高孩子的“警觉”意识,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又能锻炼孩子的“心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如果孩子因过度担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影响生活,父母就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了。如何进行引导呢?下面的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1)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孩子。

一些孩子之所以过于想象,是由于在担心时父母没有进行解释,或解释得模糊,没让孩子听懂,而这种模糊的意识反而加剧了孩子的想象。因此,父母要耐心向孩子讲解。孩子听清了父母的解释,自然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杞人忧天的情况就会缓解。

(2)设法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

父母在发现孩子担心“会不会突然地震把房子震塌了”时,应该直接告诉孩子,这种可能性极小,同时还要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比如,找两张相似的图,让孩子找不同点,把不同点说出来或指出来。让孩子关注细节,就可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

(3)激励效应。

平时,父母不要让孩子待在家里,要鼓励孩子出去玩,多与小朋友玩。因为孩子心情一好,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陈凯敏

职业:医院护士长

儿子:天天,5岁

我儿子天天5周岁,和其他大大咧咧的男孩子不同,他属于敏感型。尽管年纪小,却心事重重,经常杞人忧天,担心一些不必要担心的问题,这让我们一家人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