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20

第20章 我的孩子不合群! (2)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生理上的触摸能缓解孩子心理上的紧张。所以,在生活中,特别是带孩子去陌生的场合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头,这样就能让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少一些紧张情绪,从而有利于帮孩子纠正“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2)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最好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谈,并允许孩子不说话。当然,如果他愿意交流,更不应限制他。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氛围下练习交往。

(3)激励效应。

父母应该激发孩子的主动表现欲望,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身能力被他人赞赏,增强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能力。比如,父母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到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去玩,并鼓励孩子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孩子表现好,要给孩子一个奖品。

他山之石

父亲姓名:陈鹏

职业:销售主管

儿子姓名:左左,5岁

我儿子左左在家活泼可爱,可一出门就不爱说话了。即便是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也会很沉闷。邻居家的孩子来找左左玩,左左也不说话。这让那些小朋友搞不明白,为什么左左这样?

面对他们的疑问,我总是以“他可能心情不好”“他累了”等理由解释。可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些理由了。

怎么办哟?

在一位同事的指点下,我才知道,要想改变孩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带孩子出去转转,让孩子多和别人交流,还要通过爱抚缓解孩子心理上的紧张。

这还不简单?

之后,每周末加班时,我都会把左左带在身边。和顾客聊天时我也带着他。一边用手摸着他的头,一边向别人介绍他。一些顾客见到他也会主动和他说话。刚开始,他总是扭扭捏捏,后来就变得大方多了。有一次,我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说错了价格,他还主动开口帮我纠正,得到了顾客的赞美,左左特别高兴,回家话更多了。

看到他的改变,我非常高兴。后来,我又教他如何主动和顾客讲话。如果遇到带小孩的顾客,我也鼓励他主动和小朋友说“你好”,如果他不愿意,我也不勉强。果然,在我带他上班三个月后,他已经十分开朗了,成了商场里的开心果。

3.铭轩喜欢一个人玩

——孩子性格孤僻怎么办?

铭轩是个挺乖的孩子,很讨人喜欢,街坊邻居有事没事都喜欢逗他玩。可铭轩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无论在公园,还是在家里,都是如此。

记得有一次,铭轩妈妈的同事带着她4岁的孩子多多来家里做客。妈妈以为铭轩看到多多会很高兴,但当多多进门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竟然看都没看多多一眼。在妈妈的催促下,铭轩才勉强地拉了一下多多的手。不过,他很快就一个人躲进自己的小房间里,不再出来了。

“这孩子,真是的,一点都不懂得礼貌。”妈妈连忙道歉,“铭轩,你赶紧出来和多多玩啊,顺便把你的玩具都拿出来,你们一起玩,好不好?”

“不好。”铭轩在房间里大声说道。

“为什么?”

“不好就是不好,我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

“那你把玩具拿出来,让多多玩一下,行不行?”铭轩妈继续问道。

“不行。”从铭轩的话音里听出,他有些不耐烦。

“这孩子,怎么这样,我去拿点玩具出来。”铭轩妈说完就进去拿。

这下铭轩可不干了,夺回妈妈手里的玩具,大哭起来。

千哄万哄之下,铭轩终于止住了哭泣,一个人在客厅的角落里玩他的积木。多多想要一起玩,他就是不愿意,急了还挥舞着小手要打人。

多多便吵着要回家。多多妈妈见了也不好久留,就带着多多回家了。

“唉,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妈妈很无奈。

铭轩真的是自私吗?

案例深度解析

铭轩不愿意多多碰他的玩具,也不愿意和多多一起玩,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也完全没有“小主人”的风范。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自私”的范畴,而是孤僻的性格的一种外在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性格孤僻是一种心理上的偏差。主要是指一种不能与别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

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除了沉默寡言、表情平淡外,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常常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

那么,孩子孤僻的性格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呢?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

(1)陌生环境效应。

这不仅是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包括见到陌生的人、遇到陌生的事,比如在外打工的父母突然把孩子带到城市、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常住的陌生人、开始上幼儿园等。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属于陌生的环境。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带孩子熟悉这些环境,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

(2)肯定评价的缺乏。

很多父母喜欢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在很多人面前指责、训斥孩子。表面上,孩子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实际上,孩子很可能因此而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3)教养方法不当。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做事,即便是最简单的端碗、扫地也不愿意让他们做,孩子只能在旁边看着。这种“不参与”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别人做事,自己只能看着,不能参与其中。显然,这也是导致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支招

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严重和居住环境的闭塞,性格孤僻的孩子越来越多。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将近30万~50万的孩子都存在性格孤僻的问题。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已由1993年的万分之五上升至目前的万分之二十,增速很快,4~10岁的女孩身上尤为多见。

性格孤僻的孩子遇到事情,明显有胆小、退缩、懦弱的表现。因此,孤僻既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可见,如果家有性格孤僻的孩子,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尽早进行引导。具体方法如下:

(1)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父母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业余时间要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去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增强其交往的需要与兴趣,缓解孤僻的性情。

(2)正面评价鼓励法。

当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父母不应斥责,应该给予正面的、中肯的评价,以此鼓励孩子。比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你只要再加把劲,一定会做得更好!”

(3)凡事让孩子自己做主。

一些父母带孩子去公园玩,都喜欢牵着孩子的手,以为是在保护孩子,但实际上却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剥夺”了他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活动。特别是对3~6岁的孩子,更要懂得这一点。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李丹妮

职业:广告策划

女儿姓名:妮妮,5岁

女儿妮妮是在4岁的时候变得不爱说话的。刚开始仅仅是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现在除了我和他爸爸,基本上和谁都不说话,即便是爷爷奶奶、幼儿园老师、隔壁的小朋友。

在和周围的父母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妮妮已经出现了性格孤僻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引导纠正,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

那么该怎么办呢?正巧妮妮的生日就要到了,我就同她商量:“在你生日的时候,咱们请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好吗?”我还害怕她不同意,没想到她高兴地答应了。

在她生日那天,我为她准备了生日聚会,邀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家里,为她庆祝生日。

小朋友们都给妮妮带来了小礼物。妮妮很高兴。在我的提醒下,她才想起了要给小朋友分零食吃。因为第一次主动给小朋友们拿东西吃,有了小主人的感觉,妮妮感觉很新鲜。

我还让小朋友们一块唱生日歌,带着他们做丢手绢的游戏。因为是在家里,妮妮就有一种主动性,玩得特别高兴。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把小朋友们请到家里陪妮妮玩,还经常带妮妮出去玩。

现在的妮妮已经不那么孤僻、不合群了。在幼儿园还能主动帮老师打扫教室。

4.娜娜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纠正孩子的自闭型孤僻

娜娜是个4岁半的小女孩,乖巧伶俐,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让人看了就想上去亲近一下。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却表现得非常不活跃,对集体活动更是从不“赏脸”参与,情愿一人独自玩耍。

记得有一次,市里举办六一儿童节的歌舞比赛,娜娜所在的幼儿园也准备排练一个节目。这个节目需要9个小姑娘,班里也正好9个小姑娘。可当幼儿园老师邀请娜娜参加时,娜娜愣是没答应。

幼儿园老师打电话给父母,让父母帮忙做工作。可娜娜竟然哭了两天,最后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了。直到老师向她保证不再让她参加,她才作罢。那个节目不得不改成8个小姑娘和1个小男孩配合。

正因为这件事情,娜娜的妈妈才开始注意到娜娜的不合群的表现。

还有一次,幼儿园为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专门组织孩子大扫除。说是大扫除,其实就是幼儿园阿姨在做,孩子们在看。可即便是这样的集体活动,娜娜也不愿意参加,最后跟幼儿园阿姨说自己肚子痛,要请假回家。

现在,娜娜的妈妈很着急,为什么娜娜这么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呢?

案例深度解析

娜娜对集体活动达到近乎“恐惧”的地步,这是一种“自闭型”的性格孤僻,比一般意义上的性格孤僻更加严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自闭症”的前期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自闭”。

一般来说,“假自闭”型性格孤僻一般在3岁左右出现。如果父母没有积极进行引导,可能孩子一辈子都会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自闭型”性格孤僻的情况呢?心理专家认为,除了和孩子先天的性格有直接关系之外,还和孩子后天受到的教育、家庭气氛、出身背景、学习影响等有关:

(1)过度溺爱所致。

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型”性格孤僻的情况。因为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会抑制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比如,孩子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父母就知道孩子要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就满足他。这种过分关爱,让孩子不爱说话,从而影响了孩子表达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其交际。

(2)“蛋壳”心理。

一些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遇事就哭闹,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称为“蛋壳”心理。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孩子很容易因为害怕受到挫折而拒绝和别人交往,从而变得不爱去人多的场合,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3)自卑心理的影响。

自卑心理过于严重也是孤僻的原因之一。他们总怕自己在人多的场合说不好话,做不好事,会让自己丢脸,会让爸妈丢脸,从而导致了孤僻的性格。

心理学家支招

“自闭型”性格孤僻的孩子,常有沉默不语、恐惧等行为出现,且容易被父母误认为是“害羞”“胆小”“内向”的表现。因而,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这种行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孩子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父母不要表现得太在意,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自己太笨。时间长了就会孤僻,进而自闭。

如何引导孩子呢?

(1)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3岁左右的孩子认知水平较低,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不合群,什么叫孤僻,也不知道这种性格会给自身带来什么坏影响。所以,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懂得孤僻、不合群的坏处,从而让孩子认识到合群的必要性。

(2)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要想远离“蛋壳”效应的影响,父母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比如在做事之前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不成功,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会有什么最坏的结果出现。当孩子有了预期心理之后,挫折感就不会那么强了。

(3)游戏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自己参与群体游戏,父母可以亲身去参与,让孩子在一边看。父母一定要假装玩得特高兴、特开心,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集体活动感兴趣。孩子习惯于群体游戏、能够从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之后,就会主动要求加入了。当然,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及时退出,不要让孩子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木子

职业:营销策划

女儿姓名:晶晶,4岁

我的女儿晶晶今年4岁,她很不爱说话,也不太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做游戏,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发呆。

“这孩子是怎么了?”在一次我看到晶晶一个人发呆之后,我真的被吓到了,连忙问晶晶她爸。

“是不是受什么委屈了,你今天没有说她吧?”晶晶爸看着我问道。

“没有啊,我这不也是刚下班回来吗?”我觉得很奇怪,但直觉告诉我,晶晶肯定哪里出问题了。

第二天,我就跑到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结果得知,晶晶可能出现了“假自闭”,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就会出现“自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