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31

第31章 娇气宝宝如何教? (2)

可最后君君只考到了第五名,所以,也就无法得到变形金刚和溜冰鞋了。这下,君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点精神都没有。尽管后来妈妈给他买了一双溜冰鞋以示鼓励,他还是无法接受挫折,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甚至还偷偷告诉同学他想要离家出走。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决定改正君君的这种“蛋壳心理”。按照专家的意见,第一步,我找君君聊了聊,稳定了他的情绪。第二步,帮助君君寻找挫折的原因。比如他想调座位,老师没答应,我就鼓励他自己去问老师原因。在我的鼓励下,他去问了老师,最后老师告诉他:“你的个子太高,坐前面会挡着其他同学。”这下,君君不仅得到了答案,解决了问题,也避免了胡思乱想。第三步,引导君君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和老师沟通调座位、组织生日聚会、决定是否参加校乒乓球队等。

在我的努力下,现在的君君已经坚强了很多,再也不是那个有“蛋壳心理”的少年了。

3.受不得半点委屈的苗苗

——冷处理提高孩子耐挫力

苗苗是家里的独苗,平时爷爷疼奶奶爱,没少惯着他。也正因如此,苗苗越来越霸道,只要他想要什么,别人就得马上给他,否则就会闹得鸡犬不宁。另外,他还受不得半点委屈,只要别人说了他一句或跟他开个玩笑,他就会非常不开心,回家朝家里人乱发脾气。

记得有一次,苗苗班里的花开了,大家都抢着看,苗苗也凑了上去,没想到站在最前面的同学跟他说:“这花又不是你买的,你看什么看啊?”这原本是一个玩笑,但苗苗就受不了了,直接就跑回了家,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并叫嚷着再也不去上学了。

那位同学再怎么道歉、再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去上学。后来,苗苗的爸爸实在看不过去,扬言要把门撬开,使劲揍他一顿。这时苗苗才害怕了,才让妈妈送他去学校。

也正因为这件事,让苗苗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苗苗的心理太脆弱了。可是,为什么苗苗会这么脆弱呢?

案例深度解析

别人的一个玩笑,苗苗就受不了了,不仅跑回家大哭一场,还吵着不去上学。苗苗的心理确实够脆弱的,耐挫力几乎等于零。

“耐挫力低下”的现象在当代孩子身上并不少见。曾经有人做过一个“你家孩子是否能够承受挫折”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父母选择了“否”。在“无法承受挫折的时候会如何表现”当中,将近70%的父母选择了“哭闹”“不愿意理别人”“发脾气”“不愿意上学”等选项。

很显然,孩子无法承受挫折是困扰父母已久的问题。导致孩子产生这种无法承受挫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父母的娇惯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1)“过于保护”。

中国的父母似乎很担心孩子,总害怕他们伤害了自己,以至于剥夺了孩子尝试和遇到挫折的机会。比如,当孩子因为踢足球而划破身体的时候,很多父母会选择责备,并警告孩子“下次不能再这样了” 。显然,当孩子被禁止尝试之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遇到挫折的机会。那么,一旦挫折来临,孩子只有哭闹了。

(2)过于溺爱。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提倡“顺养法”,认为孩子不懂事,就应该顺着孩子的脾气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父母似乎忘记了一点,一味的顺养只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和骄横的脾气。世事无常,如果有一天他们遭到了“逆反”,又怎么能够适应呢?

心理学家支招

本文中的苗苗之所以受不了半点委屈,是由于耐挫力差。而当孩子因耐挫力差而哭闹、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性的行为时,如,打骂父母,说妈妈是坏妈妈或大坏蛋,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所谓“冷处理效应”,是指在孩子遇事情绪激动时,父母暂时不要理他,或与他保持10米左右的距离。当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要让孩子自己解决,如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父母不要插手。因为如果父母插手太多,孩子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甚至会骄纵孩子,从而让孩子变得脆弱、娇气。

此外,父母还可通过提高孩子耐挫力的方法,来帮孩子远离脆弱、娇气心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淡化孩子的挫折反应。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对挫折给予很大关注。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该表情轻松,不要太在意,这样就可以淡化孩子的挫折反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只要不去提它,可能孩子第二天就忘了。

(2)不要干预挫折。

干预挫折也是很多父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孩子玩耍时和伙伴发生了矛盾,一些父母就会参与其中,进行干预。但这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做一个“冷漠”的父母,就要记住一点:无干预。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万齐

职业:会计

儿子姓名:佳佳,6岁

一天放学回家,佳佳脸色阴沉,眼角似乎还有泪痕。

“佳佳,你怎么了?”我问他。

“没事,我去做作业了。”说完,佳佳就把自己锁进他的房间,不再理会我的询问。看得出来,佳佳肯定受委屈了。他只要心里不高兴,一准在脸上表现出来。

后来,我问他的同学萌萌,萌萌告诉我佳佳是和同桌拌嘴了。同桌想要开窗户,佳佳不愿意,最后同桌把窗户打开了,佳佳就不高兴了。

原来如此。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心里就有底了。我早想改改佳佳的脾气了,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晚上,我叫佳佳出来吃饭,佳佳没理我。我又叫了几声,他竟然叫我把饭端进去。我郑重其事地告诉他:“要吃饭就到餐厅来。”没想到佳佳听了之后说:“那我还不吃了呢!”

“不吃就不吃,一会儿别喊饿!”我干脆不再理会他,开始吃饭。正当我吃到一半的时候,佳佳又叫起来:“妈妈,给我把饭送进来。”

我没理他。但直到吃完,他也没有出来。

那天,我们故意把菜全部吃完了,一点儿都没给他留。我知道他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不想吃饭,但我不想因此而迁就他,甚至我故意不问他为何不高兴。

睡觉之前,佳佳饿了,到厨房一看,什么都没有了。连他昨天放在那里的泡面也不见了(被我藏起来了)。佳佳感觉有点委屈,却没有说出来。我在客厅看电视,故意不理他。

“妈妈,你那会儿不是问我怎么了吗?我现在告诉你。”佳佳来讨好我。

“算了,你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妈妈不想知道,总之不要给我惹麻烦就可以了!现在我要看电视,请你进房间,不要挡着好吗?”我故意冷静地说。

佳佳又把脸转向他爸爸,爸爸也是一副冷漠的样子,没理会他。

看到这里,佳佳没有说话,眼含泪水进了房间。那是他平生第一次挨饿。

第二天放学我问萌萌:“佳佳是不是和同桌和好了?”萌萌笑了笑说:“他今天一早就跟同桌道歉了,佳佳今天的表现很好哦!”

看来,我的冷处理做法已经奏效了。

4.遇到困难就哭的奇奇

——孩子太娇气,如何引导

昨天,奇奇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默默来家里玩。

默默比奇奇小两个月,两个小家伙一见面就玩起来。看俩小家伙玩得高兴,奇奇的妈妈就与同事进书房聊天。可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了奇奇的哭声。

怎么了?奇奇妈妈觉得很奇怪,到客厅一看,却是奇奇在哭。

“奇奇,你这是怎么了?”

“妈妈,妈妈!”奇奇一看到妈妈过来,哭着跑了过来。

“这孩子,是不是欺负了姐姐?”默默的妈妈很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这孩子经常这样的,与别的孩子玩着玩着就哭。”尽管奇奇的妈妈这么说,但她还是很郁闷。

奇奇平常和小朋友一起玩,动不动就哭。而且老爱撒娇,多走一会儿就喊累,总要妈妈抱。

奇奇怎么了?是胆小还是懦弱?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后来一个大学同学告诉她,奇奇可能是太娇气了!

案例深度解析

显然,奇奇就是一个非常娇气的孩子。事实上,由于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现在很多孩子都非常娇气。

何谓娇气呢?心理学家认为,娇气是指一贯怕吃苦、怕困难,遇到不舒适的场合就情绪低落、止步不前的现象。

娇气的孩子有何表现呢?通常,他们不爱接受批评,别人一说就不高兴;无论摔倒还是遇到不会做的事情,都会哭闹;父母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也会哭,并且哭得厉害。

而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娇气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生活上,好吃懒做,喜欢吃好的、吃零食,自理能力差,比如不会叠被子、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不会系红领巾等。总之,他们在生活上过分地依赖大人;第二,心理上,感情敏感,也很脆弱,不能承受压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遇到挫折就爱逃避。

显然,案例中的奇奇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娇气。

那么,娇气是天生的吗?除了家人的溺爱,还有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娇气呢?

(1)不适当的表扬所致。

很多父母不知道,不适当的表扬同样会造成孩子性格软弱。比如一些父母经常在别人面前表扬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乖巧”,这使得这些孩子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争辩、抗争的欲望,从此变成了“娇娇孩”。

(2)父母心太软所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有时得下狠心。但很多父母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一看到孩子的眼泪立刻就心疼起来。尽管之前信誓旦旦要改变孩子的娇气,但如此半途而废,往往让孩子更娇气。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娇气,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表现。如一不高兴就爱哭闹、爱撒娇。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闹或接受不了批评时反应过激,连哄带劝,甚至打骂。事实上,完全不必如此,父母只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抱抱就可以了。因为严厉的语言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而一味地骄纵,只会让孩子更加娇气。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以及行为控制能力的逐渐发展,哭泣、撒娇等娇气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少。

如果孩子太娇气,就需要父母积极引导了。具体如何引导呢?以下方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1)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作为父母,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改变一种说法。比如把“别怕,孩子,这只是闪电”的说法改成“宝宝最勇敢了,这是闪电,一点都不用害怕的” 。这样一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就会变成正面的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变得勇敢起来,不会再无谓哭闹。

(2)改变孩子的虚荣心。

如果孩子虚荣心太盛,也容易变得娇气。别人说不得、骂不得、赢不得。所以,当孩子参与一些比赛、和其他小孩子玩耍时,不要盲目表扬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老实”“不懂得反抗”“傻子”的标签。

(3)多锻炼孩子。

如果孩子生活上娇气,父母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如每周抽出几天时间陪孩子跑步、爬山、游玩。运动的强度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梁学芳

职业:教师

儿子姓名:童童,5岁

童童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因为爷爷奶奶宠他,他变得非常娇气,动不动就哭,一让他做点家务活就会喊累。

我决心帮助童童改掉娇气的坏习惯。

可是怎么改呢?看了网上的介绍,我最终选定了“给予积极的暗示”的方法。有一次,童童在爷爷家的客厅里玩,一不小心摔倒了,头磕在沙发的木质扶手上,他没有受伤,却哇哇大哭起来,还要爷爷抱他。爷爷要去抱,却被童童爸爸阻止了。爸爸对趴在地上的童童说:“童童是个很勇敢的小伙子,摔倒了能自己爬起来的,是不是,不需要爷爷抱的。”

童童见爷爷没有抱他的意思,便两手一撑,爬了起来。

看来这样的方法是对的,我和老公决定“再接再厉”。

第二天,我带童童去游乐场滑冰。童童还不会滑,不一会儿摔哭了,嘴唇都磕破流血了。但我们还是没有伸手去拉他,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最后,童童终于站了起来。看他站稳,我拿出纸巾让他擦血,然后才抱抱他。我们并没有表现出特着急、特心疼的样子,童童也只是“象征性”地哭了一下,便又玩去了。

慢慢地,童童再没有以前那么娇气了,无论是摔倒,还是事情没有做好,他都能自己去解决。要是在以前,肯定是哭着找爷爷奶奶了。

看着儿子的变化,我很欣慰。

5.“爱哭鬼”磊磊

——让溺爱型娇宝宝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