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风起兮(上)
843500000025

第25章

由于司马欣是从小道上逃走的,而杀手是从官道上去追杀司马欣的,所以没有追上司马欣。杀手没有追杀到司马欣,就只好回朝向赵高复命。

赵高于是以办事不力为由,将杀手诛杀了,为的是严防外面的消息传入宫中。

当司马欣惶惶然回到章邯军中之后,就对章邯说:“将军,你我处境危矣!那赵高独霸朝纲,朝廷上下,没有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今我辈如战而能胜,赵高必定忌恨我等功劳,不会在皇上面前为我等请功,反而会生出除去我等之心。如战而不能胜,我等更免不了被杀。愿将军三思!”

章邯听此言,似当头被泼了一桶冷水,从头凉到了脚跟。他认为司马欣之言很有道理,他曾与赵高同朝共事,是深知赵高的阴毒忌能的本性的。

但是,事至今日又无计可施,于是,章邯惶惶不可终日。

恰于此时,赵国将军陈余受赵王、张耳的委托派人投书章邯劝降。

陈余是个读书人,写劝降书自然不在话下。

书曰:

“赵王,赵相,及诸将军特致书章邯将军足下:

天运将至,大秦衰败,秦以暴戾事民,天下苦秦久矣,民不聊生,累至陈王揭竿而起,天下呼应,风起云涌,秦失其鹿,诸侯共逐之。

秦之气数已尽,朽木难支。将军事秦,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披坚执锐,洒血疆场,功不可谓不高。然朝中之流,妒贤忌能,祸国殃民,残害忠良,欲置将军于死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等深为将军怜之!

秦廷妒贤,由来已久,昭王时白起、始皇时蒙恬、蒙毅,乃至公子扶苏,屈死奸人之手,悲音未绝。将军的前途,我等深为忧虑,望将军明辨时局,顺应天时,弃暗投明,替天行道,使百姓免遭涂炭,为百姓分忧,为家人分忧。

若此,则将军幸甚,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陈余用秦将白起、蒙恬、蒙毅的悲惨结局,来说动章邯,想让章邯背秦归楚,又附书开出了许多归楚的优越条件,以消除章邯的顾虑。

章邯此时外受强敌逼迫,内有赵高的迫害,非常惶恐。陈余的书信恰似让章邯在黑暗中看见了曙光,叫章邯心有所动。

章邯接到书信后,权衡了许久,觉得项羽才是义军的主宰者,便暗中使人致书项羽,想向项羽投降。

但是,项羽心中的秦将、秦军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安能应其求和?项羽遣使回书,只与敌战,不与敌和!没有答应章邯的求和的请求。

项羽的拒绝,使章邯又堕入了黑暗之中,非常绝望。章邯只得勉强支撑,与义军重新对垒。

到了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军与诸侯军已经对峙了半年有余。久拖人疲,心力憔悴,项羽知道章邯已经内心动摇,没有斗志,就想乘这个机会彻底击垮秦军。

项羽派别将蒲将军率军向南日夜兼行,渡三户津(今河北临漳故城西面的漳水北岸),伏兵于漳水南岸,切断了秦军退路。

章邯的南军的一部不知内情,恰好退到了义军的伏击圈,被守候于此以逸待劳的义军击得落花流水。

项羽得知消息,便立即向章邯的秦军主力发起了全面进攻。

章邯见局势危急,立即命令全军向南退却。

项羽随即命令诸侯联军渡过漳河,向南追击秦军。

秦军猛退,义军穷追,追至洹水边时,秦军见后面的追兵已至近前,于是,渡洹水时又急切又慌乱,完全乱了阵脚。

项羽率军杀到,趁机发起攻击。

秦军在洹水上处于半渡之间,义军杀到,秦军惶恐,大乱,被溺死、杀死者不可胜数,秦军大败。

章邯在连连败北之时,无路可走,生死无门。于是,章邯再遣使者至项羽军中,重申愿意投降的意思。

项羽此时也因为楚军军粮不继,部队战斗力下降,终于允许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楚军。

于是,项羽和章邯双方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相会,签立降约。

章邯投降后,二十万秦军被编入楚军。章邯被封为雍王,留在楚军之中。司马欣被封为上将军,统领归降秦军,与诸侯联军一起向关中地区进击。

至此,几十万秦军主力就这样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易帜的易帜,化为乌有了。

项羽纳降了章邯,章邯部下二十万士卒并入楚军。项羽已经成了麾下有六十万大军的统帅了,每日里,威风八面,不可一世。

新年刚过,项羽就迫不及待地率领着包括秦降卒在内的六十万大军 ,向关中进发,准备进击大秦的最后的防区。

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渡过黄河,开到了河南。

在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项羽又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大事,这就是制造了一夜之间坑杀了二十万降卒的惨案。

项羽为何要做出这惨绝人寰的事?

这还是有原因的,诸君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秦国曾经征调了各地的百姓,去关中服徭役、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还征发百姓修长城和驰道(秦统一六国后修筑的由都城通往各地的宽阔平坦的马路,道路两旁种有规划的树木),让百姓轮流戌守边境。

这些役夫们在经过关中一带时,关中的一些百姓以胜利者自居,曾对役夫们不敬,甚至侮辱他们。这样就引起了关外人对关中人的怨恨。

现在投降项羽的这二十万士卒大多是关中一带的人,一些义军将士对曾经侮辱他们的关中人仍抱有偏见,甚至是敌意,所以,经常借机拿降卒们出气,指使他们干这干那,还当众侮辱他们,对降卒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报复行动。

这些秦朝的降卒们,虽然表面上对这些欺侮行为不敢反抗,但内心里却是既痛苦又不满的,因此,常常在背地里议论:“章邯欺骗了我们,投降后章邯被封了王,而我们则受苦受辱,如果今后义军取得了天下,我们还会有好日子过吗?如果义军失败了,秦政府肯定会杀了我们的全家来报复我们降楚的过错的。”

降卒们就这样议论纷纷,发泄着自己的不满,散布着一些动摇的情绪。

项羽的部下听得降卒的这些议论,就将它报告给了项羽。

项羽便召来英布和蒲将军商议,三个人都觉得这二十万降卒如果再发生哗变的话,那是很难对付的。如果进入关中之后,这些人再反叛,如何是好?

因此,三个人商议之后,就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只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其余降者,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降卒兵营中,士卒们全睡着了。

突然,英布和蒲将军带着军队,突入降卒兵营,趁其不备,将他们杀的杀,绑的绑,全部在城南一起活埋了。

谋士范增得知此事后,气得直摇头,说:“杀降者,自古以来就是不得人心的事,今杀二十万降者,就是将这二十万人的亲朋好友推向反秦的对立面,是多么不明智的举动!”

自此事一出,关中百姓对项羽的敌对情绪很大,死者家属恨死了项羽这个罪魁祸首。

项羽进入关中之后,立即遭到了关中老百姓方方面面的抵制,因此,项羽在关中很狼狈。他走到哪儿,哪儿的人就对他指指点点的,虽然不敢当面有所表示,但心里面对他痛恨极了。

当项羽耀武扬威地进入关中时,有人就讽刺他是“浴猴而冠”。

项羽坑杀降卒这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恰恰成全了刘季。

宽容与狭隘,仁义与狠毒,明志与愚昧,王者与匹夫,对比太鲜明了。对照之下,刘季在关中的人气上升到了极点。

岂不知:水可载舟亦覆舟,

仁者无敌天下行。

勇悍愚鲁匹夫志,

四海怀仁王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