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风起兮(下)
843600000004

第4章

谋大计,韩信平代地;

舍亲族,萧何释君疑。

赵国的相国陈余,当初依附汉军,那魏王豹叛汉不久,陈余也见风使舵,离汉投楚了。

韩信平定魏地后,就遣使来汉王处,向汉王上书:“臣请增兵三万,使可北收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此时,正是汉王正在苦苦思索着对敌之策,却没有什么好办法的时候。现在读了韩信的书信,刘季的心中突然豁然开朗起来:

对呀!韩信之策,实为上乘之策!韩信之谋如若成功,就既可收诸侯之领地,扩大汉军之地盘,更能威胁楚军的侧翼,对楚军形成包围之势,减轻正面战场荥阳、成皋的压力。可是,此计虽为妙计,但是,本王之兵,捉襟见肘,何来三万兵卒与他呢?

张良在一旁进言道:“大王,从荥阳抽兵三万给韩信,虽然冒险,但全局乃一盘棋,失荥阳一卒,斩获他地之马,功在其大,全局皆活呀!”

汉王认为有理,就暗中抽调了荥阳的人马三万,即日拨归韩信。并叫张耳随军,协助指挥。

韩信有了三万人马,再加上原有的部队,合兵一处,韩信就有了攻城略地的可能了。

韩信立即行动,韩信经过一番考量,就决定先攻取力量最薄弱的代地。主意一定,韩信就指挥他的人马,先向代地进攻。

代相夏说领军在阏与阻击韩信。

两军相遇,就展开了战斗。

代军人数较少,训练又不到位,斗志也不旺盛,很快就被韩信军打得大败,代相夏说亦被擒获。

代地遂被平定,前后费时不足一月。

其时,汉王在荥阳得到两个消息,一喜一忧。

韩信遣人飞马来报,禀报说,代相夏说被擒,代地已被平定。

这个消息让汉王欢喜不已。

丞相萧何遣使来报,说是关中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米价达到了一斛万钱,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事件。

萧何送来的这个消息,让汉王刘季很忧虑。

汉王一为百姓而忧,后方不宁,前方有难。

汉王二为军粮而忧,军中无粮兵自乱。

这些情况虽然让汉王极为忧虑。但是,汉王相信,只要有萧何在,就总有解决的办法。

汉王对萧何很有信心。

萧何果然有办法。面对目前关中的困境,萧何决定采用迁徙人口的办法来解决。

萧何知道,巴蜀之地,由于远离战祸,百姓生活相对要殷足一些,而且,巴蜀汉中一带,那里的情况是地多人少,地广人稀。因此,萧何就将关中的饥民迁到巴蜀、汉中一带去安居。

萧何带领着郡县的官吏,在巴蜀之地,挨家挨户做动员,让有粮食的人家将粮食卖给饥民,萧何还动员有粮食的人家将余粮借给无钱卖粮的灾民,官府登记负责调节土地给这些灾民,让其耕种,出了粮食后再将借的粮食还给借粮人,有了政府担保,有余粮的人家就愿意借出粮食,对于肯借出粮食的人家,年终之时,官府适当的给予补贴。

这样,这些难民就有了吃的,就有了地种。有了地可种,就有粮吃,有了粮吃,就不会饿死,反而能够很快的繁衍生息起来。

而且,只要有人在,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问题解决了,百姓则安定了。这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民有饭吃,就不会作乱,民贫才奸贼生嘛!

民不作乱,这巴蜀、关中不就安定了吗?这关中、巴蜀安宁了,对汉王的前线又是一个有力的支援。所以,当萧何的使者将动迁难民去巴蜀之地这件先斩后奏的事报告给了汉王时,汉王高兴地说:“我就说嘛,只要有丞相在,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汉王厚赏来使,并让来使转告丞相:“本王在外,战事缠身,无暇顾及到关中、巴蜀,后方全劳丞相操劳了,丞相辛苦,本王心中委实感激呢!”

当使者将汉王之言转告萧何时,萧何也没有细想,只是说:“汉王言重了,这是分内之事,哪里值得夸奖。”

不几日,汉王的使者到了,萧何听说汉王的使者到了,就急忙去迎接。

双方礼毕,萧何见几天前汉王还托萧何的使者带过话,现在却又遣使节来了,定是有大事,就急着问使者:“大王有急事吗?”

使者说:“请丞相放心,大王没有急事,只是惦念着丞相辛劳,特遣我等问候丞相而已。”

萧何听了,从心底里感念汉王的关心,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就招待安排汉王的使节去了。

可是,奇怪的是,汉王的使者隔三差五地,就来到了关中。

这些使节就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去,他们出使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今日是慰问,明日是察看吏事,或是察访,后天又是询问丞相起居生活,对萧何嘘寒问暖的,把个萧何弄得感激不尽。

当使者到来时,萧何总是说 :“告诉大王,我这里安好,请大王放心,本丞相一定尽力做好关中的事情。”

使者走后,萧何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萧何觉得汉王对自己太关心了,这恩情难于言表,前方战事那么紧急,汉王还屡次遣使来慰问,真乃情义深重。

萧何正在激动之中,一个属吏进来了,萧何也没有发觉,属吏问萧何:“丞相如此动情,不知是何事?”

萧何回过神来,见是鲍生。遂问道:“鲍生啊,你有什么事?”

鲍生说:“属下倒没有什么事,但丞相有事了!”

萧何听得鲍生这样说,就惊问:“我有何事?”

鲍生继续说:“汉王远在荥阳,前方战事吃紧,却屡遣使者来慰问丞相,丞相觉得汉王是在关心你吗?”

萧何说:“此乃汉王对我的恩典,有何妨吗?”

鲍生说:“萧丞相是如此聪慧之人,倒也有糊涂的时候!你与汉王情同手足,故对汉王屡遣使者不以为意,但旁观者清!想那汉王忙于征战,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丞相有功,乃遣使相问,不足为怪。然而三番五次常使人来探访询问,就不合常情了,偌大一个汉国,交予丞相,汉王放心不下啊!”

鲍生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是何等样人,闻言之后,猛然惊醒,乃惊问:“君之言有理,那依你之意,某当如何?”

鲍生思虑再三,即言道:“丞相当务之急,乃是要让汉王释却心中的疑虑。在下倒有一个办法,丞相可多挑族中丁壮之男人,从军赴荥阳,今后,诸事多奏汉王,少行独断,汉王当可解疑。”

萧何觉得有理,就依鲍生之言而行。于是,萧何尽择亲族中丁壮之子弟赴荥阳前线,助汉王守荥阳。

当这批子弟押送着汉王的催粮使臣的运粮车队,悉数到达荥阳之际,汉王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召见萧氏的这些亲族子弟们。

当萧氏子弟一同到达汉王营帐之中时,汉王忙问:“丞相可好?”

众子弟齐声回答:“托大王洪福,丞相安好,丞相念大王身先士卒,戎马倥偬,恨不能舍身相随,今特遣吾辈前来大王处服役,以解丞相心头之愿,望大王赐录,隶籍从军。”

汉王闻言,万分欣喜,乃长吁了一口气,说:“丞相为国无家,为公无私,忠诚之心,堪比日月!”遂将众萧家子弟尽录入军中。

萧何自此就很少见到汉王的使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