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管理口才学:实现成功管理的宝典
845800000039

第39章 振聋发聩 一呼百应 (7)

”这就是说,演讲最好在演讲达到高潮时果断“刹车”,犹如一场精彩的戏剧,“铛”地一声锣响,大幕从空中落下,以此来强化听众的印象。心理学研究证明,听众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由此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中突然结束演讲,那么,听众大脑中的“最后印象”就特别深刻。“文如看山不喜平”。成功的演讲不应像涓涓无波的流水,而应是跌宕起伏的海浪。演讲者在讲到最后的结束语时,应着意构筑一个突起的异峰,用出奇制胜的办法和非同寻常的语言说出最精彩、最感人的要点,把演讲的主题思想和特殊感情或突出,或点示,或象征,或呼吁地表现出来,使讲者的意境和听众的感情来一次升华,形成说服和感染听众的强烈效果。比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结束语: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鼓掌)

演讲结尾常见的毛病是:其一,龙头蛇尾。由于演讲者思想不重视,态度不认真,或因笔力不足,内容不济,使演讲前紧后松,龙头蛇尾,草草收场,损害内容的表达。其二,画蛇添足。演讲内容已经讲完,但演讲者当收不收,该断不断,意已尽而言不止,絮絮叨叨,拖泥带水,翻来覆去兜圈子。多余的废话,只能使听众感到不耐烦。其三,陈词滥调。有的人喜欢用言不由衷的道歉语结束演讲,比如“我的话讲完了,由于时间关系,准备不充分,所以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原谅”。这只会使听众产生反感。

三、口语技巧

演讲主要靠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以说服和感染听众,领导者进行演讲时,应该在口语上多下工夫,以便获得最佳表达效果。演讲的口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呢?

1.清晰

演讲的语言,从语音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清晰,语音要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字正腔圆,是就读音和音质而言的。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问题,它要求咬字准确,读音响亮,送音有力,使听众明白易懂。腔圆,就是要求演讲的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流利自然,富有音乐性。演讲的语言,要求字正和腔圆的统一。如果字正而腔不圆,就会使语言平淡无味,干瘪生硬,不足以表达情绪,造不成语言的音乐性。如果腔圆而字不正,就会减弱语言的清晰度,听似有味但听而难懂,就达不到表意的作用。

抑扬顿挫,是就音调、语速、语势而言的。汉语是一种具有阴阳上去四声的、多数由单音节的字组成的语言,加上每一个字或词都代表着特定的思想情感,这就给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造成了抑扬顿挫、动听悦耳的美感。演讲时,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轻重、快慢和停顿等都要求细心揣摩,恰当地掌握运用。“古人平居,每藉以修养情操。至集合大典,则藉以齐众心,通情意。敬慎将事,靡敢逾越。为宗庙之音,凯旋之乐,使闻者缅怀先烈,眷念乡邦。疆场之上,将士闻鼓角而前趋。筵宴之间,宾主听笛簧而喜悦。”可见,不同的音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演讲中,有高潮,有低潮。在高潮时,音色应明亮些,圆润些;在低潮时,音色要深沉些,平稳些。总之,应富于变化,不应平铺直叙,像背书似的。因为人的各种感官都喜欢变化,讨厌千篇一律。耳朵因为听到一种同样的、持续的音调,会感到不舒服。

2.通俗

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中说:“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因为我们是在向群众作宣传,为的是影响群众,如果你说的话不通俗,群众听不懂,当然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演讲比起写文章来,更要注意通俗易懂。读文章如果一遍没看懂,还可以再着一遍或几遍;听演讲则不然,语言稍纵即逝,哪怕一句没有听懂都会妨碍思想交流。当代著名的演讲艺术家曲啸的讲话就通俗幽默、言简意赅。比如他在演讲《理想和信念支撑我走坎坷道路》中讲到:

“现在女孩子找对象要求条件更高,必须高个儿,不够1. 70米叫‘二等残废’。不爱就不爱呗,损我们干啥?有没有贡献在于个大个小吗?电线杆子高,你能爱吗?”

几句通俗的笑话点中了当前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病态心理。

为了演讲通俗易懂,领导者在进行演讲时:一要朴实自然,不过分雕琢、夸饰;二要浅显易懂,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化的东西形象化,不过分含蓄隐晦;三要口语化,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尽量不用书面语,巧用民谚俗语,不滥用方言土语和生僻的文言词语以及听众生疏的行业语。

3.规范

演讲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要符合两个规范:一是符合本民族的语言规范,二是符合全人类共有的逻辑规范。

演讲一般是运用民族口语来表述思想,所以演讲者应充分发挥口语灵活性的优势,以增强表达效果。但演讲的郑重性,容不得语言的半点杂质,它要求在符合上述两种规范的基础上,对所使用的口语经过加工和提炼,否则就会使演讲失去听众共同理解的基础,削弱演讲的交际效果。只有遵循上述规范,人们才能享有创造性运用口语的自由;没有规范,也就没有科学的创造。

4.流利

演讲的流利性,主要是指在进行演讲时口语表达的流畅通达、连贯无阻。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技巧:一方面是口语本身的结构清晰,没有冗繁累赘、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以及句式杂糅等语病。这与语法规范是紧密相连的。在演讲的口语结构上,如果这种弊病过多,就难以达到实质上的流利。流利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口语的表达中语流的行进通畅,没有滞塞阻碍,没有迟疑、沉吟,欲言又止、重复啰嗦、结结巴巴等各种毛病。实现了上述语法结构的通畅和言语行进语流的畅达这两者的结合,就达到了流利性的标准要求。

第五节 演讲技巧 (5)

从本质上说,流利性不是从属语速的概念,而是符合语气要求的技巧。因此,不能将流利性理解为单纯的快速,更不能排斥合理的语气舒缓和技巧需要的停顿。有的人误认为快速就是流利,因而不能根据演讲需要来合理确定演讲的速度,致使演讲速度近于“特别快车”的行进,造成讲者和听者双方的疲劳,使演讲效果受到影响。

5.灵活

演讲语言切忌呆板单调、缺少魅力。只有灵活多变的语言,才会给听众的感官带来不断的刺激,收到理想效果。因此,演讲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句式变化。长句与短句互用,长短交错,疏密相间,急缓结合;口语句和文言句交替,亦庄亦谐,相得益彰;整句和散句相杂,整中有散,散中有整,形式参差错落,语调起伏有致。

第二,选用同义词和近义词。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例如表示高兴喜悦的叠词形式的形容词就有喜洋洋、喜滋滋、兴冲冲、乐悠悠、乐陶陶、乐颠颠、乐呵呵、乐滋滋、乐融融、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笑吟吟、笑微微、笑盈盈等等。演讲中准确妥帖地选用同义词和近义词,不仅使语言精确,表意人微,而且还可避免平淡重复,使言语多姿多彩。

第三,直言与委婉互用。直言与委婉,各有其长,各有其妙。“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使用得当便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相得益彰。

第四,适当模糊。语言精确,易于理解,不使人产生歧义,但强调语言的精确,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模糊语言的运用。演讲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演讲者可使自己处于主动灵活的地位。

6.幽默

幽默、风趣是造成演讲语言形象生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一种对事物矛盾性的机敏的反映,一种把普通现象喜剧化的处理方式。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契诃夫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列宁也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就是说,幽默的语言虽然迂回曲折,滑稽有趣,内容却严正深刻。幽默不是耍贫嘴、现活宝,更不是低级庸俗的说笑。精彩的演讲总是给人以深邃、机警、精辟、风趣之感,有一种令人折服陶醉的魅力。

7.哲理性

演讲不仅要让听众听懂,还要给人一定的启示,给听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领导者在演讲时,如果能将日常的一些问题加以高度概括和总结,凝练为一些哲理或警句,就能发人深思,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比一般性的道理更深刻,更有吸引力。正如《吕氏春秋》所说:“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当代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老师在演讲中就很注意哲理性。他说:“在演讲中出现的带哲理性的警句,它将如一朵朵思想的火花,又如一声声雄劲的鼓点,具有照亮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比如当他讲到国家、民族与正气时就说了“谁不属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当他讲到青年一代的追求时说:“稚子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当他讲到青年人要向有阅历的老年人学习时,就用了“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老年读诗,如台上观月。”这些格言警句是演说中的珍珠,熠熠发光。

s.鼓动性

演讲是为了宣传,为了鼓动。因此,领导者演讲的语言应该具有鼓动性。我们没有当面聆听过列宁、孙中山等伟大革命领袖的演讲,但是电影、电视中再现的列宁、孙中山的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列宁、孙中山等伟大人物在群众集会上的演讲,鼓动性是极为强烈的,每当他们演讲完毕,会场上总是群情激奋,掌声不绝。伟大民主战士闻一多的演讲,鼓动性也极强。1945年,他在昆明主持“五四”纪念会,突然大雨如注,会场秩序大乱。闻一多挺身直立台上,冒雨大呼:“这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上来!勇敢的人走过来!”几句话就鼓起了群众的士气,会议得以冒雨继续进行。

领导者为了获得最佳演讲效果,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还要注意表达。要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鲜明的记述”、“生动的隐喻”和“幽默的描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432页)“鲜明的记述”是指在陈述内容时不能含糊不清、吞吞吐吐,应该鲜明畅达。“生动的隐喻”是指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隐喻本来就能使被喻事物由平淡变为生动,由抽象变成具体,而马克思还要加上定语“生动的”。“幽默的描写”,是指机智的妙语、诙谐轻松的言论。就领导者的演说来讲,“鲜明的记述”可增加其清晰度,“生动的隐喻”可增加其可感度,“幽默的描写”可增加其可听度。三者浑然一体,那就是最佳表达形式了。

9.情理相融

演讲属于论说的范畴;但是演讲不是一种冷冰冰的说理,而是一种宣传,一种鼓动,是充满激情的说理。因此,演讲应该是有理有情的讲话,既要说理充分,又要感情充沛。为此,应当是:

第一,寓理于情。

提到演讲,往往被认为只是说理。准备演讲时,往往只考虑逻辑的归纳演绎。其实演讲的理是寓于情中的。列宁就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的培养,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所论述的革命战士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是寓于对为人民献身的张思德的崇敬之“情”而传扬的。蔡朝东的《理解万岁》的演讲所论述的后方人民应该理解前方战士,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相互理解的“理”是寓于对英雄将士的热爱之“情”而阐发的。

第二,寓情于理。

有的领导者为了增强感情色彩,以图打动听众,在演讲中添入许多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口号或抒情的句段,结果不但不能打动听众,反而引起听众的反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寓情于理,是在说理的过程中自然地灌注自己的感情。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就是把沉痛哀悼、热烈赞颂的感情与严密的论述高度结合起来的。比如在论述马克思理论上的功绩时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就已经是幸福的了”;在论述马克思在实践上的功绩时说“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自豪”。这种用退一步说的假设之词,使赞颂的感情在论述严密的基础上表达得极其充分。

第三,通情达理。

领导者一次成功的演讲必须既寓情于理,又寓理于情;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既通情,又达理。要能如此,必须是:(1)言由衷之理。领导者所要宣传所要论述的道理,必须是自己所坚信、所身体力行的。如果是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言不由衷,装潢门面,哪怕说得头头是道,也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更不能使听众信服。(2)抒有理之情。是否凡领导者表达的“由衷之情”就都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呢?那也不见得。因为并不是任何人的任何感情都是积极高尚的、合理的。那些庸俗的、卑鄙的、利己的、兽性的感情不但不能打动听众,反而要遭到听众的谴责。只有美好的、高尚的情感,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