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10

第10章 独立之路 (4)

美国的实用主义脱胎于“美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它强调立足于社会现实,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效益当做最高目的。由于这种哲学观念同美国现实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在蛮荒的环境中,是对生存的一种挑战,拓荒者只有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因之而建立。社会的等级与家庭出身、个人教养在此都不重要,价值的评估体系完全发生了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目的。

且以国家利益为例,美国历史上一直受到英国人的压制甚至欺凌,两国之间积怨甚深。法国一直是美国的盟友,支持和帮助美国争取独立,甚至动枪炮动军舰帮助美国收拾英国。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一直在打压美国。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英国又授权海军可以截获所有驶往法国港口的中立国船只,只要它们装载有食品。这样做等于是在制裁美国的经济。自英、法开战以来,一度兴旺起来的美国海上运输某种程度陷入瘫痪。虽然美、英关系已经走到爆发战争的边缘。然而美国人能否再承受得住又一场战争呢?汉密尔顿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制定出和谈为主的策略,这等于放弃了友情出兵帮助法国的道义。随后的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也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两次都支持了历史上待自己并不友好的英国。

从日常生活讲,美国人时时刻刻都在表现实用主义。美国人强调利益,尊重经验,看重实际结果,他们讲求实际,追求行动和理论的效率。虽然实用主义哲学诞生于殖民地时期,但是却在西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得到迅速推广。众所周知,拓荒者在踏上西部土地之后,往日的生活模式完全变了。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他们只得小心应对。生存成为他们的重中之重,一切道德、伦理、思想都变得次要。生活中,现实的经验显然要比先哲的理论和原则来得更实际,更能解决问题。实用主义价值观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便是“吹糠见米”。请勿空谈,注重现实!

(七)积极意义

西部开发的规模是巨大的,其意义主要可以列数如下:

一、开疆拓域。从国家角度上讲,西部大开发给美国带来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遇。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西部大开发完成了领土外延性扩张,形成了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北邻加拿大的格局,海岸线长达22 680公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矿藏、水利,与欧洲大陆隔洋相望,天然的屏障,从而确立了现代美国的版图,奠定了现代美国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西部运动促进了美国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西部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如小麦王国(俄亥俄和密苏里河中部平原地区)、棉花王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畜牧王国(西部大平原)。大片被开垦出来的荒地,大批建立起来的农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

随着耕地面积的突然扩大,地多人少的矛盾顿时突出,加之西部大平原非常适于大规模耕作和机器生产,自然就推动了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美国亦因此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农业现代化国家。1860~1910年实现了以畜力为动力的农业半机械化,改变了农业的落后面貌。1860~1900年,小麦产量增加了三倍,玉米产量增加两倍半,棉花增长四倍。城市大量出现,工业结构、重心发生变化。发达的农业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

三、民族融合。成千上万的移民成为西进运动的主流。美国东部移民以及来自欧洲或其他国家的移民,在这场“西部拓荒”中不仅加深了相互了解,而且也丰富了美利坚文化。外来民族在融入美利坚民族的过程中,经历过痛苦,体验过成就,最终实现了性格的嬗变,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四、民族性格。美国人具有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当年的拓荒者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也培养出他们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精神。美国人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非常鲜明:无拘无束,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讲求实际、拒绝保守、革新进取,他们善于实践与总结经验是他们生存的法宝。个人奋斗成就了个人主义的性格。

五、政治格局。西部在不断“美国化”的过程中,美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得到发展。“边疆民主”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新鲜血液。十九世纪末,随着政府管理机制的加强,自由放任主义消失了。拓疆扩域的现象终止了,在固定的国界内,发财的机会虽有,但并非是无限的。政府发挥起管理的职能,无序的竞争已经失去了市场。

(八)负面思考

事情总是两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便有消极的一面。首先对印第安人而言,西进运动是一场灾难,甚至是一场屠杀。独立战争前,北美大陆有100万印第安人,西进时无情屠杀和掠夺,到十九世纪末只剩下24万人,而且全都被赶到荒凉贫瘠的“保留地”。

西部大开发引发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依当初人们的认识看法,西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一个劲儿开发而不注意资源保护,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联邦政府的放任自流,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长时间的破坏。土地被过度开发,矿产、森林、植被遭到乱采滥伐。土地因廉价而得不到珍视,农场主尽量地消耗地力。一旦地力减退,他们便另辟新地,造成土质越来越贫瘠。森林资源的毁坏更为严重,十九世纪后半期,特别是运河开凿和交通革命兴起之后,随着汽船和铁路的空前发展,木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毁灭性破坏。

生态环境被破坏,使美国西部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风蚀严重的地区还出现沙漠化的迹象。1934年5月,“黑风暴”横扫了美国大部分土地,大平原404 686多万平方米农田的50?郾8~304?郾8毫米的肥沃表土全部流失。1934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成千上万的人们因此而离开家园。

工业化时期的污染亦是触目惊心,西部的铜矿开采和冶炼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已经对民众健康构成威胁。自从1943年起,洛杉矶上空开始出现浅蓝色光化学烟雾,造成居民身体的不适:眼红、喉痛、咳嗽,甚至死亡。

据统计,美国为挽回环境的破坏投入的财力之大,已经数倍甚至十几倍地超过西部开发所创造的利润,然而大自然的报复并非朝夕之间,有时候是几十年或是上百年。

当然,美国的西部开发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但从总体上讲,美国的西部开发是成功的,功绩还是主要的。西部开发不仅将美国社会经济引入高度发展的快车道,而且也成就了一个新型的文明社会。换言之,西进运动留给美国人的遗产是十分丰厚的,繁荣了美国的经济,培育出民主政治的雏形,催生了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培养了美国人坚定勇敢的生活信念及勤勉务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三 生于忧患

忧患意识,使美国人始终不懈。或许这就是美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又一特点。自从美国为世界秩序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之后,就意味着地球村的座次排列基本议定。老式殖民思想与殖民占有失去了市场,拓展地球的地理空间已经没有可能。然而美国人开疆拓域的精神并没有因此丧失,他们不仅没有停下脚步,步子反而迈得更大了。

可以这样讲,西进运动成就了美国的“老边疆”。美国的版图因此得到扩大,现今的发展更是了不得。西部海湾欣欣向荣,并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地区。然而,美国的边疆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肯尼迪时代提出了“新边疆”计划,里根时代提出了“高边疆”战略。这都足以说明美利坚民族何等重视“边疆”的特殊意义——“边疆”意味着延伸,边疆就意味着发展,美国人心中如果没有“心理边疆”,或许就会被发展的大潮挤出主流世界。

(一)边疆假说

“西进运动”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已经结束,但是这一运动对美国历史意味着什么?又将对美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通过对“西进运动”深入研究,弗雷得里克·J·特纳于1893年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轰动了美国史学界。

特纳认为,美国建国之初的“边疆”,其实质是欧洲“边疆”的延伸。因为当时的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方面无一不是依附欧洲。但是,“西进运动”的兴起给美国带来独立发展的机会。随着其“边疆”不断的向西移动,出现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英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少、美国混合民族逐渐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些都带来重要的思想转变。所以,特纳在“边疆假说”中写道:“直到现在为止,一部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对于大西部的拓荒史。一个自由土地区域的存在,及其不断的收缩,以及美国定居地的向西推进,可以说明美国的发展”。“边疆是一条极其迅速和非常有效的美国化的界线”。

特纳认为,可以用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概念来解释美国的发展。他的“边疆”理论合理地表达了美利坚民族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与扩张的欲望。特纳的“边疆”概念不是通常地理概念上的边陲或边界,而是指不断向太平洋沿岸移动的“活动边疆”,即美国不断外延的边疆。“美国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依靠边疆形成的”,“美国人势必继续要求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以便发泄他们旺盛的精力”。“边疆学说”成为美国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发展的深厚情结,特纳的“边疆假说”在当时满足了美国急于进行海外扩张的需要,那么如今,它便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会从陆地到海洋、再从海洋到太空的战略发展。现在的边疆假说,已经被美国人诠释出更广义的内涵。

(二)心理边疆

二十世纪,美国成功地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边疆战略并没有因地理边疆和商业边疆的圈定而宣告结束。美国人心中始终有着一个“美国特色的边疆”,一个需要不断延伸、持续发展新的边疆。美国的军事战略家认为:在十九世纪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界。在二十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在二十一世纪谁能控制太空,谁就控制地球。

新边疆,是肯尼迪总统1960年7月提出的政治口号,虽然其包容甚广,可以解读为他的施政纲领。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导和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他在着手解决“贫困之源”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肯尼迪的目标非常明确,对内巩固美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开了美、苏太空逞强的序幕。

当然,就开拓地理疆域而言,美国人坚信发展海洋实力是称霸世界的基础。美国东西两面濒临海洋,有着开拓外沿的天然优势。太平洋因其广阔的面积以及连接亚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的特点,自然成为美国战略争夺的一大重点。太平洋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周围有三十多个独立国家和十几个尚未独立的地区。战略地位之重要,是当时的美、苏超级大国较力的地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在太平洋大大地加强了海军力量,扩大了海军基地。美国第七舰队和苏联太平洋舰队都是两国最大的舰队,都拥有现代化武器。美国虽然从来没有放弃过与西欧的特别关系,但是已经开始将较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投向新边疆战略地区:太平洋地区。

七十年代中期,苏联向美国的霸权发起全面挑战。在这期间,苏联通过扶持亲苏政权的手段,先后在西亚(阿富汗)、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南部非洲(安哥拉)、拉丁美洲(尼加拉瓜)等国建立起战略据点。苏联还通过越南将印度支那三国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试图控制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和华约组织的军事力量急剧增长,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美国和北约组织。在常规作战力量方面,从1974~1982年,苏联生产了6000多架战斗机,是美国同期生产战斗机数量的两倍;生产攻击型潜艇61艘,是美国的两倍多;生产了11200辆装甲车,是美国的五倍;生产1 3000门大炮和火箭发射器,更是美国的十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