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34

第34章 战争带来的是什么 (3)

再看二战时的情况,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 中立法 》。美国因此可以冠冕堂皇地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即使在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的时候,美国对意大利的石油出口也递增到两倍。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需战略物资主要来源于自美国。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约28 900万美元,其中战略物资就达14 2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出口总额的50%。如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这四种产品。如果不是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突袭,还不知道这种生意能做到什么时候。

欧洲战场打得不可开交,全球安全受到威胁之际。罗斯福提出了带有偏袒性质的《 租借法 》,并获得国会批准。从表面上看,美国好像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稍加计算,便不难发现美国人的生意做得很精。从1941年3月起到1945年8月,美国为《 租借法 》一共提供租借物资约500亿美元,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账却不这么算。他在总结时说,《 租借法 》“不能用多少美元来评价,因为计算既要计算人的生命,也要包括物资资源”。杜鲁门总统有这样的看法:“用在租借上的钱,无疑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每一个通过《 租借法 》得到装备去参战的俄国、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士兵,都减少了我国青年的战争危险性。

据统计,在1941~1945年之间,美国死亡292 131人,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0%。但是这些损失如果与俄国、英国和法国相比,美国的物质损失最少、人员伤亡最小。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美国在政治上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二战期间所获得的利益与之投入相比,或许产出远远多于付出。

从经济上看,美国在二战中发了大财。军火交易是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其次,盟国除战备物资外,将大量的黄金转移或储存在美国本土,仅英国就运送了价值18亿的黄金及债券至美国及加拿大的银行。美国人又用这些钱生产大量的物资,再出口到这些国家。

从外交上看,美国借反***同盟为名,援助不少国家,捞足了外交资本,从而为未来称霸世界铺平了道路。从科技上讲,由于欧亚大陆陷入战火之中,不少人才抛弃家园来到美国,并且很快为美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爱因斯坦便是活鲜鲜的实例!

概言之,美国不仅仅是隔岸观火,还同交战国大做军火生意。当各国在战争中消耗自己时,美国却从中获利。首先的此消彼长,随后的重拳出击,美国人适时的出手,不仅击败了敌手,而且坐上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

(二)投石问路,门户开放

随着国力的不断加强,美国在参与国际事物方面已经不再甘落人后了。权以“门户开放”政策为例。十九世纪末,欧洲列强与日本开始在中国抢占海口,争夺势力范围等活动,从而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当时,美国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看做一个“潜在的市场,美国对中国贸易增长很快,1899年出口额比1895年增长了将近两倍。美国驻中国公使田贝认为,如果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下去,美国就会失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强发出照会,向各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其核心内容为:一、各国“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它国在华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和其他利益;二、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货物关税率、船舶关税、铁路运输费与他国均等。1900年7月3日,美国向各国发出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声明:“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打着“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则,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各国在华特权,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实质是美国在与各国的争夺中,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1900年3月20日,美国此项政策得到各国满意答复。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追随和附和列强的次要角色,开始奉行独立的大国政策。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捞到了很大的虚誉,不仅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而且提高了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此后,美国更积极、更活跃地参加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或其他地区的角逐。

(三)软硬兼施,大棒政策

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第一个把美国真正带向世界的总统。在他的心目中,美国应该是承担国际义务的国家,应该具有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于是,他推出了新的外交政策:大棒加胡萝卜。这项政策源自于他在一次演说中援引过的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

制定了大棒政策之后,罗斯福于1903年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3年1月,美国迫使哥伦比亚签署了《 巴拿马运河条约 》,仅以一千万美元和年金25万美元,就从哥伦比亚手里获得六英里宽的运河地带,租期九十九年。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

“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最大的好处莫过于缓解了被打击国的震荡,争取被打击国的民心,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美军帮助恢复和平与繁荣。这便是为什么美国每次采取军事行动之后,总会搞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重建,甚至会搞大型的、国家级别的国际援建会议。这手功夫美国人至今都用得炉火纯青,比如美军在2003年大举进入伊拉克之后,美国派往伊拉克的第一艘货轮,就是运输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当然,西奥多·罗斯福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遭到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反对。后任总统塔夫脱在执政时期(1909~1913)又推出了金元政策。扩大海外投资,是美国另一种向外扩张的方式。

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主旨便是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尤其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美国更是加大投资,从而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影响。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金元政策不可能起到攻心攻城的作用。

有了政策的导向,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美国银行家还挤入国际银行团,参加对中国湖广铁路的贷款计划,并积极策划扩大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投资和经济渗透。由于美国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后任总统T.W.威尔逊继续推行这项金元加实力的政策。

总体上讲,二战之前的美国从崛起到强大,从孤立主义到国际干预,它的国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只要国家需要,联邦政府总会作出及时地政策调整。当然,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几位总统的杰出贡献,也奠定了美国称雄的综合实力。

『 三 帝国之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的彻底灭亡,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的实力也大大膨胀了起来,美国的外交地位在得到强化的同时,已经有着担负、维护世界道义的使命感。

1950年,杜鲁门当局提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声称:“对自由制度的蹂躏现在是世界范围的。在现今力量两极分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地自由制度的失败,就是所有地方的失败。”自此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四处插手,对国际局势造成重大的影响。美国政治化外交的新定位,成为军事干预和局部战争理论基础。

二战之后,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为了维护所谓的“世界秩序”,仅大型的局部战争就进行了十四次,其间许多是非恩怨,很大程度上都与政治分不开。意识形态的纷争时常以军事冲突的形式在体现。

(一)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第一次爆发了国际性局部战争。应该讲,这是一场南、北朝鲜因政治观念不同而引起的战争,也是美、苏两强较量腕力的一场战争,只不过赛场选在了朝鲜。美国、苏联与中国三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从1950年6月25日爆发,1953年7月27日结束,历时3年零32天。战场兵力投入最高达320多万人,战场兵力的密度,战役的残酷,甚至某些战役的炮火密度、空军轰炸的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

《 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 》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得以签署,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由于没有签订和平协议,从技术层面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二)猪湾事件

猪湾事件(1961年4月1日~19日),又称吉隆滩战役。当年,美国雇佣军1400多人,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直接掩护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维利亚斯省南部登陆,占领了长滩和吉隆滩,并继续向北推进。古巴军队和民兵与入侵的雇佣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72个小时的战斗,全歼被包围在吉隆滩的雇佣军。这场震惊世界的吉隆滩之役,宣告了美国颠覆古巴政权的破产。

(三)入侵多米尼加

美军入侵多米尼加(1965年4月28日~9月3日)。1965年4月,多米尼加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夫拉政权。美国总统约翰逊下达进攻多米尼加的命令。数日内美国出兵35000人,380架飞机和40艘战舰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镇压人民起义。9月3日,埃克托尔·加西亚戈多伊在美国的扶持之下,就任临时总统,多米尼加的军人停止抵抗。1966年6月巴拉可尔当选总统,当年9月美军才撤离回国。

(四)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始于1961年5月14日,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进入南越开始,到1975年4月30日越南军民解放西贡结束。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为支持越南的傀儡政权而投入的一场战争,实际上却透着东西方两个阵营的较量。越南战争历时十四年,是二战以后一场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在这期间,发生过所谓的“北部湾事件”,经历了4年零3个月的空袭,从“逐步升级”、“全面轰炸”、“部分停炸”到“全面停炸”三个阶段。直到美、越第28次巴黎会谈后,美军才于1968年11月1日宣布停止轰炸。总体上讲,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伤亡34万余人,损失飞机4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但是,美国没有赢得这场战争,也没有保住南越的伪政权,战争以南北统一而告终。仅就此而看,美国的国际战略在这场战争中遭到了惨败。

(五)“暴怒”行动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之战(1983年10月25日~11月2日)。美国因格林纳达政府与苏联和古巴这两个共产党国家关系密切,而一直耿耿于怀。1983年,格林纳达发生了军事政变,总理毕晓普被杀,整个国家陷入动荡不安之中。美国应加勒比国家“紧急要求”,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使用了卫星、精确制导武器和现代化的后勤保障装备等。格林纳达的高技术装备几乎没有。在战争中,美军派出地面部队7000千人,15艘舰只,110架飞机,以死亡18人,伤91人,损失直升机十余架的代价,在八天内实现战略目的。这是美国军事高技术的运用取得成功的典型战役。当然,这种赤裸裸地入侵主权国家的行动,遭到各国人民的谴责。

(六)“黄金峡谷”行动

1986年4月15日凌晨两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万籁俱寂,突然飞机的尖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打破了静夜。美国开始实施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空袭行动,以打击与恐怖分子有牵连的卡扎菲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