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蜀道
848900000010

第10章 蜀道设施知多少

蜀道道路配套设施齐全,保存完好,主要有交通、军事、生活等设施。

第一节 交通设施配套齐

一、安全设施保安全

蜀道是秦蜀之间的要道,每天车马来往频繁,交通安全是第一大事。筑路民工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简便、有效的安全设施,主要有:

(一)拦马墙

相传,三国时张飞的部队在古道上行军时,有人马不慎坠落崖下。为了吸取教训,确保人马安全,便在蜀道险要处建拦马墙。

拦马墙分为土墙、石墙两种。土墙用卵石砌外层,中间筑满泥土;石墙用大青石砌成。墙高一般为一米左右,上涂白灰,警示此处为险地,注意安全。

(二)门槛石

驿道上的石板路雨天路面湿滑,为了预防行人、车马事故,特在道上每隔七八米的地方铺设一条略高于路面的石条,起缓冲作用,防止路面滑坡与车轮打滑。木牛流马上行时,也可起到一定的刹车作用。

二、连接设施促畅通

蜀道沿途如遇水沟、江河阻碍交通时,筑路民工便用桥梁、渡口把古道连接起来,确保道路贯通。

(一)古渡口

金牛道上著名的渡口有利州南渡、桔柏古渡等。

利州南渡,亦称汉寿渡,遗址在今广元市利州区老城城南。是南河(西汉水)汇入嘉陵江前的最后一个渡口,为古代广元上通京城、下达州府的重要水津官渡。

桔柏古渡,在昭化城东北嘉陵江和白龙江汇合处,是蜀道南北道上的重要渡口。

(二)古桥梁

樊河桥,位于陕西留坝马道驿北。据史料记载,系西汉初年刘邦的大将樊哙修建,故名。此桥长30多米,是连接褒斜道、连云栈道的重要桥梁。

明珠桥,位于汉中西关外西,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7年),桥长12米、宽5米、高4米。此桥对沟通南北栈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平济桥,在剑阁县凉山乡清凉村南,系一座青石平桥。据《碑记》记载,此桥始建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是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恢复汉室,行军至此修的一座沟通军事要道的桥梁。

剑溪桥,位于剑门关外,于明弘治年间采用青石建造。三拱连为整体,桥面铺石板,桥长18米、宽4米、高6米。是剑阁北往昭化古驿道必经之桥,也是古金牛道上必经之道。

潜龙桥,位于朝天区潜溪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桥长约83米,宽约5米,是一座纵联式十五拱石肩平面大型石拱桥。

龙桥,位于南江和旺苍交界的清江,系独拱桥,长36米、宽6.5米、拱高12米,全由条石砌成。此桥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修建,是米仓道上重要的桥梁。

第二节 金戈铁马备关隘

古蜀道上关隘多,战事频繁,不同的关隘按其地理位置和军事上的重要程度而设置军事设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关隘的军事设施也不尽相同。

一、三国时期的军事设施

三国时期,战事频繁,统治者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古道上的关隘。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派兵北伐曹魏,在大小剑山中断处(金牛道干线上的要口)开山凿石,搭阁道15公里,立剑门,并置阁尉驻兵防守。为了巩固西北边防,诸葛亮又在军事要地设立江油戍,并派重兵把守;还在川陕交界的军事要地七盘关建较场坝,操练军队;并分别在勉县黄沙、马鸣阁道大高山上建立制造木牛流马的“军工厂”,在褒斜道斜谷关设立运输管理机构——斜谷邸阁。

二、唐宋时期的军事设施

唐宋时期,蜀道关隘军事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唐代藩镇割据,攻城掠阵,王师讨伐,征战增多,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关隘防务。在置剑门县的同时,朝天关置驿道司,管理境内交通、邮讯、军事防务。七盘关兴建关楼、军营、马厩、草料场、练兵场、馆驿。

宋代,特别是南宋偏安,宋、金矛盾突出,川北成了南宋粮草、兵源供给基地,蜀道关隘成为抗元据点。朝天关是抗金前沿阵地,在境内六关四十八险寨,置官兵和民防力量防守。利州宁武军在此设专职统治官进行防御。南宋武功大夫、古骁卫将军段元鉴利用剑门关西苦竹寨“四际断岩,前临巨壑”(《读史方舆纪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形,针对蒙古军队的特点,采取依山筑城、恃险筑寨的战术,形成屯兵、积粮、保民和战守策略,构成了一个点线结合的防御体系。天雄关等关隘也在这个时期正式设立关卡。剑门关在宋代设立兵马都监,直接管理剑门县,提升了名关管理机构的地位和职权。

三、元明清时期的军事设施

元明清时期,蜀道军事设施着重对关隘进行补修、扩建。

元代,蒙将汪世显占领利州后,为巩固阵地,在朝天关扩建了军营、哨所,并在岭上建官楼、军营,形成配套设施。七盘关也在这期间重修官亭、官房,新建官楼、哨楼、炮台。飞仙关从元代起开始设卡驻兵。

明代,七盘关关址由山顶搬到山下,并置副千户,指挥镇守关防的治安。朝天关重建军营,设指挥卫。

清代,统治者为对付反清势力,加强了关隘防卫力量。剑门关建三层关楼,底楼用条石砌成拱形城洞,洞口设两扇铁皮大门,关门紧闭,固若金汤。朝天关置千总,分管朝天、望云、七盘三处关口,驻兵108员,并在朝天关山建军营、古楼、古寨、关帝庙、褒忠祠等。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在百丈关设巡检司,关楼略具规模,四周筑城墙,周长四里。城内有文武衙门、演武场,城外有七米宽的护城壕,防卫设施严密。

汉中博物馆“褒斜道栈道陈列室”展出的马车、牛车等车马器,铭文铜弩机(装置后是具有远射功能和杀伤力较强的武器)、铭文戈(战国中晚期兵器),柳叶形剑(有明显巴蜀文化特征)等文物,丰富了蜀道的军事文物宝库。

第三节 生活设施人性化

古蜀道的设计大师们在开凿古道建设栈道时,从人文关怀出发,考虑增设了有关生活方面的设施。比如多层立架支撑式栈道,上排孔建有棚盖形式的栈阁,具有防泥石坠落、遮阴避雨、乘凉歇息之作用。

唐以后,蜀道改造成驿道,沿途建驿铺,生活设施更为齐全。一般驿馆都建有驿舍、车马、食厨,方便来往人员食宿。有的地方考虑到生活卫生,分设人马驿站,在歇马驿置饮马槽,专供马匹饮用。

清朝,朝天关往来车马行旅增多,为了方便群众生活,除军事设施外,还建有商店、旅馆、民居等生活设施,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被誉为广元“北门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