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蜀道
848900000018

第18章 蜀道胜迹价连城 (1)

蜀道沿线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有: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艺术、现代史迹等。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映蜀道

蜀道沿线发掘出许多古文化遗址,这说明古道远古就有原始人群生活,并从蒙昧逐步走向文明。

一、伏羲遗址

伏羲遗址,在祁山道起点甘肃天水市。传说伏羲生于古成纪(今天水)。相传,远古洪水淹没大地,世上只剩下伏羲和女娲两兄妹,后结为夫妻,繁衍后代,世上才有了人类。因伏羲教人饲养牲畜,结网捕鱼,并创造“八卦”,为人类勾画出认识自然的原始法则,故列为“三皇五帝”之首。天水西北三阳川的伏羲卦台,相传是伏羲画卦处。纪念性建筑物有伏羲庙。

二、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在西安东郊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保护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出土房屋遗址、储藏窑穴、陶窑遗址多处,生产、生活工具万件。1958年建成博物馆,内有一个遗址保护大厅、两个文物陈列室、一个陶窑遗址室。

三、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在金牛道终点成都西面。发掘出的文物中石磬、太阳神鸟、玉璋等器物十分引人注目。石磬长1.1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石磬,为华夏古老的传统乐器,证明金沙时期已有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太阳神鸟历史悠久,图案精美,工艺精湛,被选为国家文化遗产的标志图案。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当时的社会已高度文明。

四、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在金牛道与潼川支线交会处广汉。出土的金冠带和金杖,都是至高无上的王权和族权的象征。两米高的青铜大立人,凸出的眼球,平直张开的大耳,可能是古代中外交流的历史佐证。青铜神树,系帝王登天之梯,充满神话色彩。

五、炎帝遗址

炎帝遗址,在陈仓道的起点宝鸡市郊。炎帝是原始社会后期姜姓部落的首领,长于姜水(宝鸡南),活动于宝鸡地区,和黄帝一起共同缔造华夏民族,开创了东方文明。传说炎帝种稼谷、制陶器、织麻布、尝百草、辟日市、造琴弦,推动了社会进步,誉为“神农”。相传农历七月初七,炎帝在秦岭尝百草,误吃断肠草而亡。为纪念这位人文始祖,宝鸡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把炎帝祭日定为“炎帝节”。炎帝遗址有:出生地蒙峪沟、神农乡,葬地嘉陵(峪)岭。纪念建筑物:神农祠、神农庙、炎帝陵。

六、嫘祖遗址

嫘祖遗址,在潼川支线上的盐亭金鸡镇。据史载,嫘祖为黄帝正妃。她在家乡时就带头驯养家蚕,织造丝绸,民间尊称她为“蚕神”。嫁与黄帝立为正妃后,“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并和黄帝一道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后人尊称她为“万邦之母”、“民族之母”、“人文始祖”。她随黄帝南巡,病死于衡山,后人遵其遗嘱将其葬于盐亭青龙山。盐亭境内有嫘祖山、嫘祖穴、蚕丝山、嫘祖井等遗址33处。

第二节 名胜古迹列蜀道

蜀道在发展过程中,派生出相关的历史遗存,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一、秦陵与兵马俑

秦陵与兵马俑,位于蜀道干道上西安附近骊山脚下。秦陵修建前后共40年,冢高76米,周长2000米。据史载,陵中建有宫殿,设百官位次;用水银铺设大海与江河模型。墓中放满珍珠玉器等宝物。秦陵东三个从葬坑的兵马俑和战车、实战兵器的出土,形象地展示了秦始皇时期的军队编制和武器装备,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大雁塔

大雁塔,在西安城南慈恩寺内,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相传唐代高僧玄奘取经,困于沙漠,由一大雁指引找到水源,得以生还,为报雁之恩建此塔;而史载大雁塔是玄奘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教经书而兴建。历经沧桑,今之大雁塔系明代改建,共7层,通高64.1米,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

三、古汉台

古汉台,在蜀道枢纽陕西汉中,是汉王刘邦在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占地7000平方米,高9米,是汉朝基业的象征,后辟为汉中博物馆。收藏从旧石器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和革命文物数千件。现有“石门十三品”、“出土文物”、“褒斜栈道”、“宗教造像”等陈列室。

四、勉县武侯墓、祠

勉县武侯墓,在金牛道起点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下,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墓冢所在地,以山为坟。诸葛亮辅助刘备创立蜀国,官至丞相,后封“武乡侯”。人们对他的葬地尊称为“武侯墓”。墓东西向,寓意“永怀西蜀,兴复汉室”。墓前有合抱古柏,象征其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墓后有桂树二株,史称“护墓双桂”。墓园中有殿宇三院,殿宇中碑石林立。陕南武侯祠,在陕西勉县城西,是蜀后主下诏书于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建造,被誉为“天下第一武侯祠”。祠内有殿宇、游廊等70余间,供奉诸葛武侯神像、宗臣遗像。

五、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梓潼城北金牛道旁,全国文昌文化的发祥地,主神“文昌帝君”。大庙有元明清三代古建筑群20多处。大庙文化内涵丰富,可以“四古”(古蜀道、古柏树、古建筑、古战场)、“三张”(张飞、张亚子、张献忠)来概括。寺内七尊明代空心铸铁神像,工艺精湛,属珍稀的文化遗产。

六、诸葛祠

诸葛祠,位于金牛道沿线绵竹城西。为纪念诸葛瞻父子为国捐躯而建,故又名“双忠祠”。在蜀汉亡国前夕生死关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义无反顾,临危领兵抗敌。父子双雄长眠于绵竹关。后人立祠,启圣殿中塑大型彩塑《魂壮绵竹关》,再现了蜀汉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场面。殿中塑诸葛亮坐像,两侧分别塑诸葛瞻和诸葛尚之像,祖孙三代,享祀一堂。

七、德阳文庙

德阳文庙,在金牛道上的德阳城南。始建于南宋,经历代增修,现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礼乐亭等建筑30余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比成都文庙还大,故有德阳文庙“冠甲巴蜀”之称。

八、宝光寺

宝光寺,在金牛道上的新都。相传唐僖宗入蜀至此,夜梦地下有宝光,后挖出舍利子,惊叹“真宝光也”,故名。寺内罗汉堂塑罗汉500尊,像高两米,全身彩绘镏金,表情各异,无一雷同。排列讲究,两两对立,形成“田”字形回廊,入罗汉堂如进迷宫。和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苏州戒幢律寺的罗汉堂并列为中国“四大罗汉堂”。

九、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金牛道终点成都浣花溪畔。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因关内饥荒,举家逃难到成都。先寄居僧寺,后建茅屋,号为草堂。杜甫在草堂住了近4年,作诗240余首。草堂书屋陈列着杜诗古今中外各种版本1000余种,其中宋刻杜诗系海内珍本,杜甫草堂也因此被誉为“文学圣地”。

十、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蜀道终点成都。占地60亩,五重主体建筑,是全国最大的武侯祠。大门高悬“汉昭烈庙”匾额,但百姓认为丞相功高百代,把君臣合庙呼为“武侯祠”。祠内唐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文章、书法、雕刻精湛,被誉为“三绝”。“攻心联”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十一、云岩寺

云岩寺,位于江油市武都阴平道旁,是道佛共存或道佛合一的宗教庙宇。寺庙建筑独具风格。值得一提的是飞天藏殿内的飞天藏,八棱八方四层巨型木塔,高10.8米,直径7.5米,制作精巧,人推转动,有较高价值,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

十二、平武报恩寺

报恩寺,在平武阴平道旁,是一座王宫与寺庙相结合的明代古建筑群。寺内广场有华表、金水桥、琉璃八字墙,万佛楼上部似天安门,寺内龙的装饰多。稀有文物中有高12米的转轮藏和用8米长楠木雕刻的千手观音,工艺高超。

十三、汉桓侯祠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潼川支线阆中城西。张飞(公元?—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蜀汉开国功臣,五虎将之一。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伐吴前夕被部将杀害,追谥为“桓侯”。现存桓侯祠、敌万楼、大殿、后殿等建筑。墓冢高约5米,墓亭侧陈列着丈八长矛、点钢鞭等征战珍品。

第三节 名城古韵留蜀道

蜀道交通发展和邮驿的开通,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催生了一批名城(镇)。这里介绍西安、成都、汉中、阆中四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昭化。这些名城(镇)反映了古代蜀道沿线文明的变化发展,是蜀道文化的结晶。

一、“帝王之都”西安

西安地处蜀道北干线和丝绸之路交会点上,居中国腹心地带关中平原中部。周围有圣河、渭河等八条河流,“八水绕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西安成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累计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1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000多年。西周是青铜文化的极盛时期;秦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统一的王朝;西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朝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一个极盛时期。汉、唐时期,长安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大都会。故郭沫若曾赞誉“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