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蜀道
848900000021

第21章 话说蜀道名特优品

蜀道沿线的高山地形,特殊的气候、土壤,以及百姓的饮食习俗,使得蜀道沿线有着种类繁多的名优特产和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

第一节 名优特产扬华夏

一、干货类土特产

金牛道上朝天区的核桃、阴平道上青川的木耳、北栈上南郑的板栗很有名气。

(一)朝天核桃

核桃仁系滋补食品,内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及胡萝卜素、钙、铁、磷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古代药学大师李时珍认为,核桃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肿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能(《本草纲目》)。故核桃享有“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朝天核桃,具有个大、壳薄、仁饱、香脆、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二)青川木耳

木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药用上又有除尘、清肠之功能,是矿山、纺织业职工必备的保健品。青川木耳细嫩,风味独特,是营养丰富、价值很高的食用菌,故被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

(三)大沟板栗

大沟板栗,产于南郑县圣水镇大沟村,其特点是个大、壳薄、味香甜、质糯,被誉为“东方珍珠”。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益气活血、驱寒止泻、健脾保肾之功能。

二、鲜果类土特产

蜀道沿线的鲜果类土特产当推嘉陵江水路苍溪的雪梨和红心猕猴桃。

(一)苍溪雪梨

雪梨具有润肺、平喘、止咳的功效。苍溪雪梨种植历史有600多年,以优质高产著称,享有“沙梨之冠”的美称。当地百姓利用本地水土、光照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广种雪梨,并经过长期嫁接、整修、改良、培育,使雪梨富含铁、钙、磷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并具有个大、皮薄、肉细、味香、甘甜的特色。曾参加印度新德里国际水果展览会,誉满国内外。1980年在四川梨类品种监评会上名列第一,荣获“沙梨王”美称。

(二)苍溪红心猕猴桃

苍溪开发的红心猕猴桃,有“维C之冠”的称誉,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其他活性物质。味甘、酸,有帮助肠胃消化和通便等功能,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三、工艺品类土特产

如金牛道上剑阁的手杖、根雕,广元的百花石刻;阴平道上江油的观雾山石砚;南栈紫柏山花木手杖;北栈南郑水井藤编等。

(一)剑阁手杖

剑阁手杖,简称剑杖,是采用剑门山区多年生的灌木、荆棘、藤条精心加工的助行工艺品。分为两类:即自然杖,经断材、矫形、整修、上漆、抛光而成,纹理天成、典雅;雕刻杖,取材时连根拔起,矫形燎制毛坯,根叉部位作杖柄,根据不同花纹、形状、色彩,因材施艺,精雕细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

(二)水井藤编

北栈南郑县水井乡的藤编工艺品,工艺精致,花色品种繁多。计有桌、椅、凳、屏风、茶几、沙发、书架、花篮、写字台、梳妆台、藤床等。藤编上的花果、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故民谣云:“野藤编织嫁妆台,屏风书架引凤来。”

四、药材类土特产

蜀道沿线山区,遍种各类药材:如朝天区的厚朴、川芎,利州区的泡参、乌药,元坝区的三七,旺苍县的杜仲,梓潼的桔梗、白芍,绵阳涪城区、游仙区的麦冬、枳壳,江油的附子、麦冬,平武的党参、贝母、虫草等。

(一)江油附子

江油附子是中药方剂中的重要药物,蜀道上的特产药材。主产地在江油涪江两岸。附子有剧毒,须以盐卤浸泡制其毒性。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成品分为:盐附子、白附子、卦片、熟附片、黄附片、黑附片、刨片、柳叶片、干附子、生附子、附子膏、附子精等。其功效为:强心回苏、镇痛止泻、利水驱湿。

(二)旺苍杜仲

杜仲的干燥树皮是常用的中药材。旺苍杜仲性温、味甘、微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之功效。旺苍有“中国杜仲之乡”的美称。

五、饮料类土特产

蜀道沿线青川、旺苍一带,山区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缭绕,土地肥沃、光照充分,盛产名茶,如阴平道青川七佛贡茶、米仓道旺苍高阳贡茶。

(一)七佛贡茶

七佛,系青川的一个乡,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据史载,七佛茶始于西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苴国侯(国都设昭化)就以当地茶、漆等土产进贡。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长期发展,先后开发出秀芽、贡茶等系列产品。1999年获日本无我茶会“科技开发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名茶优秀奖”。

(二)高阳贡茶

高阳,位于旺苍鹿亭溪峡谷北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高阳普查时发现了树龄约2000多年的古茶树。史载秦末汉初,高阳茶已列入贡茶,经米仓道运往长安。高阳贡茶色泽油润,汤色清绿,味道浓香,渗泡持久。另外,还加工成“富硒浓香”茶出口创汇。

第二节 风味食品甲天下

一、地方风味小吃

(一)成都小吃

成都小吃集全川小吃之精华,有200余种。这些名小吃大都是小商小贩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创出的品牌。

赖汤圆:清末民初成都人赖文广创办的品牌。做法是将糯米面揉好,捏成薄片,把馅包进去,掺入花生油。其特点是皮薄馅多,香味浓厚,且不粘碗筷,不浑汤。

担担面:多为夜晚挑担沿街叫卖的小面。红油辣椒、酱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作调料,面煮好后放在碗里,加上肉臊,十分可口。

钟水饺:1893年钟燮森创办的品牌。有红油和清汤两种。红油水饺,皮薄馅嫩,以甜红酱油为作料,突出甜咸鲜味和红油蒜泥香;清汤水饺,清鲜味美,十分可口。

龙抄手:1941年创办的品牌。创办人在“浓花茶社”商议开抄手店事宜,取店名时,借用“浓”字,“浓”与“龙”谐音,取“龙”有吉祥的意思,故名“龙抄手”。其特点是皮薄如纸,馅嫩如泥,汤味鲜浓;有原汤、炖鸡、海味、清汤、红油等品种。

(二)西安泡馍

西安泡馍肉烂汤浓,香醇黏绵,制作方法根据原料分回、汉两种。回族的清真泡馍,多用死面烙成小圆饼,掰成碎块,再进行烹制。肉烂汤鲜,余香满口。馍块外滑里筋,绵韧适口。汉族的葫芦头泡馍,用猪的肥肠烹制。汤汁用猪的后骨头和精肉作原料,去血污,和葱、姜块、料酒等一并入锅。烹饪的泡馍,汤汁乳白,肥肠绵软,质地香嫩,回味悠长。

(三)广元蒸凉面

因流行于川北各地,又名川北蒸凉面。相传武则天小时爱吃这种地方传统小吃,因此又叫女皇蒸凉面。做法是,将大米洗净浸泡后,磨成细浆。蒸熟后,抹上熟油,切成细面条,根据个人口味,配上调料。爽口耐嚼,绵软脆嫩,一年四季,冷吃热吃,老少皆宜。

(四)汉中凉皮

将浸泡后的米磨成水粉浆。制作时将水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调料独具特色,加入大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汉中还有魔芋凉皮、黑米凉皮,入口留香,颇有地方风味。

(五)江油蹄花面

做法是将猪蹄宰成小块,用微火炖 。面中加入蹄花,再浇上原汤,色鲜味美,回味无穷。

(六)罗江豆鸡

以豆浆皮作原料,加麻油、酱油等作料卷制而成。因其皮形如鸡皮,故名。相传民国初期袁通如创制。人们常用之佐酒或做下饭菜,故有“素鸡”之美称。曾参加成都花会佛教食品展览,获专利,并获“罗江豆鸡”金字招牌。

二、蜀道地方名菜

(一)成都麻婆豆腐

成都麻婆豆腐是中国地方风味特色菜之一,主要以“烧”法烹之,把豆腐切成小方块,出锅时撒些牛肉碎末和红油,具有麻、辣、烫、嫩、酥、香等风味。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成都北郊万福桥边一家陈氏饭铺经营烧豆腐,生意火红。店主陈氏脸上有麻子,人称“陈麻婆”,并将她烧制的豆腐取名“麻婆豆腐”。

(二)绵阳坛子肉

20世纪30年代,绵阳县城新生食店名厨师胡新龙研制出一道特色川菜——坛子肉。其做法是,将五花猪肉和海参、鱿鱼、调料等装入陶瓷罐内,微火炖一昼夜即可。味香、鲜嫩、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三)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甲四川,四川豆腐甲天下。”的确,剑门豆腐以白嫩、细滑、清香的特点名扬四海,主要原因是原料和制作十分讲究。精选高山石沙地里生长的大豆,用石磨磨细,以禾秆煮浆,用酸菜汁水点嫩,压水定型。厨师以炒、烩、炸、爆、烤、拌等做法,加工成100多种色味俱佳的菜式。

三、蜀道其他类食品

(一)涪陵榨菜

产于荔枝道上的涪陵。以“嫩、脆、鲜、香”的特色饮誉四海,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列为世界三大名腌菜。涪陵榨菜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雇工邓炳成将青菜头进行风凉、脱水、踩盐、榨压加工,取名“榨菜”。榨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脂肪、糖分及多种维生素,不仅能增强食欲,还有一定药用价值。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声名远扬。后建成生产线,成为涪陵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保宁醋

产地在保宁,即阆中市,位于蜀道嘉陵江水道边。保宁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安红醋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醋。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相传明末山西一酿醋工人逃难到阆中,被雇佣酿醋,此醋后命名为保宁醋。主要原料为小麦、玉米、大米,以枸杞、大枣等中药为药曲,采用当地盘龙山天然矿泉水酿成。其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调味、开胃、延缓衰老、防病抗癌、调血脂、降血压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