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蜀道
848900000005

第5章 蜀道核心古栈道

什么叫栈道?《汉书》曰:“栈即阁也。今所谓阁道,盖架木为之。”《史记索引》解释说:“绝险之处,傍绝山崖,而施板梁为阁。”简单地说就是在无路的绝壁上,凿孔架木,上铺木板,以通行人。

栈道,把断头路连接起来,打通了秦蜀之间的走廊,开通了巴蜀和中原之间往来的通道。栈道,是古代蜀道筑路的核心技术,“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蜀国先民创造了一个“栈道交通时代”(黄应泰《朝天广记》)。栈道修筑技术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第一节 栈道缘何而来

栈道是古蜀道贯通的关键工程,是蜀道的核心。栈道技术缘何而来,何时发明和架设的呢?远古时候,秦蜀之间沿途只有踩出来的小道,且多断头,许多路段不通,民众只好负重绕道,苦不堪言。有路不通,等于无路。有识之士为了解决蜀道贯通问题,苦苦进行探索、试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再实践、再探索,经过漫长岁月,大概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古栈道才初步完成试制和架设。据史载,秦灭六国时,每灭掉一国,便仿其宫殿,在咸阳塬上建一阁道。筑路行家从中受到启发,试制栈道,终于架设成功。栈道工程的出现,有一定的政治、军事背景和经济基础。

以金牛栈道为例:

政治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秦国要对外扩张,必须先占领巴、蜀、汉,巩固后方基地,最后才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但入蜀道路不通,于是想出“石牛屙金”计谋,引诱蜀王卖力打通金牛道。

军事运输之需要。秦王伐蜀,必需军事辎重。而要运送战车、士兵、粮草,贯通蜀道,势在必行。

科技发展为前提。修栈道,在石壁上打孔,需要尖锐的铁质生产工具。春秋末期,中国出现了铁器并大量运用,为打造铁钎、铁锤之类工具提供了先决条件。

国力经济的支撑。修筑上千里的金牛栈道,工程浩大、艰巨,没有相当雄厚的财力是很难完成的。蜀国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蜀王胸中有数,才敢于在全国招募成千上万的民工,最终胜利完成这项宏伟工程。

栈道的发明,使“隙路”变大道,使蜀道畅通无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千里蜀道”。

栈道建设,是富民强国之路。君不见蜀道开通,民众从此无负重绕道之苦;君不知“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使天下皆畏秦也”(《战国策》)。

第二节 凌空栈道遍蜀道

一、文献中的古栈道

古文献记录了古栈道修筑的盛况。《舆地纪胜》记载:“自城(广元)北至大安(陕西宁强大安镇)军界管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一间,唯石柜(今广元千佛崖)、龙门二阁最著。”龙门阁在广元朝天北,阁栈桥长约180米,始建于战国初期,架于玉皇观东侧北崖,上是绝壁,下是深谷,是金牛道入蜀第一险栈。石柜阁,在广元城北,石壁延至嘉陵江边,“石壁陡立,虚凿石窍,架木其上,较它绝险”(《方舆胜览》)。“千佛崖……先是悬崖架木作栈而行,唐韦抗凿石为路,并凿千佛,遂成通衢。”(乾隆版《广元县志》)朝天一带因地形曲折、险峻,“峡谷(指明月峡)之栈,百步九折”(《北栈图志》)。广元至昭化栈道连成一片,“栈道连空,极天下之至险,利州(今广元)至三泉县(遗址在今昭化北)桥阁共一万九千三百八十间,护险偏栏共四万七千一百七十四间”(《方舆胜览》)。剑门山区,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凿石架空,垒石筑门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据《汉中志》记载,褒斜道栈道规模宏大,“五百里石穴”,宋代有栈阁2939间,元代有2392间,明代有2275间。

阴平道沿途山势陡峭,迂回盘曲,三国曹魏大将邓艾奇袭阴平道时“修筑栈道,以通担负”(《三国疆域志》)。南宋隆兴年间(公元1163—1164年)为了打通川甘通道,开凿了摩天岭栈道计12程。后又“置秦陇等阁道一十二处”(《明一统志》)。北宋《宋会要辑稿》:“入川大路自风州至剑州,有桥阁九万间。”若平均每间按三米计,这段路程上的栈阁折合约270多公里。

文献记载表明,栈道建筑遍于古道各处。这些栈道工程艰巨,依山傍江,索崖傍壁,百步九折,楼阁凌空。

二、遗址中的古栈道

几千年过去了,古蜀道上仍保留着一些栈道遗址。

朝天境内金牛道沿嘉陵江残存的先秦栈道遗址较多。清风峡、明月峡栈道孔眼遗址共长约3000米,大滩李家沱、红岩子两处栈道遗址约1800米,八庙峡黑窝子岩栈道遗址约1500米。这些栈道孔眼大都在江岸的石壁上开凿,一般是三排孔眼,栈阁间距离为两米。

朝天区发现柏杨栈道遗址,北起两河乡潭毒关,西至麻柳乡洪督关,全长50余公里。褒斜道线路上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枵红岩里村发现赤崖栈道遗址,因山体石质含铁量高,遍山呈红色,尚存一段千梁无柱式栈阁遗址,高于河边二至五米的石孔,30厘米见方,深70厘米,间距50厘米。尚有残存石梁五根,插进崖中石梁裸露的部分为1.8米左右。

第三节 栈道技术夺天工

栈道使无路可通的石壁变成跨越天险、无所不通的岩桥,被誉为“岩石上的万里长城”。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栈道技术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的筑路技术。

一、科学的栈道结构

依峡修栈,凿石开道。蜀道上的栈道,大部分在石壁上凿三排并列的方孔:上排为棚孔,中插木条,搭棚遮雨;中排孔为平凿开孔,插木桩,横梁铺木板为道,供人行走;下排孔为斜凿开孔,插撑木,支撑中层架梁。立柱孔中心有一榫眼,用铁栓或木栓揳入,加固立柱。

根据各江河段河床水位变化不同,栈道孔洞下临水面为八米左右,以确保栈道安全。

栈道的凿孔、架梁、立柱、铺板等工序,丝丝入扣,栈道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科学合理。

二、栈道的类型和种类

栈道的类型一般有三类。

第一类是石栈,指在陡崖峭壁的地带凿石架木铺成的路,如李白《蜀道难》诗中描写的“天梯石栈相钩连”。

第二类是木栈,即在树木较多的地带砍树铺路。

第三类是土石栈,即用土石筑成路面。

栈道行制,根据山崖险平、山势缓陡、水位高低、水流急缓等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有以下八种。

标准式栈道。即峡谷中段的横梁立柱式,在石壁上石穴中打一横梁,水中立一竖木支撑。

多层立架支撑式栈道。此种为三排孔洞:下排孔为斜插立柱支撑孔;中排孔为横梁孔,上铺木作道;上排孔为横梁架木孔,作棚盖用。

无柱式栈道。江河水深且急,无法立柱的情况下使用。即在石壁上凿孔,插入石(木)条,上铺木板,供临时使用。如褒斜道太白县赤崖河边的千梁无柱栈道遗址。

木筏式栈道。用圆木捆成木筏,在江河中连接起来,供人在水面上行走。

凹槽式栈道。即在岩边打一条凹槽即可通行,如金牛道上明月峡上开凿的石穴栈道。

隧道式栈道。如褒斜道一段为峰峦叠嶂,无法开道,故花大力气,打通了16米多长的石门(即隧道)。

石积式栈道。修路时如遇水沟之类缺口,临时抬一块石板(石条)搭成便桥便可通行。

还有堆砌式栈道,如原千佛崖一带即是。

三、栈道养护技术

栈道在露天经风吹日晒雨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养护工人精心护路,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养护经验。比如古代架设的栈道,在石壁上使用木梁,壁孔微微向上,时间一久,流水往往积在洞孔里,造成横梁腐朽。后来,在石壁下方凿一小石槽,便于栈孔排水。一个小革新,解决了大问题。

第四节 传说诗歌话栈道

古栈道是蜀道上的一大奇观,充满神秘色彩。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着一些有关栈道的传奇故事。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为了在鲁班峡上造木牛流马,决定开辟马鸣阁道,由张飞主持施工并现场监督。有一天将士们正在山崖上凿孔架栈道,谁知石壁突然崩裂,山摇地动。张飞急中生智,用丈八长矛顶住石壁,插进洞眼,让士兵坐在长矛杆上凿眼,终于打好一排排孔眼,胜利完成栈道架设任务。这则传奇故事,正说明建造栈道的艰险。

秦末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他曾坐着羊车(车辇上装饰有羊的图案的车,帝王乘坐的专车)到柏杨栈道(广元境内潭毒关至洪督关)了解民情。后来,刘邦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当地官员为了纪念他来过这里,遂在关口建关楼,刻石羊车辇碑石,并把柏杨栈道改名为“石羊栈”。

凌空栈道,引人注目。“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是唐朝张文琮《蜀道难》诗中的栈道雄姿。宋人郭令孙在《题明月峡栈道》诗中高歌“翠岩苍壁万仞危”,“栈连秦汉两川回”。使宋朝诗人李曾伯念怀的事是“试登危栈瞰江流”(《利州登栈道》)。明人费密把登栈道作为平生有幸之事,“栈道通秦陇,青天不易行。轻身过绝险,不负有平生”(《栈中》)。清人杨岱赞咏栈道“鸟道与天齐,盘云万壑低”(《栈道》)。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民政府先后在金牛道上朝天明月峡、褒斜道上石门原址恢复了先秦栈道,如今的古道遗址上,如织的游人可大饱眼福。

栈道壮影深印心中,人们有着浓浓的栈道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