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40

第40章 迷彩之师 (39)

海宁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赵洪亮说,入川后,环境的艰苦与工作的压力超出想象,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曲河乡中心小学和卫生院异地迁址重建是海宁市援建的第一批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指挥部“双百”攻坚项目计划。但曲河乡道路运输难、技工组织难、材料采购难,两个项目于2008年12月26日开工以来,一直时断时续。从2009年2月15日正式复工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一直无法如期到场。这可急坏了指挥部所有人,指挥长郭如松更是心急如焚,连续十多天无法入眠。焦虑之下,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

“那天晚上下着大雨,雨点打在窗上,密得像一张网。我开车送他去医院,紧张得不得了。”副指挥长金伟民说。

2月27日晚上8点后,郭如松发觉鼻子有点痒,一摸都是血,心想可能是近段时间没有休息好吧,没放在心上,只用卫生纸塞一下。哪知到12点还在渗血,卫生纸和棉球扔了满地,还是止不住,一量血压,170/120!

指挥部人员立即开车送郭如松去青川医院。

曲河去青川要翻四个山头,不少垮塌处还没修好,山上碎石不时嗖嗖往下掉。

深夜,汽车在蜿蜒颠簸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天上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泥石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驾驶员握着方向盘,盯着前方不敢眨眼,窗外伸手不见五指,密集的雨点铺天盖地,将一切笼罩在无边无际的夜幕中。

“都不知道怎么开的,路滑,转弯多。慢了,怕延误病情;快了,怕出危险。”驾驶员回想起那一个多小时,依然心有余悸。

车中的郭如松病情越来越严重,血顺着鼻腔流入喉咙,张口便呕吐鲜血。再后来,连眼角也开始渗血。

好在通过嘉兴指挥部联系上了在青川的浙江省医疗队。2月28日凌晨1点20分,终于抵达青川医院,省医疗队队长亲自接诊。

由于出血点很深,医生拿棉条使劲往郭如松鼻孔中塞,剧痛令这个坚强的男人忍不住大叫。护士流着泪说:“不这样塞,血哪能止得住啊!”

青川医院还在板房中,设备比较差,为进一步弄清病因,更好地治疗,28日清晨天蒙蒙亮,指挥部人员驱车两个多小时将郭如松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通过激光手术总算将血止住。

在广元市中心医院,医生们经过诊断认为,这次出血是颅内血压过高导致鼻腔内血管爆裂,由于出血点很深,治疗痊愈起码需要半个月时间。然而仅仅住了五天,身体各项指标尚未正常,郭如松就强烈要求出院,因为曲河乡刚开工不久的小学和卫生院工程叫他放心不下。

海宁指挥部的几个男人都哭了,劝郭如松回海宁治疗,郭如松却说:“我早立下誓言,工程不结顶就不回家!”硬要坚持出院。接下来的日子,郭如松一边打吊针吃药治疗,戴着口罩,一边和指挥部金伟民、赵洪亮、许晓飞等每天到工地不下两次,每个月召开一次监理会,抓质量、促进度。

2010年9月1日上午,史济权起床后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有些支撑不住,就到青川县人民医院作检查,化验结果肝功不正常。但9月3日到6日浙江援建青川交流现场会将举行,他只得把病痛暂时搁一搁,带病组织召开工作会。第二天,腹部疼痛难忍,茶坝分部的马百壮等就近把他送到绵阳检查,诊断为急性肝炎,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但现场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史济权说什么也不肯住院。马百壮不得已只有给史济权的妻子王燕丽打电话,听着妻子在电话里伤心的哭声,史济权才勉强在医院住下。3日晚,病情愈发加重,在慈溪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工作的王燕丽也从千里之外赶来,一起送史济权转院到华西医院,病情才得到控制。马百壮说:“史指挥长一直不许我们把病情告诉家属,怕妻子牵挂和担心。”说出实情,实在是不得已!因为在史济权心中还有一个愧疚,2009年3月正是县城板房腾挪的关键时期,王燕丽的母亲患咽喉癌晚期,临终前想见他一面,当他忙完工作赶回去时,岳母已不幸去世。这成为史济权心中永远的遗憾。

9月6日早上9点,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山来到华西医院病房慰问看望史济权。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也打来了电话关心了解病情。

对这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援建者,曲河乡干部群众说:“浙江人不仅带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一种信心和力量,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忙碌,生病,带病坚持工作,这是所有援川干部的工作常态。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两年里朱定勤每天休息不超过六小时,经常加班到凌晨,曾三次病倒在工地上。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走进青川,走进浙江援建,走进每一个前方分指挥部,都会被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感悟感动,都能感受到他们欣慰的笑、心疼的泪。是他们用行动深刻地解读了艾青《我爱这土地》中那著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常常会想,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行?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灾区如此艰苦的条件,在如此之大的工作压力下,完成了那么不可想象的“作品”,创造了那么多的人间奇迹!

第三章 (31)

“在青川搞援建,是参加工作35年来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作为浙江援建的总指挥长,谈月明的工作已经不是“忙碌、辛苦”所能概括的。在太湖边上出生、成长的谈月明,曾先后担任过安吉县县长、县委书记,湖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巡视员等职务。2008年7月,谈月明被浙江省委、省政府任命为浙江省支援青川灾后重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兼任广元市委副书记。

援建的这盘棋怎样摆布?这场战役如何布阵控兵?青川人民的期盼,浙江人民的嘱托,700多个日日夜夜,谈月明可以说没有一刻是轻松和悠闲的。

“压力——突破——新压力——新突破——”

谈月明说援建的两年就是不断解压和不断突破的两年。

怎样援建,援建什么?青川人民在盼着,浙江人民在看着,兄弟省市在关注着,谈月明顿感担子很重,压力空前!

入川的头两个月,谈月明跑遍全县36个乡镇、38个援建指挥部,没有一天是在凌晨前结束工作。浙江援建指挥部多、人员多,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圆满完成实物工作,还要确保援建队伍安全,“一个项目都不能少,每一个援建人员都要安全带回家。”仅一年下来,全县所有乡镇,谈月明都已跑过三五次,重点、难点的乡镇则超过15次。“时间过得太快”是浙江援建人员的普遍感受。谈月明说:“有时候,恨不得搓根草绳拴太阳,迅速把各项工作加快推上去。”

超负荷的工作,让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的谈月明几次差点出“险情”,降压药更是时时不敢离身。作为总指挥长,精神面貌是一根最直接的标杆,所以谈月明给人的印象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要挑起总指挥长这副担子,丰富的工作履历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有饱满的激情和顽强的作风。谈月明坦言他没有一般人的年龄意识,从不为年龄而忧虑,总是激情满怀,活力洋溢,“这激情来自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浙江援建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为此,指挥部出台了30多项制度。对援建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体贴。一次,谈月明到衢州市援建的马公乡检查工作,特地买了猪肉、蔬菜等放在后备箱里。他说:“马公乡的援建人员工作很辛苦,生活很清苦,买菜也不方便,经常吃米糊拌辣椒或是酱油拌饭,顺道给他们送点菜去吧。”

谈到援建感悟,谈月明说,最难忘的是两年来风雨同舟的援建战友情,特别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援建人员,他们最辛苦,最不容易,工期这么紧,大家都是拼命在干,有时真的很心疼,也常在心里流泪。谈月明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看影视剧都常被其中的悲欢离合所感染。

谈月明说,最大的欣慰是胜利完成了全部援建任务,向青川人民、向浙江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大的遗憾是,按照浙江援建项目“精致、特色、生态、文化”的要求和目标,有些项目还有差距。 他希望青川县能更加解放思想,打开山门,走出山门,集聚人才,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也许还是这一句平平常常的‘情系青川’最能表达我的心境吧。”“情系青川”是谈月明办公室一条幅的内容,两年来,这位总指挥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一直用这四个字在激励自己。

2008年7月,朱定勤第二次到青川时,他的行李比原先重了许多,建筑和合同管理方面的书籍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两年来,他回家不到十次,所有节假日都在施工现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成功,而在于能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朱定勤说道。

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朱三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来到青川,就要当好青川人。”这位出生于1975年的副指挥长,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在指挥部负责项目前期、产业发展等工作。

“把青川的事当做温州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成、办不好的事!”入川时候除了随身物品,朱三平还带了一箱书:历史、文学、新闻、医疗保健等,稍有空隙就翻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每天记笔记,厚厚的一摞,笔者数了数,有16本工作笔记、4本学习笔记。

朱三平说:“援建生活特别有意义、特别受锻炼、特别有收获,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幢幢房屋、一条条道路,更有两地干部群众深深的情谊。”

与朱三平同年出生的谢忠诚是乐清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给人的印象开朗、阳光、健康。他的快乐工作理念给我们的印象很深。乐清指挥部实物量达1.33亿元,是县级指挥部中较大的。如何保持旺盛、持之以恒的工作状态,谢忠诚说,他和他的团队注重发掘工作的乐趣和树立以工作为乐趣的理念。

“要说困难,肯定有,要说艰苦,肯定是。但这一切,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谢忠诚援川半年,就瘦了约7.5公斤。

谢忠诚说,援川前,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基层任职。女儿从读一年级就寄宿学校。他跟妻子开玩笑说,当援川干部的老婆辛苦,当指挥长的老婆更辛苦呢!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谢忠诚一直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情绪,让人很受感染。他说:“要树立快乐工作的理念。到了灾区就是如何通过援建把快乐传递给老百姓,最惬意的事就是在自己援建的工程上看到群众的笑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苦也转变成乐啦!”谢忠诚补充道。

嘉善指挥部指挥长陆剑峰入川以来一直患过敏,他的整个面部呈朱红色,特别是双耳附近,症状很明显,让人十分揪心。嘉善指挥部同志说,陆指挥长的药一直就没有停过,中药、西药、针灸,能试的法子都用过,但还是不行。据医生说,他的病是因为潮湿,出汗不畅,血热引起免疫系统亢奋所致。陆剑峰为治疗已经自己花费了一万多元。

陆剑峰就这样每天忍受难言的煎熬,带领指挥部一班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不退缩,不掉队,援建的前进乡小学、前进乡卫生院、杨村子村农房重建示范点,成为一个个亮点。

宁海县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李恒贤说,他在瓦砾掉过两次眼泪。

第一次掉泪,是2008年9月初,他去半山腰上的文家山社走访,走到村民侯定孝家,夫妇俩正在用双手,一手握铁凿、一手挥铁锤,一下又一下,挥汗如雨地敲碎巨石。原来地震时,一块几十吨重的巨石从山顶上滚下,砸穿了房屋后墙,将室内面积占去近一半。

李恒贤心想,这样零敲碎打,要弄到何年何月啊?已经敲了十多天,才把巨石敲掉三分之一。还要好长时间,才可以彻底清除?侯定孝解释,只有把巨石敲碎,才能重建自己的房屋。

李恒贤转过身去,泪水无声地滑落。他抹去泪水,劝侯家夫妇俩:“你们别再敲了,这么危险的地方,你们建好房子,再遇大地震,山顶还会落飞石,房子又要被砸坏,你们干脆搬下山去,你们去找地方,我们帮助你们建房。”不久,侯定孝夫妇在山下找到一个建房点,指挥部给他们补助5000元地基费,帮助建好了永久性住房。

那天,李恒贤在文家山滑落的泪水,至今还浸透着他的整个灵魂,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瓦砾的援建工作创造性地做到最好!

第二次掉泪是2010年4月12日下午,王家坝的老百姓敲锣打鼓,举着两面锦旗,提着两只土鸡,捧着山里产的黑木耳,涌到指挥部门前,送上60多户人家的谢意。而老百姓这一举动,乡上干部们并不知情,是几十户人家每户自发拿出20元凑的。李恒贤被老百姓真情感动的泪水一颗颗滑落。

示范新村建设动员会那天晚上,几十户社员齐聚一堂,乡党委书记韩素平站起来问大家:“党的政策这么好,援建政策这么好,大家愿不愿意抓住机遇,把王家坝改造一下?”乡亲们齐声回应:“愿意!”“大家有没有信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