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05

第5章 迷彩之师 (4)

在强余震次数最多、震级最大的青川县姚渡镇阳山村,村民杜齐梁通过就近就地取材和利用废旧材料,建起三间木架房,“抗震强,成本低,速度快”。

由国务院侨办组织援建的中国第一个“侨爱家园”于“5·12”地震周年之际在青川县建成。

“侨爱家园”是在国务院侨办组织协调下,由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温锦华先生和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的“侨爱工程”项目,旨在帮助地震重灾区的农户建设永久性木质结构住房,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是侨务部门凝聚侨力,在向地震灾区捐建100所“侨爱学校”,100所“侨爱卫生院”的基础上,帮助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次爱心奉献。

入住“侨爱家园”的是青川县关庄、竹园两镇的160户农户,他们说:“地震后不到一年,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海外侨胞。”“侨爱家园”项目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考察后认为,“侨爱家园”采用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选材经济、坚固耐用、建造省时、节能环保,是灾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幸福甘露润民心

青川的地理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地”,山区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是靠“背水”或“自流水”维系生活、维持生产,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山区群众的梦想。

地震以后,青川县各乡镇的4942处供水设施严重损毁,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源保证率低,山沟水减少了,饮水困难更加突出。赵立群说,山区老百姓用水是靠小手指般细的橡皮管,从高山峡谷的小溪中,或者从路上架空而过,或者从屋顶穿过,村民们就靠这些“水带子”,把很远的山沟水引到村里,接到家里的水缸中。

赵立群讲了一件事:2009年4月的一天,富阳市电视台记者俞国平来青川,要到木竹渠的学生家采访。他因另有公务,就让司机阿灿随行陪同。

木竹渠位于建峰乡青沟村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上,全是山路,步行需要4个多小时。当晚,他们便住在学生家里,主人家很热情,拿出毛巾招呼他们洗漱,俞国平看见洗脸的毛巾很黑,如同抹布,也不好多说,便凑合着洗了脸和脚。当他刚想把洗过的水倒掉,主人家急忙过来端走,就用这盆水给孩子洗脚,然后才自己洗脚。一盆水三个人洗用?俞国平从摆谈中才知道,这里的村民用水非常紧张,最近的取水处也要走两个小时,水对他们而言,滴滴贵如油。平常晚上都不敢洗脸洗脚,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才会有这样的礼遇。

宁波市、宁海县、镇海区对口援建的瓦砾乡山高、陡、险,土质松、滑,全乡5个村42个社1000多户群众饮水难一直困扰多年。

柴王村王家坝社是进入瓦砾乡的第一个居民集中区,共有68户农户,人口约240人。虽然靠近乔庄河边,但人畜饮水一直是个大问题。前几年搞新农村建设时,乡政府从县里争取来1万多元资金,计划挖井,再用水泵抽水到蓄水池。但由于王家坝特殊的地质构造,始终没挖出水来,要引水必须到两公里以外的高山上去找水源,而且要过河,至少要投入近20万元的资金,这对地震之前的瓦砾乡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2008年底,王家坝饮水工程被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列入第一批补助类援建项目,2009年春节刚过,经过内部比选,施工队进场,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建起了2400多米的管线,2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按农村供水示范点的要求,把供水支管安装到户,每户安有闸阀、水表、龙头。现在,王家坝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用“水带子”接水或背水的日子。

说起找水的那段经历,宁波指挥部瓦砾分部指挥长李恒贤、副指挥长王闰清至今难忘。

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油菜花和野樱桃花盛开,但满山的美景无心欣赏。车子只能开到路口,他们就开始爬山。好的水源地一般是在牲口上不去的山涧,有的荆棘丛生,有的乱石嶙峋,有的布满青苔,有的湿滑难行……每天早上,大家备好干粮和矿泉水后开始上山。每找到一处好的水源,李恒贤他们和随行带路的乡干部都会欣喜若狂,划破裤子,蹭破手,爬山的劳累,都丢到九霄云外了。

但这只不过是找水成功的第一步。

2009年11月,全乡28个点的饮水项目批了下来。

为了在2010年春节前让受灾群众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指挥部和乡政府协商后,经内部竞争性谈判,确定了五家施工单位,分成五个片区,同时进场施工。

乌龙村的安家、曹坪两个社,海拔在1000米以上,没有通社道路,建材运输十分困难,只能用人力或畜力运输,一人二骡就是一个运输小分队,每匹骡子每次载重150公斤,每天可以运3~4次,每匹骡子一天的费用是300元。有的地方骡子也上不去,就要先修条简易小路出来。天气寒冷,夜间山上结冰要影响工程质量,只能先运输建材,等连续几个晴天后再抓紧施工。

庙子村的董镇社的山上没有水源,最近的水源在3公里左右的白家山上,还要过一条河。经指挥部的徐悦诚和乡干部多次实地勘察,虽然施工难度很大,但沿途还可以解决另外两个居民集中点40户群众的饮水问题,再难也要施工。在这里,“两海人”建起50毫米供水主管3200米,另加20毫米支管1600米。

柳河村的上院里山上也没水源,只能从下往上抽水,但扬程太高,且当地没有三相电,用最大功率的二相电水泵还差50米,要架设三相电成本很高,瓦砾分部和县水利部门专家“会诊”后,采用分级提升的办法,在半山腰再建一个蓄水池,用水泵分段提升。

在找水的日子里,在施工现场,瓦砾分部援建人员身穿的海军迷彩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地群众纷纷送水、送来自家种的核桃,还自发到山上去监督施工质量。

2010年1月29日,28个点的饮水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加上原来实施的三个项目,全乡有958户居民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惠及面超过90%。瓦砾成为青川县解决农户人畜饮水问题覆盖面较广的乡镇之一。

浙江援建以“覆盖全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青川农村饮用水建设。在人口集中、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做到一户一表一龙头;在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村社,采用高位蓄水池、水窖等引、蓄水方式;在乔庄、竹园、青溪、木鱼等4个供水规模大于1000吨/日的集镇,按照城市标准建设自来水厂;在供水规模大于100吨/日的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建设净水站;在村社及农户聚居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水源;因地制宜建设单点或多点集中净水池,按水源水质合理设置净化和消毒设施。

浙江省各市、县指挥部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抓住国家实施水务体制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饮水安全工程的市场化、公司化、社会化管理,做到“有组织抓、有队伍建、有人员管、有经费保障、有制度约束”。浙江省指挥部邀请专家技术人员编制了《青川县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和《青川县饮水安全工程通用图标》。《青川县创建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设施覆盖到每个村社,服务覆盖到每家每户,实惠覆盖到每个人,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面覆盖。”

由于青川山高路陡,农户居住分散凋零,加之余震不断、交通不便、材料运输难、施工条件差,建饮水工程难度极大。负责饮水安全工程的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周华富与指挥部一班人通过多次调研,提出“覆盖全县,基本解决,建管结合,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提出了“3311”援建工程总体思路,即浙江省投入援建资金3亿元,建设青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监管和保障三大体系,建成1000个集中供水设施、10000个分散式供水设施以及覆盖全县的监测管理能力,保障工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点。

马鹿乡大部分村民以前一直靠背水喝,尤其是住在陇溪、跃进等高山村的群众,每天要到山下背五六趟水才能满足一天的生活所需用水。地震后该乡许多村、社的地表水完全没有了,村民喝水更加困难。在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湖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投资150多万元,已解决了马鹿乡95%以上的群众喝水难的问题。马鹿乡乡长罗城说:“湖州市援建的‘渴望工程’,真正让马鹿人民解了‘渴’。”跃进村村民黄永宝指着门前的蓄水池说:“38立方米的蓄水池,就是湖州市援建干部帮我们修的,水龙头一扭,清水自流,一家人再也不为背水、挑水发愁!”

乐清市援建的三锅乡,人口约1万人,其中三锅场镇和东阳村总计6000多人,每天供水量达400立方米。乐清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寻找水源,在三锅乡东阳村找到一处理想水源。乐清市指挥部经过分析论证,决定在这里建一个自流式蓄水池。但这个水源点离场镇有10余公里,路途遥远且山路陡峭、沟壑纵横,施工异常困难。为尽快解决三锅场镇供水问题,指挥长谢忠诚和王金法、薛海熙、林加军等多次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往返20公里的山路到东阳村调研、制定饮水工程建设方案,协调解决征地、青苗损失有关事宜。项目规划组副组长徐振宇、赵林喜近百次到东阳村。由于交通运输不便,长达10公里的路程,钢管全部靠人抬,水泥等材料全靠骡马驮。从2008年底开始论证实施,到2009年4月工程竣工,足足奋战5个月。三锅乡党委书记罗义祥说:“乐清市援建的饮水工程,体现了乐清人民的无私大爱和无价情谊。”

在东阳村,70多岁的王文龙老人看到乐清市援建干部在自己家门前建起了“高位水池”,按捺不住心底的喜悦和感动。他说:“再不用到四五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水挑水了,更不用担心等水、抢水和闹水荒,心里很感激!”

浙江省各市、县援建指挥部还探索、总结了一整套饮用水工程建、管结合的新经验,着力使青川饮用水工程实现可靠、安全、长效。

第二章 (3)

义乌市援建指挥部在板桥乡采用以工代赈模式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受益农户主动参与饮水工程建设,工程进展快、效果好;湖州市援建指挥部实行村民自己投劳、自行建设、自行维护管理,援建指挥部以奖代补提供资金的“三自一补”方式进行建设,对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资金、原材料进出使用和用工全部公开上墙、接受监督,使项目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建设进度大大加快。绍兴市援建关庄指挥部在建设阶段就培训当地村社内的工匠,增加当地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提前考虑今后运行中管道损坏、水池维修等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嘉兴市援建指挥部在房石片区的五乡一镇,采用以工代赈模式建设,指挥部与乡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149个集中饮水点的建设。

丽水市援建指挥部在偏僻的石坝乡运用“浙江模式”建设民生工程,饮水布点合理、材料成本节约,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东阳市援建指挥部与观音店乡政府共同配合,由指挥部统一采购管材和不锈钢水桶,乡政府与村社受益农户共同规划饮水点,计算并上报所需材料,援建指挥部因地制宜在广元集中采购易搬运的不锈钢水桶,解决修建蓄水池的难题。观音店乡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虽起步较晚,但因机制好、模式新,提前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观音店乡余坝村村民唐映贵说:“东阳援建干部给我们乡建了45个集中饮水点,每6户村民共用一个蓄水箱,既经济又实在,今后饮水不再难。”在海拔1300余米的青川县茶坝乡范家山上,雍长碧老汉把水龙头一扭,清澈的泉水便哗哗哗地喷涌而出。他高兴地说:“感谢宁波援建!我家挑水的扁担可以进文物馆啦!”

金华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邱建中援川前是金华市金东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金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他说,金华援建实施“安居”、“甘泉”、“康庄”三大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居住、饮水和出行的困难。除了把学校、卫生院、农房重建等规定动作做好做实,急应民需更是重中之重。特别在供水工程方面,金华的投资额最大,其中孔溪乡锣鼓湾供水工程投资90多万元,是青川县单个农村供水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铺管道约20公里,是管线最长的。

金华指挥部援建饮用水项目的消息传开,许多高山缺水地区的老百姓自发参与工程建设。锣鼓湾供水工程管线总长20多公里,遥林村发动50多位村民短短几天就把埋水管的沟挖好。在自家门口喝上干净水,当地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写出了“吃菌不忘疙瘩恩,饮水铭记金华情”的对联。

在金华指挥部驻地孔溪乡,笔者翻阅了指挥长邱建中2009年1月写的一份工作手记,找水的来龙去脉就这样浮现在笔者眼前……

“邱指,好消息!锣鼓湾的水终于接通了,遥林村的老百姓都非常高兴!”

当陈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邱建中的时候,邱建中说他的心竟有怦怦直跳的感觉。汗水没有白流,遥林村的乡亲们从今以后再也不为喝水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