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06

第6章 迷彩之师 (5)

不论是地震前还是地震后,饮水问题一直是遥林人,也是孔溪乡7000多老百姓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和最紧迫的生活问题,在家里能喝上安全纯净的自来水更是大家日夜渴盼的事。如今,遥林村的老百姓终于圆梦了。“而对我来说,心中这块大石头也终于可以放下,一年前的夙愿就此了结。”此时此刻,盼水、寻水、引水、通水……一幕幕场景再次从邱建中眼前掠过。

2008年9月1日,邱建中就带着指挥部的陈安和小徐,和时任孔溪乡党委书记王增一道,到遥林村开展调研。村两委办公楼已成危房,座谈就在门口展开,村党支部书记燕学武、村主任李长云告诉他们,除了农房重建的任务特别重外,遥林村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那就是饮水难。

继遥林之行后,邱建中他们又多次到孔溪乡缺水的村社实地走访。在碓坪村碓窝坪社,援建人员看到了地震以后干涸的水井和从山头接下来的只有拇指般粗的引水管;在青峰村后山社,看到了农户房屋周边没有水源,村民挖土坑积蓄雨水使用,而饮用水必须到沟里提水;在红林村郑家湾社,看到了农户家里简陋的背水工具,那是一个里面装着一个厚厚的塑料袋的背篓,而背水点离家有数公里……每一次走访,都让援建人员对灾区群众饮用水的艰难有切身体会,心绪难以安宁。邱建中说,他们援建的重点是民生问题,这就是民生啊!

孔溪乡有近80%的社、50%左右的农户,在地震以后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指挥部决定把饮用水工程列入援建项目计划中,称其为“甘泉工程”。这一项目计划投入347万元(其中,供水站项目30万元;村社分散供水项目317万元),计划铺设PE供水管约140公里(其中,DN32-90的供水主干管60公里,DN20-25的供水支管约80公里)。项目完成后,可基本解决孔溪全乡困难农户的饮用水问题。

邱建中说,虽然这是一项“生命工程、民心工程”,但也是在援建这种特殊环境下实施的一个项目,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问题,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解决。

“五个必去”是金华人找水的第一步:饮用水困难的村必去,饮用水困难的社必去,无水可用的农户必去,项目水源点必去,供水主要路线必去。

海拔1400米的锣鼓湾水源点邱建中去了4次,沿途走访了解民情和民意,踏勘供水路线,每次都需要徒步来回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

为了能使孔溪乡群众尽早喝上清洁的自来水,金华人既当设计员,又当施工员,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孔溪乡供水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批复、实施方案审查、概预算的评审、比选招标到建设实施,全部按照四川省和广元市的项目管理规定进行,程序到位,十分规范。

指挥部和乡政府联合成立了供水工程领导小组,并分别组成工作班子,落实联系领导和项目责任人;召开乡、村、社干部动员大会和项目对接会,明确建设目标和完成时限,逐村逐社协调解决饮用水工程建设中的政策处理问题;指挥部和乡政府具体负责人员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共同委托专业监理单位对施工进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积极性,动员其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供水管的开挖中尽量使用当地的劳动力;指挥部和乡政府成立项目联合验收小组,对已完成的工程尽快、逐个进行验收。

邱建中说,他深深体会到,无论困难多么大,无论任务多么重,援建干部都必须与当地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邱建中还算了一笔账,金华市用于农房示范点配套、供水、通村通社公路等民生项目的自留资金为3390万元,占援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的近20%。

浙江省援建启动“3311”工程,集中解决老百姓饮水难的问题,圆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的梦想。

周华富说:“3亿元撒在青川的山山沟沟之间,也许看不见,甚至不起眼,但能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急应民需,值!”

浙江最好的学校在青川

2009年8月30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青川教育发展史的日子。

这一天,浙江援建青川的39所中小学校整体移交给青川县人民政府。

“这么短的时间,新学校从废墟上拔地而起,我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自豪!”接过青川县政府转交的钥匙,石坝小学校长王建邦高兴地说。

浙江省将抗震设防8度、总投资6.2亿元、总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可容纳487个班的39所援建学校整体移交给青川县。这是四川灾后重建率先整体交付使用的、规模最大的一批援建学校。

在青川每一所援建学校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都是一个个与时间、速度、质量、效率赛跑的见证。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

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

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

你从我们身边走过,消除了我们的痛苦和绝望!

浙江援建青川教育,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是青川县三锅中学高三(5)班学生付洪云对浙江援建的一段感言。

“感恩祖国,感谢浙江”、“浙江的叔叔、阿姨,我们爱你!”……马鹿乡中学徐广等十名孩子站在路边,举着感恩的纸板,表达心中的感激。

想对浙江亲人表达感恩的又岂止是付洪云、徐广呢?青川2万余名师生及25万青川人民对浙江援建青川灾后教育重建有口皆碑,对浙江5100万人民的无私大爱充满感激。

如果不是援建者亲身经历,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在这大山里修建学校到底有多难。

嘉兴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陆锦法说:“我们曾经数过,从青川县城乔庄镇到房石镇的道路,总共有387道弯,要绕过70多条山沟,建材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艰难运到房石镇的。”

湖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施顺林说:“在马鹿中小学施工紧张阶段,工地上人手不够,从湖州紧急组织了200多名工人,包了3辆大客车,跑了几天,直接把工人拉到马鹿乡增援。”学校竣工前20天,湖州指挥部一下累倒5名干部。

永康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陈振产说:“骑马乡小学建在山上,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工程量很大。从上马房到骑马乡的道路不畅,运送商品混凝土的车经常堵在路上,造成混凝土硬化报废,运送建材的车都要靠二次转运。由于学校场地小,挖土填方7.5万立方米,筑挡墙8米高。”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分部指挥长马百壮说:“从县城到茶坝只有到黄坪的12公里路好走,剩下的31公里山道路窄弯急坡陡,两车相会就堵,最要命的还是雨天,到处塌方断路。”

每逢大雨,泥石流冲毁道路,大车开不上山,茶坝分指挥部和宁波建设集团人员就只能在塌方地点两头倒运建材,称之为“摆渡”。除了用车“摆渡”,还得用小车推、肩膀扛,靠人“摆渡”。最艰难的时候,31公里的山道上,一车建材要靠人和车“摆渡”四五次。

马公乡小学是在浙江省对口援建青川学校项目中规模最小,但建设难度较大的学校之一。而且当时只有17个孩子入学。“就为这十几个孩子,建一所学校值得吗?”疑问和不解如风似雨扑面而来。53岁的校长朱理华十分担忧,如果不建学校,这些孩子将不得不跋山涉水到几十公里外的其他乡镇上学。

马公乡是青川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个乡,大地震令马公乡山河移位,留下了13个山体滑坡点,最大的一个滑坡点,几十吨重的巨石从山上冲下几公里,大大小小的地震飞石填满了整条山沟。

衢州市指挥部设在马公乡海拔1400米的山梁上,指挥长毛建国指着一座座山峰说:“从乔庄镇一路颠簸90多公里进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往越来越窄的小胡同里钻,而钻进马公乡就如同进了死胡同。尤其是从石坝乡到马公乡的14公里临时抢通的山路,坡陡弯急,最大的坡度在50度以上,三菱越野车都只好推上去。”

马公乡没有一处多余的人居空间,为选一块建校之地,衢州人不知费了多少神,最后是将一块坡地填平,才形成了如今1000多平方米的校园用地。

马公乡没有一家小商店,没有一家小饭馆,没有一个菜市场,蔬菜肉类和生活用品全部要下山去买。最困难的是喝水,只能用拖拉机去3公里远的水源地把水拉回来,把塑料布铺在车斗里当水箱用。

衢州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日夜工作。

马公乡没有任何建材,连砂石都要从乔庄镇运送到山上,其他建材要从绵阳、广元运来。由于施工场地太小,不能堆放大量建材,只能计划用材,每天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多少建材,从山下运上山多少。有时一车钢筋要转运六七天才到。

马公乡小学于2008年12月2日奠基。马公乡一年四季只有3—5月是最佳施工期,6月进入雨季,一直要持续到深秋,然后进入寒冬结冰期。在这种恶劣的施工条件下,要保证马公乡小学在9月1日开学,是非常艰难的。

一下雨就没有车运建材进山,工地也就得停工。分散住在村民家里的工人,睡觉打地铺,吃饭经常没有新鲜蔬菜和猪肉,连喝水都困难。有时吃七八天的土豆,吃得直发呕,胃里冒酸水。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工人实在受不了,先后走掉五六批。

但衢州的13条汉子没有退缩。

衢州人仅用8个月时间,奇迹般地在偏僻的马公乡建起一座漂亮的新学校。这是马公乡自1952年办学以来,有了面积最大、设施最好、配套最科学的现代化学校。

省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顾承甫说:“让这些经历了地震的孩子们不在自己家门口失学,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这17个孩子建一所学校,很有意义!”

在青川的每一个乡镇,都有一道关于学校的风景。

马鹿乡小学依山傍水,6栋粉色的3层框架结构大楼在大山里拔地而起。新校园窗明几净,设有多媒体室、实验室的综合楼,教学办公楼、宿舍楼、食堂一应俱全。宿舍楼里还安装了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

七佛乡中心小学和楼子乡中心小学分别由长兴县和德清县援建,投资为1169.32万元和844.5万元,全框架结构,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二章 (4)

大院民族学校蓝白相间的校舍,圆形的穹顶,浓厚的伊斯兰风韵建筑掩映在青山之中,清爽大气。学校占地35亩,能容纳小学12个班,初中6个班。大院民族学校八年级一班冯文静、马金凤说:“我们在新的学校里读书,很开心,感谢援建的叔叔们。”

由绍兴市援建的关庄初级中学伫立于青竹江畔的关庄寺坝,淡雅墨绿的外观色彩与四周的青山绿水遥相呼应。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宿舍、食堂、电脑室、实验室、音乐室、语音室等,一应俱全。安装了保温坡屋面、太阳能集热器、无障碍卫生间、坡道等设施,操场采用先进的塑胶跑道,并配备了各种体育设施。

高山顶上的茶坝小学,灰白色的三层楼校舍,非常雅致;瓦砾小学坐落在黄茶公路旁,灰色屋顶和灰白色墙体简洁大方;黄坪小学背靠青山,依山造势,从校门到教学楼呈四级分布……

木鱼中小学选址于白龙湖畔的威虎山上,前临浩渺白龙湖,后依巍巍威虎山。采用现浇全框架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总占地面积68.4亩,总建筑面积20783平方米。中学24个教学班,校舍面积13621平方米;小学18个教学班,校舍面积7162平方米,总投资约9245万元。由浙江省温岭市对口援建,建筑方案由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曙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浙江长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新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以及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具备良好公共教育功能,可容纳2000余名中小学生就读和住宿。

2010年2月1日,木鱼中小学落成交付仪式上,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对木鱼中小学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赞叹说:“木鱼中小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是最美、最漂亮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吴连奇更是一口气数出“六个最”:木鱼中小学是青川县规划设计最好、项目投资最多、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建成后效果最好、最漂亮的一所农村学校。

木鱼中小学从学校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颜士平和他的“拼命三郎”团队,在木鱼这个有着特殊记忆之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这奇迹背后凝结着温岭人太多的汗水和泪水:抢抓进度错时施工、交叉施工、立体施工;温岭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颜士平每天早上起床和晚饭后,经常一个人徒步到施工现场抽查进度和质量;温岭市援建指挥部晚上办公开会更是家常便饭;2009年6—8月,仅温岭援建项目乔庄至木鱼路段,就有20多车次建筑材料翻车损毁;“7·16”洪灾时,在建的中学教学楼基础砖胎模被大面积冲毁,部分单体工程当天现浇楼面混凝土被冲坏报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完成援建任务,是温岭人,是全体援川人员的共同行动。令人欣慰的是,到2010年5月,浙江全额投资、温岭对口援建项目已全部交付使用,温岭曙光温暖着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