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56

第56章 雄关作证 (4)

拿出行动、拿出干劲、拿出实绩,尽快让灾区人民享受援建成果,成为当时指挥部全体成员投身援建一线,展开“百日攻坚”行动的唯一信念。山路崎岖,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余震频发,他们没有畏惧和退缩;高温湿热,他们没有叫苦叫难。

一期副总指挥王广焱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2008年7月,前线指挥部还在剑门关酒店前的活动板房“安营扎寨”,援建工作“百日攻坚”的一项项决策就是在这里做出的,一直住到9月末才“搬家”到县教育局后院的板房里。

当时正值盛夏,铁皮板房内30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遇下雨时,板房漏雨,室内潮湿,被子差不多能拧出水来,不注意盖着潮湿的被子睡觉,第二天起床时发现腿发白。由于板房临近公路,一有车辆经过,便是一阵轰鸣,在嘈杂和喧嚣中,晚上12点前几乎难以入睡。

湿热的气候,使一期队员们无一例外全身长满湿疹,王广焱还记得当时周树奎和杨臣挽起裤腿,数着腿上密密的疤痕,相互比较。“大管家”王君更是前胸后背湿疹连成一片。于文、洪友会身上湿疹“重茬”都打起了“硬结”,看着让人难受和心疼。

指挥部一期12名队员中,有11人年龄在40岁以上,“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考试,陪不上;老人住院,顾不上。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可都埋藏在心里。34岁的陈霖算是指挥部里的“小老弟”,来剑阁时,他的孩子才满10个月。

一张“流程图”

第一批项目事关民生民本,教育、卫生项目特别多,沙溪中学学生宿舍楼、元山中学教学楼、姚家小学学生宿舍及食堂等都被列在第一批援建项目中。

作为第一批援建队伍综合计划组组长,来自黑龙江省发改委社会处的肖兴民早已明白了使命所在,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的立项和审批,为施工阶段赢得时间。

第三章 (2)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是,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的甲方代表学校教师和医院医生,以及项目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人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大规模、大面积的建设,一时半会儿弄不明白立项程序,找不到方向,明明着急却使不上劲。

是啊,地震前,做项目、搞建修,大都是一些专门部门的专业人员做的事,普通的教师、医生哪里见过突然上项目这样的阵势。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肖兴民带领陈卫东、陈霖全力以赴,工程组参与,指挥部上下群策群力,挑灯夜战,在板房里迅速起草了《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项目流程图》。这张图,把项目工作从提出拟援建项目建议,直到项目开工建设共33个程序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到项目法人单位、剑阁县相关部门和前线指挥部,对每个程序涉及的部门、要做的工作及时限,都作了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援建与受援双方在项目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遵守这一工作流程图的规定。总指挥刘国会说,这幅图看似简单,却是指挥部全体同志智慧的结晶。

2008年10月21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肖兴民站在了先进个人领奖台上。他说:“我是代表前线指挥部来领奖的,荣誉属于我们整个集体。”

有了这张图,建设单位一看就明白:在哪个阶段该做哪些事情,要跑哪些部门,需要多长时间,出现“卡壳”该找谁解决等。

2008年12月18日,剑阁县委、县政府又在剑委办[2008]74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黑龙江省援建项目实施的意见》及剑委办[2009]2号《关于加快实施黑龙江省第二批援建项目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中,再次规定并强化了援建项目规划的确定、项目审批、管理、保障措施等事项,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主管部门、乡镇要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项目工作流程图》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加强沟通协作,建立统一受理、分头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机制,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对需转报市以上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也要特事特办,立办立结,并落实专人,负责向市有关部门报送审批手续,及时获得审批核准文件。

要求县发改、国土、环保、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安监、消防等部门要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县援建办。

真是“一通百通”,项目“落地”明显加快。

肖兴民和同志们在板房设计“流程图”时可能没想到,这张看似普通的“流程图”,在后来的援建项目工作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实不亚于一所工程培训学校。

这张图对从没有接触过项目工作的人来说,也能做到一看就懂,一目了然。而对一些项目主管部门来说,就等于把职责和权力“晒”到了阳光下。

这张图和剑阁县下发的几个文件一结合,以前项目审批过程中时有发生的“吃拿卡要”、说“马上”办却要等上两三天、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等现象,再无藏身之地。

我们感叹:一张图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一张图培训了基层干部,一张图治好了“顽症”,一张图把“神秘”的建筑行业利益链条置于群众监督的眼皮下。

在基层,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唯实的作风和操作性强的办法。

筑牢“护廉网”

很快,工程建设中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在项目招投标环节,个别代理公司伺机而动,不按规定操作,出现操纵招投标,围标、串标,甚至个别企业不顾成本恶意低价中标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援建项目的启动实施。

为加强招投标管理,前线指挥部安排来自黑龙江省建设厅的调研员夏忠玉、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副院长王林生铁拳出击。

刘国会一个电话,黑龙江省从后方派来了6名财政评审专家,对评审项目实行招标控制价。专家们对120余个项目一通评审下来,节省资金8000万元,又用于剑阁上新项目。

在招投标报名环节,代理公司往往只让“熟悉”的企业报名,排斥不“熟悉”的企业,保证金按惯例也只能交给代理公司。经过调研决定,县受援办也可以接受企业报名,履约保证金不用交到业主单位或代理公司,而是交到第三方——县受援办,由政府监管起来。

在评标环节,按常规一般是属地操作,剑阁的项目都是在当地资产交易中心评定。可是几次标评下来,评标价和控制价差距小,业内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围标、串标嫌疑。

于是,前线指挥部委派夏忠玉赴四川省发改委协调,同意黑龙江省援建中投资千万以上的项目实行异地开标。随后前线指挥部将符合规定的项目拿到成都开标,这样,插手招投标的“黑手”,也就“手不够长,望标兴叹”了。

严格实行业绩考察,决不走过场,是前线指挥部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的又一次“亮剑”。

首先考察的是沙溪中学建设项目,中标的是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工程是援建沙溪中学3700万元的工程。这家企业报有两个业绩,一个是重庆市西南大学的项目,一个是陕西省西安市体育馆。但在核查业绩资料时,就发现可能与事实有出入。

前线指挥部兵分两路,赴工程所在地考察。王林生带队来到西安市体育馆一核查,业绩中显示的项目法人已调走,资料全部作假,公章纯粹是伪造的,“个头”还比真章小了一圈。另一路由陈方斌带队赴重庆通过考察核实,该企业在西南大学的项目业绩也属造假。

经援建双方研究,立即将这家企业的不良行为上报到四川省建设厅,公司交纳的80万元保证金,按规定不予退还,捐给了灾区。以后每发现一家,剑阁县规划和建设局、招投标委员会就联合下发文件,取消不良企业中标资格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在剑阁县今后的项目中实行限制投标。

后来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带上律师,来到县教育局办公室,显得很不理智,拍着桌子威胁要“收拾”人。看中标无望,又通过“熟人”给刘国会打来电话说情,想退出保证金无果。再后来,又给王林生、夏忠玉打恐吓电话,扬言要对他们的家人采取“措施”,但毕竟邪不压正,面对前线指挥部同志们的凛然正气,对方也只好不了了之。

这样针锋相对“硬碰硬”的事不只一件。

福建一家企业中标剑阁县普安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业绩显示,该企业在福建经济开发区建有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在经济开发区?大家心生疑窦。

按计划,王林生回哈尔滨联系完工作,同剑阁县委派的同志到福建省厦门市碰面,前往“业绩”项目所在地调查,经调查,发现的确是假业绩。再到公安局一查,公章、法人、文书也是假的。这家公司怎么也没想到,这么远他们还来考察,以往都这么过来了,这次却“翻了船”,就连40万元保证金也退不回来。

又一家靠中标转包的“企业”,在黑龙江的勇士们这里栽了跟头。

按规定,普安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由第二名投标企业四川四建公司中标,这家公司在江油等地都建有垃圾处理场。看到这家企业进场,刘国会和夏忠玉、王林生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些不讲诚信,总想钻重建空子的建筑企业私底下“感叹”:“黑龙江这里不能乱投标,投了也白投,保证金收不回来不说,诚信记录也遭受损失,还名誉扫地!”

为全面加强工程招投标面上工作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指挥部全体成员牢记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家毫的谆谆教导:干干净净搞援建,不能项目搞上去,干部倒下来。

在每天清晨指挥部召开的例会上,总指挥都要强调廉洁问题:“援建款物是黑龙江的,更是剑阁的,决不能出任何问题。”一期副总指挥刘双作为非党干部,由黑龙江省监察厅特聘为监察员进行党外监督;指挥部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刘国会任组长;剑阁县纪委监察局与指挥部建立机制,联手监督,成立由纪委书记、分管招投标工作的监察局副局长及指挥部相关同志组成的监督协调机构,双方每月进行一次例行工作联系,全程参与援建项目的立项、招标、工程实施、工程验收和资金拨付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增加招投标报名点,异地开标、评标、业绩考察、即时押证等办法,对建筑领域潜在的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多方投标行为不啻当头一棒,项目推进有章可循,援建市场干干净净。

2009年11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筑牢援建“护廉网”——黑龙江加强援建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扫描》为题,对这一经验作了专题报道。

2009年5月,广元市推行了酝酿已久的“电子招标”,建筑市场招投标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净化。

这样的“援建”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是深远的,意义又何其重大!

我们不禁要向前线指挥部的卫士们致敬,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中,他们承担了多少压力啊!

家在伊春的夏忠玉,生于1958年,就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考上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在省一建公司工作不久,就下乡到伊春农场工作了5年。期间,他种过地,伐过木。后来被调到省建设厅工作,跟工程项目监督打交道,这一干就是25年。

说起在伊春农场工作时的经历,夏忠玉的眼里闪烁着光芒。计划经济时代林区资源丰富,对正值青春年华的他来说,那是一段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时期铸就了他对家乡、对生活、对大自然最朴素的热爱之情。

随手在他案头拿起一本书,龙江作家屈凤崎撰写的《伐木工人传》,讲述的是60年代马永顺的故事。围绕这个话题,这位在谈判桌上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谈起了在那片黑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和他的家乡——美丽的伊春林区,谈起了伐木工人那充满激情浪漫的伐木生活。

听着夏忠玉深情地讲述,我们不禁心生羡慕和向往。伊春,我们一定要来看你一次!

为人厚道正直的王林生,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就从没离开过建筑。他知道黑龙江拿出15亿挺不容易,来到剑阁前线,他更是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当好卫士,在严格监督、保证资金安全使用、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上狠下工夫。

说起王林生敢于逗硬的工作作风,他说还要感谢他的父亲。他父亲曾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财政局的执法人员,多年从事财务、经济、审计工作,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长大。

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经济专业毕业后,他当过教师,教过工程造价控制、招投标、财会等专业,是国家建设部聘任的高职高专工程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黑龙江省招标公司的评标专家。

他说,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积累的理论,在剑阁的援建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提高。招投标这块历来问题不少,发现问题不说出来就难受,不管住就觉得是自己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