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67

第67章 大爱共宇寰 (3)

8月16日—18日,受何厚铧委派,崔世安率协调小组成员赴四川商谈、考察援建项目。8月17日,崔世安一行往返700余公里,实地考察了利州区南河街道南鹰社区、大石镇五四村、东坝街道翠屏社区、城北职业中学、广元精神卫生中心等地。所到之处,代表团看见受灾群众顶着炎炎烈日,加紧从废墟中刨掏木料、清理砖瓦,以最大限度地节约重建成本。烈日下的这一幕,深深感动了澳门考察团一行。

8月18日,“澳门特区参与四川灾后重建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就援建范围和项目达成共识,决定首批援建广元市利州区17个灾后重建项目,包括1个民居工程项目、8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城镇体系建设项目、4个社会事业项目和2个社会福利项目。援建资金总额约为11.7亿元。

10月28日,崔世安再赴成都,与魏宏分别代表两地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合作协议。

10月29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教育暨青年局、社会工作局长者服务处、社会工作局康复服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小组秘书长吕红和多位专家对宝轮中学、城北职业中学、东城实验学校、利州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利州区中心敬老院、广元精神卫生中心灾后恢复重建6个项目集中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澳方官员和专家们认为利州区这6个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基本可行。专家们就项目建设涉及的体现地方特色、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提出了科学的、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1月16日—20日,崔世安率领协调小组成员再度赴四川灾区考察落实灾后重建计划。

16日下午,崔世安一行一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直接驱车前往广元,考察了利州区宝轮镇苍溪村、回龙村,工农镇千佛村等三处澳门“爱心民居”工程安置点,以及广元市嘉陵江大桥选址、西湾水厂等工程。崔世安等考察团成员到达宝轮镇苍溪村“爱心民居”工程项目小区时,当地正在举行“爱心民居”工程奠基仪式。崔世安欣然与地方负责人一道为“爱心民居”工程培土奠基。崔世安一行所到之处,受到了利州区群众的热烈欢迎,沿途随处可见“感谢澳门同胞援助灾区重建家园”等内容的横幅标语,到处都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1月18日,澳门特区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调小组在成都召开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崔世安和魏宏等出席了会议。与会双方共同回顾了2008年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度,并就未来澳门特区政府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继续推进进行了协商及意见交流。

会后,崔世安代表澳门特区与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签署了利州区宝轮中学等6个民生项目的协议书。

3月3日,崔世安率协调小组成员再赴四川,与马华共同签署10个灾后重建项目的协议。这些项目是:西湾爱心水厂、嘉陵江大桥、陵江—宝轮快速通道、宝珠—清河公路、广元—天台山—三堆公路、宝轮镇城镇道路河堤、宝轮镇污水处理厂、大石镇城镇道路河堤和盘龙镇场镇迁建工程,涉及金额近7亿元人民币。

这10个项目签约,标志着澳门特区政府支援四川灾后重建落户广元市利州区的首批项目协议全部签署完毕。

3月31日下午,崔世安代表澳门特区政府与马华签约广元澳源体育中心援建重点项目,并参加了广元澳源体育中心签约暨奠基仪式。广元澳源体育中心集体育赛事、大众健身、文艺展演和休闲娱乐为一体,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规划占地376.66亩,总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这意味着澳门特区援建利州区灾后重建首批项目达到18个,援助资金总额约13.7亿元。

澳门同胞的援建行动还在继续。

11月19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确定援助四川灾后重建第三批共36个项目,援建金额共计人民币10.5亿元。至此,澳门特区正式向四川方面宣布援建的项目达95个,涉及金额约为40.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46个教育,27个卫生,12个城镇、道路建设,以及6个体育、3个社会福利项目,另外还包括1个“爱心民居”项目。项目分布在四川省10多个市州,涉及30多个县区,其中广元市较为集中,澳门的援建项目达26个。

2010年2月22日下午3点,澳门特别行政区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调小组在澳门塔石体育馆举行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新任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首次以主席身份出席并主持会议。会上总结了澳门特区2009年参与四川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讨论协商了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及各项具体计划。

2月27日,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协调小组主席张裕及协调小组一行赴四川考察,视察了利州区龙潭乡元山村澳门“爱心民居”工程和广元精神卫生中心澳援项目建设情况。魏宏在成都会见了张裕一行,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签署了澳门特区政府援助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第三批项目援助协议。会见前,川澳灾后重建协调机制召开了专题会议。

6月4日,张裕获行政长官崔世安同意及委托,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函,宣布特区政府援助四川灾后重建的第四批共7个重建项目的立项名单,涉及金额约1.74亿元人民币。

随着第四批项目的确立,澳门特区政府已宣布立项的援助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达到102个,涉及金额约42.26亿元人民币,约合49.56亿元澳门币,澳门特区政府承诺的50亿元澳门币援建计划至此基本落实,加上澳门基金会援助的5亿元澳门币——这意味着只有50余万人口的澳门,人均支援四川灾区重建超万元!

第二章 (1)

大爱筑新居

我们永远铭记,在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你们与灾区人民血脉共搏,千里驰援、生死营救,创造了战天斗地的奇迹,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歌;我们永远铭记,在恢复重建的艰难时期,你们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无私无畏、超常付出,全力以赴救灾区所急,千方百计解灾区所难。无疆之爱昭示了大真大善大美,倾力之援展现了坚定坚强坚韧。

——摘自2009年5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感谢信

帮助农村受灾群众重建住房的“爱心民居”工程,是澳援项目中覆盖乡镇最多、直接受惠群众最多的项目,涉及利州区宝轮、大石、三堆等10个乡镇14000户56518名居民。原地分散安置12500户;建18个居民安置点,集中安置1500户,建筑总面积168万平方米。

2008年8月17日,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协调小组主席崔世安一行实地考察利州区。10月28日,崔世安与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分别代表两地政府签署 “澳门特区援建‘爱心民居’建设工程项目”单项目协议书。11月初,澳门特区政府通过紧急程序拨付3.08亿元建房资金,汇入四川专户。

“爱心民居”工程帮助利州区14000户群众顺利重建新居,将澳门同胞的深情厚谊播撒于利州区15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国际经验“马口样本”

2008年9月21日,在利州区三堆镇马口村长方梁上,胸前佩戴着山花的南书毕面对600多名村民,动情地说:“今天,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被这里灾后重建的现场所感动!我被这里的每一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我被中国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所感动!我相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合作,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再来这里时,一定会看到新的巨大变化,看到一个重建后的美好家园!”

南书毕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这天,由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在这里举办了“5·12”汶川地震“贫困村灾后重建项目”试点村规划实施启动仪式。

当天,天降大雨,去马口村的道路泥泞不堪,加之坡陡弯急,汽车艰难行进。马口村群众用煤碴铺路,把联合国的客人接到村中。客人们一踏上长方梁,孩子们就簇拥上来,给他们戴上在山间树林中采摘的各色小花编织成的花环。

严重的灾情、恶劣的生存条件、淳朴的马口村民、“不靠天,不靠地,重建家园靠自己”的自强精神,这一切,感动着前来参加仪式的所有来宾。

2009年5月13日,南书毕等和7家新闻媒体人员,再次走进马口村,开展汶川地震一周年回访活动。他们查看灾后重建情况,并与长方梁集中安置点村民座谈,还参加了为马口村一组四户孤残户修建的“爱心民居”工程奠基仪式,每人种下了一棵“爱心枇杷树”。

5月20日下午,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再次走进马口村,这次他是带领来自四川、甘肃、陕西三地的200多名参加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暨培训会议的代表到马口村考察。时隔半年,长方梁上,一排排农户新居已经建成,房顶上“力气用不完,汗水流不尽,甩开膀子拼命干”、“我的事情我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体的事情大家管”的标语格外醒目;房前坡地被整理为梯地,全部栽上了枇杷;房后,生态养殖小区运用零排放养殖技术,没有一丝异味;农田里,新发展的海椒基地长势喜人。

代表们对马口村地震后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交口称赞,对马口村坚持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项目实施、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科学规划经济适用农房、特色农业产业和水、路、沼气以及精神家园等恢复重建项目的做法非常赞赏。

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冒雨前往马口村调研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范小建对马口村科学发展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灾后恢复重建的“参与式”方法、互助合作的机制和“五统一”、“三公开”的管理办法大为赞赏。

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何以引起联合国扶贫开发署、国务院扶贫办及各方面的关注?

三堆镇马口村面积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10户767人。“5·12”汶川地震给该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50万元,死亡3人、受伤5人;村民房屋全部受损,其中倒塌47户143间,严重受损46户174间,61户307人受到地质滑坡灾害的严重威胁;损毁村级水泥公路3公里,泥结石公路5公里;损毁水利设施9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工程5处,造成300亩农田缺水灌溉,400余人、1000余头牲畜饮水困难。地震致使刚刚脱贫的马口村部分村民返贫。

2008年8月,马口村被确定为全国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首批19个试点村之一和澳门“爱心民居”工程项目村。全村群众精神振奋,在条件艰苦、建材紧张、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全村群众喊响“力气用不完,汗水流不尽,甩开膀子拼命干”,创造出互助小组互帮联建、分组投劳村民自建、五统一模式统规联建、合作经营产业共建等解决用工不足、资金紧缺、产业效益差等难题的好办法,提高了重建效率。

“参与式”理念和方法是马口村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法宝。在重建项目规划中,马口村村民坚持“我的事情我做主”,积极参与灾后发展问题分析、恢复重建项目排序,集体讨论确定公路整治硬化、山坪塘维修加固、人饮工程重建等恢复重建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投劳自建、农房互帮联建、产业合作共建的项目建设模式。在项目实施中,马口村村民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划设计,由村支两委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村民投工投劳,整治维修山坪塘、恢复重建村组道路等公益性项目。在项目管理上,马口村村民坚持“集体的事情大家管”,民主选举村民组成施工组、物资组、理财组、监督组、协调组,采购物资、管理资金、组织施工、协调矛盾,并和区、镇项目管理人员一同监督项目质量,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小组成员袁学秀浅显地道出了监督小组职能:我们主要负责搞清楚“钱用在哪了”、“采购的东西质量好不好”、“不好就不能叫他们使用”、“该返工的必须返工”。

因为地质滑坡,有36户不得不异地迁建、集中安置。为了在长方梁整理出可以建房的宅基地,马口村支部书记王宪烈无偿提供自己建筑队的机械,组织群众肩挑背扛,齐心协力移走了近5000立方米的小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