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08

第8章 迷彩之师 (7)

井田坝大桥是陕甘两省入川的便捷通道,是省道105线的控制性工程,担负着平时分流国道212线客货流量,战时保障兰州、成都军区畅通的主要军事要道,也是县城乔庄连接沙州、营盘、姚渡三个乡镇的主通道。

新井田坝大桥不仅是浙江援建工作的又一成果,更是推进青川灾后重建、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工程。

在从南进入青川县城的入城干道上,由宁波援建的一号桥、彩虹桥和小坝路拼桥等四座桥,恢宏大气,成为青川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座桥总投资1.3亿元。宁波市援建指挥部项目规划组副组长王力平说:“由于这四座桥有的是劈山掘地而架,有的是架在荒河滩上,没有一点基础资料,规划设计难度大,加之这些桥不仅是交通桥,而且是市政桥,因此,对桥的标高设计、管理分布、雨水井的建造以及栏杆、路灯都有严格的要求,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征地拆迁、板房腾挪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建设压力非常大。”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说:“在入城四桥的建设中,我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筑堤拦洪,10个月昼夜不停地施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竹园镇,由杭州市援建的杭州大桥,如一道飞虹横跨青竹江上,长约450米,宽24米,双向4车道。在桥的设计和建造中处处凸显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广元城区,甚至在绵阳,都很难找到这样的大桥。”杭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竺豪立自豪地说。

“为了保证质量,整座大桥全部采用一类桩基,连青石都是施工单位从浙江运过来的。2009年10月以来,每天有六七百人奋战在工地上。目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桥下公园和游步道的设置,给竹园镇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空间。”竺豪立说。

居住在桥对岸竹园新区的居民杨天福说:“以前到竹园老区卖菜要绕道宝成铁路立交桥,既花时间又非常危险,现在有了大桥方便安全。”

浙江为青川援建桥梁158座,其中漫水桥92座,是名副其实的民生桥、致富桥、连心桥。

在大院回族乡,一说起5座桥,就打开了人们的话匣子。5座桥于2009年12月10日全部竣工,分别取名“暨阳桥、和顺桥、太平桥、友谊桥、连心桥”,每一座桥都承载着诸暨人民的深情。

大院乡乡长马忠泽说:“这5座桥的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大院乡6300多回汉群众出行难、过河难的问题,不仅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而且为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院场镇居民刘定荣说:“5座桥把大院河两岸连成了一个整体,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大院乡的整体形象大大提升,大院乡场镇至少向前发展了几十年。”

说起桥和场镇的变化,在大院街上做米面生意的徐智慧特别激动:“哎哟喂,这大院过去哪有啥子桥哦,赶场天大家就是在路边做买卖,污水、猪牛粪到处都是。特别是雨季,场镇上家家户户都要用盆子舀积水,太伤脑筋了!”

62岁的徐智慧是大院乡高峰村人,做生意有十几年,就住在新建的和顺桥附近。她热情地把笔者带到桥边现场“讲演”起来:这里原来有一座简易桥,但一下雨就没法过桥。2006年“8·28”特大洪灾后,她3岁的小孙女在附近玩耍,不小心从桥上掉下去,下颌严重受伤,血流满面,牙齿到现在还没完全长好。徐智慧的儿媳妇何又慧接着说,当时,她们俩还找到乡政府,愿意私人出一点资金,由乡政府出水泥来修好这座桥。“诸暨援建人员圆了我们的梦啊!”“变化太大了,起码是向前发展了30年!”

2009年5月上旬的一天,乔庄镇张家村的百姓喜气洋洋,放起鞭炮,6座宽阔平坦的漫水桥建成通行了。张家村村口,一座50多米长的混凝土漫水桥把张家村同剑青公路连接了起来。从漫水桥起,一条长约3公里的崭新水泥路延伸到张家村村委会所在地。

混凝土漫水桥和通村水泥公路,地震前对于张家村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青川多山多雨也多河,山区的村民架不起桥,以前只能用石头和木头搭建便桥,既不平坦,又不稳固,更不能防洪。

张家村位于乔庄镇西北边,顺剑青公路过乔庄河,再沿山道往里走,到最远的四社有7.5公里。要过6次河,中间没有一座漫水桥。

张家村有286户人家、982户村民,蔬菜是他们增收的主导产业。这里生态环境好,种出的菜卖得快,销路好,但是运输却特别难。村里6条溪流,宽的50多米,窄的10多米,村民出村都必须从这几条溪流中蹚过去。最焦愁的是七八月雨季涨水时节,正是蔬菜和西瓜产出旺季,过不了河,瓜菜只能烂在地里。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武说:“没办法,有时候只能四五个人蹚着齐胸深的河水,拉架子车过去。”

宁波的援建队伍来了,帮他们圆了建桥梦。6座漫水桥加上1条引道,总共120万元的投资。这个工程放在宁波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项目,但对张家村的百姓来说却是期盼已久的大事。

宁波指挥部乔庄分部指挥长毛斐恩至今还难以忘记:2008年11月27日,青川县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他与同事驱车到张家村调研灾后重建工作。进张家村的道路很差,沿途有三处要直接从河上过,汽车沿着张家村河边的路曲折行进,上下颠簸着。过第一道河时,就遇到麻烦,前面一辆装红砖的拖拉机跌跌撞撞开过河滩后再也没有力气爬上坡岸,毛斐恩他们忙下车,和路过的村民一起帮忙,很久才清除了“路障”。早晨的寒气从车窗外侵入,不禁让人打了个寒战。车子开到第二道河时,汽车陷在一米多深的水潭中,冰冷的河水一下涌进了车厢。此时,正在河边修建农房的十多位村民放下自己手中的活,不顾严寒,脱掉鞋袜,光着脚,推的推,拉的拉,硬是把车推上河岸。毛斐恩激动地拿出一包香烟感谢,他们却说:“你们宁波人不远千里来帮我们搞建设,这是应该的。”毛斐恩说:“那天很冷,他们为了拉车,都脱了鞋跳进水里。”说起村民过河难,毛斐恩感触太多,有说不完的话。“由于路难走,村民们夜里两三点钟就要背着水果、蔬菜去赶集市,下雪天也要光脚过河。”

2008年11月24日建桥施工方案正式确定。12月22日,天下着小雪,漫水桥正式动工。开工那天,100多个村民闻讯赶来,有几位村民买了鞭炮燃放庆祝。

张家村67岁的老党员刘胜伯说:“宁波人圆了我们张家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老百姓的蔬菜、水果能够从桥上运出,钢筋、水泥也可以运进来,多好啊!”

毛斐恩说:“一座漫水桥,看着不起眼,但让老百姓记着的,往往就是这些小事!”

嘉兴援建的10座漫水桥,修到了群众心里。

房石场镇前的那条河,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秀水河。

“你别看现在河水是温柔的潺潺细流,一发起威来会要人命。”嘉兴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陆锦法指着秀水河感慨地说。陆锦法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青川的山洪暴发确实又急又猛。

房石镇西南部的兴佛村,背靠青山,前面溪水淙淙,青瓦白墙的川北民居依山而建点缀其中,分外秀美。“以前,我们最愁的就是过河,发大水的时候只能冒着生命危险从齐胸、脖子的河水里蹚过去。”46岁的村民何文贵说,“现在有了嘉兴援建的漫水桥,进出安全方便多了。”

房石镇兴佛村有352户人家1095人,1300亩优质有机茶叶和50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区是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眼前这条清清浅浅的溪流,一到雨季就山洪咆哮,不要说运输货物,就是村民们往来进出都很困难,村里的老人小孩就是数九寒天也得光着脚过河。

现在,嘉兴援建的一座座水泥漫水桥稳稳当当地架起来,如吉祥的彩带连接着溪流两岸,既牢固又美观,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好一幅山间美景!

在整个房石片区的大小河流上,嘉兴援建了13座桥梁,其中漫水桥10座。“你别看漫水桥不起眼,投资也不大,却是最适合山里地形的,也最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嘉兴援建指挥部项目规划组组长黄立元说。“项目不大民生好,投资不多功能全”是浙江援建青川民生工程的特点,在群众中留下了好口碑。

桥下,河水湍急;桥上,汽车急驶。前进乡村民唐海科轻松地将自己的商务车开过了长坪漫水桥,停在了家门口。“这桥以前是没有的,我们夏天蹚水过河,冬天搭船过河,这水又急又冷,可不好受。”唐海科说,“长坪漫水桥是嘉善援建指挥部帮助修建的。”

嘉善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卫龙根介绍,当初在确定援建项目时,他们到村里了解到修桥修路是村民们的梦想。“青竹江水流很急,一到汛期还经常发洪水,村民们苦不堪言。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们在设计中提高了桥梁的抗洪标准。当初建桥打基础的时候特别困难,水流太急,要先筑起拦水坝才能施工,指挥部的同志全体出动,人人上阵。”卫龙根回忆着建桥的日子,“尽管很辛苦,不过现在看着村民们每天能够通过长坪漫水桥到山外面去,我们很欣慰。桥通路畅,有几户村民都准备买车了。”

尚树文是青川县七佛乡芙蓉村的村民,他所居住的七岔口,山高坡陡,住在七岔口的20多户人家要到对面的镇上去,必须蹚水。“在这条河里,不知道摔倒过多少人。”

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尚树文发现河坝里来了一群身穿迷彩服的人,起初还以为是部队,后来才知道是浙江援建队伍。不到一个月,一条长60多米、宽4米的漫水桥就建成了。

“人家浙江人就是实在。”尚树文感慨不已。在他看来,这种不花大钱,不求排场,又实在又实用的漫水桥,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浙江援建项目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特别是涉及民生的许多项目,在便民、利民、惠民上下足工夫。

地震前,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川人来说,“交钥匙工程”是个很陌生的概念,也是头一次听说“浙江速度”。但自从“浙江援建”来了,随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拓宽、拉直、整平,人们似乎对“交钥匙工程”有了最直观的印象。作为物资、材料运输以及经济市场重建的运载支撑,“浙江交通”率先尝试了“全程打包、交放心工程”模块,首次建立起交通应急工程建设平台,为我国交通枢纽应急工程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成功、完整的实践蓝本。

第二章 (6)

浙江省援建交通采用资金补助、全额投资和提供设备、器材、物资相结合的方式,以公路建设为核心,重点是剑青公路金子山至乔庄段、井田坝大桥、竹下公路、黄茶公路、唐青公路、酒家垭隧道等主要道路、桥梁、隧道。

“尽管担子很重、责任压力很大,但我们底气很足!”蔡刚说。青川相对于北川、汶川的援建,基础特别差:区域面积大、平地少;高山多,沙石少;山岭多,木材少。蔡刚介绍,参加援建的都是浙江建筑业的“王牌军”,最优秀的建设队伍。所有招标工作都在浙江省、市工程交易中心进行。148家参建单位、施工单位中,有特级企业13家、一级企业34家,施工队伍达到11000多人;31家监理单位中,有甲级资质34家。施建队伍经验丰富,参加过国内许多大型重点工程建设。为确保质量,省指挥部还“优中选精”,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交通设计院、省水利设计院统一开展房建、交通、水利项目施工图审查。宁波市指挥部所负责的片区、乡镇恢复重建项目采用统一招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选择宁波最有实力的建设、建工、交工、市政四大集团参与援建。

“大马拉小车,杀鸡用牛刀。”谈月明形象地比喻说。

据朱定勤介绍,到2010年6月,浙江全省援建道路193条,全长1013.9公里,桥梁158座,漫水桥92座,检测桥梁17座,维修加固桥梁9座。“把优质工程留下来,把荣誉和经历带回去”。在援建中,有6个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受到全国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重点办的表彰;有3个项目荣获“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奖”;有31个项目荣获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金奖、银奖,正在审报的还有18个项目;1个项目被四川省推荐参评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浙江省在援建中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放在首位,不贪大求洋,尤其注重普惠和实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灾区群众构筑安全屏障,浙江省在援建中投入资金超4亿元,援建34条防洪堤,总长28.5公里。这些防洪堤,集防洪、围田、交通、景观功能于一体,保护人口70200人,受保护面积545公顷,新增可建设用地217公顷。防洪堤援建中引入钱塘江堤防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四川省内首创采用小沉井防冲结构作为防洪堤基础,确保了防洪堤工程安全。先期建成的防洪堤已在2009年的洪灾中发挥了重要的防护作用。

“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今晚可以睡觉了……”这是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马永良在“7·16”特大洪灾后见到笔者时说的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