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者报·旧闻(0223)
849100000016

第16章 人物

标:王树声夜袭青龙观

1932年寒冬,转战川陕的红四方面军迅速建立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一大片红色区域。相互厮杀中的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等,预感到他们共同的不妙前景,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立即停战言和”的敦促,暂停了在川西的火并,宣布枪口一致对付红军。

蒋介石委任在军阀争霸中得势的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统120余个团共20多万人马向红军发起6路围攻。“三期总攻”过去,刘湘被愈战愈强的红军在东、西两线打得焦头烂额,损兵折将3万余人,原定“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赤匪”的野心破灭了,原本就“各怀鬼胎”的各路军阀矛盾进一步加剧,面临散伙的危险。刘湘只得拨款400万大洋和400万发子弹奖励各路军阀再战。为确保“剿匪”的全胜,还请出他的最高军事顾问、军师“刘神仙”为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由他全权指挥。

“刘神仙”名叫刘从云,本是威远县一个浪子,当算命先生骗乡民钱财。正当他穷困潦倒之际,恰值刘湘、刘文辉两大军阀为争霸在泸州和老君台爆发激战,打得难分难解。他为刘湘胡占一卦,说道“两战必胜,全川属君”。这无非想讨个欢心骗些钱财,没想到“瞎猫碰上死老鼠”,居然测了个正着。生来迷信的刘湘,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拜刘从云为师父,言听计从,奉为“活神仙”。

徐向前定计将刘湘引到东线作战,并决定由王树声在西线多作点文章,把这股祸水引向东去。为实现“诱敌东歼”的战略,分管西线的王树声副总指挥,巧施妙计,将“迎击”变为“迎敌”。1933年6月27日,红军佯装败退,撤出敌人急欲占领的通江城;又虚晃一枪,分兵向东进击,攻占城口,造成红军将出巫峡、奉节,直捣刘湘老巢万县的声势。刘神仙果然中计,举兵东进万县,即钻进我军布下的铁阵。刘神仙使出浑身解数,驱赶数万人马,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红军进行了轮番猛攻,可遗憾的是,攻势完全不奏效。黔驴技穷的刘神仙孤注一掷,下令农历七月初五与红军决一死战。

战场形势对我极为有利,方面军决定总反攻开始。战略部署是:先集中兵力击破敌人第五路,尔后再挥戈向西,横扫西线敌人。东线敌军第五、六路七八个师分布在东起万源西迄通江东南100多公里战线上。我军把反攻的突破口选在万源东南的青龙观。青龙观位于万源城西南70里的青龙山主峰,形势险峻,两侧全是抬头望不到顶的、刀切斧削般的悬崖峭壁,只正面有一条羊肠小路可通。

总指挥部之所以选此处为总反攻的突破口,一是由于这里恰系敌主力第五路左、右两翼的结合部,一旦攻取,就能将敌拦腰斩断;二是由于这里易守难攻,敌人防备较松,较适宜我军采取夜袭方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夺下;三是由于刘神仙最近常出没青龙观玩神弄鬼,说不定还可来个“擒贼先擒王”。

突破青龙观的任务由擅长夜战的第31军274团担任,这是一支由王树声在鄂豫皖根据地亲自带出来的素以攻如猛虎、守若泰山名扬军内外的部队。王树声针对川军畏惧夜战的弱点,亲率二营向青龙观出发,穿山越涧,攀藤附葛,登悬崖,爬峭壁,过暗哨,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上了青龙观。正披头散发“作法”的刘神仙,听到枪声一响,感到大事不妙,这个长期花天酒地、外胖内虚的妖人,手中宝剑掉地,从祭坛上栽了下来,便一命呜呼了。

夜袭青龙观,歼灭敌师部和一个营。后续部队紧接着投入战斗,乘胜追击。从8月9日到9月22日,我军在40多天反攻作战中,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四川6路军阀,使敌人“空全川之兵”、“竭全川财力物力”发动起来的6路围攻,遭到了彻底的破产。

(摘自《华兴时报》)

标:张爱萍进敌堡夺牛

1941年农历十一月十九的晚上,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把警卫连战士集中起来,进行战前动员。他说:“前几天,日伪军下乡,把老百姓的耕牛全抢去了,大家都愁着开春没法搞生产,我们要为老百姓分忧解愁,今晚就去把牛夺回来。”

出发前,乡农会主任陈元,抓来一只红毛公鸡,手提钢刀,大步向前,一刀剁掉鸡头,鸡血滴进酒碗里,双手端起碗,大声说:“有决心把牛夺回来的,过来喝酒宣誓!”哗地一下,几十个战士一齐拥向酒碗。

半夜,没有月亮,天色漆黑。队伍在紧靠海关镇的草滩上隐蔽下来。张爱萍带着几个战士,一直摸到敌人的土圩子下边。

“什么人?”敌人哨兵大声喝道,随着拉动枪栓的声音,两条黑影窜了出来。

“送钱来赎牛的,找王子磐乡长!”陈元不紧不慢地答道。

“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嗨嗨,白天不方便。不信,这里有通行证。”

一个敌人走过来看证件,说时迟,那时快,张爱萍立即用手枪顶住这家伙的胸口,缴了他的枪。另一个敌人还没来得及出声,就成了战士手下的俘虏,被捆了丢在一边。伏在圩外草滩里的战士趁机潜入进来,陈元在前领路,一部分人往牛栏摸去,一部分人负责掩护。突然,手电筒一亮,一个敌人朝牛栏走来。张爱萍飞身上前,将麻绳套到他的脖子上,转向一背,那家伙两脚离地,枪落在地上。旁边一个战士,上来把他的嘴塞住,捆绑结实。

就在这紧张时刻,敌人警犬突然“汪汪汪”地狂吠起来。内圩的碉堡上“啪啪”射出两颗探照弹,把海关镇照得通明透亮,夺牛的战士只好隐蔽埋伏下来。

突然,“嗒嗒嗒嗒”,东南方向枪声大作,负责掩护的三排与内圩敌人交上了火。

陈元带领的一排战士,在据点内的养牛人配合下,抓住机会,用刀割断牛绳,赶着牛出牛栏,骨碌骨碌地过了圩河,进入草滩飞快地跑了。

一颗通红的火球飞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一排战士按照事先计划,放出完成任务的信号弹,表示撤出据点了。而敌人的枪,还“嗒嗒嗒”“咚咚咚”地在响着。陈元大声地喊道:“王八鬼子听着,王子磐也听着,牛我们如数收到啦,用不着打收条呀!钱等丰收以后再送来吧!”

敌人的枪声更紧了,炒豆似的,连成一片。

这时东方已经大亮,阳光照在牛身上,像涂上了紫红的油彩一样,十分惹人爱,它们也好像知道要回到久别的主人身边,得意地甩着尾巴。张爱萍和战士们一起钻出草滩,跑上一片高岗,停下来休息,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裳撕破了,脸上也划出了几条血道道。战士们关切地问他要不要包扎一下,他却说:“不要紧。”当张爱萍和战士们回到唐家洼,老百姓们满怀喜悦的心情牵回自己的耕牛时,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如今,唐家洼老人还常常讲起张爱萍带战士进敌堡夺牛这段故事。(据《党史纵览》)

标:陶成章病房遇害

这时是武昌起义发生后约3个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14天。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也在两个多月前被革命党人光复,到处充满了革命的气象。

然而,1912年1月14日凌晨2时许,夜幕低垂,路静人稀,却有两个人来到广慈医院,敲门而入。门卫问他们有什么事,他们回答,有要事要见在这里住院治疗的陶成章先生。来人上楼推开陶成章的病房,见陶正躺在床上,面孔向里,沉睡未醒,遂大呼一声:“陶先生!”陶成章惊醒,刚转身向外看时,来人早已拔出手枪,向陶头部打去。子弹从陶的左颈喉管旁边穿入脑部,陶当即死去,鲜血流了一床。刺客见事成,立即持枪逃离医院,转眼无影无踪。

陶成章被暗杀立即成为轰动上海乃至全国的重大案件。在南京才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0多天的孙中山闻之“不胜骇异”,第二天就致电上海军政府都督陈其美,指出陶成章“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要求陈其美“严速纠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黄兴等革命党领导人也发电给陈其美,要他迅速严缉凶手,并要保护好陶成章的好友章太炎。陈其美在上海立即表示:已派遣都督府的全部暗探严密查拿凶手;同时饬令都督府交涉司转饬会审公廨委员及函请租界捕房,一体协缉。

然而,陈其美所做的这一切只是遮人耳目的表面文章,因为暗杀陶成章的主使人正是陈其美本人。

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期间著名的革命党领导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878年,很早就投身反清民主革命。1904年,他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等人创立革命团体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为了发动革命武装斗争,他多年来积极奔走于江浙各地,联络会党,组织起义,常常日行八九十里,腰束麻绳,脚穿芒鞋,蓬首垢面,废寝忘食,冒险犯难。他曾四过杭州,与家乡仅隔一条钱塘江,却没有回家看望家人。他说:“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表现了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陶成章在浙江革命党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但是,陶成章有个很大的缺点——具有浓厚的宗派思想与排他性。1910年2月,陶成章与章太炎公然成立新组织,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分裂。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陶成章回到国内,在上海主持光复会与光复军的领导工作,发动浙江武装反清起义。但与此同时,他又和以陈其美领导的江浙同盟会进行争夺权力的斗争。斗争越来越激烈,竟发展到互相仇杀领导人的地步。光复会的领导人李燮和遭到狙击未死。光复会威望最高、能力最强的陶成章更成为陈其美必欲除去的对象。

陈其美是同盟会的一个重要领导人,他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上海光复后,他被推举为军政府的都督。但他同样具有政治上的狭隘性与自私性,陈其美作为同盟会在江浙地区的领导人,早就与陶成章及其领导的光复会有矛盾。为争夺上海与浙江的领导权,上海、浙江光复会这两个革命组织的矛盾日益激烈,斗争也更不择手段。陈其美对陶成章更是憎恨,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时正逢陶成章生病住入上海广慈医院,陈其美闻讯,就召来担任沪军第三团团长的部属蒋介石密议,制订了刺杀陶成章的计划。

蒋介石先出面收买了光复会的一个叛徒王竹卿,让他打听陶成章的行踪。他们得知陶成章秘密住入上海广慈医院治病,就让王竹卿在1月14日凌晨潜入医院刺死了陶成章。

事实证明,刺杀陶成章是陈其美一生中所犯的一个最严重的错误。上海、浙江光复会案发生后,真相很快就披露出来。它不仅没能消除革命党内部的分歧,反而加剧了矛盾与斗争,破坏了团结。陶成章被刺死后不久,凶手王竹卿就被光复会中人杀死在嘉兴家中,蒋介石被迫避往日本。

(摘自《民国大案》经盛鸿/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

标:彭德怀的“家私”

彭德怀的“家私”只有四件“珍宝”:一支左轮手枪、一枚红星奖章、8块银元、一包历史资料。在中南海工作时,彭德怀一直把它们珍藏在保险柜里。

左轮手枪是抗日战争时期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的战利品,彭德怀一直把它带在身边,留作历史的纪念。激战太行山、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赴朝参战,一直没有离开过他。那是他的心爱之物。

红星奖章是在中央苏区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也都有。提起这枚奖章,彭德怀真诚地说:“这不是个人的荣誉,它记载着无数革命战士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那8块银元,是红军时期分给他的伙食尾子。他常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伙食尾子就是节约下来的伙食费。那时候,干部和战士的生活很艰苦,都没有零用钱,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当时官兵平等,有了伙食尾子,分得一样多,可用它买日用必需品,是零花钱。我很少花钱,就把它积攒下来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领导竟然会将一分一分的伙食尾子,用心积攒出8块银元,这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极好的革命爱国主义生动教材。

那包材料,是彭德怀的笔记本和一些油印的战斗经验总结。其中有一份《中国革命战争问题》,是1941年10月他在北方局党校的讲课提纲,他一直用红布裹着,精心保存。有一次,他打开这包材料,拿起《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翻了几页,对警卫员说:“革命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惜这些材料过去没有保存好,喂了老鼠了。”说着,他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来,在这份材料的首页上写道:“已被老鼠啃了不少,这虽然是素材,但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实际材料。”

这位人民解放军和党的高级领导人,不爱金钱,不爱美女,执著追求共产主义信仰,保持一种崇高精神,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和青年人学习。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离开中南海时,动情地说:“这几件东西,我保存几十年了,它来自人民,现在应该还给人民。”然后亲自动手,无限深情地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整理好,包裹好,把这四件珍贵的纪念品全部交给了党。

(摘自《如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