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者报·旧闻(3月)
849300000001

第1章 稗官野史

标:唐代最滑稽谋反事件

唐朝末年,民变蜂起。这些民变,基本上都是被压迫得没有活路所致,目的要么是夺取政权,要么是讨个说法。有一起民变却什么都不为,让后世人研究来研究去,都无法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是唐敬宗时期。在首都长安,有一个叫苏玄明的算命先生,跟染坊工人张韶关系不错。一天晚上,两人喝酒,苏玄明跟张韶说:“我给你算了一卦。我算定你会坐在皇帝宝座上,跟我共进晚餐。现在,皇上日夜不停地打猎玩球,很少在皇宫,正是你的机会。”

张韶立刻召集了100多名染坊工人和街头无赖,把兵器藏在制作染料用的紫草里,装上车,朝皇宫进发。

一干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巡逻的禁卫军发现了破绽。有个士兵发现车子有异,就拦下来询问。张韶心虚了,抽出刀杀了那个士兵,让部众拿起武器,大声喊叫着向皇宫冲去。

这一冲,竟然就冲了进去。当时,“体育爱好者”皇帝李湛正在宫里与一群太监打球,眼看着变民砍开宫门闯进来,吓得魂不附体,被一个太监背到神策军大营里躲了起来。

一群人进了大殿,张韶坐上皇帝的宝座,请苏玄明一起吃东西,兴高采烈地说:“你小子算得真准!”然后继续吃,没下文了。苏玄明没想到张韶就这样结束了,大惊:“难道你只为了这个?”

张韶和苏玄明面面相觑,终于发现两人的沟通出了问题——苏玄明是鼓励张韶成就一番事业的,张韶却只当他要自己来皇宫吃饭!事已至此,赶忙跑吧。正遇上政府军队赶来,张韶、苏玄明和一干追随者全都被砍死。

这就是著名的苏玄明张韶谋反事件,如插曲花絮一样记载在史书当中。从这段记录来看,他们称得上是国内最早的无厘头实践者,最有游戏精神的人。张韶为了验证朋友的一个预测,可以赔上身家性命,实乃玩家之最高境界。遗憾的是,他们互相太不配合了,最后演化成血腥的结局。

(摘自《晚报文萃》)

引:宋仁宗对于这个案子采取的却是模糊处理的办法。他自己也搞不清究竟是否和冷清的母亲发生过关系。鉴于他自己也是宫女所生,万一这个冷清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倒也是一件幸事。所以他没有明确指示如何处理,只是推给开封府详审决断。

标:包拯斩了宋仁宗的“皇子”

宋仁宗后宫里有众多的妃嫔,可是当了28年皇帝的他,却一直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早先曾有过三个儿子都是早夭。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能够由亲生的子嗣来继承,宋仁宗难免采取“广种薄收”之策,除了妃嫔外还临幸宫女无数。据说他每临幸一位宫女,就赐予一个龙凤刺绣抱肚,作为凭证。而大臣们认为他这样做是纵欲过度,会劳神伤体,几次建议他将众多宫女遣放民间,宋仁宗也确实曾遣放宫女回归民间嫁人。

皇祐二年(1050),开封城里出了个奇案。有个叫冷清的年轻人,自称自己是“皇子”,自说自话,到处张扬。当时知开封府事的钱明逸听说了这件事,下令将冷清抓来。想不到冷清进了大堂,并不下跪,反而对着钱明逸大喝一声:“明逸怎可不站起身来!”这钱明逸一时疑惑,竟然不知不觉站了起来,像是迎接来宾的样子。过一会儿才感觉到自己失态,重新坐下,要冷清站立讲话。冷清拿出一副皇子的派头,说自己的母亲是宫中放出的宫女,当年曾得天子临幸,有龙凤抱肚为证。母亲在出宫后生育了他,所以自己是当今皇上的独子。钱明逸见这件事不好处理,只好先将冷清关押起来,再上奏仁宗皇帝。

宋仁宗对于这个案子采取的却是模糊处理的办法。他自己也搞不清究竟是否和冷清的母亲发生过关系。鉴于他自己也是宫女所生,万一这个冷清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倒也是一件幸事。所以他没有明确指示如何处理,只是推给开封府详审决断。钱明逸也没有办法去查清楚,尤其是吃不准宋仁宗的态度。好在冷清被关押几天后,就显露出精神不太正常的样子,讲话颠三倒四,行为怪异。于是钱明逸判处此案为“疯人无状”,扰乱视听,将冷清发配到汝州(今河南临汝)编管。

可是案件到此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发展成了政治风波。开封府的推官韩绎越级上奏朝廷,说钱明逸这样处置是让冷清继续造谣惑众。宋仁宗继续采取模糊政策,将案件交付朝议。朝议时,有大臣建议将冷清发配到远离京师的江南编管,减少影响。但是翰林学士赵槩坚决反对,认为一定要把案件搞清楚。

宋仁宗只得下令要赵槩和包拯两人重新审理这个案件。包拯亲自审讯冷清,并且广泛开展调查,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搞清了事实。冷清的母亲王氏确实是宫里放出的宫女,也确实被宋仁宗赐予过龙凤抱肚。不过出宫后嫁人,先生过了一个女儿,以后才生了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冷清与皇室的任何血缘关系。冷清长大后不务正业,听说宋仁宗长期未能得子,就倚仗老妈的那个龙凤抱肚,开始在街巷里自称皇子。有一年,他流浪到潭州(今湖南长沙),遇见一个叫高继安的道士。那个道士明知道他实际上不可能是皇子,但却觉得这也是奇货可居,便资助冷清置办行装,和他一起到京师来试试运气。当冷清被抓进开封府后,高继安又指使他装疯卖傻,逃脱罪责。

包拯向宋仁宗报告,请求立即将冷清和高继安斩首示众。宋仁宗犹豫了一段时间,没有做出决定。包拯再次上奏,陈说利害,尤其是提到此案不立即从重判处,唯恐天下“奸邪”之徒别起事端。皇祐二年四月,宋仁宗终于批准对这两个政治诈骗犯执行死刑。一件传得沸沸扬扬的奇案就此了结。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