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帝王之死
903200000012

第12章 死于权奸佞臣之手的帝王 (1)

不听忠言,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于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辅佐。齐桓公的惨死,又应该归罪于他用人失察。因晚年昏聩,用人不当,齐桓公最后竟落了个被活活饿死的悲惨下场!

任用管仲,称霸诸侯

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这年秋天,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齐桓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于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辅佐;而齐桓公的惨死,又应该归罪于他用人失察。

管夷吾初任宰相时,上至皇亲贵戚,下至宫女太监纷纷站出来说他的坏话,姜小白的回答是以后再有砥毁宰相者要严惩不贷,国事先向宰相汇报,然后才能向他报告,他自己称管夷吾为“仲父”,国人不可直呼宰相的名字,当面背后只能称宰相为管仲(管夷吾字“仲”,古时称字表示尊敬)。

于是管仲得以不受干扰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齐王国成为春秋一霸。

齐桓公一生对管仲言听计从,唯独管仲临终的告诫没有听进去,并因此付出了饿死的代价。

宠信奸佞迎奉之人

晚年齐桓公信任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佞臣。竖刁又叫寺人貂,是齐国的一个宦官,他少年时就进入齐国宫廷,侍候齐桓公。易牙名巫,时称雍巫,字易牙,齐国雍邑(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南)人,他善御射,且精于烹调,在齐桓公宫廷侍御。开方是卫国人,后到齐国,任大夫之职。三人身份虽各不相同,但都得到齐桓公的宠爱和信任,显赫于宫廷内外,时称“三贵”。

他们是怎样博得齐桓公的宠信的呢?先说竖刁。竖刁天资机敏,极好察颜观色,揣摸他人心理。他自行阉割来到宫中当了宦官,利用职事之便,时刻留心齐桓公的生活习惯和各种嗜好,事事迎合齐桓公的喜好,使齐桓公称心如意,渐渐地把他当成十分亲近的人。

在这方面,易牙的本事决不在竖刁之下。易牙精于烹饪,善制美味佳肴,每天都能使齐桓公吃到可口的饭菜。他还千方百计地讨好齐桓公的爱妾长卫姬,使长卫姬在齐桓公面前多次赞扬他,因而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说他没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竟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蒸肉给他吃。齐桓公得知那香喷喷的蒸肉真的是人肉以后,开始觉得很恶心,后又觉得易牙忠心可嘉,于是对他非常信任。

开方也是善于迎合的佞臣。他看到齐桓公贪恋女色,便向桓公举荐卫懿公的女儿,盛赞她们如何美丽,齐桓公被说得动了心,就向卫懿公请求让他的女儿入宫,先后把卫懿公的两个女儿纳为妾。开方荐美有功,也博得了齐桓公的好感。开方为了表明自己对齐桓公忠贞无二,尽职尽责,在齐桓公身边供职十五年,从未回故国卫国探视过自己的亲人。

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奸佞就是这样在齐桓公身边站稳了脚跟,成为宠极一时的显贵。

三奸佞得宠以后,互相串通一气,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为非作歹。他们先是在桓公面前搬弄是非,挑拨桓公与管仲的关系,继而又进行立储的阴谋活动。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生儿子。有六位庶夫人,各生一子。长卫姬生无诡(《左传》作“无亏”),小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最初与管仲商议,想立孝公昭为太子,后因竖刁、易牙与长卫姬串通一气,向桓公鼓动和纠缠,于是让齐桓公改变了主意,答应立无诡为太子。竖刁等人想立无诡,动机是十分明显的:无诡是长卫姬所生,长卫姬与他们关系密切,立无诡可以控制国政。

不听贤相之言被饿死

对于竖刁等人的企图,相国管仲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对齐桓公说,继承霸业,需有德才,公子无诡的德才远不及公子昭,劝桓公不要被竖刁等人的蛊惑贻误了齐国的未来。管仲的一片忠心,使桓公有所醒悟,同意了管仲的意见,确立了公子昭的太子地位。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曾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帮助齐桓公首先成就霸业的一代贤相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并问管仲身后谁可为相。管仲回答说:“没有比君王更了解他的臣子了。”桓公又逐一举竖刁、易牙、开方相问,管仲警告桓公: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乃刻毒小人,千万不可以靠近他们,一定要驱逐竖刁等三人出宫。

当时齐桓公还申辩说:“易牙曾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烹为佳肴给我吃,爱我胜过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忠心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情至爱莫如亲子,连儿子都忍心杀掉,更何况君王你呢?”

齐桓公又为竖刁申辩:“竖刁为了能长期进宫侍候我,不惜阉割自己的阳物,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忠心还有水分吗?”

管仲回答说:“人情至重莫如自己的身体,连身体都可以伤残,君王又算什么?”

齐桓公又提及卫开方:“卫公子开方宁愿不当太子,去国千里跟随寡人,15年不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爱寡人胜过爱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忠心。”

管仲说得更加透彻:“人情至亲莫如父母,父母尚且忍心抛弃,到时难道不会抛弃君王吗?卫国乃千乘之国,开方不惜丢弃千乘之位跟随你,说明他的欲望大于千乘之封,别忘了齐王国可是三千乘的国家。此人千万不可任用,用必乱国。”

如今看来,竖刁、易牙、卫开方三个佞臣超乎常理的隐忍背后一定有天大的阴谋。

齐桓公再问:“这三个人跟随我很久,先前仲父为何不劝诫我?”

管仲:“国王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嗜好,这三人能迎合你的嗜好,我先前不劝诫是为了让你快乐。有我在,这三人不敢胡作非为。譬如三人为洪水,我就是堤防,堤在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现在堤防没有了,洪水就会泛滥为害,所以君王要远离他们。”

管仲的这番话使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在管仲死后就将竖刁、易牙、开方免职并斥逐,而任命鲍叔牙为相。

但时过不久,齐桓公又怀念起竖刁等人来。没有了易牙,感到食物不再可口;竖刁离开了,觉得后宫不那么舒适可心;不见了开方,也觉得朝仪不那么整肃威严。长卫姬乘机鼓动齐桓公将三人召回,齐桓公也怀疑管仲的看法不妥当,于是又将三个奸佞官复原职。相国鲍叔牙对齐桓公的这一决定很不满,忧闷发病而死。鲍叔牙死后,三奸佞去了块心病,更加肆无忌惮。加之此时齐桓公已老,后宫中又有长卫姬的支持,他们再不把朝臣放在眼里,专权用事,为所欲为。

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冬天,齐桓公卧病在床。竖刁、易牙、开方认为时机已到,便图谋作乱。他们假传齐桓公的话,不许任何人前来探视,只留公子无诡和长卫姬在宫中。过了三天,又将侍候齐桓公的宫人全部逐出,并用高墙堵塞了宫门,将齐桓公困了起来。宫女晏娥儿从宫墙的洞穴进入桓公的宫室,桓公说他要吃饭,晏娥儿说无法弄到,又要水喝,晏娥儿还是摇头。桓公问是何原因,晏娥儿告诉他,竖刁等人作乱,堵住了宫门,连大街上都十多天不见行人了。齐桓公感慨流涕地说:“管仲识见高远,真是圣人!我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与他相见呢?”于是用衣襟蒙住脸,在饥饿和羞愤之中离开了人世。

在桓公病重时,他的几个儿子各树朋党,互相残杀,争夺君位,桓公死在空宫中,无人过问,连尸体也没装入棺材,“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史记?齐太公世家》),一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著名政治家,因晚年昏聩,用人不当,竟落了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而在此期间,阴谋家竖刁等人则加快了立储夺权的步伐。十二月乙亥(公历前643年11月11日),他们拥立公子无诡继承君位,然后才为桓公收尸,装棺下葬。

昏庸残忍,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害自己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提起他,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奸臣赵高,想到指鹿为马的荒唐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家喻户晓,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残暴和胡作非为也在历史上臭名远扬。就是因为他的胡作非为,他最后不仅丢了性命,更丢了江山,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万世万代的的好梦彻底破灭了。

“亡秦者胡”的谶语与矫诏篡位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盖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他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不但没有传下千世万世,相反,仅仅过了短短的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这一切,要从一个神秘的谶语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