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帝王之死
903200000051

第51章 死于意外的帝王 (2)

早在秦惠文王时,张仪就入秦献计:秦军东进中原,先取韩国军事重镇、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以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有九鼎为象征,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由于当时秦惠文王为巩固后方而集中兵力灭蜀,暂把张仪之计搁置一旁。秦武王即位后,已经灭蜀,后方巩固,国力正盛,秦武王欲对外征伐,自然想起了张仪前言。他对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说:“寡人生在西戎,没有到过周都洛阳,不知中原怎样繁华。寡人渴望有一天,驾车进入周王畿游历,亲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愿,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谁能为寡人伐宜阳,进中原?”樗里疾回答:“韩国宜阳城坚兵精,路远道险,倘若魏、赵二国出兵救宜阳,秦军孤军深入险境,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秦武王听了,很不高兴。这时,甘茂说:“伐韩宜阳,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就不可能越魏救韩,韩被孤立,宜阳城就可能被秦军攻破。”秦武王大喜,即派甘茂出使魏国。甘茂以共享伐韩之利相引诱,与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韩国的联盟。甘茂怕秦武王在伐宜阳期间,听信樗里疾之言而变卦,特派副使向寿报告武王:“魏王已经同意与秦国共伐韩国。虽然得到魏国支持,还是不伐宜阳为好。”武王听了,很不理解,亲自赶到息壤召见甘茂,问甘茂为何改变伐韩计划。甘茂说:“宜阳城池坚固,兵精粮足。秦军冒千里之险攻宜阳,决不是短时能够凑效的。

如果攻宜阳时间延长,必然有人在大王面前诽谤,大王听信小人之言,臣攻宜阳不仅失败,还要身败名裂。”武王坚定地说:“寡人不听小人之言,愿与你定息壤之盟,为你解后顾之忧。”于是君臣当面签订盟约。接着以甘茂为大将,领兵五万伐宜阳。甘茂攻宜阳,长达五个月,没有见效。这时,右丞相樗里疾对武王说:“秦军攻打宜阳城已经五个月,精疲力尽,锐气大丧,再挺下去,恐怕形势要发生变化,不如班师为好。”武王听了,就派人召甘茂班师回朝。甘茂写信一封,让来人带给武王。武王拆信一看,只有“息壤”二字,恍然大悟。于是派出五万援兵,令乌获带领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军,兵力大增,遂以乌获为先锋,击退韩国援兵,攻陷了宜阳孤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丧,急忙向秦国求和。

举鼎伤命

秦武王帅气有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岁那年到洛阳。一看见大鼎就来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秦武王本人力大无穷。他手下还有三个大力士,叫做乌获、任鄙、孟贲在周天子的宫里,大力士孟贲指着“龙文赤鼎”说:“大王,这个鼎好,火红色的,上边是鎏金的龙纹。就是沉了点儿,自从铸造落成,从未移动过。您要不要试试?”

秦武王不言不语地把深衣下摆挽起来塞到腰间,低着头绕着鼎走了半圈,让人把杠子顺过来,横穿过两个鼎耳。孟贲说:“大王,我先来试试!呸!呸!”他往大手心中连吐两口唾沫,然后骑马蹲裆俯下身来,双手提拉杠子中央,狠狠喝叫一声起!鼎底真的松动了,慢慢被提拉起来了,轻微颤动着,底下悬着陈年的苔藓,离地约有半尺。孟贲咬牙切齿,试图再起,却难以提高一寸,只好原地放下。

示意撤掉木杠。下人赶紧把木杠撤掉,发现它已被压弯了,观者无不咋舌。秦武王虎步龙踞,弯腰分开两手紧紧攥住左右两只鼎耳,气运丹田,舌尖儿顶上牙膛,使劲全身,丹田一叫力:“给我!开——!”话声落地,大鼎已出现在秦武王头顶上方。观者山呼般地拍起巴掌来。突然间只见秦武王两眼忽然发直,嘴唇发紫,脸色苍白,目眦尽裂,双睛流血,虚汗盗出,小便失禁,俩手紧跟着就是一含糊,鼎扑通一声直坠下地,砸出一个陨石坑。秦武王大叫:“啊呀痛也——!”小腿被巨鼎压了个九十度折断,登时昏厥过去。

公元前307年,执政仅4年的秦武王就这样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孟说由于勾引皇上举鼎有罪,回国后就被全家问斩。

后院起火,孝文帝因皇后淫荡被气死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英明天子,却因皇后的淫荡给活活气死!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英明天子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北魏的前身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该民族自东汉以来,经常与汉人接触,不仅占据匈奴故地,而且据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片土地,由于拓跋氏的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数民族为主人的北魏政权。那么,为何统一北方后的北魏政权要实行汉化呢?这还得从其鲜卑族历史起源和历史背景说起。

鲜卑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拓跋部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自拓跋圭后的强大,原始社会解体,步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又由于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在奴隶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过渡到封建社会了。

拓跋氏本以游牧为生,由北向南推进中,接触到汉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从游牧业转向农业的同时,亦必然弃逐水草而居转向汉人的定居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于是,为进一步改变落后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在孝文帝时代掀起汉化运动的高潮,也就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主要从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和意义,自拓跋圭定都平阳以来,这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阳地位偏北,很难控制整个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骚扰,在军事战略上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很不利,再者常年发生自然灾害,水旱疾病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卖儿卖女,流浪逃亡者甚多,可谓民不聊生也!加之北方均为少数民族,贵族居多,保守势力强大,不迁都不改革将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发展。于是孝文帝于公元493年借口南伐迁都至洛阳。孝文帝对任城王元澄说道:“国家兴自北土,从居于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由此可见孝文帝的宏图大志之心。

再次进行官制的改革,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央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县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是一项惩制官吏腐败的良好措施,另外,取消王公贵族世袭制度。

在孝文帝实施汉化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莫过于禁止胡语胡服,宣导民众说汉语、穿汉服了。

作为一国之君,为了强国富民,孝文帝带头讲汉语,穿汉服,这可从孝文帝对胞弟咸阳王禧谈到汉化重要记载中可见一斑,“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穷,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吾……。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于是在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诏令,制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的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说汉语,才能更好学习汉人的经典著作。在改制胡服方面,孝文帝改制汉人的衣冠,经能工巧匠六年完成,无论男女均需改为穿汉装。可见孝文帝对于禁胡服,穿汉装之重视程度。

孝文帝在改鲜卑姓氏和通婚方面实施了重大举措,他率先将拓跋姓氏改为元姓,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过程。在通婚方面,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同姓内部通婚的陋俗,并且自己带头积极倡导和推行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他自己即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女为妃,又以陇西李冲之女为夫人,孝文帝众多兄弟和一些鲜卑贵族亦娶汉家女为妻为妾,这样通过异族间的通婚关系,进一步融合了鲜卑族与汉民间的关系,也使鲜卑贵族和汉人名望士族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不仅消除了双方存在的民族矛盾,而且使二者血统融合,以支持北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

孝文帝在上述汉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刑法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斩刑之前的男女皆除衣裸体之法。北魏刑律制订上承汉晋,并且由国君亲自制定律令,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也由此可见孝文帝重视礼法制度的程度,呕心沥血,潜心汉化用力之勤。

孝文帝对汉族的文化艺术也很有兴趣。他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孝文帝不仅改革鲜卑贵族的生活习俗,还教育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从更深的文化层次改造他们。孝文帝对自己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虚心学习。他积极创办学校,传播文化知识,还搜集整理天下书籍,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在他的带动下,鲜卑人进步很快。

孝文帝对北魏宗教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就是个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因此,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佛教的发展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当时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形式,就是石窟艺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那一年开始开凿的。

活活气死

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孝文帝消除内祸,继续其统一大业。次年他即发兵20万进攻南齐,并很顺利地攻下新野、南阳、樊城等地。当大军停在悬瓠一带休整时,宦官刘腾自洛阳宫中匆匆来报,称有机要秘事求见。惊诧万分的孝文帝随即召见。刘腾所报有两件大事,一是洛阳局势紧张。当日孝文帝出征时留尚书任城王元澄居守,太尉李彪、仆射李冲加以辅佐。其中出身卑微的李彪本是由李冲推荐才得以担任太尉职位的,但此时偏偏与李冲意见不合,专权恣事。李冲盛怒之下把李彪私自关禁在尚书省内,并上书历数李彪的罪过,请求孝文帝将其处死。二是宫闱失德。孝文帝的皇后冯妙莲与中官高菩萨淫乱中宫,乌烟瘴气。

对于刘腾报的第一件事,好办。孝文帝认为,李冲与李彪二人行事皆有过错,但李彪罪不至死,可以撤职了事;而对于刘腾报的皇后失德,孝文帝则半信半疑。可是几天后,皇后失德的事得到证实。原来是皇妹彭城公主从洛阳城冒雨前来求见,向颇感蹊跷的孝文帝如实报告了皇后在宫中所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