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帝王之死
903200000052

第52章 死于意外的帝王 (3)

孝文帝皇后冯妙莲风采照人,妩媚艳丽。14岁入宫,深得皇帝宠爱。不久身患疾病,被文明太后遣出宫外为尼,一年后,文明太后去世,一直挂念妙莲的孝文帝就把她接入宫中,宠爱如初。当时孝文帝的皇后是冯妙莲的妹妹冯媛。冯媛端庄秀丽、文弱娴静,但对孝文帝改制中所提倡的说汉语、穿汉服之事颇不以为然,因而难以讨得孝文帝的欢心。加之冯妙莲因决心登上皇后的宝座而不顾姐妹的情分时常诋毁妹妹,最终使冯媛由皇后而被废为庶人,被迫到瑶光寺出家做了尼姑。冯妙莲于第二年,即公元497年,在孝文帝南征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朝思暮想的皇后宝座。

夫皇孝文帝领兵在外,在后宫做主的新皇后冯妙莲水性杨花的本性又显现出来。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与中官高菩萨一拍即合夜夜寻欢作乐,并在阉宦双蒙等的帮助下,淫乱宫闱。这种丑闻不久就传入朝中大臣耳中,但碍于孝文帝情面不便奏言。而皇妹彭城公主之所以从洛阳城冒雨前来“告密”,是因为年少寡居的彭城公主被冯妙莲不学无术的弟弟冯夙看中,冯妙莲逼公主于近日成婚。无奈的公主才率几个婢仆秘密出宫,赶往皇帝军中,合盘端出了皇后与高菩萨的奸情。两相印证后孝文帝相信了刘腾的密报,遂提拔刘腾为冗从仆射,但皇帝因急怒攻心病倒在军中。

冯皇后得知刘腾与彭城公主把自己的丑行密告了皇帝后,忧惧之中忙与母亲常氏商讨对策。俩人求托女巫,诅咒孝文帝速死,并希图援引文明太后故例,另立少主临朝称制。同时为了侦探孝文帝的情况,多次派心腹双蒙到军中探望孝文帝,孝文帝为免打草惊蛇,对宫中之事佯作不知,冯妙莲心中一阵窃喜。

冯妙莲高兴得也太早了,公元499年,孝文帝经周密安排,突然赶回洛阳,一入宫即捕拿高菩萨、双蒙等人,严刑之下两人供出皇后淫乱宫闱、找女巫咒皇帝死等事。这一切,把大病初愈的皇帝当即气昏。孝文帝派人把皇后传来,从皇后身上搜出一把3寸长的小匕首,显然冯妙莲也知道事情不妙,准备以死一搏。但顾念旧情的孝文帝在处死高菩萨与双蒙后还是留下了废后冯氏的性命。

不过,经此宫闱失德的剧变,孝文帝竟致一病不起,临终时下旨:“后宫久乖阴德,自寻死路,我死后可赐冯皇后自尽,葬用,厚后礼,庶可掩冯门之大过。”孝文帝死时年仅33岁。

皇帝居然被皇后的红杏出墙活活气死,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大概也是一起意外死亡的例子吧。

无疾骤崩,明仁宗猝死留疑团

仁宗朱高炽是一个仁爱宽厚之君,他在位仅十个月,虽然时间很短,但史书对他评价很高。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登基做了皇帝,当时正值壮年,但未足一年,却“无疾骤崩”。仁宗去世前三天还“日理万机”,这么一个好皇帝,这么一个壮年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死了呢?这给后世留下了永远无法破解的种种疑团。

登上王位的艰辛历程

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几经周折,朱棣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出征之时令其监国。在以后的20年间,朱高炽与朱棣在权力的分享上本来就产生诸多矛盾,再加上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暗中争夺储位,不断伺隙谗害,所以朱高炽的皇储位子坐得并不很舒服。

朱棣在位22年,朱高炽刚为太子时只有27岁,一直等了20年。到公元1424年(永乐22年)7月,朱棣病死,朱高炽即位时已经47岁。明朝诸皇帝中,多是青壮年即君临天下,个别者甚至是幼年即位,这是明朝皇位传承的一个鲜明特点。朱高炽这种47岁才登上皇位的情况,在明代是十分罕见的。

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朱棣是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而朱高炽身体肥胖,他不善弓马,没有上过战场,有足疾,走路困难要人搀扶,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有些行走不便。朱高煦则能征惯战,在靖难之役中数次救朱棣于危险之中,颇为成祖所倚重,事实上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朱高炽从小性格宽厚仁慈,柔弱寡断,自幼就体弱多病,与父亲刚毅果敢的性格截然相反,因此朱棣不是很喜欢他。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朱棣始终犹豫不决。永乐二年虽然立为皇太子,但朱棣一直有废储之心。两个弟弟又勇武过人,能征善战,况且这两个弟弟居心叵测,自恃功高,又得父亲的信任,对皇位觊觎已久,虎视眈眈。常在父亲面前拨弄是非,说长道短,这对朱高炽非常不利,皇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朱棣南京登基之后,没有马上册封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因此不免引起更立太子的猜测。按照常理,朱高炽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为世子,如今册立为皇太子乃顺理成章之事。可是,朱棣认为朱高炽儒雅有余而英武不足,朱高煦随自己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勇武之气与自己相仿,所以朱棣在两子之间动摇不定,确定不了立谁为太子。早在靖难之时,朱棣就曾流露过改立朱高煦为太子的言语,但世子朱高炽没有什么过错,找不到合适的废掉借口。另外,废长立幼也不符合太祖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成祖即位前后处处以恢复太祖祖制相号召,如今改立太子,等于在天下人面前自己打自己嘴巴,这也是他难以下定决心更立太子的重要因素。

成祖的做法引起了朝臣的担心。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等人以为朱棣不立太子的做法是在暗示更立人选,所以多次建议成祖立朱高煦为太子。这是因为,他们多是靖难功臣,与朱高煦共同征战多年,相互熟悉。文臣则大多支持朱高炽,希望储位早定,这有助于国家的安定。公元1403年(永乐元年)正月,群臣上表请求册立太子。朱棣借口朱高炽正是求学上进的阶段,以后再议,暂时搁下。三月,群臣再次上表,请立朱高炽,成祖仍然没有答应。四月,周王亲自上书,请求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成祖依旧没有答应。由此可见,朱棣当时的确非常犹豫,还没有决定册立人选。

据说后来朱棣下定决心,与解缙有很大的关系。青年解缙才华横溢,曾上万言书,对洪武年间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受到太祖赞赏。太祖死后,解缙也就做了建文朝的翰林待诏。成祖即位,解缙与杨士奇、杨荣等7人组成内阁,成为成祖的核心顾问。成祖曾经私下里征求解缙皇太子的人选。解缙是支持朱高炽的,他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闻言,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解缙接着说道:“好圣孙。”这里的“好圣孙”指的是成祖之孙、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原来朱瞻基自幼聪颖机敏,为成祖所钟爱,后来成祖亲征蒙古时,特意带上他,有历练之意,为日后为君积累经验。朱棣听此言后,连连点头。有一天,朱棣命人把一轴《虎彪图》的画送到内阁,让解缙题诗。他看到图上画着一只大虎,正在亲昵地凝视着身边的幼虎。解缙立即抓住题画劝谏的机会,展平画卷,挥笔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看了诗句深为感动,心肠不禁软了下来,从此父子关系逐渐亲近起来因此主意才最。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4月,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朱高炽虽然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争夺储位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时刻窥视着皇储的宝座,暗中监视朱高炽,合谋夺取皇太子位。他们对太子身边的近臣极力诬陷迫害。工部左侍郎陈寿,向监国的朱高炽提出过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朱高炽很欣赏他,曾经看着他走出的背影,回过头来对左右说:“侍郎中第一人也。”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汉王朱高煦向成祖进谗言,陈寿被捕入狱。他的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连吃饭都成问题,但他坚决拒绝一些官员的馈赠,最后竟然死在狱中,直到仁宗登基后才给他平反。朱高炽与他的父亲朱棣的多年父子嫌猜以及两个兄弟有夺嫡之心,使他从当太子到登上王位的路程极为漫长和曲折、艰辛。朱高炽不得不时时小心,事事留意。做太子的20年间处境艰难万状。成祖不在南京之时,由太子朱高炽监国。实际上太子并没有什么权力,大小政事仍由朱棣亲自决定,他只是处理些常事,如祭祀活动等。

永乐三年,朱棣还对太子的权力进一步限制,明确申谕太子不能治臣下罪,不得授官。而且,朱棣还特别强调,自己不在京师之时,大小官员不许私自觐见太子,违者严惩不贷。这是因为朱棣担心太子监国会损害自己手中的皇权。在册立皇太子时,朱棣命丘福为太子太师。丘福与朱高煦的关系非同一般,多次请立朱高煦为太子。朱棣让他为太子太师似乎有监视朱高炽的意思。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回师,太子朱高炽遣使迎驾稍迟,朱高煦乘机进谗言。朱棣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下狱,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在“靖难之役”中功勋卓著被赦免,密令他监察太子。金忠没有按照朱棣的想法去做,而是极力为太子美言,朱棣大怒。金忠摘掉乌纱,顿首流涕,以自己身家性命担保,劝阻成祖不要废太子。朱棣最终没有废立太子,但是东宫官属黄淮等人入狱达10年之久,直到朱高炽做了皇帝才重见天日。

公元1417年(永乐十五年)太子监国南京,当时有个陈姓千户,因害民取财被朱高炽谪贬往交耻。然而朱高炽后来又念其曾在靖难中立有军功,因此宽大处理。此事被追随朱高燧的太监和臣僚们得知,便大肆造谣陷害太子。一时谣言纷起,并秘密奏报朱棣,说太子与陈千户有私情,不请示父皇,私自将皇帝贬谪的罪人释放。朱棣闻知后,又是大怒,下令将陈千户处以极刑,并将辅佐皇太子的朝臣以及与太子关系密切的侍读等人,以不劝阻太子的行为之罪,下狱处死。

显然,朱棣是在杀鸡给猴看。为了彻底查明情况,朱棣密令礼部侍郎胡淡前往南京调查,特别交代他要认真察访,秘密奏报,奏书的字体要写得大些,为了夜间接到奏报,可以及时阅览,可见朱棣对皇太子的言行,给予了极为特殊的关注。经胡淡明察暗访后,亲眼目睹了朱高炽在处理政务时的一言一行,均井井有条。他便密奏朱棣:“太子诚敬孝谨。”朱棣阅后,从此不再怀疑朱高炽有异心。到了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朱棣虽然没有了更立太子的想法,但是对太子仍有防范之心。这年九月,礼部尚书吕震的女婿张鹤朝参失仪,太子没有怪罪他。后来成祖知道了这件事情,将礼部尚书吕震和吏部尚书蹇义以在侧不言的罪名问罪,逮捕下狱。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归途中,病逝于榆木川。大军在外,皇位未定,如果稍有不慎,消息外泄,内忧外患随时可能发生。随军的大臣处变不乱,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铸成一个锡棺,将朱棣的遗体装殓在锡棺里,放在龙辇中。十日,朱棣的遗体被迎入北京城,停放到皇宫中的仁智殿内,全国开始隆重的祭奠仪式。

八月十五日,太子朱高炽奉遗诏,在朝臣的簇拥下登基,改明年为洪熙元年。朱棣的逝世使朱高炽终于坐上了盼了20年的皇位,然而,他在位仅一年,便匆匆撒手西归了。

仁慈宽厚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