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904000000021

第21章 保持沉默,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做事风格 (5)

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喜欢与单纯的人交往。与单纯的人交往放松、自然,不用费尽心机,提高警惕;这倒不是说单纯的人是傻子,是可以随意欺骗与作弄的,而是说他心地纯净、宁和、淡泊,他也懂得很多,想得很深,看得很透,他把他的心智放在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荀子所说的那种人:温和如玉,完美纯正。

然而,与精明的人交往,就得时时小心,处处提防,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泥淖和陷阱中。交往得越久,相处得越深,就越是感到被欺骗、被愚弄,当然也就越是不自在。如果没有办法还得与他交往,那么你就会以精明手腕去对付他。这正应了郑板桥的一句话:“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

曾国藩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们就因为精明吃过不少亏。

对于读书人,曾国藩还能以诚相待,他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但是对于官场的交接,他们兄弟却不堪应付。他们懂得人情世故,但又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碰壁。这是很自然的,你对人诚恳,人也对你诚恳;你对人诡秘,人也对你诡秘;你对人一肚子不合时宜,人也对你会一肚子不合时宜。

而曾国藩的朋友迪安有一个优点,就是全然不懂人情世故,虽然他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他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所以他能悠然自得,安然无恙。而曾国藩兄弟却时时发露,总喜欢议论和表现,处处显露精明,其实处处不精明。曾国藩提醒曾国荃:这终究不是载福之道,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到了后来,曾国藩似乎有所领悟,他在给湖北巡抚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拔(消除)不祥。”但很遗憾,他未能身体力行。

所以,为学不可不精,为人不可大精,还是糊涂一点的好。

人家批评你的错误,那是对你的友爱和帮助,你应当自我检讨一番。果真有错误,就要切实改正;如无错误,可以解释清楚,但不要和人家争辩,以显示你的精明。

藏头掖尾收起锋芒

无论是听来的,还是书上看来的,古时越是身怀绝技之人,晚年越是崇尚隐岩谷、乐林泉,这是一种境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我们看武林小说,从未有什么破不了的绝招,其结局往往弄刀的刀下死,弄枪的枪下亡,溺死的多是会水的。古来大凡隐士高手,之所以蛰伏龟居、深藏不露,无不饱经风霜、深谙树大招风带来的祸患。所谓“水浅多小虾,潭深藏蛟龙。”名人并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为他们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于显山露水之举,还是多属不知天高地厚所致。现实中越是穷人,往往硬充富有,为的是怕人瞧不起。而身价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富翁出门,却往往好花小钱,怕的就是露富招惹事端。武林间的庸人与高人之间的“显”、“隐”,或许与此理相关。

其实,无论官大小、钱多少、水平高低,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处事,路再窄也会任君通行。反之,世界虽大,却难免处处碰壁,轻则栽跟头丢人现眼,重则毁了一生。

人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顺应社会。所谓顺应社会,实际上就是如何调整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再进一层讲,本质上还是指调节与周围人群间的关系。顺应社会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围的人群中为自己争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于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坏的印象。周围人群的关系处理不好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终会惨遭淘。

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这不像做一道练习题,也不像去市场买菜。所谓百人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须得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这就自然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当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虽然卷起洁白的浪花,却也带起了浑浊的泥沙。很难说,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现代人想法则更加封闭与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希望领导或周围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锋芒太露,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个人,应聘到某公司任职不久,部门经理就对他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说心里话,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经理是自学成才的,知识和修养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则是大学毕业,并在外资企业已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独立有主见,工作能力强。由于个性率直,在讨论一些工作问题时,他向来直来直去,为此他常与上司发生争执。虽然经理有时对他也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经理便渐渐疏远了他,让他渐渐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这个人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锋芒太露,虽然他的能力确实超过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领导毕竟是领导。在领导眼里,下属永远比他差一截,他才会有成就感。你的能力比上司强,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张胆地与他对着干,哪怕你是无心的,上司也忍不住会对你施加压力。

其实,如果仔细看看周围那些有人缘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一样。他们各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一些碌碌无为的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往往不在你之下;他们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是其中颇有善辩者;他们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其实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年轻气盛之人往往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树敌太多,与朋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狂妄白大,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个人在年轻时代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他是一员猛将,他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不少挫折。俗话说,久病成医,他在尝够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自己锋芒太盛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就将其把握住,并做出斐然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你把握不住,只怕你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如果你一旦有了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赶紧努力学习吧。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因为他们有所顾忌,锋芒太露,很容易得罪其他人,为自己前进的路上制造障碍物。锋芒太露,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破坏者。

好汉要吃眼前亏

吃亏是福,可有不少人碰到眼前亏,还是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去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但是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肯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有两种可能,一是韩信不死也丢了半条命,二是韩信惨胜,元气大伤。就因为他选择了吃“眼前亏”,保住有用之躯,才有日后的统领雄兵、叱诧风云。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所以,当你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

假如你碰到这样一个状况: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因此,以这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头或是车子被破坏,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有一则寓言讲得好。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个智慧。”

野狗能够分到一只羚羊就是吃“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爪。你认为哪个划算?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小亏来换取更大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和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赔上了,哪有什么未来和理想可言?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东汉时期,有个在朝官吏叫甄宇,对此道也有颇深的研究,甄宇当时任太学博士。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具体分配时,负责人犯了愁,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胖瘦不匀,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有人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歹全凭运气……朝堂上像开了锅,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那么费劲吗?我看大伙随便牵走一只羊算了。”说完,他率先牵走了最瘦的一只羊,潇潇洒洒地回家过年去了。

见甄宇如此,众大臣停止了争论,纷纷效仿,羊只很快就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就得了“瘦羊博士”之美誉。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甄宇吃了眼前的小亏牵走了小羊,却得到了被皇上器重的大福,前后的得与失可谓相差千里。所以说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有着深谋远率的精明之举。

在无商不奸的商道中,大概没有人能信服“好汉要吃眼前亏”这个道理。商道的核心是利润,吃亏与之格格不入。然而,许多大商人却因吃“眼前亏”而发迹。

二战时期,联合国还在酝酿筹划之中。当时,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的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负面影响太大。联合国为此一筹莫展。

听到这个消息后,美国著名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与了当时的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也全部买下。

对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许多财团和地产商甚至嘲笑说:“这简直是愚蠢之极!这样经营不到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便会沦为贫民集团!”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刚刚建成完工,毗邻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献款的数十倍、上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种结果令嘲笑和讥讽的人们目瞪口呆。

洛克菲勒家族当初的亏吃得也确实有点大,但谁知道这却是一种大风度、大智慧、大胆识。捐献的结果让自己大获其利,真可谓名利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