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904000000033

第33章 保持沉默,是一种进退自如的应变计谋 (2)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风波曾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革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如果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这么做,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说克林顿“死猪不怕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的最关键的时候,经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渺茫。

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认为:“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他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反倒显得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契机,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后,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

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他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事。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这就是会做人者的一大优势。

变与通的别样境界

做事时懂得退让之道,退让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魅力和眼光,是看到了退以后能更好地进。“退避三舍”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成语,也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谋略故事。

晋文公重耳在国外流亡时,辗转来到楚国,楚成王把他当作国君一样的贵宾对待。一天,成王在为重耳举行的宴会上问道:“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当国君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晋文公当时答道:“玉石、美女和绫罗丝绸你们都有,珍奇的鸟羽、名贵的象牙就产在你们国土上,流落到我们晋国去的,不过是你们剩余的物资,我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楚成王还是抓住这个话题不放,继续说:“即使就像你说的那样,你总得给我们一点报答吧!”重耳考虑了一下说道:“如果托您的福,能够返回晋国,有朝一日不幸两国军队在中原相遇,我将后退三舍回避您,以报答今日的盛情。若这样做还得不到您的谅解,我也就只有驱马搭箭与您周旋一番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国被激怒,楚令尹子玉立即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便下令晋军后撤90里(古时一日行军30里为一舍,90里即为三舍)。晋军后撤引起将士不解,他们认为,晋国之君躲避楚国之臣,这是一种耻辱的举动;何况楚军在外转战多时,攻宋国一直不能克,士气已经衰竭,晋军不应后退。晋臣狐偃向大家解释说,国君这样做,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恩惠,兑现“两国若交兵,退避三舍相报”的诺言。如果国君以前说的话不算数,我们就理屈了。

其实,晋文公下令退兵90里,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想以此法来激励晋军将士,同时也使晋军避开楚军的锋芒,进一步养成楚令尹子玉的骄横情绪,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

果然,晋军撤到城濮后,宋、齐、秦等国也分别派来了军队,支持晋文公的行动。而在楚军中,一些将士见晋军撤退90里,也主张就此撤军返楚。但是,子玉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晋军后撤是惧怕楚军的表现,于是率领楚军紧追不舍,一直到城濮的一个山头下驻扎下来。结果,城濮一战,楚军被晋文公率领的联军打败。

“退避三舍”,其中包含着多层谋略,如借守信用,实现诺言,以争取舆论的支持,掌握战争主动权;欲擒故纵,借以纵敌骄傲;避敌之锋芒,疲惫消耗敌军士气;以退为进,寻找破敌最佳突破口等。而这一谋略最根本的地方应该说是晋文公动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以退为进也是现代商战中的重要谋略。在商场竞争中,一个经营者如果不懂得以退为进的谋略,就会在盲目前进中碰壁。反之,当你所经营的产品出现市场疲软、难以销售的时候,当你与竞争对手在实力对比上相差悬殊、难以战胜对手的时候,不妨采用退一步的策略。以退求进,定能比盲目进取获更大的成效。美国著名企业美国钢铁公司就曾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反败为胜。

众所周知,美国钢铁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钢铁企业合并而成的巨型企业。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到了60年代,日本钢铁公司占了上风,夺走了美国钢铁公司在世界钢铁界的魁首地位,美国钢铁公司屈居第二位。

大卫-罗德里克出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后,为了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缩小公司的规模,然后再谋求新的发展。从1980年开始,罗德里克总共关闭了150座工厂,减少了54%的炼钢生产能力,淘汰了10%的职员,裁减了50万工人。与此同时,他出售了公司的大批林地、水泥厂、煤矿和建筑材料供应厂等资产,获得了将近20亿美元的活动资金。随后,罗德里克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对美国几家大企业进行研究,最后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石油公司。虽然石油公司与钢铁公司的性质完全不同,然而,罗德里克此举的目的一是想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二是为公司拓展新的发展道路,以防不测。果然,当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袭击美国时,美国钢铁公司不仅没有受到钢铁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浪潮的波及,而且,由于公司开辟了石油业务,在面临困难环境的大背景下,公司还得到了发展。1985年一季度的营业额达45亿美元,仅石油及天然气的营业额就有亿美元,从中获利3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又开始重振当年的雄风。

所以说成大事,一定要懂得适时退步,以退为进的道理。要有弹性目光,能看到退与进的辩证关系,认识到退与进有怎样的不同结果。

增强你的应变能力

柳青在《创业史》中说道:“那些为了事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忍让,在不利的情形下当退则退,就有把事情办得更好的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退有度,当退则退。退一步不但海阔天空,心情舒畅,或许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俄国十月革命时,苏维埃刚刚夺取政权,然而德国就有向东侵略的念头。当时很多人主张与德国交战,但列宁为了使新政权不被扼杀在摇篮里,采取了退让的方式,专门派人去德国进行和谈,签订了不利于苏维埃的条约。这并不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立场不坚定,

而是为了保全新生的革命政权。

国家如此,人也同样需要进退有度。我们都知道跳高时,退得远,可跳得更高。同样的道理,在事件中突然退却,不代表你认输。退却是为了转变形势,调整策略,为再度出击积蓄力量。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勾践20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灭掉吴国。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到了,他们就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创建不朽功业。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方能赢得自己的利益。

现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一些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工作甚至降低自己的学历。一名女大学生为了应聘一份文员的工作,特意将本科学历改为专科,有好几百名大学毕业生竞向报名厕所保洁员。大学生择业观的改变,也体现了他们以退为进的策略。

奥本海默是美国非常有名的矿冶工程师,她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获得德国的佛莱堡大学的硕士学位。可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工程师,在找工作之初,却受到了相当不公平的礼遇。

奥本海默来到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这里的时候,几乎被赫斯特嗤之以鼻,他很不礼貌地对奥本海默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这一大堆的文凭,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这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奥本海默立刻看出,他不愿意用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

聪明的奥本海默立刻有了主意,她回答说:“如果你不告诉我父亲,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奥本海默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奥本海默运用了必要时不妨退一步的策略轻易地得到了她想要的工作。

当退则退,退一寸以求进一尺。而当遇到冲突时适时地退一分则可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退后一步并不代表软弱和妥协,而是为了增加前进的动力。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岁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否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并对他产生敬意。人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争竞这些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退一步我们并不会失去什么,相反退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前进。

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进退的尺度要做到:

(1)处于困境时,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时,不妨暂且退一步以观其变。

(2)对于一些无关原则,大是大非的小事不必斤斤计较,舍小利以取大利这才是目的。

(3)保持好的心态。不过分计较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宠辱不惊。

(4)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是为了不影响以后的发展。

在职场中当退则退,是一种明智之举。当退则退是哲人推崇备至的处世之道。它需要你认清时势,不要为了逞一时之能,把事情做到极至。如果真做到那样,就不只是犯个过错而已,恐怕还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祸。

能屈能伸才能游刃有余

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即屈也,勇即伸也。即忍耐与勇猛兼容,择时择事而用。屈不是无能的表现,形势不利,以退为进,隐忍能等待伸的时机。缺乏忍耐的人最易坏事,成功人士都具有忍耐这个难得的品质。

康熙皇帝年仅十六岁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拿下权臣鳌拜,把大权收归已有,扫除了管理国家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体现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魄力。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其第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当时,康熙才七岁零九个月,年龄很小,顺治临终前便把索尼、苏克萨哈、额必隆和鳌拜四人叫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康熙。

光阴荏苒,到康熙六年(1667年)的时候,皇帝已经年满十四,按规矩可以像顺治一般亲政了,但是顾命大臣们特别是鳌拜却一点没有还政的意思。康熙十分不乐意,一心想除了这位骑在自己头上的大臣,不愿再当傀儡。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权力之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