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904000000032

第32章 保持沉默,是一种进退自如的应变计谋 (1)

有这样一句格言:明白人在沉默中保持沉默,沉默着完成所有的理想。“明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明白人能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独善其身。做到进退自如,荣辱不惊。没有沉默就没有突破和爆发,人们在沉默中学会调整,学会豁达,学会反省,从而在为人处事时做到进退自如、灵活得体。

做事要灵活把握尺度

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能洞悉对方意图,能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小能办,一旦办了,可能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方式。谁都想事业发达、家庭美满,谁都想受人尊重,办事顺利,但是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善于做事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规则,有大规则有小规则,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这些规则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只要用心领悟规则的内涵,善于把握进退的火候,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改变不成功的做事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文才,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办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诱惑,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这种不攀龙附凤、清正无邪的高尚品格,堪称一代楷模。

在找人办事时,一定要在忍耐中懂得进退之法,因为,进退之法,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李鸿章在权力的争斗中,能做到该让就让,绝不冒险,所以他才有步步高升的机会。请记住:学会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事。

清朝时太监李莲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称“九千岁”。此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李鸿章以军功而升高官,最初看不起这些奴才,有意无意问得罪了李莲英。

慈禧太后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苦的是筹款无术,时常焦躁。李莲英日:“李伯爷是朝廷重臣,若能体仰上意,玉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听到有这样贴近慈禧太后的好机会,岂肯轻易放过?当即满口应承,并马上献计献策,同李莲英商量。李莲英听了大喜,拍手称善,笑容可掬地着实奉承了李鸿章一番。他谦恭有礼地希望李鸿章人园内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着李鸿章,转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莲英故意捡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诬陷李鸿章在清漪园里游玩山水。光绪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敢大摇大摆地在他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大怒。认为这是“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光绪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这“申饬”虽不伤皮肉,却是极使人难堪的侮辱性惩罚。

李鸿章被御批“申饬”,他自然懂得其中奥妙,立即送了银子,没有当众受辱。李鸿章自然很快悟出了吃亏的原委,从此以后便对这位“九千岁”刮目相看,敬礼如仪。真可谓吃一亏,长一智。这就是李鸿章的退让之法——不去冒险与人争斗,而以守住自己为重。

这样看来:善于退让,也能赢得成功,因为这样做一则保住了自己,二则保留了机会。

当然,在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替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也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不过,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据说晚清时期,湖南有个道台单舟泉。这人办起事来面面俱到,所以大小官员都很佩服他。

有一年,一个游历的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因未看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没多久就死了。小孩的父母当然不肯罢休,一齐上来,要扭住那外国人,外国人则举起棍子乱打,连旁边看的人都被打伤几个。这样,激起公愤,大家一齐上前,捉住那外国人,拿绳子将他捆了起来,送到衙门。因为是人命关天,而且又是外国人,所以感到很棘手。

此事落到单道台手里,他不愧是官场老手,又有丰富的办案经验。马上就将卖乖绝招运用自如。一方面他认为湖南阔人很多,而且民风开放,如果办得不好,他们会起来说话,或者聚众为难外国人。到那时,想处治外国人做不到。而不处治又办不到。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只要绅士、百姓动公愤,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形成僵持局面,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因为洋人怕百姓。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压服百姓,叫百姓不要闹。因为百姓怕官,所以他们也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主意想好,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权势的乡绅,要他们大家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争赢了,不但百姓申冤,而且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单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单道台又说:“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领事十分感谢。

过了不久,案子判了下来,自然是虎头蛇尾。但单道台却两面得到好处:抚台夸他处理得好,会办事;领事心里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于是替他讲好话;而绅士们,也一直认为他是维护百姓利益的。

单道台这种迎合双边心理的卖乖关键在于主动操纵人心,善于抓住双方的心理巧妙圆场,两头落好。可见只要功夫做到家,再做事主动一些,甘蔗也可两头甜。

君子不惧小人恶,但也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而不哗众取宠,装点门面。但做事如果和俗人混同搅在一起,自己也就成了平凡之人,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崭露头角。反之,如果不同于世俗,并且表现出与世俗完全不相同,那就被俗人排除而孤立起来。所以,处世既不要流于世俗,也不能与世俗完全相异,总要中正不移合乎中庸之道。仿佛人在水里面游泳,既不能离开水面,也不能沉溺水里,才能向前进行。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不要讨人厌恶,但也不能使一切的人都喜欢,因为事业不是一人之力所能成就,会与很多的人发生关系。讨人厌恶,则人人不愿同他接近,做事就无人帮助,事业也绝不会成功。如果要令一切的人都喜欢,必须迎合一切人的意旨去做,结果是不能按着自己的意志去做,也做不出什么有益的事业来。因此,吾人是既不讨人厌恶,也不讨人喜欢,能够处于中庸之道无太过与不及,这样才是办事的仪规。

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练经验作为基础。不同流合污是对的,但还要尽量避免小人的打击排挤和威逼利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就像是浪和水的关系,同是一个性质,但表现形态不同,在相容的情况下,保持各自的样子。

为人处事既不要同流合污陷于庸俗,也不故作清高、标新立异;做事情不应该使人产生厌恶,也不应该故意迎合讨人欢心。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处事是这样,搞投资也是这样,“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是必须要牢牢记住的生存法则。如果你一味冒进,无异于临渊纵马,必将摔个粉身碎骨。

李嘉诚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凡事以商业利益为准绳,能赚就赚,不能赚就退出,决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拖泥带水”,这一点很重要,当面对不利的局面时,只有快刀斩乱麻,迅速退出,方能自保。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目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只有这样,方能在商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这不是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退”,退也要有个限度,有些时候就坚决不能退让,这不是小气,而是一个投资者,一个真正“玩”钱的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否则就有可能一泄千里,永远也翻不了身。

进退有度,竞争得体。遇事穷追猛打,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见得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真正善于搞好关系,做事得体的人都懂得进退之道。世界上不存在永久的绝对的成功和永久的绝对的失败,一定要善待你的竞争对手,给对手和自己都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

分寸在很大程度上含有“火候”的意思。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度,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不软不硬,不偏不倚,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人生在世,就要做事。为官掌权,更要为人民、为社会做事。如何做事?古代先贤多有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得。不过归根结底,方式虽各有千秋,目的却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

我们在谈到做事之道时,更多的时候是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做事的策略,能进能退也是一种做事能力。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做事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