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其实很容易
904200000031

第31章 未来的趋势--网络沟通 (1)

信息技术和网络沟通

网络沟通指企业通过基于信息技术(IT)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与外部相关关系的沟通活动。

本质上,网络沟通不同于传统沟通在于其主要突出了沟通凭借的媒质——计算机网络。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与外部环境沟通,就是网络沟通。应该明确的是,对企业来讲,发展至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已拓展至包括Internet、Intranet或Extranet的全方位的网络沟通。但事实是,彻底抛弃传统沟通媒介,而纯粹凭借网络沟通媒介的企业在今天还很少。所以,广义的网络沟通指那些网络沟通与传统沟通并行、或者网络沟通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管理沟通体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IT对管理沟通环境的冲击

显然,网络沟通不仅是沟通媒介的革命。在讨论网络沟通的形式、内容之前,有必要认识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沟通环境的冲击。

IT(信息技术)正在把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推进到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技术。网络的诞生引爆更多的观念,为了不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企业必须重铸观念。网络使企业组织分子化成为可能,组织内部的员工和部下,更应该被称为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的最小单位,可根据工作的需要作机动组合,通过网络合作,以知识与创意为产品创造价值。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环境与方式,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整合资源,结成同盟,建立网络化的组织,从而与大企业竞争。大不一定强,小不一定弱,竞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资本和规模。

在宏观层面,IT对管理沟通环境的冲击具体体现在竞争法则的变化:

竞争法则的变化之一:不破不立,不进则退

网络时代的竞争的特点是,竞争规模更大,竞争时机稍纵即逝,竞争策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夜之间,行业的领头雁可能就会处于竞争劣势,原因就是对新生的事物的认识稍稍迟于竞争对手。这种实例比比皆是。20世纪80年代,蓝色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对386芯片的认识上略显迟钝,在英特尔向他们推销386时,他们却认为286芯片的表现已经够好了,数年之内他们不再需要新的。于是大好的以微处理器为心脏的PC(个人电脑)的市场拱手让给COMPAQ、ASER等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遵循着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的这一定律指出,芯片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以每一年半至两年为一个周期,逐期倍增。这意味着每经过6.6年,芯片功能提高10倍,隔13年提高100倍,经过20年,将增至1000倍。

这预示着高科技业界的竞争者必须以摩尔定律的指标的速度推陈出新,随时以新的产品淘汰现有的产品。这预示着竞争是无情且不容置疑的,不破不立。只有通过不断淘汰自我,才能获得持续发展。英特尔公司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对这一道理的最好诠释;286,386,486,奔腾(pentium),奔腾II,奔腾III……,一路过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竞争法则变化之二: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摩尔定律所揭示的高科技领域快速变动发展的特性,驱使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的同时,也在向企业昭示着组织与个体必须持续学习。一方面,知识老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另一方面,新的知识不断扑面而来,没有哪个企业和个体可以高枕无忧地认为其在某一阶段的知识储备可以永远满足需求。唯有不停地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理念,组织和个体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浪尖。

因此,学习成为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企业致胜的法宝。学习能力也渐渐凸现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然而,组织学习的秘诀又在于以团队为学习的单位的方式。因为团队里各成员间的自由辩论和互相切磋,无疑对每个参与者都带来裨益。“头脑风暴法”的每次使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每个成员来讲又何尝不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竞争法则变化之三:团队协作,互动共荣

面对网络时代的快速的竞争,缺乏协作的个体独立工作方式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获得更大的产出,企业组织结构出现团队化的态势。伴随团队化作业的发展,“团队精神”在高效准确处理日益复杂的任务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这种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的团队化趋势和团队精神在曾经是孤胆英雄主义大行其道的美国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衍生的团队协作和团队化,并不同于在日本由来已久的植根于日本本土文化的团队文化。网络时代的团队文化强调参与,而日本企业曾经风靡一时的团队文化强调服从;网络时代的团队文化建立在对个体、对知识的尊重的基础上,而日本的团队文化则以亲情为纽带。

沟通主体之一: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更新,信息技术在商业企业快捷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也改变了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向工业时代形成并得到尊重的种种传统策略提出挑战,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以任务和作业为中心;面向顾客和员工和部下,强调自治管理和授权的新型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凸现出来,传统的基于“命令与控制”的管理策略正在被注重“集合与合作”的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多团队的管理方式所取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在公司内外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沟通。新技术与交流工具使管理者和公司成员能够通过电子网络分析信息和观点,使公司能够以比以往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与其在全球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顾客保持联系。

信息时代向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者要保证其组织的管理沟通与信息交流得到全面的管理,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同时,管理者还必须保持各种管理决策能够在向下传递过程中不“走调”,并对员工和部下、顾客、合作伙伴、投资者和支持者产生预期影响;再则,来自于员工和部下、顾客、合作伙伴、投资者和支持者的各种建议、要求等信息,要及时反馈到管理者的“接收器”,以确保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型。

传统上,管理侧重于公司内部的关系,每个员工和部下和每个管理人员的位置都可以被明确的定义,负责汇报关系也被清晰界定。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与它的商业伙伴、供应商、顾客和顾客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严格的等级之中的上下级关系。相反,外部的关系基于信任和共有的利益。不同的部门、相关的部分之间必须仔细倾听、尊重和诚实。随着不同的公司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和因特网彼此联系,他们开始共享长期计划和购买意向。

同时,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的传统的金字塔的结构被打破,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横向职能部门间不可逾越的分界线被拆除,以作业和任务流程为中心进行再造,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并行化趋势,而非传统的顺序化进行。

这一外部关系的转变,迫使企业对传统的命令和控制理论进行重新评价。

沟通主体之二:员工——知识拥有者

信息技术革命的主体无疑是人,而非计算机。在这一场革命中,人的体能和智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人的心智模式、观念、态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和发展。人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最初的狭隘利益驱动的经济人,发展为有尊重需求的社会人,到现在崇尚自我实现的知识人。

如今,视员工和部下只为谋求生存的观念显得愚蠢而无知,而视他们为寻求归属感的观念也变得落伍和不合时宜。因为在这种观念下的员工和部下,依然走不出组织和科学管理原理所预定的程序和框架,其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仍然得不到充分释放。只有将他们看成是拥有知识的人,是技术的使用和发挥者,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概念不仅停留在意识的层面,而是提升至挖掘人力资源的行动的层面。正是信息技术引发的这场革命,使得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的价值的实现得以有机结合。当我们把员工和部下描绘成网络中的节点或决策点时,我们才会感觉到要充分授权。获得授权和认可的知识拥有者才能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在微观层面,IT对管理沟通环境的冲击

网络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三网(Triple net)并举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内部出现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企业内部的Intranet,企业的供应商间的Extranet,以及企业外部的Internet,企业信息化步入网络化的时代。借助三网,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异地进行大量的信息分享和沟通活动。再辅以多媒体技术;平板二维的文字交流变动更加生动立体、绘声绘色。企业的文化和价值也可以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网络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潜入到员工和部下的情感深处。

今天,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将Internet置身度外。而 Internet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阶段的Internet主要是提供广告和相对静态的信息。即,用户只能查看网络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提供的信息,不能进行交互式对话服务。第二个阶段的Internet主要是提供动态的信息服务,比如,提供浏览产品目录,浏览图书馆书名目录,以及检索飞机航班转港等服务。这时,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第三个阶段,网络提供交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