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20,期盼中国
942800000015

第15章 中国调查报告 (4)

迫于无奈,许多走投无路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向那些潜伏在地下的“非正规”资本伸出求助之手。而正是在这场民间资本自我救赎的运动中,一个闪亮的因素才得以凸显出来。

这个因素就是民间资本的运作效率。

早在这场危机之前,我们就曾经见识过,横扫全国的“炒房团”、“炒煤团”,而这些商业扩张的背后,无不有着高效率的金融机制在支持。许多细小的资本,正是通过种种民间金融组织的运作,最终汇集到一起,形成了有效的应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其速度与最终作为贷款发放出去的质量,都是国有金融机构所绝难匹敌的。

于是,就在我们的国有资本自身难顾之时,民营资本却悄然地起到了救市托市的作用,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假如能够给予这种民间的金融体系以恰当的身份,那么对于中国资本界或许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7)10大调查之五:资源在中国

所谓的资源大国,便不仅仅在于掌握资源的多少,更在于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为了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还是在和平时期谋求国家平稳发展,都需要妥善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来进行配置,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才必须千谨万慎,从资源角度强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主题介绍:有关财富的重新定义——资源的战略经济学——资源在中国

7.1:有关财富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财富。

当我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变得日渐丰饶时,当我们的媒体报刊屡屡提及这个话题时,我们仿佛已经步入了一个财富时代。

然而,我们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财富?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沿着历史追溯行进,让我们一睹财富的终极定义。

对于人类而言,最准确的财富形态指的是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精神两方面需求的物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上能满足你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就是财富;精神上能让我们感到愉悦舒畅的也同样是财富。

在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生存而服务,因此所出现的交易,也无非是以两条鱼换一只陶罐,两头羊换一只狗,交换行为带来的是人类生活上的便利,并不存在其他的情况。

然而,当货币出现之后,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货币的出现,本身是为交易提供一种交易媒介,让想要换狗的人不需要随身牵着两头羊,换鱼的人不必随时捧着一个陶罐,就这样,货币作为一种财富的符号,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财富的符号,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价值,因此用来充当货币的物品,无论在今天看来价值几何,在当时就一定是具有稀缺性的贵重物品,这也正是为什么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扮演货币角色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出于便利的需要,我们选择与黄金或白银挂钩的方案,用纸质货币来执行流通功能,这样的方案本无不可,然而,当这个方案被废止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从货币的属性上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金银天生是货币,但货币却只是代表财富的符号,只是社会财富的计量方法而已,于是,当纸质货币脱离黄金、白银和一切实物之后,这种货币和一张普通白纸之间,就不存在什么区别了。

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非洲的津巴布韦无疑是受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其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500%,在那里,一只鸡的价格是1300万津巴布韦币,单张的小额货币,其纸面价值实际已经低于纸的价值,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其政府甚至发行了单张面额1000亿津元的钞票。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时,其经济状况也就如同钞票上石块垒出的的图案一样,变得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轰然倒塌。

我们知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计量方法,那么当实物财富不断变得珍贵而稀缺时,也就意味着货币信誉的逐渐滑坡。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实物财富也就变得越来越昂贵,这就意味着纸质货币必然逐渐贬值,即使是目前看起来相当强势的货币,只要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总量不断减少,那么其贬值趋势就是注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津巴布韦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我们的明天,在经济规律的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当我们有感于这样的惊人现实时,所必须要做头等大事就是重新审视财富的定义,而归根结底来说,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物物交换占据了最长的历史,这也就意味着,只有那些能够满足我们生活需求的资源,才是最值得宝贵的财富。

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说的那样,以资源为代表的实物财富,才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财富,其中越是稀缺的部分,就越是值得我们珍藏。

7.2:资源的战略经济学

历史告诉我们,资源性财富的价值,是人为规定的货币绝难比拟的。

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来说,资源性财富的价值弥足珍贵,由于货币是社会财富的计量方法,也就说明了哪一个国家拥有的有色金属、煤炭、森林、石油等珍贵自然资源越多,哪个国家与资源挂钩的货币也就具有更大的信用保障。

除此之外,资源还是国家建设重要的原料,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建设,开发任何一项工程,最终都需要直接依靠资源。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掌握了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后,就意味着在手中握有可以不断升值的财富,这种财富不分国家、民族、也不分时间、空间,只要我们愿意,便可以随时将其兑换成任何形式的货币。

事实上,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特别是当国家处于与其他国家的对抗中时,这种意义就变得更加深远了。

从宏观的角度讲,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决不局限在部落时代简单的军事手段,而是更深层的经济实力上的对抗,假如在这场对抗中,有一方的经济实力不济,那么便很难维持这种长时期的消耗,对抗的周期越长,获得胜利的希望也就越渺茫。

在普通人看来,在一场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是军队的军事素养,然而实际上,真正起到作用的,往往是交战双方可动用战争资源的比较。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国家在它独特的发展历程中,就把基于资源的这种竞争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的战国时代,当秦始皇决意灭亡楚国时,特别向他的将领们询问需要动用多少军队,年轻的李信回答要二十万,而另一位老将王翦则给出了六十万人的答案。

在王翦看来,作为南方大国的楚国,其疆域广达五千里,其人口密度和资源广度都极其惊人,仅楚国的粮食储备,就足以支撑十年的战争需求。像这样的资源大国,其潜力是相当雄厚的,足可以集中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

正因为如此,王翦才坚持认为,秦国若要击败楚国,必须集中所有的战争资源,在短期内形成压倒性优势,才有望获得最终的胜利。

出于盲目的自信,秦始皇没有采纳这条战略,然而事实证明了王翦判断的正确性,当秦国的二十万军队进入楚国之后,楚国凭借着源源不断的供给作为后援,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战术,使得秦军始终无法迅速决战,而当秦军的补给线出现问题之后,其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资源的竞争。

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几个世纪之前的旧工业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出于这样的原因,才出现了百万黑奴的买卖,才出现了数十万华工远走美洲的悲惨场景,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资源掠夺方式,才奠定了欧美国家现代意义的社会化大生产。

当人类步入了工业时代后,资源的定义扩宽了,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周期变得越来越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战争资源消耗的增加,当庞大的军队在战场作战时,每一天都要消耗天文数字的战略资源,并且已经从最初的人力、粮食等层面,扩展到包括了石油、煤炭、科学、技术产品、智力等多个方面。

以1967年中东的六日战争为例,以色列在一天时间内就打光了几年里的战争储备,假如没有美国不惜成本的大力支援、或是战争再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今日中东地区的政治形势势必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这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可供调配的资源越多,这个国家也就具有越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这样的观念为世界各国广为接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场针对资源的大争夺拉开了帷幕。

7.3:资源在中国

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资源贫国,对于这一点,我们有着印象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的资源却正在遭受一场空前的掠夺,我们可以在此毫不夸张地断言,中国正在一步步脱离资源大国的地位,朝着危险的深渊走去。

这绝非危言耸听的大话,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资源的消耗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速度,更令我们揪心的是,在这些所谓的消耗里,真正被用来投入建设、生产的资源却寥寥无几,一句话,中国的资源,绝大多数都在通过出口的形式,流向手握大把强势货币的国际买家。

举例来说,单就稀土资源而言,我们便正经历着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稀土对于现代工业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粮食相当于民生,特别是在信息、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而我们对于此项资源的占有,达到了世界总量的72%,以至于我们曾经自豪地喊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样的响亮口号。

然而,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对于这样重要的资源,非但没有做到掌控,反而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情形。

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为止,在这短短的15年中,我们稀土资源的出口量增长了将近10倍,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当我们大幅度地向外出口时,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

这样的现状令我们痛心,然而更糟糕的远远不止于此,在我们最新探明的三大金矿中,外方的控股比例无不超过了80%。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的煤矿、铁矿无一不遭受着相同的命运。根据专家的统计,我国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极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中缩减一半,在未来的三十年里彻底消失,我们的钨矿资源则只能承受二十年的消耗。

令人无可容忍的是,当国际买家以近乎压榨的价格疯狂聚敛中国的资源时,我们国内的商家偏偏又在相互压价,当国际投资者开发以资源为依托的低级加工业时,我们国内的矿山、工厂、偏偏又在争先恐后地抢夺这种”变相贱卖”的机会。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特别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时,这样的现实就更令我们坐立难安。

当世界各国纷纷以实物储备替代货币储备的时候,我们却在选择用资源来换取靠不住的财富符号,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在不远的未来,当我们的资源短缺时,我们将付出何其昂贵的代价,来赎回那些本应属于我们的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资源大国,便不仅仅在于掌握资源的多少,更在于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为了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还是在和平时期谋求国家平稳发展,都需要妥善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来进行配置,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才必须千谨万慎,从资源角度强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当下,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最后阶段,受此影响,全球的矿产资源价格也开始出现下降,国外一些资源类企业也开始出现大幅度的缩水,可以说,这是中国企业最好的机会,唯有趁着全球需求下降导致的矿产价格暴跌的机会,积极储备最宝贵的资产,才足以保证在未来不至于为资源而忧。

(8)10大调查之六:模式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