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记
953200000001

第1章 我的童年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昆虫,那些对于别的孩子来讲十分可怕的虫子,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神秘,那么美丽。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爱好和对理想的选择多多少少会有遗传的影响,会有一些因素来自于他的长辈。但我却不是这样。我的父亲会写字,但文法实在一般,以他的文化程度读一些简单的故事还算可以,若是略略高深一点的文学作品,就存在相当的难度了。

我的母亲把父亲看成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可见她所受到的教育是多么可怜。

我五六岁的时候,为了给贫困的家庭减轻一点负担,被父亲送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老头,身体非常结实,如果硬说他和昆虫发生过什么关系,那一定是在路边,或者在田野,他行走时有意无意地踩死过不少昆虫;而外祖母则每天为琐碎的家务所累,她心里装着的事情,昆虫恐怕是小之又小,要想让昆虫引起她的注意,只有一个办法——把一条虫子放进她的菜篮里,那样一来,她洗菜的时候,就会突然惊得跳起来,毫不犹豫地把那个又讨厌又可恶的小东西甩得远远的。

啊,亲爱的虫子们,我是如何爱上你们的呢?

我的亲人们除了遗传给我强壮的体质和爱劳动的品格,一点也不曾在我的身体里留下这样的暗示和引导,甚至,有一次,我的父亲看见我把一只虫子放在木头上,还责骂我玩物丧志,并狠狠地打了我一拳。

尽管如此,我的观察生活还是不知不觉地开始了。那一次,是树林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叮当声吸引了我。在那寂静的夜晚,这声音显得分外的柔和,扣人心弦。到底是谁在发出这种声音呢?是小鸟?还是小小的虫子们?

我的好奇心被启动了。

我曾经去那片树林里守候了很长时间,一天,两天,三天……均无收获。可我怎么能够就此罢休呢?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弄清真相。我轻手轻脚,屏住呼吸,聆听着树林里的每一丝动静。终于有一天,我不屈不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嘿!原来是一只蚱蜢在唱歌!

我得意极了,不管怎么说,我得到一些关于蚱蜢的知识。

一直以来,我对于动植物有着极大的观察热情,我用自己特别敏锐的眼睛,关注着这个神奇的世界。我研究它,研究虫子,我设问,我怀疑,我释然——这一切,真的不是受了遗传的影响,而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和我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七岁了,我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进入学校的课堂学习。但是,我并不觉得学校的生活比我以前那种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

我的教父就是我的老师,我难以用恰当的文字形容我们用来读书的那间大房子——它既是教室,也是厨房、寝室、食堂,还时时被当成鸡窝和猪圈……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我们究竟能学到什么呢?

我们的学习时常被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打断,一会儿,老师要去看一看锅里的土豆好了没有;一会儿师母又来叫那些需要吃食的小猪;再过一会儿,噢,也许就是同时呢,一群小鸡慌慌张张地跑到我们的脚下来……就这样,我们常常忙里偷闲地看一会儿书,更多的时间是坐在那里看热闹。

相对这样一间教室,露天教室的诱惑力更大吧?!

当老师带着我们去消灭黄杨树下的蜗牛的时候,我却常常不忍心伤害它们。这些蜗牛多美丽呀,为什么一定要结束它们的生命呢?这未免有点太残忍了吧?

老师晒干草的时候,我们又认识了青蛙,那些青蛙可以做诱饵,可以迷惑小河里的那些大鳌虾。

我在桤木树上捉重步甲,这种甲虫有着湛蓝的身体,那纯粹的颜色完全可以和蓝天媲美。

到了打核桃的季节,日渐稀疏的草坪上,仍旧为我们保留着蟋蟀,它们打开自己的翅膀,或蓝或黄,像一把把美丽的扇子。

我简陋的乡村学校就是如此,即使到了隆冬,也同样为我对各种事物的好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十岁那一年,我上了中学,后来又上了大学,虽然后来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我一直也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渴求。

现在,我知道了——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昆虫也是一样,一种蜜蜂生来就会剪树叶,另一种蜜蜂会造泥屋,蝉的幼虫会打洞,蜘蛛能织几何图形一样的网。在人类中,我们称这种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为“天才”;在昆虫世界里,我们说昆虫所具有的这种本领为“本能”。

其实,本能,就是动物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