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业有啥了不起
959000000016

第16章 创业面向--笃信而力行 (3)

而这样的艺术探索也能给更多的年轻人以激励,一是在这样的材料基础上可以创业,那么创业的基础应该是更为广泛的;二是废旧钢铁可以有这样的艺术处理,那么还可以做更多的探索,比如现在的铁哥们的作品中抽象化作品很有限,所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甚至超越铁哥们。不大可能指望艺术化能解决废旧物资回收使用的大比重,但是它可以激发我们对于废旧物资回收使用的重视,以及激发更多的使用模式的设计开发。南湖历史上是中共最早的一大会议的举办地,因此可以看作是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而今天像钢雕这样一个本来不起眼的艺术类型能得到南湖的各方面的重视,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规模化与扩展化的趋向,这是很不简单的,我也期望南湖能成为以钢雕为起头的绿色艺术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一个多面文化人

我首先是个生意人,从本质上来说,做每件事情都有生意的算计。我原先是农家子弟出身,从播种、除草、抓虫、浇粪、收割、剪棉花,到脱粒、磨粉、养猪、养羊,我都干过。我有八个哥哥,三个姐姐,加在一起我排第十二。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就要有很多面,因为每个哥哥、姐姐的脾气都不一样,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要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交往。为了不要一辈子挖地,我拼命读书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工作了,到机关做了公务员,开始还以为可以当到总理,后来发现原来根本不喜欢官僚机关;后来去读社会学博士,但是发现搞社会学的人其实很少真正懂社会;后来出去留学,发现很多出去留学的人连中国的事情也不知道,而且留学国家的事情也不知道。

我们学的任何学科,都相当于比较初级的戏剧学院。社会学家戈德曼教授说:人生其实就是演戏,我们不论做什么角色其实都是演戏。我做过生意人,也做主持人,也做作家,做诗人。我一天写一首诗,坚持几年差不多写了五六千首;我做主持人,和生活里面的自己是很像的。我们是朴素地演戏,不自觉地扮演各种角色,而戏剧学院的学生是自觉地演戏,管理角色。

比如别人给我打电话,开口就说:袁总,好久没有见你了。我就知道下面该说”我的孩子快毕业了。想要找个工作,你看有合适安排的工作吗”,基本上十个里有九个半都是说这事。他给你打个电话,就算不想帮忙也不会一口回绝,不会说”对不起,你的孩子跟我不搭界”,肯定要假装对他说”我尽量吧”,因为这时候扮演的角色是朋友,是哥们,这个就是角色要求。但是如果扮演一个职业经理人就不一样了,比如我们HR经理就会跟我说:”袁总怎么又弄一个进来”,职业经理人的演戏方式是格式化的。为什么麦当劳做得比中国餐厅好?因为他们很标准化,薯条每一根都那么重,每个汉堡包都那么高那么宽。世界各地都开中国餐厅,中国菜太个性化了,没有办法那么标准化,也就没有办法规模化。一个公司里,要把事情管好,很重要的是要把流程格式化、标准化,选择的人就必须是标准化的。什么样的人才能标准化呢?就是不能太动感情的,不能太动态掌握的。职业经理人就要扮演格式化的角色,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要扮演一个柔性化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每次我说完话之后,别人心里热乎乎的,能让尽量多的人一个人干两份活。这样场景性的角色与格式化的角色配合,才是一个公司管理的全部。

一个公司里的管理本质上来说也是演戏,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我现在是董事长,当团队只有四五个人的时候,特别希望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所谓董事长在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超级民工,创业需要身体超标,身体超级强。过了五年把小头目培养出来了,小头目手下有一帮小喽罗,出现问题时就骂到小头目,但要关着门骂,如果开着门骂,小头目在小喽罗面前就没有威信了,关着门骂和开着门骂效果是不一样的。到了第三个阶段,团队有一百个人了,演戏的方法又不一样了。要把小头目拉好,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能独当一面,当然也有其他公司也来挖墙脚。

不仅不能骂,还要多鼓励他们,在这个阶段要允许他们做错事。比如这件事有三种做法,自己的做法最好,但他们的做法至少不会犯事,就让他去干。到了这个阶段,就不需要老在公司里面待着。像我这个公司有九个分公司,每个公司里演戏的时候都很有意思。我不在的时候,同事问总经理时会说”老大,这个项目怎么弄”,这时候老大是他。我一进去,他们就不喊老大了,因为更大的老大来了,所以我尽量不到公司晃悠,都是用短信联系,发短信告诉他怎么做。他继续在公司当老大,我是后台,他是前台。董事长只有在开董事会的时候才是搞管理的,其他时候都是搞辅导的。

公司的管理改革,最重要的是调整和变革,在管理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时候,不能用原来的管理机制,因为八零后九零后和多生子女时代是不一样的。老板不是天生的,老板在每一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不是一个管理学院、商学院或者其他老板能去拷贝的,而是高度动态的,要不停地琢磨。学校里教授的关于管理、商业的内容太格式化了,MBA学完了之后创业反而很难。单面的文化人,是很少能够真正受到人们的尊敬的。文人在自己的圈子里很难赢得尊敬,或者同一个圈子里面赢得尊敬也是比较低的。一只猫要想赢得其他猫的尊敬,用的方法就是与狗比赛跳高,跳下去狗的骨头摔断了,猫一点没事,狗就奉猫为精英。同理,你要赢得尊敬,就要离开你这个圈子。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的,一个圈子塑造了里面所谓的专业知识、专业认知和职业行为模式,但大家冒出来的难度都很大。社会学里观察那些冒出来的人其实是属于在结构之间打洞的人,也就是在这个圈子上打个洞,跳到另外一个圈子结构里去,比较容易受到那一个圈子的认可。以前作家写作的时候会采风体验生活,有的到乡下,有的到工厂,就是走到另外的圈子里去感受。原先自己的圈子常常会限制我们,也不容易激起公众的共鸣。赵本山、小沈阳最不一样的就是把生活里各种各样的表情放到舞台上表演出来了,再比如”乡村爱情”,因为我有农村的背景,很能激起我的某些共鸣,但又超越了我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所以就形成了共鸣。学生一直处于单纯的结构之中,戏剧学院的学生只在舞台表演这个圈圈和框框里的话,不太容易出什么特别像样的东西。

我不仅仅去做主持人,还会写很多的书。上研究生的时候出了第一本书,现在我一年能出八本书,三个月出一本书是正常的。每天写一篇博客,用不了多久就能出一本书。去年写了一本书叫《调教》,讲述父母怎么调教小孩,小孩怎么调教父母,即互动式调教,是针对现在的家庭关系来写的,这个就是日常的记载。为什么能够三个月写一本书?因为是用口语写的,一般人特别能读懂,而今天的人已经不怎么读书了,很多人的文字水平比以前下降很多,用口语写的书他们爱看。我的一个书商朋友,找了一个速记,和我用MSN聊天,聊了16天,又出了一本书。MSN对话从来没有出过书,人们就有新鲜感,对于新一代来说,新鲜的东西胜于陈旧的东西。

当然,在我做生意的时候,有一个角色我从来不扮演,就是行贿人的角色。现在做生意大都有回扣,我因为出书出得快,见了谁都送书。后来发现送书给别人的时候,我的身份被限定成读书人,而如果把五千块钱给他,角色就成了行贿人。太多人认为社会就这么黑暗,以为在一起喝顿酒、吃顿饭、演场戏就行了,其实社会的黑暗部分是我们行为的黑暗造成的。万科王石说他从不行贿,我相信这个可能性,因为我也这样选择角色。

当我们进入另外一个领域的时候,如果能带来一些迥然不同的东西,就可以在这个领域中有所作为了。今天我的这种工作方式,很有效的改变了跟媒体之间的合作,资源调动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比如做完了一件事,原先只有这个内部结构里的人知道,如果有能力整合一些媒体,就发现影响力比其他人大很多,会产生一个效应,别人跟你合作的机会就大了。现在大多数的客户都是主动上门的,因为当我在不同的结构里活动的时候,很多结构里的人都知道我了,这个时候人们对我的推崇度和接受度就非常高。

我们今天新招的员工大多是八零后,而爸爸妈妈们在公司里领导八零后的方式其实是没有太大改变的,这说明家庭管理模式转变了,但是组织管理模式没有转变。结果当八零后走上工作岗位跟老一代一起工作的时候,会互相看不上。八零后是跳槽率极高的一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八零后还是比较善良的,不会跟你起冲突,也不会在电脑里弄一个病毒,他们会惹不起躲得起,不行就走人。其实今天的管理机制已经是老一代的管理机制,不是管理独生子女的,老舞台新戏码与新角色,不配套。如果少数人是有这个问题,这个叫问题;如果大部分人都有这个问题,这个不叫问题,叫形势,这是个角色关系的问题。

如果用以前心理学、尤其是西方搬来的心理学跟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做咨询也是不行的。我在很多学校当兼职老师,比如在清华或是交大,好处在于能经常跟同学们互动,能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这个不同到底是什么,然后把这个感受带到工作中去,推动尝试这样的变革。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的主力,独生代和多生代之间在管理模式上如何衔接,管理模式本身要如何进化才能适应原本就发生的改变,我在学校活动就可以体会这种变化,也能模拟进行角色调整。

一个人关键要有一技之长。文化人有很多种,有一种很擅长写论文,或者是做老师,而我要做的文化人,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我在孔夫子那里找到了榜样。孔夫子没有写过书,留下来的论语其实是口语,这种讲法是非常案例化的,非常咨询化的。从本质上来说,孔夫子是个咨询师。孔夫子在春秋的时候,天天惶惶不可终日,跑来跑去,因为没有长期客户。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他不算特别成功到鲁国当了一段时间司法部长,时间也不长,又继续跑来跑去。带来的好处是不能长期就业,就生活在草根阶层,对老百姓的东西,理解就深了。

圣经跟论语也是很像的,耶稣都是针对具体的情况讲,而且特别会打比方。耶稣也好,孔夫子也好,针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他们是咨询师,同时也是教育家,扮演了很多角色。

每个人至少需要会做一样事,作为金刚钻来揽瓷器活。中国人都是很讲面子的,里子其实只有一个,面子有很多个,关键能在某一个东西上面具有竞争力。所以很多人问我做了那么多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我是一个咨询顾问,在角色关系中,无论是性格特点、学问特点、兴趣特点,还是处理问题的风格特点,都是一个天生的咨询者。所以我会踏踏实实做好咨询这个工作。大家虽然有很多可以选择,但至少要有一样是自己可以做得非常好的方面。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包括健康都是很有限的,只有集中在一点上面才有所突破,专攻一个多多少少都会有所突破的。里子和多个面子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同一个结构里得到的空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所以就需要红杏出墙。对我来说有深切的体会,我做咨询,所以能够在学校里面开课,不少同学都很喜欢,而且觉得比较有帮助;除此之外我还写书,这样我这棵树上就长了很多果实,果实越多,得到的关注度就会比较高,得到的维护和资源条件就会更好,反过来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果实,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我们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候,要选择一个自己爱好的前进方向;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不止到一个好的单位里就够了,而是需要接触到社会很多的方面,尤其是要深入到其他的社会结构上去,把技能融入其他的知识结构,产生出新的果实。同时,把这些果实整合起来的时候也反过来支持和加强我们原先的技能。比如张艺谋是个好导演,也是个很强的生意人,从印象丽江,到印象刘三姐,再到最近做的印象系列,而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个超级印象系列。正因为张艺谋深入到这么多的领域中,跨越了多个面,所以他在这一代文化人中,就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者。

同样是表演艺术,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舞台,另一方面在舞台上获得的信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文化人需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否则就会变成一个表层的肤浅的符号。中国人的兴趣爱好差异非常大,从二人转等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到高雅的正常人都不明白的艺术,自古以来的中国社会都是用跨界的形式实现的。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汉代、唐代、包括现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不以传承为主,而是非常开放没有太强的排斥性。在跨越接纳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创建,超越任何的本源。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无论你做什么,本质上就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