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福他人,慈善一方,首先要慈善自己。你自己内心充满热量,才能释放热量。一个女士和先生吵架,一吵架就生气,一生气就“冷战”十天半个月。先生说:“求求你了,别再生气了。”她说:“不行,我要气死给你看。”她就这样经常生气。后来有一天,她发觉肚子隐隐作痛,到医院一检查,该长癌的地方都是癌。她死了,死给谁看啊?没给谁看,只是给对方一个正当的理由,让对方再换一个妻子。所以说,慈善别人,首先要慈善自己。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被他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最终走向慈善家,就是这个道理。当年李嘉诚到清华大学参观,陪同他的是当时的校长王大中。王大中给李嘉诚介绍,这个楼是谁捐的,那个楼是谁捐的,那边那个楼又是谁捐的。李嘉诚先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很快他向学校捐赠了一个最大的楼舍,还向社会捐了许多其他巨额款项,成为全球功德无量的大慈善家。
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懂得慈善,获得功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只有慈善的人多起来,民心才凝聚,民族才优秀,国家才振兴。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要把一天的心情照亮;如果你是一道夕阳,就要把生命的晚霞点燃。假如他人和社会需要你做出慈善的举动,你就应做得大方,行得坦然。你不能做成你想做的一切,但你能做成你想做的一点。
人,倘若能拥有这样一颗慈善之心,就是人品高尚、有益世界、为人所敬佩的人了。
容忍是种修养
人生有幸福,也有苦难。
从这个意义上讲,命运常常是一种折磨。
无论是谁,在人生中有时难免身陷逆境或遇到不高兴、不顺心的事。而自己一时又无力扭转这种颓势和困境。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且忍耐,在忍耐中等待转折的时机。
忍耐往往意味着随时化解委屈和不愉快,不让郁闷存在心中。从各种案例看,容忍,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更体现着一种美德和修养,是人生中不容忽视的一笔财富:
对长辈容忍则孝 。父母、长辈出现过失,必须容忍,婉言规劝而始终充满诚意。容忍而悦,乃侍奉父母、尊敬长辈的一个传心口诀,是为孝。
夫妻间容忍则和 。人的一生,漫漫几十年,能携手共同走完人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夫妻整日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自己多容忍一点,何必争个高低呢?不争便没有吵,不吵便是和,家和万事兴。
对朋友容忍则善。人数上百,形形色色。和朋友、同事、上下级相处,容忍就是只取他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如果遇上刚强、耿直的人,需要原谅他的几多粗暴;遇到才智超群的人,需要原谅他的几分狂妄;遇到忠厚老实的人,需要体谅他的某些呆板。凡事多容忍,善莫大焉。能容忍别人,别人自然会容忍你。
遇事不冷静,或沾火就着,或言行过激,做出蠢事傻事,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引发终生后悔的血案、惨案来。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不能忍耐的结果,往往是不得不更长久的忍耐。
容忍是一种修养,忍耐意味着美德。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终身懊悔不已的事。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受住多少风雨的洗礼,才会成熟;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上,要经受住多少困苦的磨炼,才会坚强。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遭到意外的打击,在企盼需求时没能如愿地获得满足。人所产生的不满、失望、沮丧、焦虑、恐惧、气愤等情绪的反映,就是所谓的困境与苦难,正如古语所言:“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可以说,这种困境与苦难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矛盾、新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在为难着我们。让我们会发现好像随时陷入困境之中,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困难,如何来对待这些困境?这是对一个人思想水平、心理素质和人的品质上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每天在不停地抱怨,可能心情会越来越差,事情会越来越糟,而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解决矛盾和问题。
那么,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想一个聪明的做法和正确的态度,是把困境和苦难看做是一种恩赐,用一种平和、辩证与感恩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感激世界——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挞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总之,要感激所有正面或反面使你思想聪慧、意志坚定、品格优秀、事业有成的人。
漫漫人生路,再成功的人也要经历困难的磨炼。不去抱怨,反倒感激,这不只是一种素质、一种水平、一种良好的心态和优秀的品质,更是一种高明和一种伟大。因为,只有经过大浪的洗礼,才能到达海的彼岸;只有经受夏日炙热地照射,才能迎来丰收的季节;只有经受大漠荒凉干涸的忍受,才能接受绵绵细雨的哺育和滋润。
困境和苦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铸就非凡的人生;只要“冒其逆而突过之”,黎明前的黑暗才能过去,你的前面就能“一帆风顺”了。
身在感恩的世界,一生都会幸福;
心存感恩的绿洲,一世都会知足。
生气,是在向伤口撒盐
“不能生气”,这是母亲生前常对我及兄妹们说的一句话。
“不能生气”,说的是,即使生气,也要减少生气的时间和强度。绝不能为一件事,气得没完没了,反复持久生气下去,不断折磨自己,是件犯不上的事情,也是个傻气的做法,千万要不得。
人活在世上,绝对不生气,怕是做不到。因为人生总有矛盾,生活并不完美。有人说:“生活是一篇水平很业余的习作,若不苛求,才有欣赏。”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苛求得太多。
在人际关系里,上下左右都会有不愉快,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误解、口角、冲突。当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遂心的事儿,自然会生气。
据医生讲,生气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有很多。生气会伤脑、伤神、伤肤、伤肝、伤肾、伤胃。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作过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一篇科学报告说,人生气时的分泌物,甚至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以此计算出一个人如果生五分钟的气,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
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
由此引申,生气是一个人对自己施行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损害健康,生气还会导致许多悲剧发生。生气实在是扼杀自我的刽子手。
理性对待生气,实质上也折射生活态度、人生选择。假如,人站得高、看得远,对那些鸡毛蒜皮一类的流言飞语、些许小事,绝不可大动肝火,即使涉及利益得失,如果想得开,皇帝还有人背后骂三声,何必听,何必信,更不必为之大生其气。为此生气,确实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能生气,就是要迅速消解愤怒情绪,善于消气。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求得心理平衡。
消气的办法很多,如“躲避法”、“宣泄法”、“转移法”、“升华法”、“乐观法”等等。怀有快乐的心态,气就会自然消亡了。比如,生气时用“至少”来对付:这杯水倒了一半,至少还有一半呢?重病在身,至少还能活着体验人生呢?解聘下岗了,至少还有学习能力和再就业的机会呢?
生气是瘟疫,乐观是甘霖。在生活中,动不动就生气的人,不是“男子大丈夫”,只能算一个“男性”而已。
诗人流沙河在《高级笑话》里说:“于是若不顺心,一笑置之可也。闭嘴自笑,掉头暗笑,拈花微笑,拍桌大笑,岂止治病,兼可强身,君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