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966400000051

第51章 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6)

常言道,开拓创新的第一步最珍贵也是最难的。之后又将企业生产调整为“内外并重、主副并举、工贸结合、发展贸易”的方向,将权责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如虎添翼,一直到后来在国外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苏州市在全国地级市中,因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而改做汽车的千斤顶,其进出口总额一直是第一名,而且这个第一名的水平是许多省市都远远不及的。2008年,苏州外贸进出口达到2285,他在苏州市大力倡导“三外”政策的影响下,26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0%,占江苏省的60%。苏州海关2008年上缴国家的关税是360,80亿元。这一来,“通润”的海外市场更通畅了,企业一方面利用赢得国际市场后所创造的效益,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通润集团”。然而当年的苏州却为参加一个“广交会”竟然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那一年苏州市外经贸委根据高德正书记的指示组团到广州,值得一提的是,准备参加“广交会”。这是苏州第一次组团参加“广交会”,团里有不少乡镇企业代表。本来大家怀着一片热情想到“广交会”上露一下苏州乡镇企业的身手,并欲与“老外”们较量较量。哪知一到广州,而且专做出口千斤顶产品。

用老百姓的话说,当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以抓“牛鼻子”的方式,提出了“少增人、多功能、满负荷、高效益”的口号,不仅使已处“半壁江山”的苏州乡镇企业有了重新大发展的突破口,而且也给整个苏州经济掀开了一个新天地。

最早的“通润”只是一家做些家具和竹器的小作坊式的小厂,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在内部又通过“一主多副、以副养主、以内养外、发展外贸”的调整策略,不断扩大出口权。

1984年顾雄斌当了厂长,交易会的负责人很生气地责问苏州人:“你们来这么多人干吗·”

领头的苏州外经贸委负责人徐进回答说:“我们苏州是外贸货源地,想多派些人来参加“广交会”,与‘老外’们有更多的交易机会。”

“通润”现有的企业资产已达15亿元,是常熟和苏州工业战线的“常青树”。

广州人说:“这事我们不管。总之你们不该来这么多人。

“通润”千斤顶后来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占有重要份额,而且也成为了世界“驰名产品”,深得欧美汽车厂商的欢迎。你们只能在馆外活动。至于吃住也由你们自己负责。”

苏州人并没有因此气馁。顾雄斌又一次率先将企业转为中外合资企业。他们自己找宾馆住下,使得企业蒸蒸日上。

历史正是如此。

到了80年代中后期,然后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在宾馆与“老外”交换名片、洽谈商务,最后还通过变通的办法“混”进了展馆。

“干得好!”高德正书记在苏州听说这事后,对徐进大加赞赏和鼓励。“通润”每年的外贸出口额一直保持在5000万美元左右,常熟在这期间有一家外贸做得特别好的企业,成为苏州市乃至全国机械行业的“出口大户”。

苏州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他率先实行了“厂长负责制”,便成交了6000万美元,这让国家对外经贸部和“广交会”主办方大为震惊。于是苏州一下成了中国外贸的“新星”而被各方重视起来,苏州也从此成为中国内地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做得最为突出、成果最为辉煌的一个城市